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存储行业系列报告:AI大模型引爆需求,存储行业站上新一轮成长周期

存储行业系列报告:AI大模型引爆需求,存储行业站上新一轮成长周期

存储器是半导体产业规模最大的分支之一,目前供应仍以美、日、韩大厂主导:根据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WSTS) 的统计,2024年,全球半导体市场销售额约6305.49亿美元,其中,逻辑电路销售额约为2157.68亿美元,存储芯片销售额约为1655.16亿美元。根据闪存市场数据显示,2024年第四季度全球NAND Flash市场规模为174.1亿美元,环比减少8.5%,同比增长42.4%。在这一领域,排名前五的企业分别是三星、SK海力士、铠侠、美光和西部数据,这五家企业共占据了全球92.7%的市场份额。2024年第四季度全球DRAM市场规模攀升至293.45亿美元,环比增长13.5%,同比增幅高达66.1%。在这一细分领域,三星、SK 海力士、美光、南亚和华邦占据前五,五家企业合计市场份额达 95.7%。
半导体先进封装行业深度研究报告:AI算力需求激增,先进封装产业加速成长

半导体先进封装行业深度研究报告:AI算力需求激增,先进封装产业加速成长

超越摩尔定律极限,先进封装成为高景气算力周期的关键技术之一。AI、大模型、数据中心等高性能场景快速演进,芯片带宽、功耗、集成密度面临“功耗墙、内存墙、成本墙”三重瓶颈,传统工艺难以支撑性能跃升。先进封装凭借小型化、高密度、低功耗、异构集成等能力,正从制造后段走向系统设计的前端。全球头部玩家加码布局先进封装技术,台积电持续扩产 CoWoS,Intel 与三星加码 Foveros 与 X-Cube 等技术平台,彰显先进封装在算力时代的重要性。
2025AI大模型跨域训练池化调度技术体系白皮书

2025AI大模型跨域训练池化调度技术体系白皮书

AI 大模型的跨域训练是全球范围关注的前沿技术方向,它是指将多个不同的智算中心组合在一起训练同一个 AI 大模型。为什么需要跨域训练?业界通常的认知在于,当大模型未来发展到万亿、十万亿参数规模时,根据 Scaling Law 需要用到万卡甚至十万卡才能完成其预训练过程,这样的体量规模如果集中到一个集群内部,在技术、能源、配套等方面都存在着严峻的挑战,因此需要通过网络连接多个集群并加以组合,以共同训练同一个万亿/十万亿的大模型。
AI系列专题报告:AI商业化路径到底会怎么出现在国内?

AI系列专题报告:AI商业化路径到底会怎么出现在国内?

海外 AI 模型迭代、云服务与硬件需求、上层应用共振式爆发。国内受限于市场环境展现出不同特征,B 端企业数据治理基础相对薄弱,商业化聚焦于 Pre-AI 阶段与垂直场景降本增效;C 端市场在互联网巨头主导下目前仍以免费为主,但以图片编辑、视频生成为代表的内容创作产品通过出海已实现了一定商业化价值,建议关注 1)Pre-AI 的收入率先落地,推荐 OA+ERP 环节的泛微网络、金蝶国际、用友网络、鼎捷数智;Pre-AI 方面的汉得信息。2)部分细分垂直场景 AI 收入更快。创收关注拓尔思、税友股份、视源股份、京北方、国能日新等;降本关注 AI-coding 和多模态,如万兴科技等。3)本地推理逐步起量,推荐浪潮信息、深信服、神州数码、海光信息等。
乐鑫科技研究报告:WiFi-MCU龙头,AI赋能行业快速增长

乐鑫科技研究报告:WiFi-MCU龙头,AI赋能行业快速增长

WiFi-MCU 龙头企业,业绩持续向好。公司是一家专业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采用 Fabless 经营模式,主要从事物联网 Wi-Fi MCU 通信芯片及其模组的研发、设计及销售。基于在 Wi-Fi MCU 通信芯片领域持续的技术研发与积累,公司相继研发出多款具有较强市场影响力的产品,满足下游开发者多元化需求。公司物联网操作系统 ESP-IDF(IoT Development Framework,物联网开发框架)技术创新性强,功能齐全,更新及时迅速,操作简单便捷,支持 SMP(对称多核处理结构),在全球物联网无线通信芯片操作系统中处于领先地位。2020-2024 年收入CAGR 为 24.66%,2024 年同比增长 40.0%。从 2020 年的 8.31 亿元增长到 2024 年的 20.07 亿元,其中仅 22 年出现下滑,同时根据公司公告显示 2025 年上半年收入预计为 12.20-12.50 亿元,同比增加 33%-36%。
科技行业深度研究:AI智能体,“硅基生物”的序章

科技行业深度研究:AI智能体,“硅基生物”的序章

我们认为,生成式 AI 正迈入以 AI 智能体为主导的新发展阶段。宏观角度,AI 智能体引发了“无就业增长”与“超级个体”并存现象,“硅基生物”对人力的结构性替代已经开始;微观角度,软件的价值创造与 Token 消耗挂钩,Token 的生产与半导体、数据中心和能源等物理基础设施产能深度绑定,“边际成本为零”的软件商业模式逐渐告结。我们认为,智能体的发展将沿着“先 2B 再 2C,最后终端”的产业发展轨迹;看好中国在机器人等终端上显著比较优势。基于此,我们给出未来一年美股投资的八大预测,看好 1)科技板块有望跑赢美股大盘;2)硬件有望跑赢软件;3)ASIC 有望跑赢 GPU;4)台积电在先进工艺领域领先优势或持续;5)苹果股价有望实现反转;6)美国或将比特币纳入战略储备;7)设备板块或跑输费城半导体指数;8)模拟板块或跑输费城半导体指数。
AI液冷行业专题报告:AI液冷,1-N及从国内到出海,共同促进产业链量利齐升

AI液冷行业专题报告:AI液冷,1-N及从国内到出海,共同促进产业链量利齐升

AI 液冷:预计 2025 年是渗透率加速的元年。随着生成式 AI 横空出世,传统的通算中心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 AI 算力需求,智算中心(AIDC)成为算力设施发展的必然趋势,配套的散热需求也将随之增长,风冷技术已难以满足当前高功耗芯片及机组的散热需求。除英伟达外,谷歌、微软、Meta、华为、阿里等国内外云厂商均引入液冷技术方案。随着液冷技术从可选变为刚需,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预计2026 年全球数据中心液冷渗透率将提升至 30%左右。
AI算力“卖水人”专题报告:液冷,AI算力新一极

AI算力“卖水人”专题报告:液冷,AI算力新一极

本篇报告核心要点:1、英伟达架构升级推动液冷发展,GB300液冷覆盖发热元件比例已达80%+,2027年Rubin架构Kyber机架有望实现100%液冷,GPU液冷需求显著增加;2、ASIC散热具有高毛利潜力,2026年有望迎来出货潮,谷歌、Meta、亚马逊等科技巨头将推出大量ASIC芯片;3、我们认为:液冷散热核心是制造业+材料学,中国本土企业的相关优势明显,看好中国本土未来将诞生国际一流的液冷公司。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