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驾 第5页

黑芝麻智能公司研究:中国智驾芯片新星,自研技术领先叠加国产替代趋势引领快速发展

黑芝麻智能是中国智驾芯片与解决方案领域新星,核心芯片产品为智能驾驶芯片华山系列、跨域融合舱驾一体芯片武当系列。随着中美就芯片管制与反击力度不断升级,主流市场将向国内厂商倾斜,黑芝麻智能有望成为智驾芯片国产替代的主要受益者之一。公司具有雄厚的技术实力,自研核心技术芯片 I P 图像处理器 NeurallQ ISP 与车规级低功耗神经网络加速器 NPUDynamAI NN 引擎,能快速响应需求完成产品迭代并实现差异化竞争,构建起公司的核心竞争优势。智驾芯片领域,依托高性价比定位,黑芝麻智能华山系列发力中算力芯片市场,未来随着 A20 0 0的量产,公司有望以较低的价格与不俗的算力水平在高算力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黑芝麻智能研究报告:国内智驾芯片新势力,蓄力后起重塑竞争格局

车规级 SoC 赛道高成长,2022-2028 行业复合增速近 30%。在新能源&智能驾驶渗透率提升、架构升级单车 SoC 用量提升、技术升级芯片 ASP提升的乘数效应下,SoC 市场有望迅速扩张。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2022年中国/全球车规级SoC市场规模分别为181/428亿元,2022-2028 CAGR预计为 29.0%/27.0%。2024 年北京车展高速 NOA 功能下探,中端新车型全系标配高配智驾硬件成主流,渗透加速已有验证。SoC 赛道增速中期有望随特斯拉 FSD 入华、激光雷达降本、L3 落地等事件催化而进一步加速。

汽车行业年度策略报告:增程车2.0,AI智驾1.0

增程 2.0 时代,扩容与迭代共振。汽车内需会是 2025 年促消费政策的重要着力点,预计 2025 汽车内销增幅高于 2024 年。增程车扩容趋势确定,技术迭代(更高纯电续航、超快充、低温性能改善)和成本优势将使得增程车中长期有数倍扩容空间,增程是中高端新能源车重要动力形式,我们预计 2025 年增程车销量达 220 万台左右,同比增长 80%,中长期空间有望达到 750 万台。问界、理想等当前主要增程玩家更多享受增程扩容红利。 AI 智驾 1.0 时代,迎来体验之战、规模之战。基于端到端智驾方案的车位到车位智驾功能释放是 2025 年智驾体验第一块试金石,适应场景、接管里程、拟人度是衡量 AI 智驾体验的三个维度,高阶智驾车保有量越高、数据池“活水”越多,智驾迭代越快。智驾硬件降本、配置车型价格带下沉以及高阶智驾标配是三个提高保有量的手段。预计智驾硬件成本两年降低一半,20 万以上新车有必要标配高阶智驾。综合研判,目前华为 ADS、理想、小鹏走在行业前列,传统车企极氪、长城也在加快跟进。

新能源汽车行业2025年展望:绿能浪潮、出海领航、智驾未来

预计 2025 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 1,578 万辆,对应渗透率 53.7%,维持加速上扬趋势:我们预计 2025 年中国新能源车乘用车销量将从2024 年的 1,234 万辆成长到 1,578 万辆,同比增长 28%。虽然 2025 年增速或不及 2024 年的 37%,但是销量相比 2024 年预计增长 344 万辆。我们预计 2025 年的渗透率将达到 53.7%,增长 8.7 个百分点。渗透率加速上扬是我们几年以来对于新能源车行业的基本判断。在此基础上,我们预期蔚来、小鹏、理想、零跑这四家新势力 2025 年的新能源车销量将分别达到 40.2 万、40.0 万、70.0 万、49.0 万辆(图表 87),同比均将大幅成长,份额也会有所提升。零跑汽车和小鹏汽车是我们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首选,主要考虑到这两家车企受益于新车销量和海外增长的确定性较高。而蔚来汽车、理想汽车也有望享受新车型带来的增量。我们重申上述四家新能源车企的“买入”评级。

黑芝麻智能专题报告:技术实力较强,产品快速迭代,受益于智驾产业浪潮及国产化趋势

智驾产业大趋势明确,高阶智驾渗透率快速抬升。智能汽车市场规模目前仍在迅速增长,根据地平线招股书引用的交强险和灼识咨询数据统计信息,2023 年新增乘用车销量达 2170 万辆,其中,智能汽车销量达 1200 万辆,预计 2030 年智能汽车销量将达到 3000 万辆,近 8 年 CAGR 达 12%。在政策红利、技术进步、OEM 差异化竞争、消费者需求攀升等多重因素的驱动下,智驾渗透率持续提升,其中高阶智驾渗透率近年增长更为迅速。根据佐思汽研数据,按照国内乘用车智驾功能装配量口径,2023 年 L2、L2+、L2.5、L2.9 的装配量同比增长了 37.0%、71.9%、124.9%和 63.1%,按照新上市乘用车口径,L2.9 为代表的高阶智驾渗透率正快速提升。

百度集团研究报告:AI驱动智能云高增长,AI应用及智驾加速落地

国内互联网云业务低谷期已过,AI 已拉动国内互联网云业务和广告业务收入增长。随着消费互联网用户红利结束,以及宏观影响企业 IT 支出,21-23 年国内公有云市场增速明显放缓;但我们认为国内互联网公司在 AI 云时代竞争力将提升,算力(已加大投入广泛采购芯片,且部分公司有自研芯片能力),算法(工程师资源充足)、数据场景(强流量入口优势)均有优势。当前国内互联网公司均已推出大模型以及文生视频等细分产品。AI 应用在 B 端落地进展相对更快, C 端核心落地推荐场景,同时提升广告“量”和“价”。国内互联网公司中,阿里、百度均已量化体现 AI 对云业务的贡献。
SVIP免费

汽车行业2025年投资策略报告:稳增长扩内需政策发力,智驾蓄力成长拐点

9 月底宏观政策转向有望确立汽车 2025 年中期景气预期拐点,智能化、全球化及高端化产业趋势进一步确立。我们重点看好内需复苏及成长方向,包括乘用车智能化加持下高端市场格局重塑、零部件低位成长,关注重卡内需复苏、客车及摩托车出口。板块投资择时的基本面变化包括刺激政策落地强化景气预期、销量增速上行拐点及淡旺季、新车发布节点、业绩兑现等。

豪恩汽电研究报告:专注智驾感知赛道,“视觉+超声波+毫米波”多线驱动高增长

◼ 豪恩汽电:专注智能驾驶感知领域,业绩步入上升通道 1)智驾感知专研者:公司成立于 2010 年,是国内领先的汽车智能驾驶感知系统供应商,主营业务为视觉感知、超声波感知和毫米波感知系统,产品包含视觉传感器、DMS、OMS、CMS、APA、视觉融合 APA、行泊一体等;2)新能源业务放量保障业绩增长:公司新能源及全球客户项目持续拓展,带动业 绩 持续提升, 2020-2023 年公司营收 /归母净利润 CAGR 分别达18.7%/18.9%;3)IPO 募投项目打造生产新动能:公司 2023 年 7 月于创业板上市,产能扩充完毕后预计形成年产 300 万个车载摄像系统、1000 万个超声波感知系统和 50 万个车载视频行驶记录系统的生产能力。

智能汽车行业专题报告:智驾进入平价时代,主机厂自研方案分化影响产业格局

智驾进入平价时代,需求拐点将至。智能网联汽车政策主要分为道路测试、示范应用、产品准入、市场监管四大阶段。目前产品准入试点工作正有序推进,为自动驾驶上路全面放开奠定基础。随着技术降本,新车型供给增加,功能体验持续提升,24 年下半年搭载高阶智驾的车型价格带进入 20 万元以下,进入平价时代,渗透率呈现快速提升趋势。根据汽车之家和中汽协的数据统计,不含特斯拉的高阶智驾渗透率从 23年 1 月的 1.6%提升到 24 年 10 月的 5.2%,同比提升 3.6pct。 主机厂:能力不同导致自研方案分化,形成三大模式。高阶智驾是实现产品差异化竞争的重要因素之一,是车企技术角逐的重点。自研高阶智驾应该具备关键要素:算力(车载算力、云端算力)、基础软件、算法、数据。车载算力代表车企发展高阶智驾的决心;算法代表车企发展高阶智驾的能力;功能(场景定义的能力)是检验高阶智驾的法宝;云端算力使数据-算法形成闭环;渗透率(智能汽车才能收集数据)是消费者认可高阶智驾的准绳。通过评估,主机厂因能力强弱导致自研方案分化。以特斯拉为代表的一梯队主机厂有望发展成为类似苹果模式,芯片和软件算法一体化自研使得适配性更好,系统更流畅,产品力和盈利能力引领行业。二梯队主机厂外采芯片,算法自研,主机厂利用算法和定义功能实现产品的差异化。三梯队及以下主机厂:自研能力弱,需要借助外部供应商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典型代表如华为解决方案。

地平线机器人研究报告:国内智驾解决方案领军企业,软硬件协同蓄力长期成长

深耕汽车智驾解决方案,技术领先助力收入持续高增:地平线公司成立于 2015 年,自成立以来就聚焦于开发汽车智驾解决方案,当前公司产品覆盖高级辅助驾驶到高阶自动驾驶的软硬一体解决方案,下游汽车客户包括上汽、比亚迪、理想、奇瑞、广汽埃安等知名车企,截至 2024 年6 月 30 日,公司智驾解决方案产品已经获得 275 款车型定点,有望助力公司营收实现高速增长。2024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9.4 亿元,同比增长 152%,实现营业利润亏损净额 11 亿元。当前公司仍处于技术加速迭代阶段,研发投入较高拖累公司利润,未来伴随公司产品放量,规模效应下有望逐步实现利润扭亏为盈。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