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行业研究:从理想走进现实
在科技浪潮的推动下,人形机器人成为未来最为确定的方向之一,获得了国内外顶级政策、政企资金以及科技龙头的全方位加持,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预计 25 年人形机器人产业可总结为 2 大关键词:(1)量产。过去 2 年,国内外众多科技及初创企业如璀璨星辰,纷纷切入人形机器人新赛道,2024 年是国内外人形机器人的原型机发布大年,如1XTech 的 NEO、开普勒的先行者 K2、小鹏的 Iron,经过半年到一年的技术优化与调试,2025 年有望成为真正的量产元年。国际巨头特斯拉一马当先,预计 25 年生产 1 万台 Optimus,26 年年中开始量产 1 万台/月,27 年达 50 万台。2 月 6 日,特斯拉发布招聘机器人生产制造工程师,再次强化其机器人量产进程。1 月 30 日,figureAI 公司中标第二个大客户、并表示未来 4 年将量产 10 万台人形机器人。国际巨头人形机器人的量产是产业从概念到应用现实的重大跨越,对发掘人形机器人通用应用场景具备战略指导意义,产业进入“chatGPT”时刻前夕。(2)DeepSeek。DeepSeekAI成功突破 AI 发展的高昂成本问题,凭借降本、开源的优势,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展现出强大的赋能能力,有望助力机器人在环境感知、任务规划与决策、持续进化等大模型方面实现质的飞跃。此外,DeepSeek 也让国产厂商在 AI 领域看到希望,强化国产机器人在软件端持续深耕和突破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