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

汽车行业分析报告:AI赋能智能汽车系列,智能化渗透率加速,中国品牌车型贡献主要增量

随着电动化进入中后程,智能化成为当前车企突围关键及重点发力点,清晰定位与持续跟踪各功能渗透率进程的必要性日益提升。考虑到渗透率是基于产业逻辑下的零部件选股第一要素,本篇报告旨在基于我们整理的“智能汽车数据库”,对智能汽车相关主要功能的标配渗透率(与乘用车终端销量挂钩)进行全面跟踪分析,捕捉产业变化趋势。

AI+汽车智能化系列专题报告:小米汽车核心竞争力剖析

传统汽车行业一直是产品驱动的思考逻辑,而小米(移动互联网的代表)是用户驱动的思考逻辑。【产品驱动】VS【用户驱动】两者孰优孰劣是需要放在特定时代背景下来分析的。当下我们仍处在移动互联网时代(AI时代正在酝酿),数据的搜集成本和效率远高于工业时代,基于用户大数据驱动一方面可以支持产品快速迭代优化从而不断改善产品质量,另一方面可以极致去发挥【用户在哪,生意就在哪】品类外延优势。【小米汽车业务】正是小米集团的互联网思维方式的一个环节,也正是小米过去10多年积累大量用户基础上的重要品类外延。小米的铁人三项【硬件+互联网+新零售】围绕用户形成了有效的闭环,本质上给用户创造的价值在于【让中国制造业从低价低品质走向了真正的物美价廉】,这也正是小米的使命“做感动人心,价格厚道的产品”所在。小米方法论未来的挑战或是:AI时代是否会产生新的思维方式?

汽车行业2025年中期策略:汽车电动智能化趋势与自下而上研究策略

智能化有望加速落地:智能化是汽车电动化的后半场,智能驾驶能力将决定车企未来的市场竞争力。随着具备智能能力汽车保有量的提升带来的数据资源的提升,算力、大模型等 AI 技术的迭代升级,智能驾驶有望从量变到质变,推动高阶自动驾驶加速落地。头部企业逐渐在训练数据、训练设施、智驾生态领域建立了领先优势。我们重点梳理了国内外头部公司特斯拉、华为在该领域的布局,以围绕头部智驾企业寻找投资机会。

新能源汽车革命技术路线图——动力电动化、整车智能化、能源低碳化

第一,汽车技术从电动化发展期转向爆发期导致市场结构性大变局。产业和企业能异军突起的主要原因,就是技术的厚积薄发爆发的时点、市场的爆发时点和政策的看力点 三点在时间上重合,好比燃烧爆炸的三要素燃料、空气、点火,好的燃料好比技术、空气的温度好比市 场的热度,点火源则来自政府的政策。

福耀玻璃研究报告:汽车玻璃在智能化浪潮下的新机遇

汽车玻璃是具备持续升级能力的优质零部件赛道。随着电动化和智能化的发展以及消费升级,汽车玻璃产品正处在持续升级的过程当中,在传统遮风挡雨的基础功能上,汽车玻璃逐渐延伸出了隔热、隔音、可加热、憎水、调光、天线、轻量化、HUD前挡以及全景天幕等功能。福耀的收入结构中,高附加值产品的占比也在同步持续提升,推动着公司汽车玻璃产品单平米价格的持续增长。根据我们的测算,福耀汽车玻璃产品单平米价格从2012年的131.06元/平方米持续提升至2024年的229.11元/平方米,复合增长率为5%,近三年的复合增长率则更高,为8%。

AI+汽车智能化行业研究报告:以地平线为例,探究第三方智驾供应商核心竞争力

第三方智驾供应商或成为二三线车企智驾平权最优方案:展望终局,我们认为头部车企与头部智驾供应商都有望依托智能驾驶领域的积累拓展至具身智能大赛道,头部智驾供应商或成为二三线车企智驾平权最优方案,预计头部智驾供应商的潜在市场份额为全部新车销量的50%左右。

汽车智驾行业的梳理与思考(三):平价智能化推进路径探讨

10-20万元价格带或为国内城市智驾突破放量的关键:我们预计2025E国内L2+城市智驾渗透率有望近10%,预计2026E及之后有望迎来高速增长;其中,10-20万元平价智能化的推进或为国内城市智驾突破放量的关键。对于10-20万元细分市场:1)供给端:比亚迪占据绝对主导、零跑/广汽丰田全新激光雷达城市智驾车型价格已下探至15万元以下,供给端变革已逐步显现。2)需求端:用户对价格更敏感、以城市代步为主(vs.城市智驾尚未成为行业标配),预计技术/降本为解决供需错配的核心。

道通科技研究报告:全面智能化转型,AI赋能多场景落地实践

战略定位: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引领业务强劲增长。深圳市道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 2004 年,2020 年在科创板上市。公司专注于数字维修、数字能源、AI 机器人三大业务领域。总部位于深圳市,在全球拥有美国、中国、越南三大工厂,业务覆盖全球 120 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全球领先的数字化汽车诊断解决方案、全场景智能充电网络和一站式光储充能源管理解决方案,以及应用于智慧能源、智能交通等领域的空地一体集群智慧解决方案。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