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行业系列深度报告:走向更高端,国产掩膜版厂商2.0时代开启半导体国产掩膜版掩膜版是微电子制造过程中的图形转移母版,是平板显示、半导体、触控、电路板等行业生产制造过程中重要的关键材料。作为光刻复制图形的基准和蓝本,掩膜版是连接工业设计和工艺制造的关键,掩膜版的精度和质量水平会直接影响最终下游制品的优品率。根据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的统计分析,2019年半导体晶圆制造材料的市场规模达322亿美元,其中,成本占比最高的是硅片,其次就是掩膜版和半导体气体,分别占比约13%。
半导体行业深度报告:高端先进封装,AI时代关键基座,重视自主可控趋势下的投资机会半导体AI先进封装是“超越摩尔”思路下提升芯片性能的重要路径。封装工艺已实现由“封”向“构”升级,发展出如 FC、FO、WLCSP、SiP 和 2.5D/3D 等先进封装,优势明显(性能高、成本低、面积小、周期短等),应用边际不断拓宽。AI 应用打开 CoWoS 封装成长空间:CoWoS 是台积电开发的 2.5D 封装工艺,在 AI 时代实现放量。AI 芯片对更强算力和更多内存的需求,驱动 CoWoS-S(硅中介层)向更大尺寸发展,在此过程中,复杂工艺带来良率挑战,中介层尺寸提升引起成品率下降。为平衡成本和性能,CoWoS-R 与 CoWoS-L 应运而生,相比而言,CoWoS-L 采用“局部硅互联+RDL”作为中介层,有效规避了大尺寸硅中介层带来的问题,同时保留了硅中介层的优良特性,或成为未来发展的重点。2024 年台积电已实现 CoWoS-L 量产,英伟达的 Blackwell 系列 GPU 采用该工艺。
半导体行业深度跟踪:国内设备算力代工等板块业绩增长向好,关注存储模拟等复苏态势半导体海外 CSP 云厂商纷纷上修资本支出,台积电上修 2025 年收入增速指引,整体算力景气度有望延续,国内海光等亦持续释放业绩;海外半导体设备公司 25Q2表现符合预期,国内设备公司签单和业绩表现向好;海外存储原厂受益于 HBM等需求,国内存储模组和利基存储芯片公司将继续受益于涨价和库存改善等,整体收入和盈利能力预计均保持边际复苏态势;海外 TI 表示大部分终端市场复苏,国内模拟公司 25Q2 营收多数同环比改善。
拓荆科技研究报告:半导体薄膜设备领军者,混合键合开启第二成长曲线拓荆科技半导体拓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2010 年 4 月,主要从事高端半导体专用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与技术服务。自成立以来,公司始终坚持自主研发、自主创新,目前已形成 PECVD、ALD、SACVD、HDPCVD、Flowable CVD 等薄膜设备产品,产品主要应用于集成电路晶圆制造、先进存储和先进封装、HBM、MEMS、Micro-LED 和 Micro-OLED 显示等高端技术领域。公司产品已广泛用于中芯国际、华虹集团、长江存储、长鑫存储、厦门联芯、燕东微电子等国内主流晶圆厂产线。受益半导体设备行业国产化及自身竞争力持续增强,2020-2024 年公司营收及归母净利润持续扩张。公司营业总收入由 2020 年的 4.4亿增至 2024 年的 41.0 亿,4 年 CAGR 达 75%;归母净利润 2021年实现扭亏后连续三年保持增长态势,2024 年归母净利润达 6.9 亿。公司在手订单数保持高速增长,2024 年在手订单金额约 94 亿元,同比增长约 46%。
半导体行业专题研究:涨价持续性+AI强催化+国产化加速,重点推荐存储板块机遇半导体国产化我们看好存储板块近期重大机遇,基于:1)Q3Q4 存储大板块或持续涨价、2)AI 服务器、PC、手机等带动存储容量快速升级+HBM、eSSD、RDIMM 等高价值量产品渗透率持续提升拉高板块收入提亮、3)HBM、eSSD、RDIMM、DDR 等高难度高速发展产品国产化率持续提升,国内存储市场进一步加速成长。
半导体行业深度跟踪:代工、设备、材料等板块自主可控提速,存储、SoC等领域持续复苏半导体进入 25Q2 以来,海外对国内半导体先进制程代工、算力芯片等出口管制仍趋严,但在此背景下国内先进制程产能和良率持续提升,国内沐曦和摩尔线程招股书均强调国内先进代工、HBM 和 2.5D 封装等供应链自主可控提速,部分半导体设备/材料等厂商 25Q2 签单和业绩增长趋势向好。同时,国内半导体其他环节如存储/模拟/MCU 等细分领域景气度持续回暖,部分 SoC 厂商指引下游需求依然旺盛。
半导体先进封装专题报告:先进封装大势所趋,国产供应链机遇大于挑战半导体国产摩尔定律面临一系列瓶颈。摩尔定律指引过去五十多年全球半导体行业的发展,但当前也面临着一系列瓶颈。(1)芯片内单个晶体管大小逼近原子极限,硅芯片将达到物理极限;(2)当栅极宽度小于 5nm 时,将会产生隧道效应,电子会自行穿越通道,从而造成“0”、“1”逻辑错误;(3)单位面积的功耗会由于晶体管集成度提高而提高,温度太高影响晶体管性能;(4)5nm 制程的芯片设计需要超过 5 亿美元成本,制造成本更高。
半导体设备行业专题报告:前道设备,扼喉之手,亟待突破半导体兼具周期与成长的千亿美金大赛道即将迎来上行周期,国内亟需进口替代:半导体设备作为行业基石,2023年市场规模达到1062.5亿美元,全球半导体产业发展呈现周期性,中期库存周期来看,2024年全球半导体资本开支有望上修,设备将迎来上行周期。长期来看,半导体设备规模扩张看技术节点的进步,国际上对我国实施先进制程的设备禁运,倒逼国产化率提升,国产半导体设备厂商成长空间充足。前道制程的工艺模块可以归类为前段工艺(FEOL)、中段工艺(MOL)和后段工艺(BEOL),前段工艺负责形成器件、后段工艺负责形成金属互连,中段工艺将器件与金属层连接起来。模块工艺是由不同的单项工艺组合而来,单项工艺包括光刻、涂胶显影、薄膜沉积、刻蚀、离子注入、CMP、清洗等,其中薄膜沉积、刻蚀和光刻设备是价值量最大的三类设备:
联创光电研究报告:退而有序,加速转型;进而有为,颠覆式创新联创光电半导体联创光电现阶段正在有序剥离盈利能力较差的传统业务,并布局高温超导和激光两项先进产业。公司成立于 1999 年,深耕光电元器件产业数十年,自2019 年起逐步剥离背光源及光电线缆中的低毛利业务,大力发展高温超导装备、激光装备等业务,推动业务结构优化升级,盈利能力逐步提升。公司 2023年实现营收 32.4 亿元,同比下降 2.24%;归母净利润 3.4 亿元,同比增长26.89%。
电子行业研究报告:Al驱动,电子行业开启向上新周期人工智能半导体AI 大模型持续升级,各大云厂商纷纷加大资本开支,Meta 上调 2024 年资本开支,从 300-350 亿美元上调至 350-400亿美元;谷歌 2024 年 Q1 资本开支 120 亿美元,同比增长 91%,后面三个季度高于 120 亿美元,全年至少增长 49%;微软在 2024 年第一季度的资本开支为 140 亿美元,同比增长 79.4%,并表示下季度 CAPEX 环比大幅增长。英伟达 FY1Q25营收 260 亿美元,YoY+262%,QoQ+18%,FY2Q25 业绩预计营收 280 亿美元(+-2%),业绩表现持续超预期;目前 AI芯片需求强劲,Blackwell 架构芯片供不应求的状况可能会持续到 2025 年。台积电预计 AI 相关收入今年有望翻倍,未来有望保持 50%以上增速。AI 在手机及 PC 端应用加速,中长期来看,AI 有望给消费电子赋能,带动电子硬件创新,带来新的换机需求,2024 年看好 AI 新技术创新驱动、消费电子创新叠加需求转好及自主可控受益产业链。
半导体行业专题报告:掩膜版国产替代空间广阔,龙头企业蓄势待发半导体国产产能转移带动国产化需求,技术迭代推动产品发展。中国大陆TFT LCD 已占据绝对优势,OLED 在全球占比快速提升。平板显示需求扩张,OLED长期成长空间广阔。中国大陆已经成为全球面板产能最多的地区,根据 Omdia 2023 年 9 月统计分析,预计2024年有24 条 8.5 代以上高世代线,其中 8.5/8.6 代合计有 19 条,2024年中国大陆预计有 23 条中精度及高精度 AMOLED/LTPS/a-Si。未来随着相关产业进一步向国内转移,中国大陆平板显示行业掩膜版的需求将持续上升,预计到 2026 年,中国大陆平板显示行业掩膜版需求全球占比将达到 60%。8.6 代及以下平板显示掩膜版需求保持稳定增长,目前主流 OLED 显示面板厂尺寸主要集中在 G6,随着各大厂商对大尺寸OLED面板产线的投资和建设,预计未来 OLED 掩膜版产品也将向大尺寸靠拢。 随着LTPO屏幕技术普及,掩膜版层数也随之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