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

人形机器人系列专题报告:从汽车智驾到机器人,激光雷达的“双轨革命”

人形机器人系列专题报告:从汽车智驾到机器人,激光雷达的“双轨革命”

未来需要关注什么?未来一年内,我们认为可以重点关注 L3 级有条件自动驾驶法规的落地节奏。北京市已经在今年 4 月起实施自动驾驶汽车条例,我们预计未来将有更多地方政府陆续出台类似法规,推动 L3 及以上级别自动驾驶加速规模化应用,这将显著提升单车价值量,利好产业链核心供应商。长期维度,我们认为机器人是更大的增量市场,激光雷达已经成功切入消费级机器人(如割草机器人),未来有望拓展至更多的品类。人形机器人方面,激光雷达逐渐成为人形机器人标配。根据我们此前的预计,乐观情况下 2035 年人形机器人出货超 1,000 万台,激光雷达搭载同步提升。
高工咨询:2025年协作机器人产业发展蓝皮书

高工咨询:2025年协作机器人产业发展蓝皮书

2024 年,全球宏观经济呈现缓慢复苏的态势。从具体行业来看,3C 电子行业整体步入复苏通道;食品、金属制品等行业同比表现向好;新能源汽车增速则继续放缓;光伏和锂电行业继续处于调整期,行业景气度欠佳。受各行业发展态势的综合影响,中国市场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出现下滑,工业机器人销量出现负增长。
中鼎股份研究报告:汽零白马卡位机器人,低估值高弹性兼备

中鼎股份研究报告:汽零白马卡位机器人,低估值高弹性兼备

中鼎股份是全球领先、产品多元的汽零供应商。公司创始于 1980 年,主要生产密封件产品,2014-2017 年收购 KACO、WEGU、AMK、TFH 等多家细分领域的海外隐形冠军企业,目前公司在“密封系统”、“减震、降噪及智能底盘系统”、“流体及热管理系统”、“智能悬架系统”等领域形成了全球领先地位,2024 年公司跻身全球非轮胎橡胶制品 10 强。2024 年公司通过自有资金 5000 万元设立全资子公司安徽睿思博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进军机器人领域;2025 年公司与五洲新春、众擎机器人、埃夫特围绕人形机器人相关产品展开合作,并计划投资 10 亿元在合肥包河区建设智能机器人项目总部及核心零部件研发制造中心,积极布局机器人。
隆盛科技研究报告:EGR老牌供应商混动再成长,马达铁芯、机器人布局加速正当时(机器人系列深度报告之三十)

隆盛科技研究报告:EGR老牌供应商混动再成长,马达铁芯、机器人布局加速正当时(机器人系列深度报告之三十)

EGR 核心供应商,业务多元拓展成长赛道多且长。隆盛科技成立于 2004 年,现已形成“EGR系统、新能源电驱动铁芯板块、精密零件板块”三大业务板块,同时布局航空航天、人形机器人等潜力业务板块。EGR 系统作为公司起家业务发展稳定,2024 年实现业务收入 7.30亿元,2018 年收购微研精工开展精密零部件业务,进而成功转型切入新能源赛道实现迅猛增长,2023 年公司前瞻性地布局航空航天精密制造板块、人形机器人板块等潜力业务板块,加速拓展第三成长曲线,依托其客户有望打开新的成长空间。
九号公司研究报告:技术远征,智能短交通深耕、机器人拓疆

九号公司研究报告:技术远征,智能短交通深耕、机器人拓疆

九号公司成立于 2012 年,是全球电动个人出行产品、动力运动和家庭机器人领域的领军者,目前已经形成包括电动平衡车、电动滑板车、电动两轮车、全地形车、服务机器人、E-bike 等品类丰富的产品,公司联合创始人高禄峰、王野先生技术出身,为公司注入专注研发、升级产品的基因。2016~2024 年公司收入从 12 亿元快速上升到142 亿元(CAGR 为 37%),2020 年~2024 年净利率处于上行通道。
机器人轻量化深度报告:优化路径、材料轻量化、市场空间及相关公司深度梳理

机器人轻量化深度报告:优化路径、材料轻量化、市场空间及相关公司深度梳理

随着机器人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市场对于机器人运动性能、能耗效率、安装便捷性和应用适应性的要求日益严苛。轻量化技术不仅能够显著提升机器人的加减速能力、动态响应速度和灵活性,还能降低能耗,提升续航能力,减少对能源的依赖。同时,轻量化设计简化了机器人的安装与维护流程,降低了运输与维修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更为重要的是,轻量化机器人的出现极大地拓展了机器人的应用边界,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太空探索、深海探测、医疗手术等对重量敏感的特殊领域,满足各行业对于高效、灵活、节能机器人设备的迫切需求。
龙溪股份研究报告:关节轴承龙头,龙轴再迎机器人新机遇

龙溪股份研究报告:关节轴承龙头,龙轴再迎机器人新机遇

主营高毛利关节轴承,近三年产品毛利率稳定 40%+,盈利能力强。公司在轴承行业深耕近七十年,主营关节轴承、圆锥滚子轴承及高端机械零部件。公司是国际三大关节轴承公司之一、国内领先的关节轴承企业,关节轴承产品品种数与产销量位居全球第一,年产能超 2000 万套。2024 年公司轴承产品营收 9.04 亿元,毛利率 40.5%。产品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载重汽车、冶金矿山、水利工程等传统配套市场,以及航空航天、风电核电等新兴领域。下游重点客户包括卡特彼勒、沃尔沃、中国商飞、航空工业及航天科技等,是国内唯一通过美国海军航空司令部实验室 A 标轴承认证企业。
机器人行业专题报告:人形机器人从概念到量产,核心零部件机遇梳理

机器人行业专题报告:人形机器人从概念到量产,核心零部件机遇梳理

人形机器人量产启动市场空间倍增。在工厂仓储和家庭服务两种场景中,使用成本均显著低于人工费用,且提供更高稳定性,经济效益显现。目前,国内外人形机器人产品正呈多点开花态势,多个主要企业陆续披露量产规划。特斯拉制造工厂开始招聘机器人制造相关职位,Optimus量产计划2026年5万台,2029年50-100万台。Figure AI首条BotQ自动化生产线已正式投产,目前年化产能达1.2万台。国内智元、宇树等也已进入小批量生产阶段。综合多方发展态势,预计到2029年全球人形机器人产能数量最少达100万台,市场规模将达1500亿元,市场前景巨大。
汽车行业专题报告:关注机器人执行器技术变化与核心标的

汽车行业专题报告:关注机器人执行器技术变化与核心标的

丝杠:行星滚柱丝杠应用于人形机器人,微型丝杠有望应用于灵巧手。核心为螺纹加工能力,壁垒为螺纹磨床设备。 谐波减速器:具有轻量化、精度高优势,有望应用于手腕、灵巧手等环节。关注材料和设计端持续迭代的国产厂商。谐波减速器的柔轮(合金钢)及刚轮(球墨铸铁)因为持续受力,对材料韧性、耐磨性等具有较高要求。 摆线减速器:结构紧凑、传动比大,有望应用于人形机器人重负载环节。摆线针轮减速器的传动比范围大,单级传动比可达1:87,多级传动比更大。同时,摆线制造工艺较高,加工壁垒高。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