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

2024电动汽车充换电百大优秀场站案例集

近几年,发展新能源汽车已成为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助力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电动化变革正加速演进,新能源汽车迎来行业风口,市场实现爆发式增长,而做好充换电设施建设与城市、能源、交通、运输等规划的有效衔接,促进充换电设施有序健康发展,也成为当下助推新能源汽车普及的必要措施之一。 当下,在透过充换电场站的发展看行业百态时,诸多运营商处于迷茫发展阶段,亟需学习了解国内优秀场站经验。与此同时,对于极具示范代表作用的场站,也需要有影响力的平台助力其宣传推广,形成良性循环,推动充换电行业有序竞争。

智能电动汽车专题分析报告:中央计算+区域控制千亿蓝海,电子电气供应链重构

中央计算+区域控制架构为域集中的确定性演进方向,区域控制器有效降本、减重、智能配电、提高算力利用率和传输效率等,是提升OTA速度、软件定义汽车的必由之路。车辆智能化提速,ECU数量快速增长,汽车电子电气架构逐步从分布式向域控制/中央集成式发展。芯片的发展同样推动E/E架构演进。我们认为,区域控制器迭代升级的过程,是不断集成跨域功能、省去ECU的过程。近年来第一代车身控制系统,不断向第二代车身域控和第三代区域控制器方向迭代,不断集成车身域(如PEPS、空调算法、门控逻辑、胎压监控、智能进入等)、动力、热管理、底盘控制、车辆诊断等功能。

汽车行业智能驾驶专题报告:新能源汽车竞逐智驾,梯次发展雏形或现

汽车电动化是智能化的基础;现阶段,国内所有量产的智能汽车的智驾系统均未达到L3级别,汽车智能化仍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一方面,汽车电动化为智能化奠定了基础,有效解决了智能化设备运行时耗电量高的问题;另一方面,电动化与智能化相辅相成,在智能化的加持下、电动汽车销量有望进一步抬升,而销量的增长又将助推以行驶里程为数据基础的智能驾驶技术迭代加速。 假设将智驾进度分为团队组建-智驾产品落地-L2级辅助驾驶量产-释放高速场景-释放城市场景-实现全场景六大阶段;从团队组建到L2级方案量产需要5-8年、从L2级方案量产到释放高速场景需要1-3年、从高速场景到城市场景需要1.5-3年、而从城市场景到实现全场景则需要0.5-1年左右。随着汽车电动化趋于成熟,智能化竞争已成为车企脱颖而出的关键,倒逼各车企加快智驾领域的布局、不断缩短各节点之间的间距。
SVIP免费

汇川技术研究报告:工控王者持续突围,下一步走向全球

二十余年栉风沐雨,穿越周期持续成长。公司成立于 2003 年,成立初期致力于变频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经历 20 余年的发展,公司从单一的变频器供应商,成长为多行业、多层级、多产品的平台化技术方案解决厂商,覆盖通用自动化,智慧电梯,新能源汽车和轨道交通四大业务领域。随着业务的不断拓展,公司的业绩得以腾飞,2011-2023 年公司收入和归母净利润的年复合增速分别为 30%、22%。2022 年公司开启国际化战略,销售与服务、研发、供应链等全方位出海,海外空间广阔,未来成长可期。

新能源汽车行业专题报告:以福特汽车为例,中美合作新范式兑现,平价技术导入驱动渗透率拐点

新政策周期叠加私家车平价周期开启驱动电动化拐点。我们于新能源汽车破晓系列深度二提出:2025 年后入门级电动车将主导开启紧凑型私家车平价周期,驱动渗透率 10-20%拐点:①紧凑型纯电 SUV 率先强化销量规模优势。据 Marklines,通用汽车新车型雪佛兰 Equinox 2024 年 9 月单月销量突破 3000 台,IRA 补贴叠加平价新车型定价,TCO 成本优势突出助力销量释放;②Tesla Cybertruck(单电机版)、Stellantis STLA Frame 平台车型、福特汽车下一代电动皮卡夯实 2026 年后皮卡市场产品周期拐点。车企通过韩系电池合资模式(如 GM-LGES、福特汽车-SK On、Stellantis-三星 SDI)推进本土化电池生产以走出供应困境,电池景气需求下韩系电池净现金流承压约束资本开支,战略收窄美国本土产能布局。据 LG 新能源及 SK On 2024 年中报指引,经测算,两者2025 年全球产能分别调整至 345GWh 及 199+GWh,主要系美国地区产能收缩;中系电池受 301 关税加征、FEOC 法案影响造成短期配套扰动,车企降本诉求下中系产业链以创新授权模式突围兑现中美合作新范式(如宁德 LRS、亿纬锂能 CLS 模式),伴随 2024 年后福特汽车铁锂电池技术路线切换,将驱动电动车平价拐点。
SVIP免费

新能源汽车行业2024年三季度投融市场报告

新能源汽车产销增长强势,燃油车市场有待回暖。中汽协数据显示,2024年1-9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147万辆和2157.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9%和2.4%,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31.6万辆和83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1.7%和32.5%。而燃油车零售844万辆,同比下降16%。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再创历史新高,达38.6%。其中三季度,新能源汽车销量337.8万辆,同比增长33.5%。三季度销量大增的原因主要在于补贴力度加强、置换更新政策落地以及各车企秋季新品发布等。

欧洲新能源汽车公司Stellantis专题报告:欧洲电动化转型先锋

Stellantis 集团以 Dare Forward 2030 战略计划为目标,积极推进电动化转型,2021-2023 年集团新能源车销量分别 39、51、65 万台,占集团总销量的 6.7%、8.9%、10.5%。Stellantis 集团规划 STLA Small、Medium、Large 和 Frame 四款原生纯电平台,以及具有成本优势的 Smart Car 平台,计划在 2024 年至 2026 年期间基于 STLA Medium平台和 STLA Large 平台各推出8 款车型,计划在 2022-2026年期间基于 Smart Car 平台推出 13 款车型。

2024中国智能电动车行业发展趋势洞察

2024 年中国智能电动车行业发展呈现多方面趋势:市场竞争愈发激烈,淘汰赛开启,部分企业或面临淘汰,头部效应愈发明显。智能化成为核心竞争点,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技术不断发展,智能座舱标配率大幅提升,多项配置基本实现标配化,但部分高端化配置渗透率仍较低,用户对其需求不断增加。自动驾驶方面,L3、L4 级别技术在测试中,高速领航功能可用性趋近成熟,城市领航功能迭代迅速但仍有提升空间。新能源渗透率持续增长,预计将迎来发展拐点。此外,智能化技术从人无我有的差异化卖点向 “标配化” 转变,车企需平衡产品竞争力和成本利润。在国内市场增速放缓背景下,出海战略成为部分企业的重要方向。

吉冈精密研究报告:新能源车客户开拓顺畅、电子电器市场需求恢复,募投项目预计2024年底投产

公司专注于汽车及电子电器领域的铝合金、锌合金精密零部件。2024 年上半年拟全资收购帝柯精密零部件(平湖)有限公司、帝柯贸易(平湖)有限公司、Dakoko Europa GmbH 3 家公司,旨在实现业务协同。截至 2024 年 5 月,墨西哥子公司已完成登记注册手续。我们认为,公司有望通过收购帝柯继续深耕欧洲市场;,墨西哥子公司有望逐步积累产能、配套北美市场。

新能源汽车行业专题报告:新兴市场电动车销量已进入快速增长阶段

新兴市场电动车概述:东南亚、中东、拉美等地区快速增长。22年开始新兴市场国家电动车销量快速增长,增速高于中美欧,24年H1部分国家同比增速超100%,渗透率多在10%左右,处于低渗透率高增速阶段。 销量驱动力分析:中国优质电动车供给外溢是重要驱动因素。(1)东南亚市场,泰国和印尼的中国品牌电动车占比均超过一半,中国电动车优质供给的持续降本和品牌力将推动其电动化渗透率向上。印度是全球第三大汽车市场,电动化率仍处于低位,以印度本土汽车品牌为主,但配套的中国动力电池可帮助其产业链降本。(2)中东市场,土耳其24H1电车渗透率8.9%,推行本国汽车品牌+中国动力电池的产业链组合;以色列24H1电动化率突破20%,电车市场以国产品牌为主。(3)拉美市场,巴西发展势头最好,目前月销近万辆,当地对中国电车品牌接受度高,24H1同比增速270%,渗透率6.4%。(4)加澳日韩发达国家市场,居民较好的汽车消费能力叠加国家电车补贴扶持,24H1加拿大、澳洲和韩国电车渗透率均在10%左右。特斯拉和日韩欧系车是电动化主力供给,中国电车品牌出口尚处于蓝海阶段。
VIP免费

新能源汽车行业品牌:体育赛事营销洞察报告

该报告可能聚焦于新能源汽车品牌在体育赛事营销方面的情况,分析了新能源汽车品牌如何借助体育赛事的高关注度、广泛受众等特点进行品牌推广、产品展示,阐述了在体育赛事营销中所采用的策略,如赞助赛事、运动员合作等方式,以及这些营销活动对提升品牌知名度、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等方面产生的效果,并可能对新能源汽车行业在体育赛事营销方面的发展趋势有所洞察。
VIP免费

新能源车2024年四季度策略报告:海外需求紧盯大选,国内终端内卷缓和

行业需求研判:目前市场对明年欧洲电车需求的疲软争议不大,但对美国需求把握不定,主要系两位候选人的新能源政策大相径庭,需要持续关注。国内电车的问题在价不在量,销量包含插混后仍将保持稳定增长,更关键的是车市的恶性内卷能否被有形的手叫停。新能源车的价格战不仅导致一些追求品质的车企被劣币驱逐面临经营压力,更带来经销商杠杆和现金流风险,目前监管已开始关注。 企业盈利研判:我们预计下半年锂矿盈利仍将下行,但资本开支保持强劲;材料环节盈利改善暂告一段落,资本开支仍将不断放缓,有望看到后排去产能;电池环节将继续受益于寡头垄断,在采购相对不吃亏的情况下实现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Q3车企盈利仍将小幅承压,供应链降本和终端降价的不对称性将在Q3挤压车企盈利。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