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用车

乘用车行业分析报告:政策刺激Q4行业高景气,关注智能化龙头华为系、小鹏

受以旧换新政策刺激,2024Q4 国内乘用车销量同环比+13.1%/28.0%,同时出口端继续创新高,同环比+5.0%/1.3%。分结构看,由于以旧换新政策新能源车单车补贴更多,新能源零售端渗透率连续两个季度突破 50%。智能化方面,受“端到端+大模型”技术的推动,消费者对智驾的认可度也逐步提升,2024Q4 乘用车行业城市 NOA 功能渗透率达 6.2%,新能源车中渗透率更达 12.3%。车企方面,受行业需求高增推动,销量普遍迎来增长,尤其是新能源转型较快的传统车企以及电动智能化属性突出的新势力。展望 2025 年,年初预计面临一定的压力,但商务部已对汽车领域 2025 年以旧换新工作作出部署,确保有序平稳过渡。随着后续政策逐步铺开,尤其是 Q2 开始,预计会有较好的销量表现。同时,2025 年有望成为智驾加速渗透的重要窗口期。Q1 特斯拉 FSD 可能入华的背景下,有望推动华为系、小鹏、理想等继续加大研发力度,并且有望见证比亚迪、小鹏等车企大力推动智驾平权。

乘用车行业2025年度策略:自主格局强化,高阶智驾迎来平权时代

智能驾驶产业提速,功能迭代市场下沉。各地区智能驾驶政策持续加码,L3 及以上智驾加速渗透,2024 年为 L3 落地元年,我们预计 2025 年 L3渗透率快速提升;L4-L5 级仍处于发展初期,基于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2024-2026 年全球 L4-L5 级渗透率分别为 0.1%/0.6%/1.3%,2027 年有望提至 4.4%。高阶智驾平权趋势显著,L3 代表性功能城市 NOA 车型价格正逐步下探至 10 万+,2024 年前三季度 15-20w 标配城市 NOA 的乘用车比重达 1.0%。功能端,从“城市 NOA”到“车位到车位”持续演进,2025 年第一梯队的小鹏、华为、理想将重点发力车位到车位功能,其他车企进一步夯实其城市 NOA 的能力。车企智驾已从“人无我有”到追求“人有我优”,后续将围绕算法、数据、算力全面竞争。
VIP免费

汽车板块24Q3财报综述:乘用车板块景气向上,量利齐升

总量与结构:景气向上、自主崛起、新能源加速。Q3随着以旧换新政策加码、地方补贴出台、新品上市,消费者对新品和政策的观望逐步转化需求,终端景气度环比恢复较好,24Q3乘用车批发销量670万辆,同环比增速分别为-2.3%/+6.5%,狭义乘用车零售销量573.2万辆,同环比增速分别为+0.3%/+14.5%。结构上,Q3新能源乘用车批发端渗透率达48.4%再创新高,环比+5.2pct,其中混动渗透率20.8%,环比+2.8pct,纯电渗透率27.5%,环比+2.3pct。同时,24Q3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占率达67%,环比+3pct,创下历史新高,自主加速崛起。
SVIP免费

汽车行业2024Q3财报综述:乘用车零部件优于商用车

1)涨跌幅—年初至今赛力斯/吉利/比亚迪/北汽蓝谷四家整车企业录得正超额涨幅。单Q3而言,港股整车标的在港股整体表现较好的情况下仍录得较高超额收益,核心原因为以旧换新政策带来的行业景气度较佳叠加公司自身经营情况均有改善。2)量—以旧换新政策支持下零售表现好于预期。2024Q3行业整体零售同比增速为3%(我们季度初的预期为-2.6%),核心来自8月下旬起各地方省市以旧换新政策密集推出,对进店成交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出口方面奇瑞/吉利/长城几家车企Q3环增较多,独联体国家Q3出口环增9万辆,贡献行业出口主要增量,部分原因为俄罗斯于10月正式落地报废税增加。部分厂家主动调节库存降低终端压力,行业整体大幅去库,因此Q3的行业高景气并未完全在报表中体现。3)结构—零售/批发渗透率持续向上,其中零售渗透率单季已突破50%。
VIP免费

乘用车2024年9-10月份市场分析报告:“金九银十”车市高景气,中国车企闪耀巴黎车展

10 月车市受以旧换新效果持续显现、国庆假期吸引终端客流、新车密集上市、车企旺季备货及促销等推动,销量预计同环比增长,新能源预计继续表现强势。欧盟对华纯电车关税政策获通过,短期或对车企出口欧洲造成一定影响,但欧洲大市场不可放弃。短期可通过提高终端售价、压缩海运费、推出插混车型、海外产能转出口等应对,长期来看本土化供应大势所趋。而巴黎车展上,比亚迪/问界/零跑/小鹏中国车企闪耀,以技术及成本优势为矛,展现布局欧洲的坚定信心。 9 月零售端同环比明显增长,出口量创新高,内外需共振下批发端同比小幅增长。新能源方面,9 月批发端销量同环比+48.5%/17.0%,零售端渗透率连破 50%。出口方面,9 月出口端同/环比+20.0%/4.5%并创新高,新能源车出口量环比持平。智能化方面,特斯拉计划 2025 年推 Model 3/Y 的 FSD,2026/2027 年推 Cybercab。

长安汽车研究报告:自主乘用车领军企业,决胜数智化下半场

公司成立于 1862 年,至今已超过 160 年历史。公司历经了多次变革与发展,至今已发展成为国内自主乘用车领军企业。2023 年,公司自主品牌销量达209.78 万辆,同比增加 11.91%,稳居自主乘用车第二名。在产品线布局方面,公司已将欧尚、UNI 系列和 CS 系列合并为“长安引力”。“长安引力”已然成为公司销量与盈利的坚实基盘。在新能源产品线布局方面,公司自主培育了中高端新能源汽车畅销品牌深蓝汽车,并通过引入外部资本和合作伙伴的方式成功培育了阿维塔科技品牌。此外,公司在 2023 年 8 月推出了启源品牌,构成了三大新能源子品牌矩阵。在渠道布局方面,截至 2023 年末,据 GeoQ 数据,公司运营中的门店总数为 4601 家,在自主品牌汽车制造商中排名第二,仅次于比亚迪的 5031 家。

江淮汽车研究报告:商乘并举多面发展,尊界品牌再塑江淮

综合型汽车集团,多品牌发展向上:公司现有主导产品涵盖重、中、轻、微型卡车、皮卡、多功能商用车、MPV、SUV、轿车、客车,专用底盘及变速箱、发动机、车桥等核心零部件。公司 2023 年实现营业收入 450.16 亿元,同比增长 23.07%,归母净利润 1.52 亿元,2022 年为-15.82 亿元,公司 2023 年业绩转好,主要为乘用车与商用车销量提升,叠加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政府补助等非经常损益项目,实现扭亏为盈。2024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13.40 亿元,同比下降 4.77%,归母净利润 3.01亿元,同比提升 93.84%,实现正向盈利。

乘用车轮胎市场白皮书

中国乘用车轮胎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23 年整体市场规模接近 6 亿条,2019 - 2023 年复合增长率约为 10%。预计 2023 - 2024 年中国乘用车保有量将突破 3 亿辆,至 2027 年每年增长率保持在 4% 以上,这将驱动汽车后市场发展,为乘用车轮胎市场带来广阔空间。同时,轮胎市场呈现出大尺寸化发展趋势,如 “液体黄金轮胎” 等创新产品不断推出,在性能上取得突破。国产品牌乘用车轮胎销量占比不断提升,2022 年已达 47.4%,价格竞争力进一步显现,但产值与国际品牌仍有差距 。

乘用车出口专题报告:谁将拉动中国品牌海外份额持续向上

乘用车出口数据口径众多,如何从繁杂的数据中寻找最有效的线索呢?综合考虑数据的前瞻性和可得性,并结合我们对车企量利分析的核心需求,我们筛选出以下四个核心跟踪指标:海外终端份额、海外终端售价、海外库存和本地化生产占比。 复盘:21-24H1(H1 指上半年)终端份额快速提升的背后驱动力拆解。海外不包括美日韩市场后乘用车年销量区间为 3000-4000 万辆,以上即为中国品牌车企份额有望突破的海外市场空间,24H1 中国品牌乘用车在其中的终端加权市占率为 7.4%。从驱动力来看,新能源、俄罗斯市场和俄罗斯以外燃油车市场共同拉动海外终端份额提升。根据各国官网和 Marklines 数据,其中:(1)新能源:拉动力度逐年增强,21-24H1 分别拉动份额提升 0.1/0.4/0.6/0.4pct,主要系在西欧、泰国和巴西市场的接连突破;(2)俄罗斯市场:21-24H1 拉动份额提升 0.2/0.0/1.2/1.3pct,主要是由于其市场需求的持续修复和中国品牌份额的提升;(3)俄罗斯以外的燃油车市场:拉动作用呈下滑趋势,21-24H1 分别拉动份额提升 1.0/0.6/0.4/0.4pct,主要系新市场的持续拓展。
SVIP免费

2024年中中国乘用车行业市场洞察报告:引领创新,稳健增长

中国乘用车市场展现出强劲的创新引领与稳健增长态势。新能源汽车市场地位显著增强,占比达38.28%,其中中国品牌在新能源细分市场中占据超80%份额,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品牌在全球市场也取得突破,出口量同比增长显著。同时,中国品牌在车型更新迭代上速度惊人,平均每9小时即实现小改款,精准响应市场需求。智能化成为新焦点,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技术配置显著增长,激光雷达车款数量激增,车载芯片算力提升,OTA技术渗透率突破70%,逐渐成为标配。 此外,中国乘用车市场呈现两极分化趋势,中国品牌持续增长,海外品牌销量疲软。中国品牌不仅在各级城市市场占有率均超50%,还在高端市场实现突破,出口量也大幅增长,展现出强大的国际竞争力。整体来看,中国乘用车行业在新能源与智能化的双重驱动下,正稳步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汽车行业专题:自主品牌乘用车扬帆出海,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

全球汽车销量波动增长,市场整体格局未发生重大变化,中国和美国在全球汽车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而印度和日本也保持较大的市场份额。乘用车市场中轿车和 SUV 是主力车型,SUV 为增长变量。新能源车型稳步渗透,2023 年占比达 16%。汽车主力市场中,日系车全球化布局规模凸显;印度、日本前五大品牌集中度较高,德国、美国次之,本土品牌均占有相当份额。中国由于汽车市场容量大,而汽车工业发展较晚,品牌集中度低,自主品牌销量日渐增长。
SVIP免费

继峰股份研究报告:国产座舱内饰领军者,再添乘用车座椅增长新引擎

座舱内饰领军企业,乘用车、商用车业务双轮驱动,2023 年营收突破 200 亿宁波继峰股份是全球领先的座舱内饰件供应商。公司于 2019 年收购百年商用车巨头格拉默,当前产品覆盖乘用车和商用车两个领域,乘用车主要产品包括座椅头枕、座椅扶手、中控系统、内饰部件等;商用车产品涵盖卡车座椅、非道路车辆座椅部件以及火车和公共汽车座椅等。公司与宝马、奥迪、大众、戴姆勒、特斯拉等主机厂,以及江森、李尔、佛吉亚等座椅厂建立了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2023 年公司营收突破 200 亿元,2019-2023 年 CAGR 为 4.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