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朵管理员 第2页

奥比中光研究报告:3D龙头高歌猛进,多传感器融合筑牢护城河壁垒

奥比中光研究报告:3D龙头高歌猛进,多传感器融合筑牢护城河壁垒

3D 视觉的本质是 ag] 动态高精度测量仪。3D 视觉通过光学原理进行高精度的三维空间测量,超越了传统 2D 视觉的平面图像捕捉功能。3D 视觉相较于 2D 视觉在空间作业中的核心优势在于其直接获取三维数据的能力。2D 视觉依赖二维图像分析,仅能提取物体平面特征,但无法获取深度信息,而 3D 视觉通过结构光、ToF 等技术生成物体的三维点云数据,可精准解析物体的空间坐标,可以像人眼一样“看见”物体的远近高低,更加符合空间作业的特性,因此人形机器人对环境理解和规划要求高,这也是 3D 视觉独特优势所在。
AI液冷行业专题报告:AI液冷,1-N及从国内到出海,共同促进产业链量利齐升

AI液冷行业专题报告:AI液冷,1-N及从国内到出海,共同促进产业链量利齐升

AI 液冷:预计 2025 年是渗透率加速的元年。随着生成式 AI 横空出世,传统的通算中心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 AI 算力需求,智算中心(AIDC)成为算力设施发展的必然趋势,配套的散热需求也将随之增长,风冷技术已难以满足当前高功耗芯片及机组的散热需求。除英伟达外,谷歌、微软、Meta、华为、阿里等国内外云厂商均引入液冷技术方案。随着液冷技术从可选变为刚需,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预计2026 年全球数据中心液冷渗透率将提升至 30%左右。
卫星互联网行业专题报告:商业航天发射场工位数快速增长,看好测试发射指挥监控系统以及加注及供气系统服务商

卫星互联网行业专题报告:商业航天发射场工位数快速增长,看好测试发射指挥监控系统以及加注及供气系统服务商

本篇专题主要从商业航天产业链的发射场环节,跟踪国内发射场建设进展,以及整理发射场背后的技术特点,并挖掘相应的投资机会。 对标美国星链,中国卫星互联网进入建设期。当前美国星链项目在运营卫星数量约 7000 颗。截至 2025 年7 月底,中国星网累计发射 6 组卫星,合计 47 颗;千帆星座累计发射 5 组卫星,合计 72 颗。从商业模式角度,SpaceX 完成星箭场垂直一体化产业链,从而保证常态化发射卫星。目前我国卫星互联网产业链中,卫星运营商主要由中国星网或垣信卫星承担,并打造卫星工厂,实现流水生产模式;火箭研制环节,近几年民营企业迅速发展;发射场方面,国内主要有 6 大发射基地,同时民营火箭企业也开启建设专属的发射工位。从星座建设效率指标看,国内卫星互联网在发射频次上与星链有明显差距。根据上海垣信在 2024年珠海论坛上的公开表述,在发射频次上,美国是平均每月 10 次,中国具备每月 3 次的发射能力。
电动汽车用户联盟:2025年小米YU7大定用户调研报告

电动汽车用户联盟:2025年小米YU7大定用户调研报告

小米YU7的成功,不单是营销的成功,也不单是产品的成功,是雷军一生智慧和绝学的结晶,是小米体系的成功。若离开雷军缔造的小米体系,设计师做不出这样的设计,产品经理无法定义出这样的产品,成本和质量无法得到保障,营销会平庸无奇,但在这个体系里,原本平凡的人变得不平凡,魔法发生。体系,是我们讨论YU7成功的前提。海底捞你学不会,小米汽车也不好学,因为体系无法复制。
小米集团2025年二季度业绩分析:基本符合预期,电动汽车利润成为亮点;短期放缓但新的增长动力推动因素在望;买入(摘要)

小米集团2025年二季度业绩分析:基本符合预期,电动汽车利润成为亮点;短期放缓但新的增长动力推动因素在望;买入(摘要)

小米2025年二季度业绩基本符合我们的预测。收入同比增长30%,强于预期的AIoT(同比增长45%,比高盛/VA共识预测分别高出2%/8%)和电动汽车销售抵消了智能手机销售走软(均价下滑5%导致收入同比下降2%)的影响,但调整后净利润同比增长75%(比高盛/市场共识预测高出7-13%),主要得益于:i) 电动汽车和其他新业务的盈利能力好于预期,在毛利率达到26.4%纪录高点的推动下,营业利润(未计入股权激励成本)首次转正;ii) 非经营性项目(公允价值收益提高抵消了所得税缴纳增加所带来的拖累),不过智能手机/AIoT毛利率进一步承压,受制于竞争(例如,三星在全球大众智能手机市场和中国白电市场的竞争)和物料清单成本上升的拖累。
上汽集团研究报告:困境反转,上调至买入

上汽集团研究报告:困境反转,上调至买入

上汽集团是汽车中外合资的代表,过去业务模式依赖外方合资伙伴的技术与产品引进,在2018年达到经营高峰。但单纯的技术引进在电动智能车时代已落伍,2018-24年,公司销量和利润快速下降,目前股票估值对应0.7倍2025年预期市净率,处于历史低谷。展望2026年,公司呈现积极变化:合资公司上汽大众积极拥抱中国本土供应链,有望迎来产品大年;上汽乘用车板块过去持续亏损,拟通过业务重组与华为等公司合作,实现盈亏平衡。
曹操出行研究报告:网约车运营扭亏在即,Robotaxi贡献高成长性及期权属性

曹操出行研究报告:网约车运营扭亏在即,Robotaxi贡献高成长性及期权属性

吉利集团旗下共享出行平台。公司由吉利控股集团孵化,致力于打造新能源汽车共享生态。当前业务涵盖出行服务、车辆销售、车辆租赁。 共享出行行业高速增长,公司市占率第二且持续增长。中国共享出行行业处于高增长通道,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 2025-2029 年市场规模复合增速 17%。曹操出行 2024 年市占率 5.4%,基本盘为消费力强劲的一二线城市,近年通过补贴快速开拓下沉市场,GTV 增速高于行业平均,且差异化服务提升用户粘性,实现快速高质量扩张。
汽车行业分析:我们怎么看“双能战略”的演绎?

汽车行业分析:我们怎么看“双能战略”的演绎?

国内新能源汽车快速增长发展至当前,车企依靠单能驱动实现销量增长的天花板开始显现;各车企在 25 年 H2 及 26 年均普遍走向双能驱动模式,以动力类型拓宽打开销量天花板。本篇报告将首先聚焦于20 万元以上市场,重点考虑区域市场需求差异、各家车企静态销量及渠道分布差异三个要素,初步归纳出典型车企从单能到双能驱动阶段销量弹性差异,并建立后续的动态跟踪体系。这个观点作为我们 2025年的第四个重要的结构性判断提出。
中国汽车行业全球化系列报告:汽车出海,量化测算工程师红利对企业盈利的贡献

中国汽车行业全球化系列报告:汽车出海,量化测算工程师红利对企业盈利的贡献

中国车企凭借高研发效率和高投资效率,在出海中形成显著成本优势。研发效率方面,2024 年中国车企单车研发摊销均值 7660 元,显著低于外资车企的 12634 元;中国车企全新车型研发周期约 18 个月,仅为外资的一半。投资效率上,2024 年中国车企单车折旧摊销均值 8901 元,仅为外资的 73%;中国车企每十万台产能投资额约 3 - 6.7 亿美元,仅为外资的 50% 左右。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