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

越疆研究报告:全球协作机器人龙头厂商,加速实现具身智能商业化

越疆研究报告:全球协作机器人龙头厂商,加速实现具身智能商业化

全球协作机器人龙头,2024 年净利润减亏明显。越疆是全球领先的协作机器人及具身智能解决方案提供商,2023 年以 13%的市占率位居全球协作机器人出货量第二、中国第一。目前公司已累计出货超 8 万台,产品覆盖工业制造、医疗健康、商业服务等 15 余个行业,服务比亚迪、富士康等超 80 家全球 500 强客户。2024 年公司加速全球化布局,全年实现营收 3.74 亿元,同比增长 30.3%;经调整后净亏损 3650 万元,同比大幅收窄 55.4%,经营效率持续优化。
全球人工智能机器人行业分析:通用机器人迭代加快,专业机器人率先突破

全球人工智能机器人行业分析:通用机器人迭代加快,专业机器人率先突破

2025年AI技术推动海外机器人智能化升级,龙头用垂直整合提升迭代效率。华为正式入局,发布具身智能平台,用技术赋能打造生态圈 通用机器人预计2028-2030年爆发,迭代速度受限于模型/数据/硬件协同进化进程,但工业商业协作/智能家用等垂直领域的专业机器人将率先突破 首次覆盖优必选/越疆给予增持评级,目标价110港元/76港元。看好全球龙头特斯拉,因短期汽车拖累下调目标价至377美元。注未上市的卧安机器人
没有国家的旧机器人:欧洲如何跨越机器人技术前沿?

没有国家的旧机器人:欧洲如何跨越机器人技术前沿?

欧洲在机器人领域一直是一个强大的力量,但开始落后于中国和美国。 机器人投资在2019-2024年间增长了近230%,市场预计将在2030年超过1000亿美元。中国已成为迄今为止最大的机器人消费国,占工业机器人年总安装量的51%,其机器人行业正稳步发展。欧洲的机器人行业面临现有企业(这些企业得到强有力的产业政策支持)的颠覆风险,同时技术生态系统中的新玩家在人工智能热潮中涌现。由于机器人可以提高生产力,帮助解决欧洲的人口挑战并保护其工业主权,该地区应立即行动,避免重蹈汽车行业的覆辙,依托五大支柱:
机器人行业专题报告:人形机器人量产在即,重视相关新材料投资机会

机器人行业专题报告:人形机器人量产在即,重视相关新材料投资机会

人形机器人已进入技术集中突破和应用初步试水的关键发展阶段。历经多年发展及技术迭代,在巨大的潜在市场需求牵引以及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赋能的带动下,人形机器人已进入智能化发展阶段。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引导下,各地纷纷出台支持人形机器人发展的政策文件,制定了发展路径及相应保障措施,以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实现产业聚集,抢占人形机器人产业化机遇。国内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在 2045 年后达 10 万亿元级,不断上升的市场空间也将触发相关材料的需求增长。本报告将从轻量化材料、灵巧手相关材料、电子皮肤相关材料等与机器人制造、性能提升相关性极强的材料出发,深度剖析新材料方向的投资机会。
汽车行业机器人25H2策略:产业步入深水区,开启去伪存真淘汰赛

汽车行业机器人25H2策略:产业步入深水区,开启去伪存真淘汰赛

产业进度向前加强市场对远期空间的认可,并给予 T 链“终局估值法”复盘 22 年以来人形机器人的行情,从 22 年特斯拉官宣进军人形机器人赛道开始,从早期的主题行情向趋势行情切换,并由 T 链向国产链扩散。我们发现赛道估值中枢随产业技术突破而不断抬高,市场的信心跟随产业进度不断加强,至今市场已深度认可人形机器人的广阔空间,对核心零部件公司给予了“终局估值法”(按特斯拉 29 年出货 100 万台对应的利润空间,再乘相应市占率)。考虑当前特斯拉链估值水位已较高,我们认为 25H2 市场或更注重有头部主机厂订单的供应链、机器人业务布局边际变化大的个股、新技术方向如摆线针轮、或是国产链条(如华为/小鹏/小米)。
九号公司研究报告:智能短交通及服务类机器人领军企业,多元新业务持续成长

九号公司研究报告:智能短交通及服务类机器人领军企业,多元新业务持续成长

智能短交通及服务类机器人领军企业,具备创新及智能化基因。九号公司早期以平衡车及滑板车起步,依托小米销售渠道实现扩张,上市后发力自主品牌,布局产品线广泛,2024 年电动平衡车及滑板车/电动两轮车/机器人/全地形车收入占比分别为 23.8%/50.8%/6.3%/6.9%,电动两轮车收入占比最高。公司智能化技术壁垒深厚,管理团队拥有较强智能化背景、技术中台能够实现底层技术复用、积累智能化核心技术,获得市场认可。
机器人谐波减速器行业专题报告:细数谐波减速器行业核心玩家

机器人谐波减速器行业专题报告:细数谐波减速器行业核心玩家

本篇报告简要梳理了机器人关节核心零部件之一——谐波减速器的主要型号体系、行业竞争格局,系统性梳理了我国谐波减速器制造企业目前的谐波减速器产品序列,并和行业龙头哈默纳科在产品序列完整度、产品部分性能指标上进行了对比。随着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进程加快,国产谐波减速器企业有望迎来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