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 第2页

汽车及汽车零部件行业2025年投资策略:聚焦智能化,关注国际化

乘用车:2025 年智驾渗透率加速提升,插混供给增加,降本增配和兼并重组是关键词。预计 2025 年中国狭义乘用车批发/零售总量分别为 2851/2339 万辆,同比分别+5.6%/+3%;批发高增长主要由于出口带动,预计 2024/2025 年乘用车出口量为543/651 万辆,同比分别+22.4%/+20%。(1)电动化:2024 年 EV 增速放缓 PHEV高增长,比亚迪和赛力斯等企业受益。2025 年更多 PHEV 供给增加,PHEV 细分市场竞争加剧,但仍存在爆款机会。(2)智能化:随着供给端配套车型价格带下沉,需求端端到端架构拉高模型上限提升体验,2025 年高阶智驾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大疆/小鹏等纯视觉低成本方案有望放量,带来 10-20 万元高速 NOA 渗透率提升,纯视觉/单 OrinX/OrinY 方案有望放量,预计 20-30 万元城区 NOA 渗透率有望大幅提升。(3)投资方向:降本增配预计是 2025 年车市的主旋律,降本不仅仅依靠上下游合作伙伴的让利,还依靠车企自身的战略聚焦,智能化是增配的重要方向。兼并重组预计是 2025 年车市的另一个关键词,上汽和广汽等在积极推动改革。

2025年汽车行业年度策略:混动高增,智能化平权,出口稳健

从整车竞争来看,不排除2025年将会更加激烈,新能源渗透率继续提升,同时自主品牌竞争力继续增强。我们发现2024年新能源市场混合动力+增程技术方案保持高速增长,而纯电增速放缓,我们认为这个趋势会在2025年维持。细分价格带维度,在以旧换新政策的推动下,2024年15万以下价格带销量快速增长,15-30万价格带继续扩容,30万以上保持稳定。我们认为以旧换新政策将有望延续,但不排除报废补贴减少而增加置换补贴以更大力度的拉动车市消费,为2025年的车市增长保驾护航。 我们认为2024年整车出口好于预期,海外丰厚的利润也为国内车企的盈利提升提供动力。展望2025,俄罗斯、巴西、中东、欧洲、北非等地区依然具有增长潜力,我们认为国内车企的海外销量增长还能够维持。

锐明技术研究报告:汽车智能化“龙腾四海”

领先商用车产业信息化解决方案提供商,海外营销网络推动全球布局。锐明技术作为一家领先的 AIoT 智能物联解决方案提供商,深耕商用车领域 20 余年,逐步在全球市场中建立了稳固的地位。同时,随着 AI 创新的引领,公司在商用车监控及信息化业务领域持续稳步推进,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潜力。随着车联网、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在国内外的蓬勃发展,公司也积极推进国际化布局,通过海外一国一策的销售策略扩大销售网络,已经设立了多家境外子公司办事处。推动企业本地化和创新化,并计划进入欧洲前装市场,未来利润空间可观。锐明技术借助技术优势及行业经验,为后续的持续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SVIP免费

汽车行业2025年度投资策略报告:智能化平权元年,全球化更进一步

整车超额收益明显,自动驾驶催化下估值抬升。自年初至2024年12月2日,申万汽车板块涨幅+17.93%,跑赢沪深300指数2.9pct,乘用车/商用车/汽车零部件/汽车服务板块涨跌幅分别为+31.78%/+54.78%/+6.72%/-13.05%,在自动驾驶领域密集事件以及多款爆款新车催化下,整车板块超额收益明显。
VIP免费

机器视觉行业分析报告:机器视觉,智能制造之眼

机器视觉是人工智能的基础应用技术之一,通过模拟人类视觉系统,赋予机器“看”和“认知”的能力。机器视觉作为智能机器视觉能够在多种场景下替代人眼实现多种功能,主要包括识别、测量、定位和检测。机器视觉作为现代工业与技术的核心驱动力,在提升生产效率、保障作业安全、推动智能制造及产业升级方面展现出了非凡的重要性和无限潜力。

汽车行业2025年整车投资策略:高端化、智能化、全球化

1)10-30万将面临激烈竞争:10-20万价格带合资&外资占比已下降至33%,将进入自主车企之间竞争加剧阶段;部分车企生存危机但仍有资金、技术储备,部分车企通过技术降本有价格竞争的实力,因此会加入竞争;同时产品端,2024-2025年大部分新车为车企迭代到第三代的新能源产品,无论是动总还是智能化均有大幅提高、产品力强劲; 2)30万以上格局相对较好:合资&外资占比仍达70%,自主份额有较大提升空间;该价格带新车型数量相对较少且集中;同时高端市场更需要产品、品牌、营销、渠道等全方位能力,竞争壁垒较高。

东风集团股份公司研究报告:智能化东风渐来,大型央企乘商共起航

特大型国有车企集团,深化改革转型积极:公司旗下子公司众多,业务涵盖商用车、乘用车及汽车零部件等多个领域,产品阵容涵盖岚图、日产、英菲尼迪、启辰、标志、雪铁龙等知名品牌及商用车型。同时,公司自主板块转型加速,东风乘用车专注于风神、风行、纳米及奕派等乘用车的研发与制造,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合资业务基盘稳固,自主转型持续加速:集团的主要合资品牌为东风日产和东风本田。2023 年二者实现销量 158 万辆,占公司乘用车份额在90+%,为集团重要的利润来源。公司合资品牌虽短期承压,但自主品牌转型加速,岚图已推出 FREE、梦想家和追光等多款车型,形成了 SUV、MPV和轿车的全面布局,后续销量有望持续增长;猛士 917 作为中大型豪华电动越野车,成功切入硬派越野细分市场,有望持续贡献增量。

汽车行业年度投资策略:把握汽车出海及智能化产业升级机遇

国内总量红利淡化,短期受政策和库存周期扰动,结构性发展机遇在出海及电动智能化转型。我国汽车工业从成长期迈入成熟期(2010-2023 年销量复合增速 4%),面临三大特征、五大变化。三大特征分别为:1)总量红利逐渐淡化,汽车销量低增速常态化;2)新旧产能切换,整车格局生变;3)电动智能化变革(新技术加速搭载上车)、国产整车和零部件面临巨大投资机遇;五大变化分别对应产品属性、生产工艺、电子电气(EE)架构、成本结构、商业模式的变化。

汽车零部件行业研究:智能化与高端化并进,构建全球竞争力

汽车零部件种类繁多,早期零部件企业曾广泛受益于国内汽车产销量水平的提升,2018年以后随着国内零售市场趋于平稳,行业分化加大。近年来电动智能化进程大幅提速、下游车企重新洗牌,客户结构成为短期内重要的参考指标,如2019~2022年的特斯拉产业链、2023年的理想产业链、2024年的华为和小米产业链等;而从中长期维度,技术迭代和消费升级趋势持续催生新的需求,下游新能源整车企业的优势强化也将推动本土供应链在全球供应链中取得更加重要的市场地位。建议关注以下投资主线: (1)智能驾驶:L2.9高阶智驾加速渗透,L3/L4产业化进程提速。目前20万以上中高端市场L2.9高阶智驾逐步普及,今年以来端到端方案的集中应用进一步提升对极端场景的应对能力;10-20万元市场小鹏、华为ADS SE等低成本纯视觉方案或加速高阶智驾下沉。L3/L4方面,国内首批车企搭载TJP交通拥堵导航功能上车试点,海外特斯拉正式发布无人车Cybercab探索robotaxi商业模式,产业化进程提速。智能驾驶的感知、决策、执行等各环节将持续受益,相关细分赛道包括域控制器、线控底盘等。

智能电动汽车专题分析报告:中央计算+区域控制千亿蓝海,电子电气供应链重构

中央计算+区域控制架构为域集中的确定性演进方向,区域控制器有效降本、减重、智能配电、提高算力利用率和传输效率等,是提升OTA速度、软件定义汽车的必由之路。车辆智能化提速,ECU数量快速增长,汽车电子电气架构逐步从分布式向域控制/中央集成式发展。芯片的发展同样推动E/E架构演进。我们认为,区域控制器迭代升级的过程,是不断集成跨域功能、省去ECU的过程。近年来第一代车身控制系统,不断向第二代车身域控和第三代区域控制器方向迭代,不断集成车身域(如PEPS、空调算法、门控逻辑、胎压监控、智能进入等)、动力、热管理、底盘控制、车辆诊断等功能。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