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用车

江淮汽车研究报告:商用车和乘用车双轮驱动,华为赋能开启新腾飞

江淮汽车研究报告:商用车和乘用车双轮驱动,华为赋能开启新腾飞

国资车企转型高端化和智能化新能源汽车制造。公司自 1964 年成立以来,逐步实现由传统整车制造商向高端智能出行科技企业的转型升级。公司早期商用车为主,2008 年后为乘用车导入期。2015 年后公司先后与蔚来、百度、大众等合作,推动新能源化建设。2024年与华为合作推出超高端车型尊界 S800,探索智能化和高端化路线。公司商用车构筑基本盘,新能源智能化加速转型,2024 年实现总收入 422 亿元,归母净利润-17.84 亿元,2025H1 实现总收入 194 亿元,归母净利润-7.7 亿元,预计随尊界品牌推出后利润有望显著改善。
汽车行业2025年中报总结:乘用车盈利分化,零部件成长趋势不改

汽车行业2025年中报总结:乘用车盈利分化,零部件成长趋势不改

行业:政策持续发力,销量连续三个季度同比两位数增长。2Q25 乘用车销量711 万辆、同比+13%、环比+11%;商用车 106 万辆、同比+3%、环比+1%。乘用车年初以旧换新政策较早确认延续,主机厂在春节后对库存相对激进,补库较多并持续至 5 月,同时新能源维持高景气,另一方面出口降速但仍有增长,最终 2Q25 乘用车销量同环比维持两位数增长。商用车近 2 年景气度变化不大,单季批发在 100 万辆上下,2Q25 为连续 3 个季度环比增长。
中国乘用车量价趋势与营销策略研究报告2025

中国乘用车量价趋势与营销策略研究报告2025

中国乘用车市场当前正处于面向“新场景”、“新用户”、“新动能”及“新产品”的变革期。从整体销量看,增长潜力未来可期: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乘用车2024年全年销量为2756.3万辆,同比增长5.8%,2025年1-6月份销量为1565.3万辆,同比增长11.4%,创历史新高。但从市场结构看,伴随着新能源车市场渗透率持续提升,整个市场结构呈现出燃油车市场的“存量市场零和竞争”及新能源车市场的“增量市场份额争夺”两类竞争态势,均引发了愈演愈烈的“价格战”。从市场竞争结果来看,自2023年延续至今的“价格战”并未助力大多数车企达成预期的销售目标,反而对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及可持续创新构成了更为严峻的挑战。
乘用车行业专题:复盘丰田高端化,对比亚迪有何启示

乘用车行业专题:复盘丰田高端化,对比亚迪有何启示

布局:本土品牌形象固化,日本高端化受阻。抓住石油危机机遇,借助低贸易壁垒与经济型豪华车需求缺口,设立全新豪华车品牌雷克萨斯初试北美破局。面对贸易限制灵活调整策略,以高产品附加值应对出口数量限制,后从整车出口转向对外投资,进一步降低成本,巩固海外市场地位。 研发:国际化团队精准剖析北美客户需求,投入10亿美元研发 LS 400;前后生产450辆原型车,经历近千次发动机设计、超170万英里测试以保证速度和可靠性;严格保持轻量化避免“油老虎税”;从源头解决噪音问题,实现动力性能与静谧性的完美平衡,凭借差异化取胜。
林泰新材研究报告:乘用车湿式纸基摩擦片国产先锋,混动放量+产能释放驱动高成长

林泰新材研究报告:乘用车湿式纸基摩擦片国产先锋,混动放量+产能释放驱动高成长

深耕湿式纸基摩擦片,打造乘用车领域国产唯一品牌。林泰新材(股票代码:920106.BJ)成立于 2015 年,公司自主研发的湿式纸基摩擦片打破了国外公司在乘用车领域内的垄断,是国内唯一的乘用车自动变速器摩擦片规模化配套企业,产品应用于上汽、吉利、比亚迪、万里扬、东安动力等国内主流车企及变速器厂商,并开始进入麦格纳等国际全球化车企及零部件企业供应体系。2021-2024 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0.16/0.25/0.49/0.81 亿元,年均复合增速达 50%。2025Q1 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 0.38 亿元,同比+287.62%;实现毛利率 48.96%,同比+7.86pct.
汽车之家研究院:乘用车品牌影响力评价报告(2025年版)

汽车之家研究院:乘用车品牌影响力评价报告(2025年版)

自2023年起,汽车之家研究院连续三年发布《乘用车品牌影响力》报告。在持续监测的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中国乘用车市场的品牌发展正在经历颠覆性变化。 在新能源化、智能化大趋势下,品牌格局正在加速重塑:传统豪华品牌光环衰退、合资品牌难掩下滑颓势,中国品牌快速蹿升。同时,品牌格局的重塑还体现在新晋品牌上。去年我们提出中国品牌孵化的“二代”独立品牌已成为市场“搅局者”,今年他们就实现了对“老玩家”的挑战、甚至超越。通过用户调研发现,这些中国独立品牌已经在用户认知中烙印上“科技、智能、创新、潮流”的形象标签。如此看来,在局势未稳的窗口期,新品牌仿佛可以在更快的时间内突破用户心智。
汽车行业乘用车出海专题:本地化建厂夯实基础(上)

汽车行业乘用车出海专题:本地化建厂夯实基础(上)

自上而下角度,我们认为判断各市场出口潜力需要考虑的核心因素包括—总量增长潜力(GDP/人口/汽车保有量)、双边政治关系(包括对美关系)、当地汽车工业诉求(是否有本土品牌/是否要培养本土品牌)、当地目前市场格局(现有强势品牌/集中度)。其中新能源出口潜力需要考虑的核心因素包括—油电经济性、支持政策(购车补贴/配套设施补贴/纯电还是混动)。在此框架下,我们将全球大区分为四大类:
乘用车行业出海专题报告:本地化建厂夯实基础(下)

乘用车行业出海专题报告:本地化建厂夯实基础(下)

自上而下角度,我们认为判断各市场出口潜力需要考虑的核心因素包括—总量增长潜力(GDP/人口/汽车保有量)、双边政治关系(包括对美关系)、当地汽车工业诉求(是否有本土品牌/是否要培养本土品牌)、当地目前市场格局(现有强势品牌/集中度)。其中新能源出口潜力需要考虑的核心因素包括—油电经济性、支持政策(购车补贴/配套设施补贴/纯电还是混动)。在此框架下,我们将全球大区分为四大类: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