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联网

车路云一体化系统C~V2X车车车路协同,典型应用场景及实施参考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交通事故、交通效率、能源消耗等问题日益突出。C-V2X 作为全球主流车联网通信标准,成为赋能智能网联汽车和智慧交通的核心纽带,推动了通信、汽车、交通三大产业的融合。欧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不断加快产业布局、制定发展规划,通过政策法规、技术标准、示范建设等全方位措施,推进 C-V2X 车联网产业化进程和规模应用。总体上,C-V2X 车联网社会影响大、产业拉动强,已成为国际竞争热点。 我国在国家和相关部委规划中,已明确 C-V2X 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智慧交通协同发展的战略定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等明确提出大力发展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智慧交通。如今,随着 C-V2X 车联网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规模应用与商业部署将成为行业主旋律,赋能我国汽车产业从新能源汽车向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并在全球竞争中胜出。我国 C-V2X 车路协同应用发展阶段可以分近期和中远期。近期通过车车协同、车路协同实现智能网联辅助驾驶,提高驾驶安全、降低事故率、提升交通效率;以及通过特定场景的中低速智能网联无人驾驶,解决行业应用痛点。中远期将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和融合感知等技术,通过车联网助力单车智能实现车路云协同和网联智能,最终实现全天候、全场景的智能网联无人驾驶。

慧翰股份研究报告:车联网终端“小巨人”,受益自主品牌乘用车景气

公司是车联网终端“小巨人”,深度绑定大客户。公司主要产品包括车联网智能终端、物联网智能模组、软件和技术服务;在汽车级蓝牙/WiFi 模组、车联网 TBOX、汽车 eCall 系统、新能源管理系统等领域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车联网智能终端是公司主要业务,2023 年营收占比为 78.33%。得益于下游行业景气 , 近 年 来 公 司 营 收 保 持 高 速 增 长 ,2023-2024H1 分 别 实 现 营 业 收 入5.80/8.13/4.30 亿元,YOY 依次为 37.53%/40.18%/31.13%。同时公司基于先发优势深度绑定行业龙头,上汽集团 23 年销售量排名国内第一,公司自 2012年起就开始与上汽合作,目前批量出货 TBOX 及 eCall 终端。上汽集团旗下子公司上汽创投持有公司 2.14%的股权,是公司第五大股东,公司将继续与上汽深入开展在车联网领域应用拓展,推进战略协同。

2024网络安全十大创新方向报告

《2024 网络安全十大创新方向报告》指出,网络安全领域在 2024 年呈现出多方向的创新趋势。其中包括 AIGC 技术与数据安全的结合,如在数据分类分级、敏感信息识别等方面提升效率与准确性;安全运营智能化,借助人工智能算法分析数据、实时检测异常;开发安全深化,将安全融入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网络安全度量精确化,为企业提供更全面深入的防护策略;还有零信任架构持续受关注,人工智能驱动的威胁检测进一步发展,抗量子密码学应对量子计算挑战,云安全创新保障云计算安全,物联网安全增强以应对设备互联带来的新挑战,自动化和编排提高威胁检测与响应速度,以隐私为中心的安全解决方案顺应法规要求,高级身份和访问管理更全面且适应性强,供应链安全受重视以防止网络攻击。这些创新方向反映了网络安全行业为应对不断变化的威胁和挑战,在技术、理念、应用等方面的积极探索和变革,推动行业迈向全新的智能化时代,也为各领域的网络安全防护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2024年中国车联网行业产业报告及十大基地

中国车联网行业在2024年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产业规模预计将在2025年突破5000亿元大关。随着国家发改委、工信部、交通部等部门的政策引导和技术研发的持续投入,车联网产业链不断完善,包括芯片研制、终端设备、通信运营、整车制造等多个环节均取得显著进展。全国多地加速布局车联网产业,通过建设测试基地和示范区,推动车联网技术在高速、城市及特定区域道路的应用,服务体系日益丰富。 在《2024年中国车联网产业报告及十大基地》中,评选出了综合竞争力最强的十大车联网基地,这些基地在产业发展、示范应用、配套支持、科技创新及能级提升等方面均表现出色。其中,广州作为一线城市,以其“车城协同+产城融合”的发展策略脱颖而出,位列十大基地第三名。广州在汽车电子产业化、5G应用、整车制造及智慧交通等领域具有显著优势,为车联网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报告还指出,车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将对城市经济、社会、能源、环境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未来需进一步完善跨部门协同机制、加快技术融合研究并探索成熟商业模式,以推动车联网产业迈向更高水平。

中国版ecall系列标准AECS

1. 道路车辆 免提通话和语音交互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 征求意见稿 该标准征求意见稿规定了装配有车载扬声器免提通话终端、车载紧急呼叫终端、车载语音交互终端的整车的性能要求和测试方法。它主要适用于M1类和N1类车辆,并详细列出了相关的测试信号、测量设备、评估方法等,以确保车辆在这些通信和交互功能上的性能和质量。此外,该标准还引用了多个国际标准和国内规范,以确保其科学性和严谨性。 2. 车载事故紧急呼叫系统 工作组讨论稿 虽然我没有直接获取到“车载事故紧急呼叫系统 工作组讨论稿”的具体内容,但基于一般理解,这类讨论稿很可能是针对车载事故紧急呼叫系统的功能、性能、设计要求、测试方法等进行初步探讨和讨论的文档。其目的在于为未来的标准制定提供基础,确保车载事故紧急呼叫系统能够在车辆发生事故时迅速、准确地启动,并向相关部门发送求救信号,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计算机行业专题报告:政策东风至,车路云发展正当时

车路云一体化是在单车智能自动驾驶基础上,借助C-V2X和4G/5G通信技术,将“人-车-路-云”交通要素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车与路、 云、人等全方位协同配合,满足不同等级自动驾驶车辆应用需求,实现自动驾驶单车最优化和交通全局最优化发展目标。车路云具有单车成本和边际成本低、感知能力强、智能化程度高等优势,能够弥补单车智能在感知、数据、算力等方面的短板,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助力自动驾驶。我国在通信技术、基础设施等方面具备优势,有望通过车路云实现弯道超车,形成自动驾驶的中国方案。

全维度供应链数字化:软件定义未来的网络安全

过去,供应链主要是指物理供应链。而如今,随着数字技术在供应链中的核心作用日益增强,不仅大幅提升了效率,也引入了新的、经常被低估的风险。尽管企业纷纷开始着力增强供应链韧性,但仍有许多企业的供应链网络暴露在网络风险中。 随着暗网网络犯罪市场日趋成熟,网络攻击者在蓬勃发展的“网络犯罪即服务”生态系统中共享资源,这使得恶意人员更容易针对供应链中的薄弱环节发起攻击。1 他们通常会针对资源较少、漏洞较多的细分供应商进行攻击。2 换句话说,大型供应链网络中的大多数公司都可能成为攻击目标。

车联网行业专题研究:车路云产业化加速,优质供应商有望受益

为什么 2024 年车路云产业化开始加速?1)智能网联示范区先行测试,加速车路云产业化进程。根据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公众号,截至 2024 年 5 月底,全国共建成 17 个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7 个车联网先导区、16 个双智城市,开放测试示范道路 3.2 万多公里,我们认为 2024 年年底前,智能网联示范区的测试、验证和评估起到了重要的示范和验证作用,加速了车路云产业化进程。2)智能化是新能源车下半场。根据 Wind 数据,2024 年 1-6 月,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达到 35%。电动化是新能源车上半场,智能化则是新能源车下半场,伴随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快速普及,电气化架构和零部件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各新能源车企为进一步巩固自身在电动化领域已经取得的优势地位,正在加速驶向智能化新高地。3)智能网联汽车是新质生产力之一。2024 年 4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 干意见》提出,要更好服务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等创新,有效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作为新型产业之一也有望获得更多政策和产业资源的支持和投入。

运营商行业专题报告:复盘历史再看运营商本轮新高,继续看好未来应用突破掀起海量流量需求

复盘运营商上轮新高(2015年):我们复盘了2015年运营商上轮新高的发展。产业上,运营商行业竞争格局稳定。在互联网普及率提升,手机上网成为主流的背景下,政策鼓励+科技创新推动运营商产业迎来了用户及流量高速增长的阶段。 10年艰难期:受多种因素影响,2015年至今,三大运营商均经过大幅回调,最大回撤均超过50%。2017年-2019年移动端ARPU值加速下行。 运营商本轮新高分析:本轮行情中(2024年),中国移动及中国电信创新高,中国联通展现出较大的弹性,我们综合认为有以下原因:

车路云一体化专题报告:V2X车载终端篇

一、行业政策驱动,车路云一体化加速落地 自年初以来,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车路云一体化发展迎来了政策春风,多项利好文件密集发布,标志着政策层面对该领域的支持力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五部委联合公布了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名单,涵盖全国20座重要城市,这些城市已迅速响应,积极启动相关规划与建设工作,标志着车路云一体化正式迈入规模化落地的关键时期。 二、V2X车载终端:车路云一体化的核心枢纽

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发展态势: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推动车联网智能终端的升级迭代

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路线: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与车联网产业紧密相关,是车联网技术应用和落地的核心。在全球新一轮科技产业变革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智能网联汽车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正推动着汽车产业形态、交通出行模式、能源消费结构和社会运行方式发生深刻变化。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