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驾

比亚迪电子研究报告:智驾产品等持续增长,1H25利润略超预期

比亚迪电子研究报告:智驾产品等持续增长,1H25利润略超预期

深耕消费电子,持续拓宽业务边界。公司 2002 年进入消费电子业务,2007年由比亚迪分拆于中国香港上市。2013 年进入汽车业务领域,2014 年进入新型智能产品业务领域,2019 年自主研发智能座舱系统并量产,2022 年智驾域控开始量产出货,2023 年新能源汽车业务规模首次突破百亿,同年收购捷普集团位于成都和无锡的移动电子制造业务,并开启 AI 服务器业务。
智驾芯片行业分析:技术普惠因风起,国产替代恰逢时

智驾芯片行业分析:技术普惠因风起,国产替代恰逢时

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进入下半场,智能辅助驾驶成为汽车智能化的一项核心功能。智驾芯片作为智能辅助驾驶功能实现的核心部件,逐渐成为产业链价值高地。进入 2025 年,一方面中国自主车企大力推进“智驾平权”,推动高速 NOA 搭载车型价格段的下探;另一方面头部新能源车企在端到端架构基础上推进算法的继续演进,两端发力促进智驾芯片实现量价齐升。在此背景下,本土智驾芯片供应商进一步崭露头角,凭借性价比芯片产品和自身量产经验积极拓展客户,同时受益于国产替代趋势,有望实现份额加速扩张。
人形机器人系列专题报告:从汽车智驾到机器人,激光雷达的“双轨革命”

人形机器人系列专题报告:从汽车智驾到机器人,激光雷达的“双轨革命”

未来需要关注什么?未来一年内,我们认为可以重点关注 L3 级有条件自动驾驶法规的落地节奏。北京市已经在今年 4 月起实施自动驾驶汽车条例,我们预计未来将有更多地方政府陆续出台类似法规,推动 L3 及以上级别自动驾驶加速规模化应用,这将显著提升单车价值量,利好产业链核心供应商。长期维度,我们认为机器人是更大的增量市场,激光雷达已经成功切入消费级机器人(如割草机器人),未来有望拓展至更多的品类。人形机器人方面,激光雷达逐渐成为人形机器人标配。根据我们此前的预计,乐观情况下 2035 年人形机器人出货超 1,000 万台,激光雷达搭载同步提升。
智驾行业专题报告:Robotaxi有望在28年迎来商业化曙光,后发追赶者优势在于硬件降本,劣势在于研发投入和算法迭代时间

智驾行业专题报告:Robotaxi有望在28年迎来商业化曙光,后发追赶者优势在于硬件降本,劣势在于研发投入和算法迭代时间

到端融合的算法架构,特斯拉采取纯视觉+无图+端到端的算法架构。百度、小马、文远和图的技术路线,且在算法架构方面逐步采取模块化和端到端结合的技术waymo 等主流玩家均采取多传感器融合叠加高精地方案。其中 waymo 虽然有端到端的技术但为了安全的商业化运营仍然主要采用模块化的算法架构。由于高精地图较高的成本和较差的泛化性,部分厂商正在逐步减轻对高精地图的依赖,转向轻量化地图。特斯拉技术实力较强也最为特立独行,传感器层面采取纯视觉的技术方案,算法架构采用端到端的技术路线,地图方面倾向于使用无图模式,利用BEV+Occupancy 网络+NeRF 技术实现动态重建道路结构。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