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用车海外(出口)系列专题报告:如何看待中国品牌欧洲市场的份额提升?乘用车海外中国品牌欧洲市场中国品牌乘用车欧洲市场终端份额持续提升,其中 PHEV 和 HEV 贡献主要增量。根据 Marklines 数据,25 年 M1-5 中国品牌乘用车在欧洲市场终端份额为 4.9%,同比+1.8pct。其中 HEV/PHEV/EV 分别拉动中国品牌整体份额提升 0.8/0.5/0.4pct,分别贡献 44%/30%/19%。
林泰新材研究报告:乘用车湿式纸基摩擦片国产先锋,混动放量+产能释放驱动高成长林泰新材乘用车湿式纸基摩擦片国产深耕湿式纸基摩擦片,打造乘用车领域国产唯一品牌。林泰新材(股票代码:920106.BJ)成立于 2015 年,公司自主研发的湿式纸基摩擦片打破了国外公司在乘用车领域内的垄断,是国内唯一的乘用车自动变速器摩擦片规模化配套企业,产品应用于上汽、吉利、比亚迪、万里扬、东安动力等国内主流车企及变速器厂商,并开始进入麦格纳等国际全球化车企及零部件企业供应体系。2021-2024 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0.16/0.25/0.49/0.81 亿元,年均复合增速达 50%。2025Q1 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 0.38 亿元,同比+287.62%;实现毛利率 48.96%,同比+7.86pct.
汽车之家研究院:乘用车品牌影响力评价报告(2025年版)乘用车品牌影响力自2023年起,汽车之家研究院连续三年发布《乘用车品牌影响力》报告。在持续监测的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中国乘用车市场的品牌发展正在经历颠覆性变化。 在新能源化、智能化大趋势下,品牌格局正在加速重塑:传统豪华品牌光环衰退、合资品牌难掩下滑颓势,中国品牌快速蹿升。同时,品牌格局的重塑还体现在新晋品牌上。去年我们提出中国品牌孵化的“二代”独立品牌已成为市场“搅局者”,今年他们就实现了对“老玩家”的挑战、甚至超越。通过用户调研发现,这些中国独立品牌已经在用户认知中烙印上“科技、智能、创新、潮流”的形象标签。如此看来,在局势未稳的窗口期,新品牌仿佛可以在更快的时间内突破用户心智。
汽车行业乘用车出海专题:本地化建厂夯实基础(上)汽车乘用车出海自上而下角度,我们认为判断各市场出口潜力需要考虑的核心因素包括—总量增长潜力(GDP/人口/汽车保有量)、双边政治关系(包括对美关系)、当地汽车工业诉求(是否有本土品牌/是否要培养本土品牌)、当地目前市场格局(现有强势品牌/集中度)。其中新能源出口潜力需要考虑的核心因素包括—油电经济性、支持政策(购车补贴/配套设施补贴/纯电还是混动)。在此框架下,我们将全球大区分为四大类:
乘用车行业出海专题报告:本地化建厂夯实基础(下)乘用车出海自上而下角度,我们认为判断各市场出口潜力需要考虑的核心因素包括—总量增长潜力(GDP/人口/汽车保有量)、双边政治关系(包括对美关系)、当地汽车工业诉求(是否有本土品牌/是否要培养本土品牌)、当地目前市场格局(现有强势品牌/集中度)。其中新能源出口潜力需要考虑的核心因素包括—油电经济性、支持政策(购车补贴/配套设施补贴/纯电还是混动)。在此框架下,我们将全球大区分为四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