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驾

知行科技研究报告:软硬件全栈布局的智驾Tier1,出海&机器人加速拓展

市场对智能驾驶域控制器远期竞争格局情况存在一定质疑。但我们认为,中国市场智能驾驶域控制器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知行科技作为第三方智能驾驶域控制器供应商,具备软硬全栈研发和交付能力,规模化优势和效率优势,有望占据一定市场份额。同时,公司在出海方面具备一定领先优势,公司在海外市场的拓展情况同样有望超预期。

汽车电子&半导体行业专题报告:智驾渗透趋势明确,产业链公司成长空间广阔

各厂商积极发布智能化战略,智驾下沉至中低端车型放量区。比亚迪按下智驾下沉加速键,各车厂积极跟进。2 月 10 日比亚迪在深圳总部召开智能化战略发布会,发布"天神之眼"高阶智驾系统,包含天神之眼 A(DiPilot 600)、天神之眼 B(DiPilot 300)、天神之眼 C(DiPilot 100)三个版本,首批 21 款车型覆盖 7 万级到 20 万级,均全系搭载高阶智驾。此外,吉利也推出高阶智能驾驶系统“千里浩瀚”,千里浩瀚基础版的 H1 层级智驾方案,具备高速 NOA 和自动泊车 APA 功能,感知配置为 10V5R(10 个摄像头、5 个雷达)。奇瑞汽车也举办智能化战略发布会,发布了“猎鹰智驾”智能化方案,并称 2025 年全品牌全系车型搭载。根据中汽协数据,2025 年 1-3 月,新能源车销量为 341.9 万台,同比提升 63.76%。2025 年 3 月,新能源轿车分价格段销量占比中,5-10 万、10-15 万、15-20 万售价车型占整体销量占比分别为 34.8%、33.7%、8.7%;新能源 SUV 分价格段销量占比中,5-10 万、10-15 万、15-20 万售价车型占整体销量占比分别为 2.7%、25.0%、32.2%。在智驾配置向该价格段渗透的趋势逐步加速的背景下,将有望打开智驾硬件成长空间。

AI+汽车智能化行业研究报告:以地平线为例,探究第三方智驾供应商核心竞争力

第三方智驾供应商或成为二三线车企智驾平权最优方案:展望终局,我们认为头部车企与头部智驾供应商都有望依托智能驾驶领域的积累拓展至具身智能大赛道,头部智驾供应商或成为二三线车企智驾平权最优方案,预计头部智驾供应商的潜在市场份额为全部新车销量的50%左右。

黑芝麻智能研究报告:国产智驾芯片新星,布局机器人“大小脑”

智能驾驶 SoC 芯片市场千亿规模,国产芯片厂商崭露头角。技术政策与需求共振,智能驾驶市场加速渗透。2024 年 L2 及以上乘用车销量超过 1200 万辆,渗透率 55.8%,预计到 2028 年,中国市场渗透率将达到 93.5%,全球渗透率也将提升至 87.9%。ADAS 普及与高算力需求共驱,SoC 市场步入千亿级增长时代。(1)ADAS 功能大规模普及将推动 SoC 单车价值量显著提升;(2)L2+/L3 级智能驾驶的逐步落地将带动高算力 SoC 芯片需求持续扩大。

汽车智驾行业的梳理与思考(三):平价智能化推进路径探讨

10-20万元价格带或为国内城市智驾突破放量的关键:我们预计2025E国内L2+城市智驾渗透率有望近10%,预计2026E及之后有望迎来高速增长;其中,10-20万元平价智能化的推进或为国内城市智驾突破放量的关键。对于10-20万元细分市场:1)供给端:比亚迪占据绝对主导、零跑/广汽丰田全新激光雷达城市智驾车型价格已下探至15万元以下,供给端变革已逐步显现。2)需求端:用户对价格更敏感、以城市代步为主(vs.城市智驾尚未成为行业标配),预计技术/降本为解决供需错配的核心。

汽车智驾芯片新范式:DSA+驾舱融合+RISC~V

2025 年高阶智驾普惠化,产业链景气上行。【供给端】智驾软硬件技术日趋成熟,质价比提升。地平线、黑芝麻、华为、Momenta、卓驭等优质方案涌现。【需求端】智驾平权策略下,传统主机厂带动价格带下沉。OEM动作频繁,25Q1 比亚迪、长安、吉利接连举行智能化战略发布会。 车 端 算 力 新 范 式 展 望 : DSA异 构 集 成+ 驾 舱 融 合+RISC-V。 1) DSA 异 构 集 成 : 算 法 收 敛 为“Transformer + E2E + VLM/VLA“ 架构后,可增加 DSA 进行算子优化。2)驾舱融合:E/E 架构集中化+成本效益驱动下,智驾域+座舱域逐渐融合,one-chip方案有望加速渗透。3)RISC-V:开源且免费,契合自主可控 + 成本降低 + 模块化定制需求。
SVIP免费

汽车智驾行业的梳理与思考(二):特斯拉FSD入华,国内智驾拐点加速临近

特斯拉FSD入华,中美差异+监管制约导致FSD本地化不足:2/25特斯拉中国官方发布2024.45.32.12软件更新、并开启分批次推送。我们针对特斯拉FSD在北上广的路测表现进行汇总。特斯拉FSD具备的优点:1)对环岛、绕行等场景应对自如,2)应对超车和加塞等场景表现更积极。特斯拉FSD存在的缺点:1)对公交车道/非机动车道/左右转红绿灯等中国特色道路场景无法识别;2)容易偏离导航,自主择道过程中出现压线变道;3)部分隧道路段无法使用FSD;4)对行人过分礼让,行驶效率低;5)当前需额外支付6.4万元一次性买断,定价较高或阻碍FSD快速大规模推广。核心在于本土化不足。

2025新能源汽车行业全场景智驾用户体验报告

智能驾驶技术正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迈向新阶段,成为行业竞争新赛点。随着高阶智能驾驶竞争加剧,领先企业已经确立了“车位到车位”的全新标杆。 全球范围内,华为、理想、小鹏、小米、极氪、特斯拉等企业正积极竞争这一领域,尽管智能驾驶技术取得了长足进展,但竞争的核心依然聚焦于用户体验的优化上,用户体验是衡量技术成功与否的关键标准。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