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化

站内搜索

锂电设备行业专题报告:机器人业务打开锂电精密加工企业成长空间

众多厂商布局人形机器人业务,人形机器人大规模落地在即。2021 年 8 月特斯拉发布 Optimus 机器人后,产业链快速发展,海外厂商波士顿动力、Figure,国内宇树科技、智元、傅利叶、小米等公司均已公布机器人产品。2025 年 1 月马斯克表示 Optimus 将在 2025 年进入小批量生产阶段,到 2026 年 Optimus产量将增加 10 倍,目标生产 5~10 万个人形机器人。人形机器人有望在 2025年迎来高速发展。

海外汽车行业市场分析报告:全球汽车市场电车渗透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全球汽车市场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迅速:2023 年全球汽车销量回暖,同比上升 11.9%至 9272 万辆。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迅速,2023 年销量同比增长35.3%至 1380 万辆。其中,德国、英国、荷兰、比利时和澳大利亚等汽车市场最具吸引力。分主机厂来看,2023 年丰田汽车销量全球第一,紧随其后的是大众、现代起亚、Stellantis 以及通用;新能源汽车厂商中,2023 年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全球第一,特斯拉、宝马、广汽埃安、大众紧随其后。

锂电行业2025年度策略:优选竞争格局胜出和新技术通胀赛道

产业进度上:我们预计2025年:1)材料端:硫化物电解质的空气不稳定性与电化学不稳定性技术问题有望逐步解决;2)电芯端:针刺试验、安全性测试、循环性能检验等参数有望持续突破;3)设备端:干法工艺应用成为硫化物固态电池刚需,2025年GWh级别产线有望投入应用。 从投资角度看,我们看好固态电池产业链的核心在于:第一,跟先有液态相比,产业链通胀,价值量大幅提升;第二,应用场景拓圈,从乘用车到低空到固态。第三,有不少环节技术壁垒高、竞争格局优。

氢燃料环卫车行业专题报告:基于年度数据的新思考,制造降本+电油比为基,政策考核年催化,氢能价值量升级

氢燃料环卫车爆发初现端倪,宇通&盈峰份额领先。新能源环卫车包含纯电动和燃料电池两类,燃料电池单车价值量更高。2024 年燃料电池销量 557 辆,同比+290%,2024M12 单月销量 339 辆,占全年 61%。燃料电池销量前三:宇通(销量 237 辆,市占率 43%)、盈峰(销量 236 辆,市占率 42%)、龙马(销量 51 辆,市占率 9%)。

锂电池行业专题报告:Deepseek加速端侧AI渗透,电池产业链有望实现量价齐升

电池是消费电子核心模组,容量密度持续升级。软包锂电池具有单体能量密度高、电化学性能优越、安全性强等优点,是目前应用最广的电池类型。根据EVTank 的统计,2023 年小型电池(3C 消费电池和小动力等)的出货量为113.2Gwh。随着手机功能越来越多以及 AI 应用逐步落地端侧,消费者对于手机和 PC 的高续航要求在持续提升,电池的重要性不断凸显。以 iPhone 为例,每年的新系列相比于上一代同款机型都会进行电池容量的升级。我们判断,随着端侧 AI 功能持续升级迭代,未来电池容量的提升速度和幅度将进一步增长。

固态电池材料行业专题报告:产业方向日益清晰,技术迭代驶入快车道

固态电池突破锂电池能量密度的边界,产业趋势明确。相较于能量密度提升空间有限的传统液态锂电池,固态电池体系能够兼容正负极材料的不断升级,从而实现能量密度的颠覆性提升。当前,固态电池领域的技术进步正不断加速。其中,半固态电池由于其工艺体系和产业链与传统液态电池高度契合,成熟度相对较高,产业化进程更为迅速,已有领先企业进入量产并应用于车辆装配阶段。同时,全固态电池的研发也已从实验室的化学配方探索,迈入工程制造过程的开发阶段,预计将在2026至2027年间初步具备商业化条件。

电动重卡行业分析:势不可挡,群雄逐鹿

短期购车成本下降,长期使用成本占优驱动电动重卡渗透率持续提升。短期碳酸锂价格的下降使得电动重卡初始购车成本下降,驱动电动重卡渗透率提升,我们认为这是电动重卡短期渗透率提升的重要催化剂。从全生命周期使用成本来看,电动重卡亦具备经济性。叠加政策支撑,在中短途运输场景中,电动重卡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而在中长途运输场景中,随着电池技术的提升制约电动重卡续航里程的关键问题或有望缓解,同时换电站等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亦为电动重卡在中长期运输场景的进一步发力提供有力支撑。我们认为,重卡作为 to B 端生产资料,不同能源类型的经济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消费者对相应能源类型的选择。电动重卡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

锂电池行业硅碳负极专题:CVD技术利刃破局,2025年放量起航

硅基负极高能量密度优势显著,CVD路线硅碳负极技术突破,打开市场空间。硅基负极可提升电池能量密度,成为未来负极材料的升级方向。此前硅基负极以球磨法硅碳负极与硅氧负极为主,球磨法硅碳负极仍有膨胀问题,循环性能较差,硅氧负极首效较低,预锂化会大幅增加成本,整体性价比不高。CVD法硅碳负极通过多孔碳骨架来储硅,并通过多孔碳内部的空隙来缓冲硅嵌锂过程中的体积膨胀,因此膨胀率低,循环优异,并且碳骨架本身密度小质量轻,使得材料能量密度更高,性能潜力大,打开市场空间。

固态电池制造设备行业专题报告:因“材”施“造”

固态电池产业化进度加速,材料较传统液态锂离子电池发生较大变化。传统液态锂离子电池存在能量密度较低、易燃易爆、低温易衰减等缺点,伴随着 eVTOL、人形机器人以及汽车远距离续航等需求的催化,固态电池有望加速落地。电解质方面,传统液态电池主要采用液态作为电解质材料,而固态电池则采用固态电解质如硫化物、氧化物、聚合物以及卤化物实现锂离子输送、内部电流传导,其中氧化物目前进度较快,但硫化物或为未来行业主流。正极材料沿着传统锂镍锰材料向更高能量密度出发。负极方面则出现较大变化 ——纯硅/纯锂及硅氧复合负极有望取代传统石墨材料。

2025年两轮车行业前瞻专题:两轮车市场共识与分歧展望

年初各类政策相继发布,当前市场已一致预期25年板块需求转好与格局优化。1月随新国标以及以旧换新两大重磅政策正式落地,板块即将步入验证阶段;共识能否超预期兑现,将进一步决定股价走向和高度。当前分歧点主要集中在25年需求高度、份额拉锯以及盈利兑现三方面,本文提供核心研究结论如下: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