上汽集团研究报告:从产品出海到产业链出海,打造大自主第二增长曲线上汽集团产业链出海乘用车出口是必然趋势,预计未来海外成长空间仍较大。2023 年我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我们认为,我国乘用车出口量快速增长是国际环境变化和我国汽车产业优势凸显的双重结果。根据奇瑞汽车招股说明书测算,预计海外市场未来 6 年汽车销量 CAGR 为 4.0%,仍有超过 1000 万辆汽车的增量空间。我们认为,中国乘用车出海未来增长空间在于市场继续拓展和新能源车出口市占率提升。
浦林成山研究报告:产能持续扩张,盈利能力优异浦林成山轮胎浦林成山控股有限公司业务源于1976年,总部位于中国山东省荣成市,是一家专注于轮胎设计、研发、制造、销售及提供轮胎全生命周期服务的现代化企业,是中国商用全钢子午线轮胎替换市场国内领先制造商,也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轮胎企业之一。公司打造了中国、泰国两大生产基地;设立中国、北美及欧洲三大销售中心,形成全球化发展布局。浦林成山一直致力于赋能全球合作伙伴,为其创造超额价值。公司在全球6大洲,169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近600个一级经销商,为全球50000多家门店赋能。
隆鑫通用研究报告:深度剖析摩托车出海空间与无极品牌竞争力隆鑫通用摩托车出海隆鑫通用主要从事摩托车、摩托车发动机、全地形车、通用动力机械的生产和销售,在中国摩托车行业处于领先地位。2018 年推出高端摩托车品牌“VOGE 无极”,自主品牌国内外市场双轮驱动,跻身国产中大排量摩托车品牌第一梯队,实现从“产品出海”到“品牌出海”的跨越。此外,公司加速多元化业务拓展,布局隆鑫 Loncin 品牌全地形车、茵未 BICOSE 品牌高端电摩业务,持续拓展新增长极。2024年 12 月,公司控股股东由隆鑫控股变更为宗申新智造,股权理顺。2024年隆鑫机车、宗申集团燃油摩托车销量位列国内第二、三名,后续有望业务整合,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摩托车企业,跻身世界前列。
隆盛科技研究报告:EGR与电机铁芯龙头,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打造第二成长曲线隆盛科技EGR电机铁芯人形机器人公司围绕汽车发动机及电机部件,主营 EGR 系统、新能源电机部件及精密结构件三大板块,深度合作赛力斯、特斯拉、博世等头部客户。2024 年营收 23.97亿元,同比增长 31%;归母净利润 2.24 亿元,同比增长 53%。公司依托精密制造技术积累,战略布局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形成“汽车+机器人”双驱动。
凌云股份研究报告:热成型、电池盒双轮驱动,传感器加速布局凌云股份热成型电池盒传感器30 余年深耕主业,汽零布局全球。公司于 1995 年由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下属企业发起创立。2003 年于上交所上市,下辖 70 多家分子公司,分布于德国、墨西哥、北美、日本、印尼以及国内 30 多个省市和地区。公司主营汽车金属/塑料零部件及智能市政管网系统两大业务板块,近年来在原有业务基础上积极布局新能源电池管理系统及封装系统、汽车流体控制系统、汽车热管理系统、汽车线控转向系统及智能制造工程以及传感器、机器人智能关节及机械臂等关键部件研发,打造新成长曲线。
蓝思科技研究报告:精密制造平台化龙头,AI驱动引领成长蓝思科技精密制造AI公司以玻璃盖板业务为基础,依托大客户进行产业链上下游延伸、产品线拓展,同时拓展汽车、智慧零售、机器人等下游领域,打造平台化一站式精密制造企业。2025Q1 公司实现营收 170.63 亿元,同增 10.10%;归母净利润 4.29 亿元,同增 38.71%。
骏鼎达研究报告: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增长需求,拓展新兴领域骏鼎达新能源汽车公司主营业务为高分子改性保护材料的设计、研发、生产与销售。公司主营业务为高分子改性保护材料的设计、研发、生产与销售,主要产品包括功能性保护套管和功能性单丝等,广泛应用于汽车、工程机械、轨道交通、通讯电子等多元领域。公司主要产品凭借良好的耐温性、抗UV性、阻燃性、耐化学腐蚀性等性能,为各大领域的线束系统、流体管路等提供耐磨、隔热、防撞击、屏蔽、抗爆破、防火、降噪等安全防护作用。 经过近二十年的技术积累,公司在产品设计、开发、验证、制造等多方面形成了自主的核心技术优势,可满足客户多样化的定制需求,形成了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公司拥有优质的客户资源,产品最终应用于上汽通用、东风本田、广汽本田、东风日产、长安汽车、长城汽车、比亚迪、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理想汽车、广汽埃安等汽车厂商,卡特彼勒、三一重工等工程机械厂商,中车集团为代表的轨道交通车辆厂商,莫仕、特发信息等通讯电子厂商。
晶方科技研究报告:WLCSP先进封装龙头,车载CIS需求扩张带来增长新动能晶方科技WLCSP公司为特色 OSAT 厂商,专注图像传感器封装业务,2024 年业绩重回增长轨道。公司是全球 WLCSP 先进封装的主要供应商和技术引领者,拥有量产 8 英寸和 12 英寸WLCSP 的封装产线,专注于生产 CMOS 图像传感器芯片、生物身份识别芯片等封装产品,应用领域涉及汽车电子、IoT、智能手机等。近年来,公司陆续拓展布局光学器件、氮化镓器件等新兴领域,同时,为应对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和产业重构趋势,公司积极推进国际化布局,搭建海外投融资平台和马来西亚生产基地。随着全球半导体产业景气度回暖以及汽车智能化的快速发展,公司在车用 CIS 领域的技术优势凸显,2024 年封装订单与出货量增加,业绩增速重回增长区间。2024 年,公司实现营收 11.30 亿元,同比增长 23.72%;实现归母净利润 2.53 亿元,同比增长68.40%;毛利率为 43.28%,近年来普遍领先同业,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
亨通光电研究报告:光通信与能源主业双轮驱动,海缆成长动能十足-2亨通光电光通信能源光通信:国内需求稳定,海外市场带来增量。国内方面,我国三大电信运营商资本开支稳定。近几年三大运营商资本开支保持稳步增长的趋势。5G 网络建设稳步推进,千兆光纤网络加快发展,渗透率快速提升,促进光通信业务稳步发展。海外方面,全球数字化进程加速,各国不断强化对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投资。Reports and Data 报告显示,预计到 2030 年,全球光纤市场规模将达到 111.8 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速 9.3%。
华为产业研究之智能汽车系列专题报告:尊界以智能定义豪华,引领汽车产业攀顶全球价值链 华为尊界尊界以智能定义豪华,引领中国汽车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顶端华为联手江淮汽车打造尊界品牌,首款车型尊界 S800 定位超高端,以智能定义豪华,通过智能价值+情绪价值提升产品附加值,带动产业链高端化。尊界有望成为标志性自主豪华品牌,引领中国汽车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顶端。
理想汽车研究报告:纯电新品开启释放周期,AI+布局开启成长新篇章理想汽车AI为消费者打造的人-车生态中高端新能源品牌,稳健业绩彰显成长动能。理想汽车通过战略持续迭代与产品矩阵扩张,实现业绩跨越式发展。2020-2024 年营收从 94.57 亿元增长至 1444.60 亿元,四年 CAGR 达 97.7%,2023 年实现归母净利润 117.04 亿元,成功扭亏彰显盈利质变。2024 年,公司销量突破 50 万辆,L 系列车型接力成为销量担当,L6 上市后 2024 年 Q4 销量达 7.79 万辆,成为新主力车型。公司股权结构稳定,创始人李想通过 AB 股架构持有 21.9%股权并拥有 68.9%投票权,保障战略决策高效执行。
AI+汽车智能化系列专题报告:华为汽车业务核心竞争力剖析AI汽车智能化华为汽车华为汽车业务核心竞争力来源于【华为价值观: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以价值为纲】。区别于其他车企,华为汽车业务是依托于其ICT领域的技术底座,而且从方法论角度华为是具备三大体系化能力【IPD(研发)+ISC(供应链)+IPMS(营销与销售)】。这些能力的构建是华为以通信行业起家经历了“从模仿创新到引领创新”的蜕变,而且从通信到手机业务的成功复制。华为在汽车行业的定位我们认为是“帮助车企造好车、卖好车”。智选模式和HI模式我们认为最终都是殊途同归,借助华为强大的技术底座能力去赋能中国车企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