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otaxi

SVIP免费

中小盘汽车行业2025年投资策略:Robotaxi已至,自动驾驶风起

技术、成本、政策驱动,robotaxi 临近落地拐点。FSDV13 推出,可实现三点掉头,自主寻找车位等功能,自动驾驶更进一步。供给驱动需求,Robotaxi 能够解决现有网约车/出租车体验痛点,需求相对刚性。供给端技术、成本、政策成为核心。技术端受益大模型的发展,在体验和接管率上性能显著提升。成本端通过前装生产车辆、提升运营效率以及自驾技术逐步减少人员投入逐步降低成本;政策端中央和地方政府大力支持,且海外特朗普当选后政策有望超预期,叠加巨头如特斯拉等强力推动,行业已经临近落地拐点。未来多方玩家参与,产业链持续协同,Robotaxi有望打开海量市场空间,而无论商用车还是乘用车,均孕育广阔机遇。

小马智行研究报告:自动驾驶商业化领军者,Robotaxi未来可期

Robotaxi为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终极模式,预计2030年国内Robotaxi市场规模或超千亿元:我们认为,1)与美国相比,中国Robotaxi商业化推进起步相对较晚、但步入商业化运营速度相对较快;2)技术与体验升级+价格或为Robotaxi能否大规模推广的关键;3)Robotaxi有望带动出行市场的新增量,2030E国内Robotaxi市场规模可达390亿美元(超千亿元人民币,2025E-2030E cagr约200%);4)预计合作/合资或为国内Robotaxi运营主流。

汽车行业年度策略:自主乘用车份额持续提升,Robotaxi+机器人产业趋势愈发清晰

零部件:Robotaxi 与人形机器人逐步突破,汽零有望迎来新增长点。(1)Robotaxi:政策逐步成熟,行业加速实现商业化。政策方面,《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以及《自动驾驶汽车运输安全服务指南(试行)》标志着 Robotaxi 相关政策正快速走向成熟,截至 2024 年 3 月,国内已有 51 个城市出台自动驾驶试点示范政策;行业发展层面,Robotaxi 在智驾算法以及整车执行端快速进步,且当前其车型快速迭代,代际成本大幅下降,有望加速助力 Robotaxi实现商业化。根据如祺出行招股说明书,全球 Robotaxi 的市场空间有望在 2030年达到 8349 亿美元。(2)人形机器人:市场空间广阔,有望带来全新增量。以特斯拉为代表的车企进军人形机器人行业,其人形机器人在灵活性、轻量化、智能化等方面均不断提升,根据 GGII,预计到 2026 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在服务机器人中的渗透率有望达到 3.5%,市场规模超 20 亿美元,到 2030 年全球市场规模有望突破 200 亿美元。据 M2 觅途咨询,2023 年三大执行器(线性执行器、旋转执行器、灵巧手)占人形机器人主要零部件价值量的 73%,主要由:丝杠、无框力矩电机、减速器、力传感器、空心杯电机及轴承构成,汽车零部件企业有望借助技术、客户关联度较高等优势,受益于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发展。

Robotaxi2024年度格局报告

Robotaxi的关注度,被⻢斯克带到了前所未有的⾼度。就在特斯拉正式发布Robotaxi⻋型(Cybercab/Cybervan),进军Robotaxi赛道之后,全球对于Robotaxi的关注度达到了新热度。 ⽽在此之前,在深度学习推动下开启⽆⼈驾驶探索的玩家,也都纷纷完成了第⼀阶段竞速。在第⼀阶段中,瞄准L4、L5的玩家,以打造Robotaxi为最终⽬标,勇攀珠峰,推进技术、定义产品、落地运营、开启商业化,以及在过程中不断教育市场和推动政策制定。

中小盘&汽车行业2025年度投资策略:Robotaxi已至,自动驾驶风起

自动驾驶的核心阶段是L4级Robotaxi的功能和体验。L4不仅可以打破普通消费者的认知障碍(驾驶位可以不坐人)带来真正的破圈效应,同时L4可以实现商业模式的真正创新(不仅仅只是Robotaxi,自动驾驶实现后新的商业模式才会出现)。特斯拉Cybercab的发布意味着2025-2026年即是美国L4级自动驾驶大规模落地商业化的时间。国内和海外目前的技术差距在一年之内,这也意味着国内真正的L4级自动驾驶已至,投资时点已到。

美国无人驾驶出租车专题报告:美国的Robotaxi产业在螺旋式推进

美国 Robotaxi 产业在螺旋式前进,部分区域已实现商业化运营,产业发展有望进一步提速: 全球 Robotaxi 加速发展与影响: 无人驾驶出租车有助于提升消费者对智能驾驶的认知,里程积累利于技术完善迭代。美国 Robotaxi 产业发展一方面带动整车厂销量及零部件需求增长,另一方面加速国内智能驾驶产业链发展。推荐智能驾驶加速推进或合作的整车标的、高阶智驾配置率较高的零部件标的以及特斯拉产业链。 目标市场与规模: 网约车和出租车是 Robotaxi 的主要目标市场,2023 年规模超过 700 亿美元。美国 Robotaxi 应用场景包括载客通勤、快递运输、即时配送等,2023 年美国网约车市场规模约 453 - 519 亿美元,传统出租车市场规模约 238 亿美元,快递运输和即时配送规模分别为 1979 亿美元、2875 亿美元。

汽车行业智能化专题之决策篇(6):特斯拉发布Robotaxi,入华进程有序推进

10月11日,特斯拉正式发布无人驾驶出租车Cybercap,新车内部完全没有方向盘和踏板,仅依靠居中的中控屏幕完成乘客与车辆的指令交互。同时,发布会宣布未来自动驾驶的平均成本将由现在的1美元每英里降低到0.2美元每英里,车辆的预计最终售价不超过3万美元。特斯拉的全自动驾驶(FSD)软件是Robotaxi项目的关键。特斯拉在第二季度的全自动驾驶和Robotaxi取得了很大进展,随着FSD12.5版本的开始推出,客户将在监督良好的全自动驾驶工作方面体验到一种阶跃式的改善。

Robotaxi行业2024年中国Robotaxi商业化趋势研究报告:每年都有人说是自动驾驶的元年,Robotaxi究竟如何?

国际层面,美国对Robotaxi的商业化进程展现出更为开放的姿态,鼓励企业在自动驾驶技术领域进行大胆的探索和创新,但Cruise在旧金山的运营在短期内产生了多起事故,严重打击了公众的信任度,之后加州车辆管理局暂停了Cruise无人驾驶出租车的运营许可。可以看出,在曲折中发展的自动驾驶技术一定程度上并不适合跨越式发展。而中国自动驾驶基本遵循有节奏的渐进式发展路线,区域的开放和技术安全验证并行,以避免监管、技术、公众接受度等因素的失衡。

特斯拉专题报告:AI应用Robotaxi和人形机器人双轮驱动

1、特斯拉FSD硬件经过4代迭代,软件经过数十版本升级,功能表现得到大幅度提升 截至2024年6月,特斯拉FSD已经实现累计行驶里程数超过25.7亿公里,其中基于“端到端”技术的FSD V12版本的累计行驶里程数超9.7亿公里。 最新HW4.0拥有720TOPS算力,配置500万像素摄像头。FSD V12版本自去年年底内部推出至今累计推出了数十个版本,随着版本演进,功能得到优化,车型覆盖逐渐全面。 2、人形机器人0→1,方案不断成熟、降本速度快

汽车无线充电行业研究:无线充电新蓝海,Robotaxi最佳自动慢充方案

现阶段最成熟的无线充电方式是电磁感应式,但电磁感应式传输距离只有毫米级,并不满足电动汽车充电要求。磁耦合谐振式传输距离可远至数米,对汽车停放偏差要求较低。磁耦合谐振式主要结构包括线圈、电压转换器、补偿电路,相对有线充电结构复杂。现阶段无线充电系统成本约是同功率有线充电桩的2-3倍,主要原因是目前无线充电尚未大规模量产。其次,在结构上无线充电和有线充电成本大头仍为充电模块,无线充电较有线充电部分高出的价值量包括线圈、磁性材料、高频逆变器、检测系统传感器等部分。 特斯拉于2024年9月公布4项汽车无线充电相关专利,并且于2023年收购工业应用无线充电解决方案提供商Wiferion。虽然同年特斯拉又转手将Wiferion以未公开的金额出售给PULS(IN轨道电源供应商),但是特斯拉保留了Wiferion的技术工程师。在2023年投资者日中,特斯拉曾展示其无线充电装备,表明其在无线充电方面已有深厚研发基础。从专利申请人来看,蔚小理、小米、华为、上汽、一汽、奇瑞等国内重要整车厂均有无线充电相关专利储备,随着技术端不断突破,无线充电设施有望迎来快速放量。

智能汽车行业专题报告:交通出行革命将至,Robotaxi未来已来

特斯拉 Robotaxi 即将于当地时间 10 月 10 日发布, 有望掀动行业热潮。国内Robotaxi 也进入商业化落地阶段,这背后是技术与政策的共同驱动。技术方面,端到端大模型的应用提升了自动驾驶的泛化性,在技术进步的框架下,自动驾驶“渐进式”和“跃进式”路线有望互相促进,共同推动自驾行业发展。政策方面,中央与地方层面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全国已建设 17 个国家级测试示范区、7个车联网先导区、16 个智慧城市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城市,Robotaxi行业逐步进入商业化试点和运营阶段,而商业闭环的完成需要降本增效。增效方面,通过提高 Robotaxi 的覆盖面积与车队数量,能够带动 Robotaxi 订单规模迅速扩张。降本方面,通过降低整车制造成本、安全运营成本与运力运营成本,Robotaxi 每公里出行服务成本有望在 2026 年低于有人驾驶出租车服务。

智能驾驶行业深度报告:Robotaxi与车路云共振,智驾关键节点已至

L3 关键节点已然来临,自动驾驶或将步入商业化突破阶段。在此之前,因车载算法架构以及数据体量的限制,从 “自动驾驶辅助功能” 迈向 “自动驾驶功能” 的进程困难重重。然而,随着 BEV+Transformer 算法的广泛应用以及端到端技术的出现,智能驾驶的商业落地开始逐渐加速。截至目前,百度 Apollo、MOMENTA、小马智行等越来越多的智能驾驶方案提供商宣称具备提供 L4 高阶智驾技术的能力,并将技术下放给各大主机厂进行量产。在政策方面,6 月 4 日,工信部等四部门确定了首批 9 个进入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L3)试点的企业,这使得高级别自动驾驶的商业规模落地有望加快速度。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