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

半导体产业链分析报告:瞄准尖端技术,中国半导体制造迈入新阶段

自主可控与 AI 算力驱动,国内半导体制造迎重大机遇:为满足人工智能领域不断增长的算力需求,全球 GPU芯片的需求量大幅提升。美国针对 GPU芯片对华出口的管制日趋严格;国内 GPU 企业在中国大陆以外的晶圆代工渠道也面临着更多风险。自主设计+代工生产的国产 GPU 芯片已成为保障国内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关键替代品,其生产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晶圆代工产能。中芯国际等企业有望满足此需求,实现工艺技术与营收规模的双重突破。

特锐德研究报告:充电桩产业链龙头,AI基建驱动箱变高成长

变配电“智能制造+系统集成”根基稳固,充电网业务贡献第二成长曲线。公司成立于 2004 年,主营箱式变配电业务,2014 年进军新能源汽车充电领域,子公司特来电连续多年充电桩规模全国第一,2023 年特来电首次扭亏为盈迎来历史性拐点。目前公司形成以箱式电力设备为主的“智能制造+集成服务”业务和以充电桩制造+运营为主的充电网业务,2024H1 电力设备与充电网两大板块营收分别达 36.7/26.6 亿元,同比+13.4%/+12.3%。公司发布 2024 年业绩预告,预计 2024 年归母净利润 8.35-9.33 亿元,同比增长 70%-90%,业绩弹性加速释放。

锂电池行业专题报告:Deepseek加速端侧AI渗透,电池产业链有望实现量价齐升

电池是消费电子核心模组,容量密度持续升级。软包锂电池具有单体能量密度高、电化学性能优越、安全性强等优点,是目前应用最广的电池类型。根据EVTank 的统计,2023 年小型电池(3C 消费电池和小动力等)的出货量为113.2Gwh。随着手机功能越来越多以及 AI 应用逐步落地端侧,消费者对于手机和 PC 的高续航要求在持续提升,电池的重要性不断凸显。以 iPhone 为例,每年的新系列相比于上一代同款机型都会进行电池容量的升级。我们判断,随着端侧 AI 功能持续升级迭代,未来电池容量的提升速度和幅度将进一步增长。

比亚迪&华为智驾产业链格局梳理:智驾平权时代开启,核心产业链风口将至

高阶智驾功能逐步下沉,智驾平权时代加速到来。20252 月 10 日举行智能化战略发布会,宣布天神之眼高阶智驾功能赋能大多数 10 万元以下以及10-20 万级别主流市场车型。随市场竞争加剧,未来高阶智能驾驶系统有望在 10 万元左右的车型上搭载,各车企均加速高阶智驾布局,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汽车电子行业深度报告:智驾平权浪潮将至,智能汽车产业链迎加速拐点

智能化正逐渐成为汽车产业竞争关键,类比 2010 年智能手机高速发展起点,我们认为 2025 年高阶智能驾驶有望进入高速发展期。伴随软硬件算法成熟、硬件方案降本、消费者认知度提升、车企竞争加剧等,预计未来两年高阶智驾将在国内 10-20 万车型中快速普及。建议关注国内整车厂新车智驾落地进度以及相关智能驾驶产业链环节发展机遇,如智驾/座舱芯片,域控制器,线束、连接器及车载通讯芯片,感知传感器,智能底盘相关产品和解决方案,以及 HUD、声学、智能车灯等其他智能座舱核心增量部件。

汽车电子行业专题报告:智驾加速下沉,产业链全面受益

智驾芯片:上游核心环节,国产厂商加速追赶。截止 2024 年 11 月,英伟达在中国智驾域控芯片装机量以 53%的市场份额断崖式领先于其他智驾芯片厂商,主要为搭载在中高端车型的 Orin-X。随着智驾功能逐步下沉至中低端车型,以中国本土厂商地平线及黑芝麻智能的征程 6E/M 及武当C1200 系列为代表的追求极致性价比产品的成本优势逐渐体现,并预计将充分受益于智驾下沉趋势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同时英伟达也推出了更有性价比的 Orin-N 以保持自身在智驾域控芯片的市场地位,目前比亚迪已在 20 款车型中分别定点了征程 6E/M 及英伟达 Orin-N 的智驾系统。我们认为 2025 年各厂商将为争夺中低端车型的增量市场在产品之间展开新一轮交锋。

锂电池行业分析:主产业链业绩有望改善,新技术应用加速

半固态电池率先产业化,全固态电池有望 2027 年装车:固态电池是具有技术颠覆潜力的新技术,兼具能量密度和安全性。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具有超高的室温离子电导率和良好的机械加工性能,被认为是最有利的技术路线竞争者,目前全球电池龙头企业如宁德时代等均积极投身于硫化物基全固态电池的开发与推进中。半固态电池已经率先产业化,全固态电池有望 2027 年装车,预计 2030 年市场规模超 2500 亿元。

2025年电子行业投资策略:AI+国产化双轮驱动,关注消费电子、半导体产业链投资机遇

2028 年 AI 基础设施市场支出超 1000 亿美元。根据 IDC 的数据,2024 H1,全球用于计算和存储硬件的 AI 基础设施支出同比增长 37%,达到 318 亿美元;2028 年,AI 基础设施支出预计超过 1000 亿美元,其中服务器占总支出的 75% ,加速服务器占总支出的 56%。 中国 AI 芯片市场规模快速增加,国产 GPU 竞争力不断提升。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2022 年中国 AI 芯片市场规模达到 850 亿元,同比增长 94.6%;2024 年将增长至 2302 亿元。目前 AI 算力芯片市场以 GPU 为主。国内华为、寒武纪、海光信息等厂商在 GPU 领域进行了布局,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不断提升竞争力。

低空经济行业2025年度投资策略:期待自上而下落地,聚焦制造产业链

12月25日,据北京低空经济咨询有限公司消息,国家发改委召开交通、民航、工信、公安等部门召开相关会议,宣布"低空经济司"挂牌成立。 发改委在产业升级中扮演着实质推动的核心角色,如2009年、2013年,新能源汽车第一、二轮推广,发改委联合其他部门发布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实质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推广和消费。 低空经济涉及部门环节较多,发改委作为综合管理部门,将发挥协调统筹作用,后续低空经济发展可期。

安徽合力研究报告:全产业链国产叉车龙头进军全球市场

国企叉车领军者,积极推进全球化。公司深耕叉车领域多年,业务覆盖叉车全产业链,在行业内研发创新、产业规模、品牌效应、运营成本等有显著优势,全球叉车销量行业稳居前十,国内销量第一。公司在全球打造“1个中国总部+N个海外中心+X个全球团队”,现有300多家海外代理商覆盖全球150多个国家,正积极扩大全球渗透率和影响力。
SVIP免费

华为汽车产业链深度报告:携手江淮进军超高端,华为车生态圈持续扩容

【江淮汽车】华为第四界尊界定位超高端, 2024年11月26日晚,尊界S800在华为发布会上首次公开。尊界S800车长 5.48 米、车宽 2 米、车高 1.54 米、轴距 3.37 米,L3 级自动驾驶硬件设计架构。预售价为100万至150万元。 【赛力斯】问界M7多次迭代,实现销量突破,股价上涨趋势明显。华为合作车型迭代能力强,通过改款打造爆款车型,促进销量提升。M7于2023年9月首度推出改款型,在外观、内饰、底盘、智能驾驶及动力系统等多方面进行更新。改款上市后订单快速升温,9月销量环比增长23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