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专题报告:卤化物或为下一代固态电池突破方向 固态电池 目前全固态电池量产进度加快,卤化物固态电解质因其高离子电导率、良好的形变能力和优异的电化学氧化稳定性,成为当下新的研究热点。目前国内外有布局卤化物路线的企业主要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国轩高科、上汽清陶、吉利、一汽、湖南恩捷、松下、LG新能源、TDK 等。目前,通过水介质合成法生成的含锆氯化物固态电解质由于兼顾低成本和高离子电导率优势,有望成为商业化量产首选,卤化物复合固态电解质产业化进程加快。
固态电池全景图:方兴未艾,技术竞逐 固态电池 固态电池:突破电池性能瓶颈的重要技术,前景可期。固态电池是采用固态电解质的锂离子电池。固态电解质热稳定性和电化学稳定性优于常见的电解液,使其理论上可适配更高能量密度的正负极材料体系,并实现更高的本征安全性,因此,固态电池有望突破现有液态锂电池材料体系的性能瓶颈。根据固态电解质的不同,固态电池技术路线可分为硫化物/氧化物/聚合物/卤化物等路线;其中氧化物和聚合物路线存在“半固态” 的过渡方案。固态电池前景广阔,我国政策端重视固态电池路线发展,国内电池企业在硫化物全固态电池、氧化物全固态和半固态电池方面均有布局。
SVIP免费 纳科诺尔研究报告:锂电辊压设备国内龙头,布局干法电极和固态电池赛道助力创新突破 纳科诺尔 锂电 干法电极 固态电池 锂电池辊压设备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市占率全国第一。纳科诺尔是行业领先的辊压机制造商,致力于为电池生产企业提供高精度、高稳定性、操控便捷的电池极片轧制成套设备,主要客户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松下、日立等国内外知名电池生产企业及电池应用厂商,市场区域覆盖中国、美国、日本等 20 多个国家和地区,2020-2023 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CAGR 达 113.18%,锂电辊压设备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公司立足自主研发,拥有专利 185项并获得工信部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高工锂电预计,中国锂电辊压设备市场将持续扩大,至 2025 年预计将达到 60 亿元。
固态电池材料行业专题报告:产业方向日益清晰,技术迭代驶入快车道 固态电池 固态电池突破锂电池能量密度的边界,产业趋势明确。相较于能量密度提升空间有限的传统液态锂电池,固态电池体系能够兼容正负极材料的不断升级,从而实现能量密度的颠覆性提升。当前,固态电池领域的技术进步正不断加速。其中,半固态电池由于其工艺体系和产业链与传统液态电池高度契合,成熟度相对较高,产业化进程更为迅速,已有领先企业进入量产并应用于车辆装配阶段。同时,全固态电池的研发也已从实验室的化学配方探索,迈入工程制造过程的开发阶段,预计将在2026至2027年间初步具备商业化条件。
固态电池产业分析:从技术本征看固态电池产业发展趋势 固态电池 固态电近年来既得到市场广泛关注,也饱受争议。半固态电池到底是不 是固态电池?全固态电池何时到来?固态电池技术将为产业链带来哪些变化 ?本篇报告旨在从技术本征角度回答以上问题,从而分析固态电池产业发展 现状及趋势,以供市场参考。
固态电池制造设备行业专题报告:因“材”施“造” 固态电池 固态电池产业化进度加速,材料较传统液态锂离子电池发生较大变化。传统液态锂离子电池存在能量密度较低、易燃易爆、低温易衰减等缺点,伴随着 eVTOL、人形机器人以及汽车远距离续航等需求的催化,固态电池有望加速落地。电解质方面,传统液态电池主要采用液态作为电解质材料,而固态电池则采用固态电解质如硫化物、氧化物、聚合物以及卤化物实现锂离子输送、内部电流传导,其中氧化物目前进度较快,但硫化物或为未来行业主流。正极材料沿着传统锂镍锰材料向更高能量密度出发。负极方面则出现较大变化 ——纯硅/纯锂及硅氧复合负极有望取代传统石墨材料。
固态电池行业专题报告:eVTOL发展带动固态电池百亿增量市场 固态电池 eVTOL 头部电池企业宁德时代发布凝聚态电池,并已与峰飞航空签署战略投资与合作协议,共同致力于 eVTOL 航空电池开发。目前低空经济景气度不断提升,我们看好宁德时代凝聚态电池产业链,建议关注布局凝聚态固态电解质、锂盐 LiTFSI、硅碳负极/锂金属、高镍三元、干法电极设备和等静压设备环节的投资机会。根据测算 2031 年 eVTOL 电池后装市场为 78 亿元,叠加 2031 年前装市场,带动固态电池百亿级市场空间可期。
冠盛股份研究报告:汽车后市场出海先锋,积极打造固态电池第二成长级 冠盛股份 汽车 后市场 固态电池 深耕汽车后市场,拥有 GSP 自有品牌。公司始创于 1985 年,是中国机械工业 500强企业、国家汽车零部件出口基地企业,产品包括等速万向节、传动轴总成、轮毂轴承单元、橡胶减震系列、转向和悬挂件等。汽车后市场是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营收占比为 98%左右。同时,公司自 1999 年出海时就在全球推广自有品牌 GSP,2023年自有品牌收入占比为 44%。
固态电池材料行业专题报告:固态锂电池方兴未艾,高性能材料有望迎新发展机遇 固态电池 固态锂电池 新能源 液态锂离子电池中含有挥发性和可燃性高的有机溶剂基液态电解质,使得高能锂电池的使用面临着易燃易爆等潜在风险。同时据锂电产业通公众号,当前液态锂离子电池体系能量密度难以突破 350Wh/kg 的极限。全固态锂电池使用具备优异阻燃性能的固态电解质取代了电池体系中的电解液和隔膜。两者相比,固态锂电池的优势在于:比能量可达 500Wh/kg 以上、轻量化、热失控起始温度较高;主要劣势在于生产成本较高。据亿欧智库数据及我们测算,2024 年 8 月,固态锂电池的生产成本在 1.9-6.2 元/Wh,高于磷酸铁锂/石墨体系约 0.34 元/Wh 的生产成本。未来待固态锂电池技术不断发展,产业链不断成熟,固态电池有望凭借能量密度高、安全性能好等优势与液态锂电池互补发展。固态电池将优先在成本敏感性低的领域应用,包括机器人、可穿戴设备、航天设备、无人机等;之后再在对成本敏感度高且对能量密度要求高的领域应用,包括 eVTOL、电动车等。
固态电池行业深度报告:必争的技术高地,产业化进程加速 固态电池 固态电池多技术路线并进,产业化进程加速:24年4月智己L6搭载行业首个量产上车的准900V超快充固态电池,广汽、吉利、一汽、上汽等多家车企发布全固态电池布局,鹏辉、中航、亿纬、宁德、国轩等多家电池厂商全固态电池产品取得突破,固态电池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应用,产业化进程加速。目前多条技术路线齐头并进,产业化路径逐渐清晰。
锂电设备行业2025年度策略:看好国内龙头扩产重启&海外整车厂入局,关注固态电池等新技术产业化进度 锂电设备 固态电池 新能源 锂电前中后段设备种类繁多,下游客户集中度较高。制造流程分为前段(电极制造)、中段(电芯装配)、后段(电芯封装和检测),制造过程中对精度和稳定性要求严格,稍有偏差可能导致产品性能或安全性不达标。锂电设备商的客户集中度高,使得下游客户在与设备厂商合作时拥有更大的议价能力和影响力,然而,客户集中度高对锂电设备商也有其积极面,有助于与客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进而提高锂电设备行业的进入门槛。
固态电池专题报告:上天入海,剑指未来 固态电池 新能源 固态是锂电池的核心技术迭代,更是全球角逐龙头的新质生产力。自国家从高层开始力推低空经济后,基于低空飞行器对高能量密度电芯的刚需属性,全固态电芯规模化量产的必要性和产业趋势在加强,且低空经济对全固态电池的成本接纳程度高,有助于推广全固态电池实现0-1的规模化应用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