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免费

站内搜索

半导体行业先进封装专题报告:先进封装助力芯片性能突破,AI浪潮催化产业链成长

半导体行业先进封装专题报告指出,先进封装是 “超越摩尔定律” 的重要途径。在芯片特征尺寸接近物理尺寸极限的 “后摩尔时代”,先进封装可通过提升芯片整体性能助力芯片突破。与传统封装相比,先进封装具有小型化、轻薄化、高密度、低功耗、功能集成的优势,能满足芯片复杂性提升、集成度高的发展趋势。 AI 浪潮催化了半导体行业先进封装产业链的成长。AI、数据中心、自动驾驶汽车、5G 等高性能计算的推动,特别是 AI 和 HPC 应用的日益激增,成为新一轮半导体周期的第一大驱动力。高性能计算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宽,对算力芯片性能提出更高要求,在物理瓶颈拖慢摩尔定律步伐的情况下,先进封装与晶圆制造技术相结合可以满足计算能力、延迟和更高带宽的要求,因而在 AI 的浪潮中地位变得越来越关键,从而刺激了先进封装市场快速增长。

半导体行业2Q24总结:行业盈利水平改善明显,关注AI对半导体需求拉动

2024 年二季度半导体行情跑赢主要指数,机构持仓密度小幅下降。半导体行业二季度板块营收同比增长 15%,其中半导体设备营收增速最快,达 36%,体现中国大陆产能扩张积极与设备国产替代趋势;IC 设计营收同比增速达 22%,体现终端积极备库存行为。各细分板块归母净利率和 ROE 二季度环比均有所增长,盈利水平改善明显。 IC 设计方面,二季度半导体行业库存回归健康水位,受下游新品备货影响,IC 设计板块营收增长显著,竞争格局较好领域产品有望涨价提升毛利率,且费用率环比下降。需求端方面,AI 带来的创新应用有望拉动 IC 设计板块需求,如 AI 手机、AI PC、智能眼镜、智能戒指等新品值得关注。半导体制造封测方面,受下游备库影响,二季度产能利用率环比改善,中芯国际和华虹半导体产能利用率分别提升,下半年进入半导体传统旺季,若终端产品销量超预期,制造封测板块产能利用率有望持续提升。半导体设备材料方面,二季度合同负债再创新高,达 176 亿,随着产能利用率提升和国产替代推进,设备材料公司下半年财务表现有望更好。

GB_T 18487.1-2023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 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 18487.1-2023《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 第 1 部分:通用要求》规定了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的通用要求,包括一般要求、安全要求、环境适应性要求等方面内容。 该标准于 2023 年 9 月 7 日发布,2024 年 4 月 1 日起正式实施。其主要意义在于规范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的设计和使用,提高充电设备的互换性和兼容性,推动电动汽车充电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标准的具体内容涵盖充电系统的各个方面。例如,在安全要求方面,对充电过程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进一步提高了要求,尤其是对于充电设备的剩余电流检测要求,相较于原标准提出了更安全可靠的保护措施。在交流充电设备方面,需要具备防故障电流的保护措施,在原有的 A 型剩余电流保护基础上,新增了对直流 6mA 及以上的剩余电流保护。同时,在直流供电设备剩余电流保护器章节中,首次提出在直流桩内配备同交流供电设备剩余电流保护功能的保护器或保护单元来进行剩余电流保护,这是之前版本未提及的内容,可提高直流桩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智能眼镜行业专题报告:智能眼镜有望成为端侧AI落地最佳场景之一

Ray-Ban Meta 智能眼镜销量破百万,智能眼镜正成为重要的 AI 硬件落地形式,是个人 AI Agent 的良好形态及多模态 AI 助手的重要载体。AI+AR 眼镜可能是产业下一步发展趋势,2023 年全球 AR/VR 设备出货量下降但 AR 设备增长,增速远超其他 XR 类产品,产业巨头如 Meta 积极布局。AR 显示器件与光学方案是降本增效核心环节,当前以 Bird bath+Mircro OLED 方案为主但存在问题,Micro LED + 光波导或为 AR 眼镜最优光显方案,有望成为未来主要发展方向。

通信行业2024年中报总结:AI推动光网络业绩,关注物联网、IDC、特种需求恢复

从交易层面看,数字经济及算力网络持续推动,年度内成交额占比提升但成交量下降,24Q1 减持后 Q2 恢复增持。财务层面,行业盈利空间承压,整体经济活动复苏低于预期致行业增速放缓,但预计 AI 算力与新质生产力需求将拉动业绩增长,运营商利润增速高于营收增速且有望随折旧摊销和资本投资减少加速释放利润,企业现金收款力度加大,存货增加、折旧摊销减少、Capex 增加。分板块来看,运营商加速利润释放,光通信器件、光纤光缆受益于 AI,物联网、IDC 行业有望底部回升,包括电信运营商业绩稳定、主设备商 5G 后周期业绩承压、光器件及光纤光缆受 AI 催化、基站天线等 5G 后周期行业下行、物联网关注需求恢复、IDC&CDN 行业周期企稳及专网通信处于行业周期底部等情况。

汽车行业24H1财报总结:产业仍在高景气度周期,竞争格局将主导分化行情

2024 年上半年全球汽车消费维持平稳,国内电动化和出海表现亮眼。国内汽车销量同比增长,仅 20 - 30 万价格带出现压力,30 万以上价格带占比快速提升,全球电车销量增长,国内渗透率高且出口整车数量增长。自主车企经营超预期,主要得益于电动化和出海贡献,市场份额提升,竞争格局逐渐清晰,不同价格带各有主导者。汽零板块盈利超预期,基本面坚挺,目前盈利能力处于历史相对高位,未来围绕竞争格局分化趋势将强化。重卡龙头公司业绩稳健,以旧换新和中期置换释放将驱动行业周期上行。

汽车及汽车零部件行业研究:锂电板块24H1业绩总结,板块触底回升,揭开复苏帷幕

汽车及汽车零部件行业中的锂电板块在 2024 年上半年业绩呈现触底回升态势。该板块通过不断调整与发展,逐渐揭开复苏的帷幕。在这个过程中,锂电板块展现出了强大的韧性和潜力,为汽车及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整体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锂电板块有望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汽车及汽车零部件行业迈向更高的发展阶段。

德昌股份研究报告:“小家电+汽零”双轮驱动,受益于出海和国产替代

公司是吸尘器、小家电代工领跑者及浙江省隐形冠军培育企业,依托电机技术优势布局小家电和汽车零部件领域,践行多元业务战略。在吸尘器出口景气回升之际,公司与国际龙头家电品牌合作,随着越南生产基地投产和国内项目推进,家电业务规模有望持续增长。同时,电动化、智能化推动 EPS 系统装车率提升,公司紧抓国产化机遇,产品已配套知名客户,获得大量定点项目,且产能不断扩充。此外,公司拟参股设立合资公司,将电机优势延伸至人形机器人领域,实现技术迁移。

2022-2023 中国区块链年度发展报告

2022 年,我国区块链在各行各业的应用进一步深入融合。各个地区积极贯彻落实国家部署,持续探索区块链在数据管理、分析应用以及可信流通等方面的应用价值,深度挖掘区块链应用场景,大力推动区块链在金融科技、政务服务、司法存证、智能制造、民生优化等领域落地,不断强化区块链在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治理等方面的支撑作用,为数字中国建设注入强大动力。 为了全面了解 2022 年我国区块链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整体态势,把握 2023 年我国区块链发展的最新动向,赛迪区块链研究院组织专家力量,精心编撰了《2022 - 2023 中国区块链年度发展报告》。该报告在详细梳理我国区块链发展总体状况的同时,围绕产业发展、技术创新、行业应用、标准制定、企业发展等细分领域分别进行现状梳理与总结,并针对我国区块链发展面临的问题、未来趋势以及对策给出了精准的分析和建议。

AI 打开产业新格局,竞争格局中寻找王者

如今已至年中,我们需增添格局视角。回顾过往,2021 年度策略的第一关键词是产能;2022 年度策略关键词为需求为王;2023 年度策略关键词是复苏与渗透。而在 2023 年中,我们新增关键词:格局。这里的格局包含两个方面,一是 AI 大格局,二是竞争格局。 在 AI 大格局方面,我们正迎接科技浪潮的奇点时刻。科技巨头引领着大模型技术的迭代以及 AIGC 应用超出预期,从而引领科技浪潮,AI 已然迎来奇点时刻。AIGC 大模型的训练和推理需要庞大的算力支持,这推动了 AI 服务器需求量的高速增长。AI 服务器单价显著提升,使得算力、连接、存储深度受益。在算力方面,GPU 是算力核心,龙头英伟达一马当先,AMD 和国产 GPU 厂商则加速追赶;ODM 厂商顺势而为,与大客户共同成长。在连接方面,AI 服务器集群架构带来了 800G 光模块 / 100G 光芯片的高弹性需求,PCIe Retimer 芯片需求增长,PCB 实现量价齐升。在存储方面,HBM 跟随 GPU 持续升级,CoWos 封装需求提升,内存和闪存容量显著增长。此外,多相电源的用量也随着 GPU 的增长而增加。AIGC 赋能众多行业,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在安防领域,它驱动智能化升级;在智能音箱领域,提升用户体验;在 ARVR 领域,助力内容开发和体验;在自动驾驶领域,进一步提升自动驾驶等级;在机器人领域,加速人形机器人的发展。

AI 驱动虚拟人产业升级,应用场景进一步拓展

虚拟人产业在技术与需求的双重驱动下,拟人化成为其重要的发展方向。虚拟人可划分为功能型和身份型两类,功能型虚拟人主要用于替代日常工作,而身份型虚拟人以独特的 IP 形象为特征,是认知与需求的投射,拥有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目前,虚拟人已步入快速成长期,在 AI 大背景下,虚拟人产业从基础层、平台层、应用层到交互层均发生了重大变革,传统虚拟人已过渡至 AI 虚拟人时期。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到 2025 年,虚拟人核心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480.6 亿元。 AI 促使虚拟人实现降本增效,提升交互能力,形成技术、应用与商业化的良性循环。AI 与虚拟人产业的结合程度持续加深,逐步覆盖虚拟人制作的全流程,实现了 AI 建模、驱动对传统 CG 建模和中之人驱动的替代,从而降低了虚拟人制作成本,提高了制作效率。虚拟人接入大模型后,多模态交互能力大幅提升,应用场景也不断拓展。AI 带来的降本增效为虚拟人行业打开了商业化空间,而应用场景的拓展进一步丰富了虚拟人产业的商业模式,使得 AI 虚拟人产业有望实现商业化、技术进步与应用拓展的良性循环。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