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行业深度跟踪:代工、设备、材料等板块自主可控提速,存储、SoC等领域持续复苏半导体进入 25Q2 以来,海外对国内半导体先进制程代工、算力芯片等出口管制仍趋严,但在此背景下国内先进制程产能和良率持续提升,国内沐曦和摩尔线程招股书均强调国内先进代工、HBM 和 2.5D 封装等供应链自主可控提速,部分半导体设备/材料等厂商 25Q2 签单和业绩增长趋势向好。同时,国内半导体其他环节如存储/模拟/MCU 等细分领域景气度持续回暖,部分 SoC 厂商指引下游需求依然旺盛。
汽车行业机器人25H2策略:产业步入深水区,开启去伪存真淘汰赛汽车机器人产业进度向前加强市场对远期空间的认可,并给予 T 链“终局估值法”复盘 22 年以来人形机器人的行情,从 22 年特斯拉官宣进军人形机器人赛道开始,从早期的主题行情向趋势行情切换,并由 T 链向国产链扩散。我们发现赛道估值中枢随产业技术突破而不断抬高,市场的信心跟随产业进度不断加强,至今市场已深度认可人形机器人的广阔空间,对核心零部件公司给予了“终局估值法”(按特斯拉 29 年出货 100 万台对应的利润空间,再乘相应市占率)。考虑当前特斯拉链估值水位已较高,我们认为 25H2 市场或更注重有头部主机厂订单的供应链、机器人业务布局边际变化大的个股、新技术方向如摆线针轮、或是国产链条(如华为/小鹏/小米)。
汽车行业2025年中期策略报告:整合与出海并行,智驾与机器人齐飞汽车出海智驾机器人智驾+机器人催化下乘用车&汽零板块超额收益明显。截至2025H1,申万汽车上涨8.91%,领先沪深300指数8.88pct,其中乘用车以及汽车零部件板块分别受益于智驾平权和人形机器人催化,超额收益明显。
汽车之家研究院:乘用车品牌影响力评价报告(2025年版)乘用车品牌影响力自2023年起,汽车之家研究院连续三年发布《乘用车品牌影响力》报告。在持续监测的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中国乘用车市场的品牌发展正在经历颠覆性变化。 在新能源化、智能化大趋势下,品牌格局正在加速重塑:传统豪华品牌光环衰退、合资品牌难掩下滑颓势,中国品牌快速蹿升。同时,品牌格局的重塑还体现在新晋品牌上。去年我们提出中国品牌孵化的“二代”独立品牌已成为市场“搅局者”,今年他们就实现了对“老玩家”的挑战、甚至超越。通过用户调研发现,这些中国独立品牌已经在用户认知中烙印上“科技、智能、创新、潮流”的形象标签。如此看来,在局势未稳的窗口期,新品牌仿佛可以在更快的时间内突破用户心智。
海外电动车行业专题报告:走出伊甸园,如何量化欧洲市场空间海外电动车欧洲市场欧洲强车型周期+中性政策周期步入电动车销量快速修复阶段。经测算,为满足 2027 与 2030 年碳排放考核,欧洲电动车渗透率需分别达到 31%/57%,对应当年托底电动车销量 440/767 万辆,2025~2027 年 3 年CAGR 增速下限有望达 20%。中国锂电产业链抓取欧洲市场崛起机遇,有望实现竞争格局的巩固与突破。推荐全球格局提升: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国轩高科;中系电动车企海外突围比亚迪(A/H)、零跑汽车(汽车组覆盖)。
汽车之家:2025质价比进化论:中国汽车消费洞察报告汽车2024年中国乘用车新能源渗透率增长飞快,已经高达48%,比2023年提升12个百分点。根据新能源用户关注度趋势来看,当用户新能源车关注占比超50%以后,增速有放缓趋势,2025年一季度,不管是销量的新能源渗透率,还是用户新能源车关注占比,均低于去年平均水平。预计2025年新能源车渗透率有望突破50%,但新能源市场增速会明显放缓,新能源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落基山脉研究所-插入:推进印度电动汽车基础设施建设印度电动汽车印度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行业正处在一个关键的拐点,印度电力分销公司(DISCOMs)有望发挥关键作用。尽管势头正在增强,2023年电动汽车占印度所有汽车销售的6.4%,但它们在路上的车辆仍然只占一小部分——截至2025年4月,总量不到1%。到2040年,RMI估计印度将需要190多万个公共充电桩和275,000个电池更换站。 这些将有助于实现该国到2030年电动车渗透率30%和到2047年实现能源独立的目标。尽管已有超过25,000个公共充电桩和2,600个电池更换站投入使用,但几大障碍仍在持续阻碍市场增长。
汽车行业2025年中期策略:政策托底、淡季不淡,去伪存真投龙头汽车Robo X 投资机遇在 25 年年中风起,最大变化为 Robovan 可显著降低物流成本,初步实现“低价硬件+订阅服务”商业闭环;Robotaxi 国内外商业化加速,政策端也有望持续带来催化,我们认为 RoboX 机会在下半年将延续。辅助驾驶领域,我们观察 1-4 月 20 万元以下车型高速 NOA渗透率明显提升,下半年关键看高阶技术如 VLA/世界模型上车情况,以及智驾平权对智驾车型销量的拉动情况,关注相关整车企业和产业链的投资节奏和配套弹性。
汽车行业2025年中期策略:“量稳价缓”判断不变汽车乘用车及其零部件:(1)总量及结构:维持 25 年(国内)终端销量“量稳价缓”的判断,小幅上调全年终端增速预期。围绕行业判断,我们认为 25 年重点关注 3 个重要的变化及跟踪体系:①中阶辅助驾驶:车企中阶辅助驾驶的技术储备差异相比之前电动化和混动化在边际上减弱,短期因目标和路径不同落地节奏存在差异,长期竞争核心依然是“成本”;②高阶辅助驾驶:消费者动态付费及使用意愿是客观衡量体验拐点的准绳;③“5326”SUV 市场:自主品牌优质供给拉动下需求持续扩容,其中串并联架构路线或将以 “农村包围城市”的路径实现其份额提升;(2)整车:整车投资具备典型的周期性特征,静态和动态下识别谁是下阶段的 WINNER 将更加清晰,请关注图 35《典型中国品牌车企所处周期位置及复盘》和图 37《广发汽车中国品牌车企竞争力模型预测图(2025 版)》。(3)零部件:请继续关注图 40《广发汽车零部件预测模型图(2025 版)》,并结合获利来源进行资源统筹。
乘用车行业分析报告:“5326”SUV市场串并联份额提升显著乘用车SUV建议关注串并联架构“5326”SUV 车型或将以“农村包围城市”的路径实现其份额提升。25 年以来“5326”SUV 车型占乘用车行业销量比例整体提升,其中串并联架构在西部地区和三四五线城市份额提升更为显著,凭借在高速油耗和动力性能上的比较优势,串并联架构以“农村包围城市”的路径实现其份额提升的逻辑持续得到验证。
汽车行业深度研究报告:2024全球车企成本分拆,新势力第一梯队效率追平传统车企,第二梯队仍有改善空间汽车新势力我们整理了国内及海外多家重点车企的财报数据(具体车企详见正文图表),以对比新势力之间以及新势力与传统车企的差别与变化趋势,本文的分析包括业务差别、产品竞争力、成本投入与效率三大类。
汽车行业2025年中期策略报告:高端化筑牢车企造血根基汽车政策护航,内需提振,全年汽车产销乐观。近年来我国汽车产销量增长主要依托出口市场,国内消费尚未恢复至2017年的历史峰值。2025年政策持续加码,以旧换新效果有望超越2024年,叠加新能源车购置税免征政策年底退出,新能源车年底冲量预期较高。我们预计全年汽车销量可达3290万辆(同比+4.7%),新能源车销量有望达1670万辆(同比+30%)。盈利层面,经济型车价格压力大,汽车行业整体利润率预计仍将持续承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