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朵智库

知识整合引擎

报告速递

紧跟时代脉搏的即时更新

星宇股份研究报告:星宇股份成长复盘及展望

星宇股份研究报告:星宇股份成长复盘及展望

星宇股份——深耕主业的自主车灯龙头。星宇自上市以来在营收端和利润端表现出了优秀的成长性,公司沿着“客户拓展+产品升级”的路径快速发展,实现了优质客户的不断拓展和产品结构的持续升级,目前已经成长为自主车灯龙头企业。在本篇报告中,我们对星宇自 2007 年以来的每一个发展周期进行了复盘,梳理了公司每一轮成长周期中的下游变化、经营成果、扩张节奏、产品变化、驱动客户以及能力积累等,并对星宇未来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展望。
通信行业分析:空芯光纤助力AI网络提速,DCIMPO拉动特种光纤增量需求

通信行业分析:空芯光纤助力AI网络提速,DCIMPO拉动特种光纤增量需求

空芯光纤以空气为传输介质,其具备更低时延和更低损耗两种主要特性,是未来AI数据中心互联的主要品种。空芯光纤的导光原理是以特殊微结构形成的光子禁带或反谐振效应来抑制纤芯中光的横向泄漏,实现低折射率纤芯中的轴向光传输。空芯光纤中绝大部分光能量(95%以上)在空气芯中传输,非线性效应和延迟较小,损伤阈值高,热稳定性好,且其超低时延(较传统光纤降低30%)和超低损耗(0.1dB/km以下)特性,可支撑金融高频交易、AI算力集群跨地域互联等时延敏感场景。此外,随着AI带来数据中心建设,DC内MPO亦有望带来特种光纤增量需求。
神州控股研究报告:大数据+AI场景化落地,从神州迈向世界

神州控股研究报告:大数据+AI场景化落地,从神州迈向世界

聚焦“大数据+AI”战略,大数据业务突破带动业绩改善:公司由分销龙头起家,聚焦大数据业务,深耕核心城市和行业场景,打造覆盖多领域的智能化大数据产品和人工智能应用。受益于公司核心产品大数据产品及方案的高速增长,整体收入毛利结构持续优化,大数据产品及方案正在逐步成为公司收入和利润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上汽集团研究报告:巨头变革向上周期开启,携手华为缔造第二成长极

上汽集团研究报告:巨头变革向上周期开启,携手华为缔造第二成长极

乘用车龙头启航,二次改革向上周期开启。上汽集团为上海国资委控股企业,传统油车领域长期处于国内 TOP1 地位,2018 年市占率达 28.7%。2018年后因电动化转型较慢、合资普遍下滑导致公司份额、业绩双承压。2024 年上汽大众/上汽通用销量为 114.8/43.5 万辆,同比-5.5%/-58.3%,同时自主品牌销量同比下滑 22.3%,2024 年归母净利润仅 16.7 亿元,同比-88.2%,业绩触达底部区间。2024 年起,公司内部改革与外部上海市支持形成合力:1)管理层换血:2025 年 2 月对 63 位乘用车板块高管职权进行变更,加速业务转型;2)大乘用车板块架构调整:2024 年 10 月进行荣威、飞凡合并,2025 年 1 月组建“大乘用车板块”,有望实现经营效率提升;3)内外合作赋能、电动智能化技术加速:2024 年 5 月,公司发布“七大技术底座”2.0版本,支撑上汽自主品牌上攻。此外,2024 年 11 月,公司与大众的合资协议延长至 2040 年,到 2030 年上汽大众将推出 18 款新车,为合资注入新动能。2025H1,公司改革初见成效,在行业价格战持续的背景下,销量端,2025年 2-7 月同比均正增长,业绩端,2025Q1 营业利润为 48.6 亿,同比+53.48%,环比由负转正,改革底部周期确立,推进有望进一步提升。
瑞声科技研究报告:多元布局消费电子业务,光学及XR有望驱动新增长

瑞声科技研究报告:多元布局消费电子业务,光学及XR有望驱动新增长

中高端声学龙头,新品放量在即有望大幅提升业绩。瑞声科技成立于 1993 年,是感知体验解决方案的领导者,在声学器件、触控马达、光学、精密结构件、XR 等业务领域均有深厚积累,有望带动公司长期成长。在提供硬件器件的同时,公司根据长期技术积累,提供各类软件及算法服务,通过一体化解决方案进一步帮助客户提高产品性能。此外,瑞声科技协同内部各业务资源,跨界融合创新,将各业务集成至汽车座舱级别的系统解决方案。
瑞声科技研究报告:AI感知体验龙头,多元引擎驱动增长

瑞声科技研究报告:AI感知体验龙头,多元引擎驱动增长

通过近 30 年在消费电子领域的深耕,公司积累了行业领先的声学电磁、光学、精密结构件能力,从中短期来看,受益于 A I、超薄、创新升级等趋势,公司光学、车载、结构件、散热业务会相对其他业务保持更快增长,从中长期来看,公司将这些通用的技术能力复用至智能汽车、人形机器人和 XR 等领域,积极打造多元化业务增长引擎,公司在未来具备较佳的成长潜力。
特斯拉研究报告:山雨欲来风满楼——站在Robotaxi商业模式跑通前夜理解特斯拉车企转型AI公司的变革

特斯拉研究报告:山雨欲来风满楼——站在Robotaxi商业模式跑通前夜理解特斯拉车企转型AI公司的变革

特斯拉作为全球乘用车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领军企业,当前市场上能详细阐述其基本面变化的研究报告相对稀缺,且由于英语转中文过程常存在信息丢失、理解误差等情况,因而也导致市场对于特斯拉存在较多认知盲区。我们撰写此篇深度研究报告的初衷便是:尽可能以较高颗粒度梳理清楚现阶段特斯拉所经历的商业模式转型,并尝试从前瞻视角来抛砖引玉,提出这一轮变革对于汽车行业在经营、技术、估值维度的影响,并以此为契机与各位投资者进行探讨。
上汽集团研究报告:海外市场品牌力厚积薄发

上汽集团研究报告:海外市场品牌力厚积薄发

上汽累计出口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累计销量超 550 万台,连续 8 年保持中国车企出口第一。从总量以及分地区销量来看,因受航运影响,月销量一直在 30000~60000 辆波动。但在中国车企海外市场的份额呈小幅度下降,从 2023 年的 20%~25%降低到 2025年的 15%~20% 。集团主要海外市场是欧洲、东南亚等地区。在海外市场新能源汽车的月销量也在不断攀升,从 2023 年 1 月 8520 辆增加到 2025 年 3 月的 27738 辆(峰值),占比也从 23.4%增加到最近数月 45%左右。
加载更多

即刻解锁基础权益,轻松开启资源之旅!

AI+能源专题报告之电力篇:AI能否带动电力提前跨越周期底部?

AI+能源专题报告之电力篇:AI能否带动电力提前跨越周期底部?

AIDC 或带动 2028 年利用小时提前见底,2H25 有望看到需求与价格的拐点我们测算 2025-30 年中国数据中心用电量 CAGR 高达 25%,有望带动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从 4.5%增加至 5.3%(“十五五”CAGR),煤电的利用小时或在 2028 年提前见底;且算力资本开支每增加 1000 亿的投资,大约可以转化为 30-150 亿度电量。我们判断 2H25-26 用电量同比增速将明显超过 6%,甚至不排除单月达到 10%左右。结合我们煤炭组对 2026 煤价恢复到 800 元/吨的判断,我们对 2026 年和“十五五”电价谈判相对乐观,推荐煤电联营与水电核电标的;短期考虑煤价下行的弹性,我们推荐成本弹性较大的火电。
AI智能交互眼镜产业洞察报告

AI智能交互眼镜产业洞察报告

报告从行业背景、行业现状、典型企业分析顺次深入,全面客观地完成了AI智能交互眼镜行业整体情况的梳理总结。 行业背景:本章介绍了AI智能交互眼镜的行业定义和研究范畴,以及产品的主要特征,并从政策端、需求端、供给端、消费端四个角度集中阐述行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数字人”和“智能眼镜”相关利好政策驱动AI智能交互眼镜行业不断发展。 行业现状:本章深入分析了AI智能交互眼镜的行业现状,涵盖了发展历程、市场规模预测、产业链及产业图谱和应用场景等内容。其中应用场景包括运动、户外、工作学习、多行业领域等场景。

升级专属特权,畅享加速下载与稀缺资源!

蓝图为业务转型扩展人工智能:从试点转向正式上线
VIP免费

蓝图为业务转型扩展人工智能:从试点转向正式上线

从试点到生产的旅程充满挑战,但回报是巨大的。成功扩展其人工智能计划的机构报告了运营效率、成本节约和创新方面的显著收益。例如,生成式人工智能使Eneco eMobility、宝马和ABN AMRO等公司实现了生产力和客户服务的显著改进。这些成功故事突出了人工智能集成到核心业务功能时的变革潜力。

顶级资源库 + 专属客服,畅享无限下载特权!

雷赛智能研究报告:运控平台铸底座,人机“手眼脑”协同开新局
SVIP免费

雷赛智能研究报告:运控平台铸底座,人机“手眼脑”协同开新局

步进系统与 PC-based 控制器龙头地位稳固,布局 PLC+伺服系统构建“控制器+伺服+步进”整体解决方案、渠道优化、管理精进助力穿越周期;前瞻布局人形机器人核心执行器(无框力矩/空心杯电机、灵巧手),有望受益全球人形机器人行业高速增长贝塔。工控:运控平台化布局见成效,变革持续赋能主业行稳致远。
叉车行业2024年报&2025年一季报总结:内外需求磨底,关注智慧物流打造第二成长曲线
SVIP免费

叉车行业2024年报&2025年一季报总结:内外需求磨底,关注智慧物流打造第二成长曲线

2024年叉车板块业绩维持稳健增长。收入端,受国内制造业景气度下滑,大车需求减少,增速放缓,利润端,受益高毛利率海外业务、电车占比提升,增速显著强于营收。2024年叉车板块实现营收473亿元,同比增长2% ,其中国内营收259亿元,同比下降2%,海外营收215亿元,同比增长7%,海外营收占比提升2pct至45%,受到核心市场欧、美景气度下降,基数提升影响,海外市场增速环比有所下降。2024年叉车板块实现归母净利润46亿元,同比增长9%,销售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24%/11%,同比分别增长2.2/0.8pct。受益于高毛利率的海外业务(各企业国内海外毛利率差约5-15pct)和电动大车占比提升、钢材等原材料价格同比下降,板块毛利率继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