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

人形机器人2025年度投资策略:华章日新,竞启元年

人形机器人供给侧繁荣,入局玩家多元、掀起投融资热潮,应高度重视跨界入局的头部厂商引发的正向效应。海内外本体厂商积极推进产品迭代、开展多场景实训,性能显著提升,国内部分厂商已率先开启量产及销售。同时产业发展掀起投融资热潮、入局者多元,包括比亚迪、宁德时代、赛力斯等新能源制造头部企业,以及ICT大厂华为和头部互联网厂商等,或将持续带动产业繁荣。需求侧,我们认为未来人形机器人或将实现三大主要场景的有节奏导入,高阶智能化水平下市场规模超万亿。
VIP免费

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4年)

本报告从人形机器人内涵出发,深入分析人形机器人核心技术及重点产品的发展现状和演进路径、产业布局的重点方向、应用需求和市场预期等。同时,聚焦生产制造、社会服务、特种作业等方向,梳理典型应用场景,明确不同场景对人形机器人的共性需求和差异化需求。最后,研究提出了对未来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的路径考虑,助力推动我国人形机器人高质量发展。
SVIP免费

2025年人形机器人行业投资策略报告:量产元年,曙光将现

2024 年是人形机器人发展的加速之年,2025 年人形机器人产业将迈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有望迎来商业化量产元年。目前,国际人形机器人巨头量产渐进,国内重量级玩家不断增多,群雄逐鹿之势已现。随着特斯拉、Open AI、华为等科技巨头在人形机器人行业的持续投入及 AI 大模型的更新迭代,人形机器人量产并实现大规模应用迎来曙光,商业化落地可期。在社会老龄化趋势加剧、人力成本提升的背景下,人形机器人性价比将逐步凸显,市场对人形机器人的需求与日俱增,人形机器人有望形成一个新兴产业,逐渐从 B 端走向 C 端,未来星辰大海,国内零部件产商大有可为,建议关注受益于行业未来大规模应用及具备竞争优势的优质企业。

宁波韵升研究报告:拨云见日,卡位人形机器人

紧抓下游风口,卡位人形机器人赛道:公司以消费电子和 VCM 的钕铁硼业务起家,在 2019-2020 年顺利突破并快速放量新能源汽车业务,同时在工业机器人、家电、风电等领域均有布局,下游业务多点开花。2024 年三季度,公司针对国内某人形机器人客户已达到量产供货状态,持续打造新的业绩增长曲线。

汽车与人形机器人协同深度报告:从制造到科技,从车到机器人

1)人形机器人空间巨大。从需求侧看劳动力供给将面临短缺,用机器人代替人成为不可逆趋势;从供给端看,以ChatGPT为代表的AI大模型不断迭代,使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进一步拓宽。人形机器人在短期内有望首先突破工业制造、商用服务等B端场景, 中长期可能逐步突破极端作业、家用服务等更为复杂的场景。只有当人形机器人突破C端家用等应用场景后,市场空间才会真正全面打开。环境感知模块、运动控制模块和人机交互模块是人形机器人的发展核心,从发展路径看,人形机器人发展趋势将遵循从硬件驱动到软件驱动的发展规律。

新材料产业研究报告:人形机器人量产在即,新材料蓝海广阔

据前瞻网,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认为,随着认知智能和物理智能基础模型的快速发展,机器人时代即将到来,人形机器人量产在即。据我们不完全统计,特斯拉Optimus、魔法原子MagicBot、华为夸父、宇树科技G1等人形机器人已经或即将迎来量产。其中,根据财富动力网资讯,Optimus将在2025年实现至少1万台产量,并有望到2026年三季度大规模量产,年产量约15万台。

人形机器人产业2025年度投资策略:量产元年,明日在途

2025年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更是人形机器人通用能力跃升的起点,全球将有数千台人形机器人进入工厂场景训练。工厂训练是破除具身智能数据不足与实用性低下之间 “引力束缚”的关键,也是积累高质量、大规模应用数据的必要手段。 短期(3年内)人形机器人有望应用于特种场景。我们认为特种场景成本敏感度较低、遥控操作可在短期弥补具身AI不足导致的机器人自主性不足。 中期(3-5年)人形机器人有望应用于制造场景。我们认为制造场景下的通用机器人不止双足人形一种形式,前期工厂训练泛化后的技能同样有望搭载于轮式机器人,制造业企业对于通用机器人形态的选择将加入成本考量、更加因地制宜。

人形机器人行业2025年度策略:从科幻到现实,人形机器人进入量产元年

人形机器人是AI应用落地的主要载体。大模型问世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分水岭,以人工智能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第三发展阶段未来会有一段较长的发展红利期,将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形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落地物理世界的优质载体,将受益于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其拥有感知、思考、决策等能力不再遥不可及。人形机器人集成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

敏芯股份研究报告:MEMS平台启航,关注AI语音人形机器人等新机遇

1)掌握全产业链核心技术:MEMS 工艺作为一种微制造技术,芯片结构设计与工艺实现之间密不可分,二者共同构成 MEMS 企业的核心竞争壁垒,公司与苏州纳米所、华润上华、中芯国际成都/绍兴等共同完成了 4、6、8 吋工艺线的布局和迭代,并自主构建专业的 MEMS 封装测试线,在现有 MEMS 传感器芯片的设计、晶圆制造、封装和测试等各环节都拥有自主研发能力和核心技术。 2)细分品类布局全面、收入构成持续多元化:MEMS 传感器市场细分品类众多,公司布局声学、压力、压感、惯性、流量、微流控执行器、光学传感器等多个器件级产品,以及车用、工控领域各类压力、惯导、激光雷达模组等系统级产品。公司目前拥有 MEMS 声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惯性传感器三大产品线,2023 年收入占比分别为 69%、23%、7%,且收入结构持续多元化,2024 年上半年,MEMS 压力传感器收入占比增长至 39%。从下游应用领域来看,目前公司以手机、PC、可穿戴等消费电子为主导,同时积极布局人形机器人、汽车、工控、医疗等市场。

人形机器人行业2025年投资策略:量产元年,确定性溢价和新生态圈共振

人形机器人的量产元年即将到来。2024 年是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进程的重要一年,经过了数年的探索、开发和方案迭代,目前全球大部分头部人形机器人产品都已经在 24 年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陆续投入实际生产场景进行试点测试。特斯拉 Optimus 作为关注焦点,Gen-2 已经在特斯拉工厂进行测试,根据 2024 年特斯拉股东大会,马斯克预计 25 年“有超过 1,000 个或几千个 Optimus 机器人”在特斯拉工作,26 年逐步实现规模性量产。

人形机器人行业2025年度策略报告:内外双驱,龙头启航

人形机器人产业趋势已成,行业预计从产业形成期过渡到产业扩张期,产业化发展有望显著提速。随着AGI技术持续突破、供应链格局趋于完善、下游应用需求持续打开,人形机器人行业作为高端制造成长板块的明珠,2025年将迎来板块性投资机会。 特斯拉:Optimus已可通过单一神经网络学习多种技能,2025年有望进入有限生产阶段,预计率先应用于特斯拉汽车工厂内。 英伟达:成立GEAR(通用智能体研究实验室)并入股Figure AI,从软件平台到硬件本体,全面切入人形机器人赛道。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