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otaxi

曹操出行研究报告:Robotaxi赋能,成长加速

曹操出行研究报告:Robotaxi赋能,成长加速

公司成立于 2015 年,是国内前三的网约车出行平台。202 4 年,公司实现收入约 147 亿元,GTV 市占率约 5.4%。受共享出行技术升级、成本下探影响,共享出行市场规模有望不断扩大,20 2 9 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8042 亿元。截至 2024 年 12 月,公司定制车队规模达 3.4 万辆,运营城市达 136 个。随着公司逐步拓展更多城市,来自地图、本地服务等聚合平台的订单进一步增加,公司有望提升市占率。同时,公司背靠吉利汽车,积极拓展自动驾驶技术,有望受益于头部车企的整车制造能力和 Robotaxi 大规模商业化运营带来的成长性。
曹操出行研究报告:从定制车到Robotaxi,主机厂网约车龙头启航

曹操出行研究报告:从定制车到Robotaxi,主机厂网约车龙头启航

公司概况:民营主机厂背景网约车头部平台,战略主线逐步清晰迈向新阶段。曹操出行是吉利集团孵化的出行服务平台,实控人吉利董事长持股约 77%。2024 年平台总交易额 170 亿元,市占率 5.4%,居行业第二。2015-2020 年背靠主机厂优势以 B2C 模式从 0 到 1 搭建运力;2021-2023 年推进战略转型,高管团队从原车企背景主导变为网约车职业经理人,运力端以定制车为差异化破局路径,先后发布枫叶 80V 与曹操 60;流量端战略性削减 APP 拉新,拥抱聚合平台。2025 年 6 月港交所正式挂牌上市,基石投资人引入产业链龙头。
曹操出行研究报告:网约车运营扭亏在即,Robotaxi贡献高成长性及期权属性

曹操出行研究报告:网约车运营扭亏在即,Robotaxi贡献高成长性及期权属性

吉利集团旗下共享出行平台。公司由吉利控股集团孵化,致力于打造新能源汽车共享生态。当前业务涵盖出行服务、车辆销售、车辆租赁。 共享出行行业高速增长,公司市占率第二且持续增长。中国共享出行行业处于高增长通道,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 2025-2029 年市场规模复合增速 17%。曹操出行 2024 年市占率 5.4%,基本盘为消费力强劲的一二线城市,近年通过补贴快速开拓下沉市场,GTV 增速高于行业平均,且差异化服务提升用户粘性,实现快速高质量扩张。
曹操出行研究报告:头部网约车平台,定制车生态赋能卡位Robotaxi

曹操出行研究报告:头部网约车平台,定制车生态赋能卡位Robotaxi

曹操出行:背靠吉利生态,以定制车为基石,跻身中国网约车平台第二名公司是一家由吉利集团孵化的中国头部科技出行平台,2024 年网约车市占率5.4%,位列第二名。截至 2024 年底公司在 31 个核心城市部署 3.4 万辆定制车,为中国同类车队规模最大;网约车运营网络覆盖 136 座城市,平台活跃车辆约150 万台,完成 GTV 约 170 亿元。
特斯拉研究报告:山雨欲来风满楼——站在Robotaxi商业模式跑通前夜理解特斯拉车企转型AI公司的变革

特斯拉研究报告:山雨欲来风满楼——站在Robotaxi商业模式跑通前夜理解特斯拉车企转型AI公司的变革

特斯拉作为全球乘用车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领军企业,当前市场上能详细阐述其基本面变化的研究报告相对稀缺,且由于英语转中文过程常存在信息丢失、理解误差等情况,因而也导致市场对于特斯拉存在较多认知盲区。我们撰写此篇深度研究报告的初衷便是:尽可能以较高颗粒度梳理清楚现阶段特斯拉所经历的商业模式转型,并尝试从前瞻视角来抛砖引玉,提出这一轮变革对于汽车行业在经营、技术、估值维度的影响,并以此为契机与各位投资者进行探讨。
小马智行研究报告:革新交通运输,Robotaxi驶向未来

小马智行研究报告:革新交通运输,Robotaxi驶向未来

成本下探安全性提升,Robotaxi 商业化拐点渐进。随自动驾驶套件量产降本,Robotaxi BOM 成本下探 30 万元量级:百度发布第六代无人车Apollo RT6,售价 20.5 万元;小马智行自动驾驶套件 BOM 成本较上一代降低 70%。其中车载计算单元/激光雷达成本降幅达 80%/68%,整车成本控制在 30 万元以内。我们认为得益于以下因素,Robotaxi 仍有一定降本空间:1)规模化降低采购成本、摊薄费用;2)芯片国产化;3)车队密度与消费者接受度提升,从而提高车辆收费里程占比;5)远程安全员人车比限制逐步放开。政策支持、安全性提升与硬件降本有望助力 Robotaxi 迈过商业化拐点,触达千亿级市场空间。
汽车行业专题报告:整车参与Robotaxi布局,有望迎来估值重塑

汽车行业专题报告:整车参与Robotaxi布局,有望迎来估值重塑

Robotaxi商业化加速,L4与L2差异明显:Robotaxi是L4/L5辅助驾驶核心应用场景,随着特斯拉Robotaxi于2025年6月入局,跨越式及渐进式两种技术路径均已开启L4商业化。Robotaxi运营商、车企及平台等多方布局Robotaxi,全球市场2035年则有望突破万亿。相比L2,1)L4付费机制清晰,乘客为出行服务买单;2)L2与L4在责任划分上有明确区分,L4技术要求更加严苛,算法、硬件、法规要求更高;3)RoboX无人车在推动全社会交通/物流降本等方面优势显著,潜在应用市场空间广阔。
Robotaxi行业专题研究:技术+成本+政策三角驱动Robotaxi商业化提速

Robotaxi行业专题研究:技术+成本+政策三角驱动Robotaxi商业化提速

报告主要对无人驾驶出租车 Robotaxi 市场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海内外主要参与者进行详细介绍。总量来看,Robotaxi 市场前景广阔,全球市场规模预计 2032 年突破千亿美元,中国、美国引领行业发展。海外市场以美国为主,其中 Waymo 引领海外市场。特斯拉也在美国开启小范围商业化试运营。国内市场百花齐放,百度萝卜快跑、小马智行等引领国内市场。其中百度日均订单破万,累计订单超 1100 万;同时,哈罗、京东等也在积极布局。我们认为,随着政策逐步落地,叠加产业链降本以及技术加速迭代,Robotaxi 商业化有望加速落地。
智驾行业专题报告:Robotaxi有望在28年迎来商业化曙光,后发追赶者优势在于硬件降本,劣势在于研发投入和算法迭代时间

智驾行业专题报告:Robotaxi有望在28年迎来商业化曙光,后发追赶者优势在于硬件降本,劣势在于研发投入和算法迭代时间

到端融合的算法架构,特斯拉采取纯视觉+无图+端到端的算法架构。百度、小马、文远和图的技术路线,且在算法架构方面逐步采取模块化和端到端结合的技术waymo 等主流玩家均采取多传感器融合叠加高精地方案。其中 waymo 虽然有端到端的技术但为了安全的商业化运营仍然主要采用模块化的算法架构。由于高精地图较高的成本和较差的泛化性,部分厂商正在逐步减轻对高精地图的依赖,转向轻量化地图。特斯拉技术实力较强也最为特立独行,传感器层面采取纯视觉的技术方案,算法架构采用端到端的技术路线,地图方面倾向于使用无图模式,利用BEV+Occupancy 网络+NeRF 技术实现动态重建道路结构。
智联汽车行业系专题报告:Robotaxi的加速渗透元年!

智联汽车行业系专题报告:Robotaxi的加速渗透元年!

市场的共识或是Robotaxi为蓝海市场,市场的分歧或是Robotaxi的发展轨迹。定性拆分,车队规模、UE模型、费用投入决定营业利润,车队规模和UE模型提供核心弹性。定量拆分,UE模型亏损、减亏、平衡、盈利、盈利规模化代表不同的商业化阶段。我们尝试使用五要素判断商业化发展轨迹。 商业模式:Robotaxi本质是2C运营的三方分润,“金三角”协作风靡。自有车队运营模式,实现全链条自主掌控,但商业化落地速度较慢。“金三角”的分工逻辑:技术公司(算法迭代,SaaS)+整车厂(规模化生产)+出行平台(运营服务)。产业逐渐形成“专业化分工+深度合作绑定”共识。聚合、混合、自运营三类主流运营模式,平台类厂商和技术类厂商博弈话语权,预计混合模式将推动行业蓬勃发展。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