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化

站内搜索

叉车行业国内外龙头对比及2024年中报综述:国际化+电动化持续,期待内需复苏

1、行业:整体处于稳健成长态势,国际化与电动化相互持续共振。凭借国内锂电产业的优势,其全球竞争力正在不断增强。 2023 年借助锂电化趋势,欧美市场需求旺盛,再加上汇率、原材料等因素的影响,行业龙头企业业绩实现了快速增长。对于行业未来发展,持续看好其出海以及锂电化趋势,同时也期待内需的复苏。预计 2023 - 2026 年行业规模的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 12.8%,到 2026 年有望达到 689 亿元。 国际化:2023 年行业出口销量占比达到 35%,但龙头企业在海外市场的占有率偏低。龙头企业正在持续强化海外销售和服务体系,与国际巨头展开全面竞争。

2024新车盘点:混合动力占比提升,SUV红海竞争加剧

天风数据研究院梳理市场公开信息得出 2024 年 25 家新能源品牌新车趋势:20 - 30 万车型占比提升,低端车型占比下降,10 万以下车型占比下降可能是该价格带市场集中度高(2023 年其 CR5 达 83% 且后来者难进入),20 - 30 万价格带新车推出多源于部分 30 - 40 万车型降价和国产新能源车赶超国外某车厂趋势,该价格带 CR5 集中度从 2023 年 76% 降至 2024 年 5 月 69%,新能源车厂定价压力使此价格带竞争加剧。

氢能源行业专题报告:政策驱动氢能参与下游行业脱碳,经济性决定其渗透率的拐点

当前氢能行业处于产业化导入初期,盈利能力较差,处于估值驱动非 EPS 驱动的投资阶段。制氢端,制氢行业短期有增速长期有空间,绿醇产业和出海是短期装机核心驱动力及量的第二增长曲线,关注电解槽、气化炉及设备中的电解槽、双极板、电极、电力设备等价值量高的环节。储运端是解决氢气地域性供需错配的核心且为氢能板块投资后周期品种,关注管道、储罐、压缩机及仪表等价值分配占优的环节。燃料电池车快速增长未启动但长期空间可期,氢气枪口价格是关键指标,地域资源决定需求弹性,选择在具备资源优势地区深耕的企业以及关注价值分配占优的燃料电池(系统)、极板、MEA 和具备国产化替代逻辑的 PEM、催化剂、GDL。

氢能&燃料电池行业研究:海内外绿氢产业发展共振,消纳和经济性是关键

全球能源转型自主化和清洁化发展,氢能是能源变革不可或缺一环。能源向自主化和清洁化发展是全球趋势,发展零碳电力+氢能成为能源体系变革的方向。发电侧的可再生能源、用电侧的电气化均为降碳的重要抓手,氢能作为具备能源燃料、工业原料和储能介质等多重属性的零碳二次能源,适用于与电能一起作为能源枢纽,共同建立互联互通的现代能源网络。而在国家层面重要性被中央层面多次提及,今年两会,加快前沿新兴氢能产业发展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各省市也积极跟进出台各类氢能发展政策,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容置疑。随着新能源消纳问题的突出以及下游领域脱碳到达“深水区”,发展氢能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逐渐提升。

美国光储市场专题报告:政策波动难阻装机增长,优势企业恒强,预期修复临近

能源政策:尽管政策存在波动,但从历史来看,成本优势使得能源及贸易政策的变动难以改变光伏装机增长的趋势。美国约有 26 万太阳能行业工人,光伏就业岗位超过传统化石能源之和,其中一半以上与光伏装机的安装施工环节相关,新增装机对就业拉动弹性较大,所以后续能源政策仍可能将新增光伏装机增长作为重要考量因素 。 贸易政策:美国制定贸易政策的核心诉求是激励本土产能提升。例如 2024 年 5 月针对东南亚四国开展的新一轮双反调查,可能使供美成本曲线的目标分布形态发生变化(考虑关税及 IRA 补贴),从低到高分别为美国本土组件 + 电池(含中国企业投资)、美国本土组件 + 其余地区电池、其余地区组件 + 电池,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美国本土产能的优势。不过,美国贸易政策的初衷是在平衡光伏需求的背景下发展本土制造业,所以预计后续发布的东南亚 “双反” 关税也可能会对电池片给予一定免税额度或税率优惠;同时,由于美国本土规划组件产能中有较大比例为海外企业投资,实际建设及爬产周期具有不确定性,预计 2024 - 2025 年美国仍将对非美电池组件有一定需求,“供美能力” 将成为后续海外产能获得溢价的关键 。

新能源汽车行业中资出海专题系列研究:乘新能源之势,塑海外产业集群

乘新能源之势: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凭借国内市场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积累,正积极出海拓展国际市场。借助新能源汽车的全球普及趋势,中资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优化,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抢占海外市场先机。 塑海外产业集群:中资新能源汽车企业在海外市场的布局不仅限于单一产品销售,更致力于构建海外产业集群。通过建设生产基地、研发中心和销售网络,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加强与当地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推动海外市场的本地化进程,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份额。

汽车出海专题:梦启暹罗,观中国整车厂如何越日系之界、塑电动未来(下)

“产业链本地化+泰国为基辐射全球”是中国车企共识,产能建设、产品投放策略各展所长。中国车企在泰国的布局策略共性显著,主要体现:1)强化本地化战略,逐步从“产品本地化调整+生产本地化”过渡到“全产业链本地化”以进一步实现降本增效及用户服务升级;2)利用泰国独特的地理位置与政策优势,将泰国作为进军东盟乃至全球市场的战略支点。而布局策略的差异化主要体现在:1)在产能建设上,新势力车企多以轻资产模式灵活进入泰国市场,而盈利稳定的传统车企则倾向于重资快速建厂以抢占规模化降本先机;2)在产品投放上,各车企根据市场进入时机、品牌定位及自身优势灵活调整策略,比如,比亚迪、长城汽车注重通过多样化产品矩阵与高性价比策略快速占领市场;长安汽车则强调品牌形象与品质先行,先以中高端车型建认知,后拓展亲民市场;而进入泰国较晚的吉利汽车,则集中资源,推出符合泰国特色的皮卡车型以实现差异化竞争。

汽车出海专题:梦启暹罗,观中国整车厂如何越日系之界、塑电动未来(上)

泰国为中国自主车企低风险、高潜力的出海优选地。自上而下分析,我们判断泰国的出海潜力主要体现在:1)中泰双边关系稳固、贸易粘性强,且政策环境友好,为中国车企创造了低风险的出海环境;2)泰国人口、经济增速、汽车保有量增速放缓,汽车市场或步入存量时代,亟待转型升级,而泰国具备油电切换的经济性,新能源车渗透率预期空间大;3)泰国虽有坚实的汽车工业基础,但新能源车产业链及充电桩等配套设施尚待完善,这为中国车企深度参与泰国新能源车产业链搭建和技术升级提供了机遇;4)泰国汽车行业出口导向显著,缺乏本土品牌,整车市场及一级汽零供应商仍由日资主导,泰国政府“以市场换技术”的策略实施效果未达预期,因此鼓励新竞争者进入市场,这为中国车企在泰投资建厂、产品辐射全球提供了窗口;5)泰国新能源车市场尚处蓝海,日系车企侧重混动与氢能领域的研发,电动车发展相对滞后,这为中国车企以电动车“换道超车”提供了契机。

汽车行业专题报告:谁将引领下阶段全球汽车电气化进程?

新品类 PHEV 有望复刻国内成功,引领海外电气化变革。政策推动、产品力跨越式进步、具备吸引力的初始购置+使用成本是 PHEV 在国内超预期崛起的核心原因,“电为主,油为辅”的 PHEV 在工况复杂、需求多元的市场中提供了全新选择,新品类供给不断推出驱动新消费需求(具备纯电驾驶体验+无续航里程焦虑+实现更低能耗)的涌现。放眼全球,节能减排强约束下电气化方向明确,叠加中国品牌 PHEV在海外多数国家和地区依然具备初始购置成本+使用成本优势,PHEV在海外有望复刻国内路径,再次引领电气化变革。

新能源行业半年度市场洞察:供给升级带来产业变革

在过去半年里,新能源行业经历了一系列显著变化,其中最核心的趋势是供给端的全面升级,这一升级不仅推动了技术进步,还深刻改变了整个产业的结构和竞争格局,为新能源市场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供给升级的主要表现 技术创新加速:新能源领域的技术创新步伐明显加快,特别是在电池技术、光伏材料、风电设备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突破。例如,电池能量密度提升、充电速度加快、成本降低,光伏转换效率提高,风电机组单机容量增大且智能化水平提升,这些技术进步直接提升了新能源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接受度。

欣旺达研究报告:消费业务表现亮眼,看好动储市场潜力

深圳市欣旺达电子有限公司(简称“欣旺达”)创立于1997年,是全球锂离子电池领军企业,于2011年在深交所上市,并于2022年成功发行GDR登陆瑞交所。公司全面布局3C消费、动力、储能锂离子电池,拥有六大产品序列,其中消费电池、动力电池及智能硬件为核心业务。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可穿戴设备、电动汽车等多个领域。

挖掘机行业专题报告:把握国产挖掘机“全球化+电动化”机遇

本报告深入分析了挖掘机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指出国产挖掘机正面临“全球化+电动化”的重大机遇。挖掘机作为重要的土方机械,广泛应用于房地产、基建、采矿业、农业、水利等多个领域,其市场需求与宏观经济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密切相关。 报告指出,挖掘机行业已经历了两轮周期,目前正在筑底复苏阶段。在第二轮周期中,受基建投资、老设备更新需求、排放标准提升及出口提升等多重因素推动,挖掘机销量在经历波动后逐渐企稳。特别是随着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的出台和地方实施方案的配合,国内挖掘机销量已呈现复苏态势,并有望在未来几年内持续增长。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