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

半导体行业系列深度报告:走向更高端,国产掩膜版厂商2.0时代开启

半导体行业系列深度报告:走向更高端,国产掩膜版厂商2.0时代开启

掩膜版是微电子制造过程中的图形转移母版,是平板显示、半导体、触控、电路板等行业生产制造过程中重要的关键材料。作为光刻复制图形的基准和蓝本,掩膜版是连接工业设计和工艺制造的关键,掩膜版的精度和质量水平会直接影响最终下游制品的优品率。根据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的统计分析,2019年半导体晶圆制造材料的市场规模达322亿美元,其中,成本占比最高的是硅片,其次就是掩膜版和半导体气体,分别占比约13%。
思瑞浦研究报告:国产替代东风再起,信号链龙头扬帆起航

思瑞浦研究报告:国产替代东风再起,信号链龙头扬帆起航

信号链芯片行业龙头,信号链&电源管理协同共驱成长。思瑞浦成立于 2012年,早期深耕信号链模拟芯片并聚焦泛工业领域。此后公司逐步拓展电源管理产品线,2018-2019 年发布多款电源管理系列产品。2024 年,通过收购创芯微加强针对消费电子业务的布局,并继续深耕汽车电子、泛工业、泛通信等国内市场,在各细分市场客户拓展及产品导入方面多点开花。
三环集团研究报告:国产陶瓷元件龙头,千亿MLCC市场中开启新增长

三环集团研究报告:国产陶瓷元件龙头,千亿MLCC市场中开启新增长

我们将三环集团评级由中性上调至买入,我们看好公司MLCC业务2024-27年全球市场份额或由2%升至4%,并带动净利润翻倍增长,远期市占率有望再升至5-10%。年初至今公司股价下跌11%,2025/26E PE估值(25/20倍)低于可比公司平均水平,我们认为市场或担忧:1)家电/消费电子周期恢复的持续性;2)贸易战对公司出口业务的影响。但根据UBS Evidence Lab数据和经销商反馈,目前渠道库存仍处于健康水平。三环集团目前估值处于可比公司CFROI-
沪光股份研究报告:国产线束之光,连接器助力成长

沪光股份研究报告:国产线束之光,连接器助力成长

智能电动方兴未艾 国产线束之光加速替代。沪光股份主要从事汽车线束的研发、制造及销售,产品涵盖整车客户定制化线束、新能源汽车高压线束、仪表板线束、发动机线束、车身线束、门线束、顶棚线束及尾部线束等。2021-2024年,受益于产能持续释放及新能源车线束放量,公司营业收入从 24.5 亿元增长至 79.1 亿元,CAGR 达 47.9%;2024 年营收 79.1 亿元,同比+97.7%,迎来成长拐点。随着汽车行业智能电动化进程加速,线束轻量化趋势凸显,行业国产替代加速,作为自主汽车线束行业龙头,公司有望持续受益。
林泰新材研究报告:乘用车湿式纸基摩擦片国产先锋,混动放量+产能释放驱动高成长

林泰新材研究报告:乘用车湿式纸基摩擦片国产先锋,混动放量+产能释放驱动高成长

深耕湿式纸基摩擦片,打造乘用车领域国产唯一品牌。林泰新材(股票代码:920106.BJ)成立于 2015 年,公司自主研发的湿式纸基摩擦片打破了国外公司在乘用车领域内的垄断,是国内唯一的乘用车自动变速器摩擦片规模化配套企业,产品应用于上汽、吉利、比亚迪、万里扬、东安动力等国内主流车企及变速器厂商,并开始进入麦格纳等国际全球化车企及零部件企业供应体系。2021-2024 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0.16/0.25/0.49/0.81 亿元,年均复合增速达 50%。2025Q1 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 0.38 亿元,同比+287.62%;实现毛利率 48.96%,同比+7.86pct.
通信行业分析报告:AI景气赛道,国产全链受益

通信行业分析报告:AI景气赛道,国产全链受益

大模型趋于分化,通用和垂直两条道路。美国模型聚焦通用,国内模型聚焦垂直行业。 通用大模型:参数普遍达上千亿甚至万亿,需要高算力进行模型训练,适用性广,如谷歌“ BERT”、OpenAI“GPT” 等。 垂直大模型:参数普遍几十到上百亿,所需算力小于通用模型,但对数据的专有性要求高,行业客户更易接受,能够看到明显受益。如华为“盘古”大模型。
半导体先进封装专题报告:先进封装大势所趋,国产供应链机遇大于挑战

半导体先进封装专题报告:先进封装大势所趋,国产供应链机遇大于挑战

摩尔定律面临一系列瓶颈。摩尔定律指引过去五十多年全球半导体行业的发展,但当前也面临着一系列瓶颈。(1)芯片内单个晶体管大小逼近原子极限,硅芯片将达到物理极限;(2)当栅极宽度小于 5nm 时,将会产生隧道效应,电子会自行穿越通道,从而造成“0”、“1”逻辑错误;(3)单位面积的功耗会由于晶体管集成度提高而提高,温度太高影响晶体管性能;(4)5nm 制程的芯片设计需要超过 5 亿美元成本,制造成本更高。
半导体行业专题报告:掩膜版国产替代空间广阔,龙头企业蓄势待发

半导体行业专题报告:掩膜版国产替代空间广阔,龙头企业蓄势待发

产能转移带动国产化需求,技术迭代推动产品发展。中国大陆TFT LCD 已占据绝对优势,OLED 在全球占比快速提升。平板显示需求扩张,OLED长期成长空间广阔。中国大陆已经成为全球面板产能最多的地区,根据 Omdia 2023 年 9 月统计分析,预计2024年有24 条 8.5 代以上高世代线,其中 8.5/8.6 代合计有 19 条,2024年中国大陆预计有 23 条中精度及高精度 AMOLED/LTPS/a-Si。未来随着相关产业进一步向国内转移,中国大陆平板显示行业掩膜版的需求将持续上升,预计到 2026 年,中国大陆平板显示行业掩膜版需求全球占比将达到 60%。8.6 代及以下平板显示掩膜版需求保持稳定增长,目前主流 OLED 显示面板厂尺寸主要集中在 G6,随着各大厂商对大尺寸OLED面板产线的投资和建设,预计未来 OLED 掩膜版产品也将向大尺寸靠拢。 随着LTPO屏幕技术普及,掩膜版层数也随之增加。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