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化

站内搜索
新能源车及锂电板块2025年中报业绩总结:终端景气支撑,步入向上拐点

新能源车及锂电板块2025年中报业绩总结:终端景气支撑,步入向上拐点

整车板块2024&1Q25业绩总结:市场竞争加剧,整车公司经营分化明显。Q2市场表观上销量表现强势, 25Q2国内新能源车批售359.9万辆,同比+33.5%,环比+26.4%;25H1国内乘用车总计批售644.6万辆,同比+37.7%;但受价格战影响竞争加剧,如我们所强调的,油电替代、自主替代均已进入深水区,市场在转向零和博弈竞争,同时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和终端消费者需求在不断变化,市场竞争格局出现松动——汽车的消费属性在快速加强,同时逐步拥有科技属性,因而对消费者对舒适性配置和产品设计两个方面的产品力追求在快速提升。从25H1整车车企财报来看,市场部分公司的压力在持续加大,车企经营呈现出明显的分化特征;如今的情形类似于16-18年,市场或短期出现竞争格局的变化。
新能源车出海行业深度报告:中企在欧碳积分收入或好于预期,关注欧洲经济型新能源车产业链

新能源车出海行业深度报告:中企在欧碳积分收入或好于预期,关注欧洲经济型新能源车产业链

中国车企在欧洲的碳积分收入或好于预期:除欧盟有碳排放法规罚款要求外,英国对车企的零排放汽车销量占比也有严格要求;不达标的车企在欧盟及英国均有碳积分需求。以零跑与Stellantis的组队为例,分不同情况讨论,零跑平均每辆纯电车均可为Stellantis减少约0.89万欧元罚款。尽管随着新能源渗透率的提升,碳积分稀缺性将有所下降,但在目前较严格的碳排放要求下,我们认为中国车企在欧洲的单车碳积分收入或好于市场预期。
汽车行业分析:我们怎么看“双能战略”的演绎?

汽车行业分析:我们怎么看“双能战略”的演绎?

国内新能源汽车快速增长发展至当前,车企依靠单能驱动实现销量增长的天花板开始显现;各车企在 25 年 H2 及 26 年均普遍走向双能驱动模式,以动力类型拓宽打开销量天花板。本篇报告将首先聚焦于20 万元以上市场,重点考虑区域市场需求差异、各家车企静态销量及渠道分布差异三个要素,初步归纳出典型车企从单能到双能驱动阶段销量弹性差异,并建立后续的动态跟踪体系。这个观点作为我们 2025年的第四个重要的结构性判断提出。
汽车行业分析:谁在坚持买油车?

汽车行业分析:谁在坚持买油车?

为何这些用户坚持买油车?1)油车性价比高!受访的26位车主几乎每个都认同这点,甚至觉得油车特别香。2)车子本质还是A点-B点代步工具,万一要开十年以上的话,电车的电池中途肯定要更换,这样的话全生命周期成本,电车不一定比油车便宜。3)接近50%车主并不具备拥有专用充电桩条件。4)认为电车尤其是电池技术并不成熟。5)跑长途电车的里程焦虑。
电动两轮车行业深度研究报告:24国标重塑产业格局,龙头竞争优势强化

电动两轮车行业深度研究报告:24国标重塑产业格局,龙头竞争优势强化

24 新国标影响:加速行业洗牌,驱动产品升级。1)提高安全技术规范与企业生产门槛。24 国标在强化安全性、防篡改等方面的标准细节基础上(塑料质量占比≤5.5%,控制器/电池互认协同),新增北斗定位与动态安全监测等要求,同时明确企业应具备车架、电机等核心部件的自制与检测能力。2)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18 国标实施后单车认证、环保税与专利保护等费用提升导致中小企业成本压力增加,头部企业规模效应得到强化,行业 CR2(雅迪+爱玛)份额由 30%(2018)→52%(2021),24 国标进一步推动行业门槛提升,我们预计中小企业将加速出清。3)新型电池技术或更受重视。18 国标后非法改装现象较多,而 24 国标对防篡改限制更为严格,为满足消费者长续航+舒适性双重需求,在车身重量严格限制条件下钠电等新型轻量电池预计更受市场欢迎。
可控核聚变系列研究:终极能源?投资在东方欲晓时

可控核聚变系列研究:终极能源?投资在东方欲晓时

可控核聚变:终极能源?投资在东方欲晓时。1、产业阶段:商业化曙光在即,预计未来三年实现从实验堆到工程堆的过渡。核聚变从实验到商业会经历四个关键阶段:科学可行性验证(实验堆)——>工程可行性验证(实验堆到工程堆)——>示范堆(DEMO)——>商业应用堆。目前行业整体仍处于验证 Q 值>1 的实验堆阶段。2、国内:多个项目进展超预期,产业资本加大投入。如“环流三号”实现多项技术突破、合肥“BEST”装置提前启动总装、产业资本加大对可控核聚变领域的投资等。3、海外:以美国为首,积极推动可控核聚变发展。美国拟简化新反应器审批程序,加速核能产业发展;美国 Helion Energy 公司预计 2028 年直接向微软供电;CFS 与谷歌达成售电协议,聚变能源实现商业化采购。
汽车行业深度分析: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分析及河南省概况

汽车行业深度分析: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分析及河南省概况

新能源汽车产业概述: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覆盖范围广泛,从上游环节来看,涵盖锂矿等资源的开采,以及电芯生产所需的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等关键电池材料;中游聚焦于关键的电池、电机、电控系统,以及智能驾驶、网联化系统配套的各类零部件制造;下游则延伸至整车的生产制造,以及后续市场的服务环节,包括售后、充换电、金融等相关业务。
氢能与燃料电池行业研究:绿色航运驱动绿氢消纳破局,开启绿醇千万吨级机遇窗口

氢能与燃料电池行业研究:绿色航运驱动绿氢消纳破局,开启绿醇千万吨级机遇窗口

绿氢消纳是关键,绿色航运打开需求。近几年绿氢项目申报非常积极,截至 2025 年 6 月,绿氢项目备案对应绿氢产能高达 760 万吨,增长非常迅速。但是与之对应的是不够理想的项目开工率,仅达到 24%,对应约 180 万吨绿氢产能。现阶段,量的爆发和价的下行趋势明确,行业的商业化关键集中在形成一个可持续盈利的商业模式上,下游找到能接受绿氢及其衍生产品价格的场景是整个绿氢产业爆发的关键点之一。2025 年 4 月,国际海事组织(IMO)海洋环境保护委员会(MEPC)第 83 次会议通过了全球航运业首个法律约束性净零排放框架,根据 IMO 程序,MEPC 83 通过的修正案草案将在 2025 年 10 月举行的 IMO 特别会议上提交。一旦获得采纳,预计将在 16 个月后(大约在 2027 年)正式生效。法案适用于所有 5000 总吨及以上的国际航行船舶,将依据船舶每年每兆焦耳的全生命周期二氧化碳排放当量(gCO₂eq)是否符合官方设定的年度温室气体燃料强度(GFI)目标,进行不同程度的罚款:第一/二档分别为 100/380美元每吨 CO₂eq。此时,绿醇等氢基能源将是中长期内最符合要求的燃料。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