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朵智库

知识整合引擎

报告速递

紧跟时代脉搏的即时更新

智能驾驶行业深度分析:市场现状、竞争格局、发展展望及相关公司深度梳理

智能驾驶行业深度分析:市场现状、竞争格局、发展展望及相关公司深度梳理

当前,中国智能驾驶产业正迈入规模化普及与高阶突破并举的关键阶段。政策层面,L3 级自动驾驶在2025 年迎来重要的准入破冰,相关法律法规持续完善,为高阶智驾的商业化落地铺平道路。市场层面,在比亚迪、吉利等主流车企大力推行的“智驾平权”战略驱动下,高速 NOA、城市 NOA 等 L2+级功能正加速从高端配置向 15 万乃至 10 万元以下的主流市场渗透,带动 L2 及以上级别辅助驾驶的渗透率持续攀升。与此同时,产业竞争焦点正从单一功能竞逐,转向以“车路云一体化”为核心的技术生态整合,安全与标准化成为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石。在政策、技术与市场的三重驱动下,智能驾驶产业生态日益成熟,相关厂商将在规模化和技术迭代中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汽车行业深度报告:纵观产业日新月异,整车厂始终掌握话语权

汽车行业深度报告:纵观产业日新月异,整车厂始终掌握话语权

复盘汽车电动化历程:产业链话语权逐步转向了整车厂。2020 年下半年新能源车产业迎来爆发,随之而来的是市场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新车型供给的大幅增加、车型价格也在下降。但整车企业的毛利率却没有大幅下滑,并在 2023 年开始呈现了增长的趋势。我们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整车厂在产业链中的话语权逐渐增强,并显著加强了对供应链的管理。反观零部件企业,可以发现伴随着技术的成熟,零部件企业的经营压力则是有所增加。其普遍面临着三大压力:1)能力较强的整车厂开始介入核心零部件的自研自制,抢占了零部件企业的市场份额;2)整车厂会持续压低供应商的采购价格,并且伴随行业竞争的加剧、降价力度也有逐步的加大;3)部分整车厂会延长支付账期,进一步加大了零部件企业的经营压力。与此同时,主机厂则凭借其对用户需求的直接触达、产品定义的主导能力进一步巩固了其在价值链中的核心地位。
汽车行业2026年度投资策略:同源性优势明显,机器人打开车企成长空间

汽车行业2026年度投资策略:同源性优势明显,机器人打开车企成长空间

汽车制造与机器人研发存在天然的同源性。汽车制造领域所积累的传感器技术、控制系统,以及目标识别、路径规划等算法,均为人形机器人的研发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借鉴。此外人形机器人涉及多种精密零部件、产业链较长,而汽车零部件企业具备“规模降本+质量管控”的体系化优势,凭借强大的研发实力、制造能力以及丰富的量产经验,车企在人形机器人的研发和制造过程中具有显著的先发优势。汽车与机器人共享超过50%的供应链资源,车端成熟的属地化与规模化制造能力直接支撑机器人降本与量产,将快速、大幅度降低机器人生产成本。
中国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_增程式电动汽车发展热潮-是机遇还是陷阱?

中国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_增程式电动汽车发展热潮-是机遇还是陷阱?

当前中国动力总成市场的格局究竟如何?随着政策体系不断演变,车企要如何权衡技术路径、消费者需求、成本压力和监管风险?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增程式电动汽车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伴随着海外市场的动态变化,中国汽车品牌将迎来哪些新的发展机遇,又将面临哪些潜在挑战?本报告将从多个角度深入剖析这些关键问题。
汽车行业2025年主流车企城市NOA试驾报告:10月北京篇

汽车行业2025年主流车企城市NOA试驾报告:10月北京篇

2025年是汽车智能化拐点之年,开启3年周期推动国内电动化渗透率实现50%-80%+的跃升,整车格局迎来新的重塑阶段。头部智能驾驶主机厂/方案供应商已实现包括环岛、掉头等复杂场景的城市NOA落地体验,并完善车位到车位、场景理解等高阶功能,加强Corner Case的处理能力,提升乘客与安全员的驾驶体验。
无锡振华研究报告:冲压分拼伴随核心客户成长,精密电镀启动新增量

无锡振华研究报告:冲压分拼伴随核心客户成长,精密电镀启动新增量

四大业务板块架构清晰,掌握优质客户资源。无锡振华深耕汽车零部件业务三十余年,已构建起冲压零部件、模具、分拼总成加工和精密电镀四大业务板块。公司 2024 年全年营收 25.31 亿元,2025 年上半年营收 12.87 亿元;2023 年毛利率回升,2025 年上半年毛利率增长至 29.04%。公司客户资源优质且基本盘稳固,深度合作上汽集团;为顺应汽车电动化趋势,积极拓展新势力客户,成功进入特斯拉、理想汽车及小米汽车等车企供应链。公司 2023年完成收购无锡开祥,布局精密电镀业务,目前正在切入功率半导体领域。
2025年汽车行业可信数据空间研究报告

2025年汽车行业可信数据空间研究报告

当前,全球经济与社会正经历着由数字化和智能化驱动的深刻变革,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在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发展趋势下,汽车已不仅是单一的交通工具,已经成为一个集感知、计算、通信、服务于一体的智能运载工具,依赖海量数据的处理和交互,实现智能辅助驾驶、智能座舱等产品功能。此外,伴随信息数字技术的应用普及,汽车产业链全生命周期提质增效均需要数据流通的使能。数据已经成为汽车产业提升产品竞争力、优化运营效率、催生新商业模式、构建新型产业生态的核心战略资源。
汽车内外饰行业专题报告:汽车内外饰行业发展概况与重点标的梳理

汽车内外饰行业专题报告:汽车内外饰行业发展概况与重点标的梳理

汽车内外饰件属于汽车车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分为汽车内饰件和汽车外饰件,产品种类繁多。汽车内饰件是构成汽车驾驶舱和客舱的一系列重要零部件,主要包括:仪表板、方向盘、座椅、门内饰板、门立柱内饰板、门把手、遮阳板、扶手箱、顶棚、地毯等。汽车外饰件装配于车身外部,主要包括:保险杠、前格栅、灯具、雨刮器、外后视镜、空调进气格栅、扰流板、门把手等。
加载更多

即刻解锁基础权益,轻松开启资源之旅!

AI+能源专题报告之电力篇:AI能否带动电力提前跨越周期底部?

AI+能源专题报告之电力篇:AI能否带动电力提前跨越周期底部?

AIDC 或带动 2028 年利用小时提前见底,2H25 有望看到需求与价格的拐点我们测算 2025-30 年中国数据中心用电量 CAGR 高达 25%,有望带动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从 4.5%增加至 5.3%(“十五五”CAGR),煤电的利用小时或在 2028 年提前见底;且算力资本开支每增加 1000 亿的投资,大约可以转化为 30-150 亿度电量。我们判断 2H25-26 用电量同比增速将明显超过 6%,甚至不排除单月达到 10%左右。结合我们煤炭组对 2026 煤价恢复到 800 元/吨的判断,我们对 2026 年和“十五五”电价谈判相对乐观,推荐煤电联营与水电核电标的;短期考虑煤价下行的弹性,我们推荐成本弹性较大的火电。
AI智能交互眼镜产业洞察报告

AI智能交互眼镜产业洞察报告

报告从行业背景、行业现状、典型企业分析顺次深入,全面客观地完成了AI智能交互眼镜行业整体情况的梳理总结。 行业背景:本章介绍了AI智能交互眼镜的行业定义和研究范畴,以及产品的主要特征,并从政策端、需求端、供给端、消费端四个角度集中阐述行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数字人”和“智能眼镜”相关利好政策驱动AI智能交互眼镜行业不断发展。 行业现状:本章深入分析了AI智能交互眼镜的行业现状,涵盖了发展历程、市场规模预测、产业链及产业图谱和应用场景等内容。其中应用场景包括运动、户外、工作学习、多行业领域等场景。

升级专属特权,畅享加速下载与稀缺资源!

2025智启边缘:英特尔软硬件一体化赋能产业 AI 应用实践白皮书
VIP免费

2025智启边缘:英特尔软硬件一体化赋能产业 AI 应用实践白皮书

当前,人工智能 (AI) 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着各行各业的发展格局。从智能制造到智慧零售,从智慧交通到智慧城市,AI 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然而,随着数据量的爆发式增长和实时性要求的不断提升,传统的云端集中式 AI 计算模式面临着网络延迟、带宽限制、数据隐私等诸多挑战。边缘 AI 作为解决这些痛点的关键技术路径,正成为产业智能化升级的重要驱动力。

顶级资源库 + 专属客服,畅享无限下载特权!

华为最新发布的《智能世界 2035》报告
SVIP免费

华为最新发布的《智能世界 2035》报告

自本世纪初以来,AI 技术迅猛发展,标志着科技革命进入了新纪元,同时也成为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知识的创造和应用不再仅仅是人类的特权。随着生成式 AI 的出现,AI 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经过对其发展现状的冷静分析,我们可以看到,AI 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
通信行业2025年10月投资策略:AI高景气度延续,算力基础设施持续受益
SVIP免费

通信行业2025年10月投资策略:AI高景气度延续,算力基础设施持续受益

全球 AI 高景气度延续。(1)北美 CSP 云厂(包括亚马逊、谷歌、Meta、微软、甲骨文等)计划 2025 财年资本开支超过 3700 亿美金,同比增长40%。其中,甲骨文最新一季财报显示,其 FY26Q1 末剩余履约义务(RPO)达 4550 亿美元,较上季度末增加 3170 亿美元,公司将继续加大 AI 投入,预计 2026 财年资本开支达 350 亿美元。(2)受益 AI 发展,英伟达主要代工厂商鸿海精密,公布 9 月营收达 8371 亿新台币,环比大幅增长 38.01%,同比增幅 14.19%,刷新历史同期营收新高。(3)IDC 数据显示,全球以太网交换机市场在 2025 年 Q2 营收 145 亿美元(约 1033亿人民币),同比增长 42.1%。(4)OpenAI 近期先后与英伟达和 AMD达成战略合作,9 月 22 日英伟达宣布计划向 OpenAI 投资高达 1000 亿美元,10 月 6 日 OpenAI 宣布与 AMD 共同部署 6GW 的 MI450 GPU 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