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

震裕科技研究报告:精密级进冲压模具佼佼者,深度布局人形机器人赛道

精密级进冲压模具佼佼者,下游结构件细分领域位居行业前茅。公司精密冲压模具技术积淀深厚,并逐步向下游精密结构件领域拓展。模具细分行业中,公司已成为新能源车驱动电机铁芯模具龙头、前十大压缩机生产企业电机铁芯模具的主要供应商;精密结构件领域,公司新能源电动汽车驱动电机铁芯出货量稳居国内领先地位、动力锂电池精密结构件出货量位于行业前茅。

翔楼新材研究报告:汽车精冲材料引领国产替代,人形机器人迈向星辰大海

翔楼新材深耕精冲材料,产能规模位居国内第一梯队,盈利能力稳定,2018-2023 年营收和净利润 CAGR 分别为 20%/29%,平均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 22%/11%。在汽车零部件领域,公司凭借交期、性价比、服务等优势,持续引领高端精冲材料国产替代;同时,公司将材料优势复用至机器人赛道,目前是国内谐波减速器柔轮材料创新的唯一国产厂家,材料已送样客户进入测试阶段,有望助力人形机器人量产降本。

贝斯特研究报告:涡轮增压+新能源并举,工业母机+人形机器人开启增长新引擎

公司产品矩阵丰富,三梯次产业涵盖:燃油+新能源汽零;智能工装夹具;直线运动部件等。公司早期从事工装夹具业务起家,后进入汽车零部件业务,并发展成为国内涡轮增压器零部件行业龙头企业,近年依托原有业务技术优势快速布局新能源+直线运动部件赛道。1)第一梯次:产品包括涡轮增压器核心零部件、各类精密零部件以及智能装备及工装等业务,是公司稳健发展的压舱石;2)第二梯次:重点布局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结构件、高附加值精密零部件以及氢燃料电池汽车核心部件等产品,实向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赛道的转型升级;3)第三梯次:产品涵盖高精度滚珠/滚柱丝杠副、高精度滚动导轨副、灵巧手丝杠等,并导入数控机床、人形机器人、汽车传动等新赛道。

人形机器人行业报告:机器人量产时刻,互动感知能力有望成为迭代重点

人形机器人量产渐进,Optimus 量产时间表明确。特斯拉上调2025年Optimus 量产预期至几千-1 万台,相比原先预期进一步提升,同时特斯拉将量产计划将分为多个阶段,2025 年生产的机器人将在特斯拉工厂测试,2026 年有望对外销售。软件赋能方面,英伟达大模型、数据、开发平台三大核心领域打造机器人底层开发生态,并与 14 家人形机器人企业合作,有望加速机器人落地。

人形机器人执行系统之旋转关节专题报告:扭矩跃升,动力内核

执行器:驱动关节活动,电驱动已成主导。执行器即一体化关节,其本质是将电机的旋转运动转化为驱动连杆机构的运动。执行器当前占人形机器人整体成本约55%,性能和成本主要取决于核心零部件。根据动力来源,执行器可分为液压、气动和电驱动三类,电驱动凭借成本低、控制精度高和密闭性优等特点,成为主流方案。人形机器人躯干的执行器分为旋转执行器与线性执行器两类,不同之处在于传动机构:旋转执行器采用减速器,而线性执行器采用行星滚柱丝杠,国内大部分本体厂以旋转执行器方案为主。从趋势上看,高性能、智能化、微型化的一体化关节模组是降低人形机器人制造成本的关键。
VIP免费

伟创电气研究报告:变频筑基伺服拓新,人形布局未来可期

1)专注细分:19-23 年中国交流伺服市场规模 CAGR 为 11%,而公司伺服及控制系统收入 CAGR 高达 68%。以纺织为例公司在喷水织机电控领域受益于专机化趋势,我们测算其 19-23 年市场份额已达 5.4%,未来有望持续提升。机床方面,公司产品定位车铣复合高端场景,并从伺服逐步拓展至国内市场规模超百亿的数控系统。2)开拓新域:船舶与港机外资品牌几乎垄断,自主可控逻辑下国产替代正加速推进;公司深耕高速电机控制领域且合作暖通行业离心冷水机组头部客户,可充分受益于磁浮/气浮技术迭代。

人形机器人专题报告:感知系统,多传感融合构建具身智能信息端口

人形机器人潜力巨大,智能感知是核心子系统之一。人形机器人目前尚处于产业早期阶段,由于其拟人属性,未来有望深刻变革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市场潜力巨大。感知层是人形机器人核心子系统之一,人形机器人通过视觉、力觉、触觉等多传感融合协调完成对环境的感知和各种类人精细操作,成本占比约15%,地位举足轻重。

人形机器人行业运控专题:从“做出来”到“卖出去”

人形机器人“小脑”:目前产业界对人形“小脑”的定义并没有形成统一共识,一般认为“小脑”就是运动控制,即由软硬件构成,硬件包括控制器、驱动系统、编码器等,软件主要为部署在硬件上的控制和感知算法等。人形运控与传统运控最大的区别在于:后者是根据已编程好的轨迹去完成实时控制,而前者需要通过各种场景的实时判断来生成实时运动轨迹(即AI大模型训练学习后,实时生成运控轨迹的指令),进而实现控制。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