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

人形机器人行业研究:从理想走进现实

在科技浪潮的推动下,人形机器人成为未来最为确定的方向之一,获得了国内外顶级政策、政企资金以及科技龙头的全方位加持,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预计 25 年人形机器人产业可总结为 2 大关键词:(1)量产。过去 2 年,国内外众多科技及初创企业如璀璨星辰,纷纷切入人形机器人新赛道,2024 年是国内外人形机器人的原型机发布大年,如1XTech 的 NEO、开普勒的先行者 K2、小鹏的 Iron,经过半年到一年的技术优化与调试,2025 年有望成为真正的量产元年。国际巨头特斯拉一马当先,预计 25 年生产 1 万台 Optimus,26 年年中开始量产 1 万台/月,27 年达 50 万台。2 月 6 日,特斯拉发布招聘机器人生产制造工程师,再次强化其机器人量产进程。1 月 30 日,figureAI 公司中标第二个大客户、并表示未来 4 年将量产 10 万台人形机器人。国际巨头人形机器人的量产是产业从概念到应用现实的重大跨越,对发掘人形机器人通用应用场景具备战略指导意义,产业进入“chatGPT”时刻前夕。(2)DeepSeek。DeepSeekAI成功突破 AI 发展的高昂成本问题,凭借降本、开源的优势,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展现出强大的赋能能力,有望助力机器人在环境感知、任务规划与决策、持续进化等大模型方面实现质的飞跃。此外,DeepSeek 也让国产厂商在 AI 领域看到希望,强化国产机器人在软件端持续深耕和突破的信心。

震裕科技研究报告:精密零部件隐形冠军,人形机器人黑马崭露头角

公司是精密模具产业链解决方案供应商,主营业务为精密模具、电机铁芯及锂电池精密结构件,与全球头部汽车厂、电池厂客户长期合作。2024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收入 50.1 亿元,同比增长 17.3%,归母净利润 1.7 亿元,同比增长 214.4%,受益大客户拓展及自动化产线升级,业绩强势增长。2024 年 8 月公司发布股权激励计划,业绩考核要求 2024-2026 年净利润中位数为 2.88/3.44/4.14 亿元,复合增速 20%,彰显成长信心。公司主业企稳向上,并大力布局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受益人形机器人产业化及 ASP 提升双击。

祥鑫科技研究报告:人形+低空蓝海的一颗明珠

祥鑫科技是一家专业从事精密冲压模具和金属结构件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深耕金属结构件,持续拓展客户和业务,加强产业链垂直整合和全球化布局。2023年度,公司实现销售收入57.03亿元,同比增长32.9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07亿元,同比增长58.52%。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8.78亿元,同比增长24.88%;归母净利润2.69亿元,同比下降2.96%,由于应收账款规模持续扩大,公司业绩承压,展望 25年有望修复。

麦迪科技研究报告:智慧医疗为本,低空+人形机器人领航

公司是以临床医疗管理信息系统(CIS)系列应用软件产品和临床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为核心业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受光伏业务影响,公司近年增收不增利,2024Q1-3实现收入3.60亿元,同比+2.93%,归母净利润亏损1.67亿元,同比-81.67%,随着剥离光伏业务,公司未来业绩有望复苏。

海外人形机器人行业专题报告:人形机器人的GhatGPT时刻已至

美国科技公司具备算力和大模型优势,引领人形机器人发展,进度看特斯拉﹥英伟达﹥Google ﹥OpenAI:从进展看,特斯拉居首,且从芯片、数据训练、大模型到本体制造、运控模型均自研自产,25年已制定千台量产目标。其次为英伟达,其具备强大的算力能力+数据训练平台优势,利用微软芯片、数据、大模型、开发平台,为人形机器人公司打造底层开发生态,已与14家人形公司合作。其次为Google,从放弃本体聚焦机器人大模型,到再次牵手机器人公司合作下一代人形机器人,具备大模型能力。OpenAI目前通过投资和自己小规模研发机器人本体,尚未All in。苹果和Meta目前专注机器人细分感知领域,平台推出机器人感知系统ARMOR可用于机械臂,Meta此前收购Digit触觉传感器团队。

人形机器人专题报告:人形机器人有望迎来量产元年,北交所零部件企业发展前景广阔

人形机器人从“0”到“1”导入期加速,政策+科技驱动有望迎来量产元年。2024 年开始人形机器人逐步实现产业落地,全球范围内的多家企业开始加码人形机器人,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进程将进一步加速。政策方面:2023 年以来,中央和地方纷纷出台政策鼓励机器人行业发展,涉及算法、场景、产业等维度,推动机器人在医疗、协作、特种、 物流等行业的应用,2023 年 10 月更是发布《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科技方面:人形机器人是“自动”与“自主”高度耦合的产物,其发展路径将经历多个阶段,由“机构层”向“决策层”演进,大模型+AI 快速发展加快了机器人向任务级交互进化,具有实体的智能体通过与环境的交互来取得认知能力,学习并掌握新技能新知识,大幅提升了机器人的环境感知、人机交互、上层规划的能力,其在感知、决策、运控方面的智能、自主进一步提高。根据觅途咨询数据,保守预计 2030 年全球人形机器人销售量 7.6万台,市场规模达 49.60 亿美元。

人形机器人专题报告:从电动车复盘看机器人行情演绎,奇点已至,万亿空间

当前人形机器人相当于2012-2014年电动车,处于0-1放量前夕。从特斯拉电动化看,1)2004-2008年Roadster的时代:对标2022-2024年人形机器人测试阶段;2)2012-2015年的Model SX时代:对标2025-2026年人形机器人tob端放量阶段,实现品牌积累及规模化量产;3)2017-至今的Model 3Y时代:对标2027年人形toc端放量阶段。从销量端看,2012-2014年中国和美国电动车均突破万台销售,初步起量,而机器人在2025年也将实现1.5-2万辆(中国人形机器人1万+、特斯拉0.5万台),实现0-1。

人形机器人行业深度报告:国内机器人行业深度,量产元年,百家争鸣

产业明显提速,差异化渐显,短期工业场景有望率先落地,长期空间广阔。1)产业在加速:产业政策密集出台,产业联盟&基金纷纷成立,融资数量大幅增长,推动产业形成“资金—技术—产品”闭环。2)差异化渐显:国内机器人在上下肢、视觉等硬件方案及模型路线等软件层面存在差异化且仍未收敛。3)短期爆发在即,长期空间广阔:应用环节较为明确为汽车、3C行业,有望率先起量,逐步延伸至其他制造业及搬运、零售等服务业,有望于2030年走进家庭。据测算,预计2030/2035年机器人新增需求达136/1163万台。随大脑逐步完善及场景拓宽,关节数增加,线性关节逐步渗透,灵巧手收敛至五指方案,我们测算2035年大批量生产后,单体执行器价值量约4万元,旋转/线性执行器市场空间达2154/2735亿元。

人形机器人2025年度投资策略:华章日新,竞启元年

人形机器人供给侧繁荣,入局玩家多元、掀起投融资热潮,应高度重视跨界入局的头部厂商引发的正向效应。海内外本体厂商积极推进产品迭代、开展多场景实训,性能显著提升,国内部分厂商已率先开启量产及销售。同时产业发展掀起投融资热潮、入局者多元,包括比亚迪、宁德时代、赛力斯等新能源制造头部企业,以及ICT大厂华为和头部互联网厂商等,或将持续带动产业繁荣。需求侧,我们认为未来人形机器人或将实现三大主要场景的有节奏导入,高阶智能化水平下市场规模超万亿。
VIP免费

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4年)

本报告从人形机器人内涵出发,深入分析人形机器人核心技术及重点产品的发展现状和演进路径、产业布局的重点方向、应用需求和市场预期等。同时,聚焦生产制造、社会服务、特种作业等方向,梳理典型应用场景,明确不同场景对人形机器人的共性需求和差异化需求。最后,研究提出了对未来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的路径考虑,助力推动我国人形机器人高质量发展。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