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驾驶

汽车及零部件行业2025年投资策略:海外拓展持续推进,智能驾驶加速发展

汽车行业总销量增速放缓,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提升:我们预计汽车总销量会维持温和增长,2024-2027 年的增速分别为 2.4%、2.3%、2.0%、1.5%。1)在乘用车领域,出海带动销量增长,自主品牌渗透率持续提升;2)在商用车领域,海外布局和新能源化有望成为全新增长点。3)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我们预计 2027 年有望提升至 60.57%。 乘用车板块重点关注鸿蒙智行合作车企及出海车企:目前采用鸿蒙智行模式合作的车企为:赛力斯、江淮汽车、奇瑞汽车和北汽蓝谷。中国品牌乘用车加快出海步伐,在欧洲、东南亚、南美、中东等市场加快布局。

智能驾驶芯片行业分析:NOA起量+国产替代

智能驾驶芯片作为智驾系统核心环节,占成本约 20-30%。8/8 黑芝麻智能,10/24 地平线,国内两家智能驾驶芯片公司在港上市,2023/1H24 收入合计同比增长 74/134%。我们认为,高成长的背后反映出:1)智驾功能由 L1-L2往高阶 NOA 规模化升级带来芯片算力需求提升; 2)国产芯片量产能力和性能在过去两年逐步验证,国产替代加速,特别是对低算力龙头 Mobileye替代进展显著;(3)智驾产业链分工尚未明确,自主品牌半自研半合作模式给芯片厂商入局全套解决方案带来机会,有利于其所获价值量提升。我们看好在 NOA 升级和产业链自主可控背景下国内智驾芯片公司起量,以及搭载中高端芯片的域控公司受益。

空中成像行业专题研究:风起于青萍之末

Q1:空中成像是什么? 空中成像是通过平板透镜从而形成不需要介质承载的实像。空气成像是一种无需介质的成像技术,目前主流的原理包含“逆反射”悬浮、AI板、光线积分和计算光场。主流空中成像由光源+DCT-plate(即负折射平板透镜)+交互模组实现。平板透镜是实现空中成像的核心产品。 Q2:空中成像与全息投影的区别? 与全息投影相比,空中成像技术的优势可从应用原理、介质、关键技术三方面展开。(1)应用原理:全息投影利用光的干涉和衍射原理实现,空中成像则应用光场重构原理实现。(2)介质:全息投影需要介质承载,空中成像无需介质承载(3)关键技术:全息投影先利用干涉原理记录物体光波信息,使之成为一张全息照片,然后利用衍射原理再现物体光波信息,使图像显示出来。空中成像基于微纳结构光场调控基本原理,通过无源光波导阵列器件—负折射平板透镜,精准控制光线的入射、折射和反射,将发散光线在空中重新汇聚。

智能驾驶芯片行业专题报告:智驾芯片行业的春天

Q1:智能驾驶芯片是什么? MCU及SoC是两种典型的计算芯片。MCU是指一种只包含单个CPU(中央处理器)作為处理器的传统电路设计。SoC指片上系统,即一种集成电路设计,将特定应用或功能所需的所有必要组件及子系统集成到单个微芯片,包括将CPU、GPU(图形处理器)、ASIC(专用集成电路)及其他组件集成到单个芯片。SoC凭借计算能力提升、数据传输效率提高、芯片使用量减少、软件升级更灵活等多项优势,已成为汽车芯片设计及应用的 语言学习平台主流趋势。 Q2:智驾SOC芯片的优点与挑战? 

汽车行业智能驾驶专题报告:新能源汽车竞逐智驾,梯次发展雏形或现

汽车电动化是智能化的基础;现阶段,国内所有量产的智能汽车的智驾系统均未达到L3级别,汽车智能化仍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一方面,汽车电动化为智能化奠定了基础,有效解决了智能化设备运行时耗电量高的问题;另一方面,电动化与智能化相辅相成,在智能化的加持下、电动汽车销量有望进一步抬升,而销量的增长又将助推以行驶里程为数据基础的智能驾驶技术迭代加速。 假设将智驾进度分为团队组建-智驾产品落地-L2级辅助驾驶量产-释放高速场景-释放城市场景-实现全场景六大阶段;从团队组建到L2级方案量产需要5-8年、从L2级方案量产到释放高速场景需要1-3年、从高速场景到城市场景需要1.5-3年、而从城市场景到实现全场景则需要0.5-1年左右。随着汽车电动化趋于成熟,智能化竞争已成为车企脱颖而出的关键,倒逼各车企加快智驾领域的布局、不断缩短各节点之间的间距。

端到端自动驾驶行业研究报告

2023 年以来,在行业龙头特斯拉的标杆作用、大模型代表的 AGI 技术范式、以及自动驾驶拟人化和安全性需求的共同推动下,自动驾驶行业对于端到端的关注度一路升温。产业界、学术界和资本市场在端到端自动驾驶领域都有里程碑事件发生。 端到端自动驾驶已经成为明确的行业共识。本行研报告访谈了 30 余位自动驾驶行业一线专家,其中 90% 表示自己所供职的公司已投入研发端到端技术。

智能驾驶行业专题报告:特斯拉FSD,智驾全栈自研,开启宏图新篇

概述:FSD 软硬件全链路闭环 技术端快速进化。特斯拉 FSD 是一套包含感知、规控、执行在内的全链路自动驾驶软硬件架构,在算法、算力、数据、芯片等层面实现了高度集成。FSD 技术端快速进化,V12 为首个端到端自动驾驶系统,能够模拟人类驾驶行为,实现感知决策一体化。特斯拉 Robotaxi 即将正式推出,有望成为特斯拉发展历程重要里程碑。 算法端:创新算法优化 实现高效神经网络推理。1)感知模块,采用HydraNets 架构,整合多个视觉识别任务到单一网络,通过 BEV+Transformer技术,实现对车辆周围环境的感知;2)规划模块,引入基于神经网络的规划模块和蒙特卡洛树搜索,提高自动驾驶决策质量。通过算法端全栈自研,特斯拉以低成本感知硬件实现高阶智驾能力,快速优化迭代自动驾驶算法。

汽车行业智能驾驶专题报告:智驾时代来临,国产汽车零部件厂商准备几何?

组国产化率过半,毫米波雷达角雷达国产化率达 30% 以上,不过前雷达国产化率相对较低。当前激光雷达市场由速腾聚创、禾赛科技、华为、图达通四家占据主导地位,摄像头主要厂商有舜宇光学、德赛西威、海康威视、欧菲光、豪恩汽电等,毫米波雷达主要国产厂商包括华为、福瑞泰克、森思泰克、承泰科技等。 决策控制系统主要由域控制器构成,智驾域控及座舱域控的国产化率均已超过 40%。其中,德赛西威、华为在智驾域控及座舱域控方面表现出较强竞争力。然而,智驾核心芯片及智能座舱核心芯片均由海外厂商主导,国产化率极低。目前智驾芯片本土厂商主要有地平线、华为、黑芝麻智能,座舱芯片本土厂商主要包括华为、芯擎科技、芯驰科技等。

智能驾驶行业深度报告:Robotaxi与车路云共振,智驾关键节点已至

L3 关键节点已然来临,自动驾驶或将步入商业化突破阶段。在此之前,因车载算法架构以及数据体量的限制,从 “自动驾驶辅助功能” 迈向 “自动驾驶功能” 的进程困难重重。然而,随着 BEV+Transformer 算法的广泛应用以及端到端技术的出现,智能驾驶的商业落地开始逐渐加速。截至目前,百度 Apollo、MOMENTA、小马智行等越来越多的智能驾驶方案提供商宣称具备提供 L4 高阶智驾技术的能力,并将技术下放给各大主机厂进行量产。在政策方面,6 月 4 日,工信部等四部门确定了首批 9 个进入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L3)试点的企业,这使得高级别自动驾驶的商业规模落地有望加快速度。

2024中国NOA功能技术发展路线洞察分析报告:千帆竟发,勇进者胜

《2024 中国 NOA 功能技术发展路线洞察分析报告》指出,2022 - 2023 年高速 NOA 功能落地开启用户对高阶智能驾驶功能的认知,2024 年车企一边优化高速 NOA 功能体验,一边推动城市 NOA 功能落地。高速 NOA 功能渗透率不断提升,其复杂度低,正从技术驱动向成本驱动发展,方案总价格可控制在万元以内。城区 NOA 功能在 2024 年开始大规模量产应用,头部企业正实现无图方案的全国可用。主机厂因自身能力、品牌定位等选择的技术路线存在差异,分为纯视觉路线和多传感器融合路线。随着技术提升和硬件成本下降,车企寻求性能与成本的平衡。高阶智驾功能市场竞争格局 “缩圈”,AI 能力成为关键竞争力,华为、大疆、地平线、Momenta 等企业处于领先地位。端到端技术有望改变智驾传统算法架构。整体而言,中国 NOA 功能技术发展呈现千帆竟发态势,勇于创新进取的企业将在竞争中胜出。

汽车智能驾驶行业专题报告:Robotaxi的商业模式前景展望

本汽车智能驾驶行业专题报告聚焦 Robotaxi 的商业模式前景展望。报告指出 Robotaxi 作为智能驾驶在出行领域的重要应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虽面临技术成熟度、法律法规、成本等多方面挑战,但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不断进步、相关政策法规的逐步完善以及成本的降低,Robotaxi 有望凭借其高效、便捷、环保等优势,在未来出行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为人们带来全新的出行体验,同时也将推动汽车产业的智能化变革和升级。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