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 第2页

拓普集团研究报告:Tier 0.5级汽车+机器人供应商,拓全球目光,普平台科技

公司成立于 1983 年,早期配套北京吉普及一汽大众等客户,后在2001 年进入国际配套市场;在合资品牌主导时代,公司把握零部件国产化机遇,与上汽通用等客户深度合作;后在自主品牌成长期,公司依托以吉利为代表的大客户持续扩张;新能源时代上半场,公司绑定大客户特斯拉,为其供应底盘和热管理等相关产品,实现跨越式成长;新能源时代下半场,公司绑定赛力斯、理想、小米、比亚迪等客户,实现线控刹车、线控转向、空气悬架等汽车电子相关产品配套,持续扩大客户矩阵+产品线。

数据突围:AI时代汽车全域营销实战手册

2024 年,超过 3000 万辆新能源汽车行驶在中国超 543 万公里的公路上。2014 年底,只有约 12 万辆新能源汽车,全国公路长度约为 446 万公里。路没那么长,车没那么多。 同是 2024 年,8 月的新能源渗透率一度达到 53.7%。这比国家规划的 2035 年渗透率达到 50% 提前了十一年。在过去约三十年的时间里,作为全球汽车产业的后来者,中国汽车产业一直是一个努力的“追随者”。一方面遍布全球的汽车产业链,制约着中国汽车的发展。另一方面,包括发动机、涡轮增压、变速箱等核心技术,一直牢牢掌握在国外厂商手中。中国汽车产业很努力,但似乎少了一些幸运。

汽车行业专题报告:中美汽车&零部件敞口梳理,板块超跌迎分化,自主崛起正当时

中美汽车贸易摩擦由来已久,本轮呈现“快节奏+高幅度+广覆盖”特点。复盘来看,中美汽车贸易摩擦呈现三阶段升级态势。2018 年特朗普首轮关税针对传统零部件,如发动机、传动系统、轮胎等;拜登政府转向新能源领域,通过《通胀削减法案》设置本地化比例要求,重点限制动力电池、电机等核心部件;当前特朗普拟推新关税则进一步覆盖自动驾驶芯片等高附加值产品。政策工具持续迭代,从初期单一关税(特朗普首轮)演变为补贴+法规组合拳(拜登),再升级至当前高关税+技术封锁的复合压制模式,限制范围及力度呈阶梯式强化。2018 年中美贸易战打响后,沪深 300 指数急调近10%,申万汽车指数急调超 15%。本轮贸易摩擦或将升级,加剧汽车与零部件板块的不确定表现。

均胜电子研究报告:定位为“汽车+机器人Tier1”,在手订单充沛

公司在手订单充沛,持续优化订单结构。2024 年公司新项目订单金额规模再创新高,新获定点项目的全生命周期金额约 839 亿元。1)汽车安全业务新获定点项目的全生命周期金额约 574 亿元;2)汽车电子业务新获定点项目的全生命周期金额约 265 亿元;3)新能源汽车相关新订单超 460 亿元,占比超 55%;4)中国市场特别自主品牌/新势力的合作关系不断加强,国内新获订单金额约 350 亿元,占比超 40%,且头部自主及造车新势力订单金额占比持续提升,汽车安全业务已完成对新能源销量榜 TOP10 客户全覆盖。

铅酸电池行业专题报告:老树新花—供需紧平衡延续,涨价周期有望开启

铅酸电池:行业成熟、集中度高,头部企业聚焦特定应用场景。铅酸电池作为使用最悠久的二次电池,其构成材料均为不可燃物质,具备高度安全性。从应用场景看:铅酸电池主要分为启停类、小动力类和通信备电类,根据中国联通经济智能实验室统计,2023 年中国铅酸蓄电池下游中汽车启停占 44%、小动力占 27%、通信(包括基站与数据中心备电)占 9%、电力(风光配储)占比 7%,启停类与小动力类为主要应用场景。从结构看:铅酸电池主要分为富液式与阀控式,其中阀控式对密闭性要求较高、结构更加复杂,技术壁垒更高。从成本构成看:铅酸蓄电池主要由原料铅、电解液、隔板、外壳组成,原料铅为主要成本来源,占比达 40%。铅酸工艺成熟,在供需稳定情况下价格主要与铅大宗价格挂钩。需求端:市场规模稳步增长,AIDC 需求有望拉动备电类铅酸电池新成长,根据 Straits 预测 2025 年全球铅酸电池规模约 560 亿美元,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铅酸电池生产国、出口国与消费国,约占全球 1/3 份额。供给端:2015 年以来环保政策趋严,中小企业逐步出清,国内铅酸电池企业数量从 2012 年约 1500 家大幅缩减至 2024 年 132 家,市场份额向头部企业靠拢,行业集中度较高。
SVIP免费

汽车之家2025中国汽车出海洞察重构新泰势

按照2023年GDP规模衡量,泰国是东南亚第二大经济体。人均GDP达到了7,172美元,属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 2023年,批发零售、旅游、住宿餐饮业等服务业贡献了泰国61%的GDP,是泰国经济最大支柱,其次为工业(30%)和农业(9%)。 2020疫情造成泰国GDP大幅下滑,近年在降息、消费刺激和公共投资等政策下逐步恢复,也造成通胀走高,2022泰国央行开启加息周期。
VIP免费

模块化研发在汽车及离散制造行业的实践之旅

在当今中国制造业迅猛发展的浪潮中,正向研发与创新研发已成为汽车及复杂离散制造行业的主旋律。面对经济与国际环境的频繁波动,企业正承受着前所未有的降本增效重压,练好内功、强化核心竞争力已成为行业共识。在此背景下,模块化研发脱颖而出,以其显著的提高研发效率、降低运营复杂度的效果,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本报告将深入探索模块化研发的发展历程及实践落地的有效方法。

易车中国新车市场越来越像富人车市中国购车用户家庭收支洞察报告之收入篇pdf

近几年,虽然中国经济遭遇了来势汹汹的疫情及其后遗症、愈演愈烈的中美贸易战等诸多挑战,使得就业形势略有压力、经济增长略显疲软,中国新车市场的购车用户理应会越来越“穷”,但调研显示中国新车市场的购买用户的家庭可支配收入仍在持续提升,均值由2020 年16.45万元升至2024年20.49万元,中位值由11.49万元升至15.04万元;

人形机器人行业专题报告:汽车与机器人,两个产业的再次碰撞

2025年伊始,人形机器人持续疯狂出圈,上春晚扭秧歌、功夫、前后空翻、舞蹈、进工厂打工等,始终立于大众及资本市场聚光灯之下。而伴随着产业出圈,各地政府政策高调托举,人形机器人产业投资或不容忽视。 人形机器人整机企业虽然获得当前市场最高的关注度,但处于商业化前期的人形机器人产业未来竞争格局还未成型,而作为人形机器人供应链的确定性或更高。人形机器人供应链企业目前来看主要来自两大行业,一是汽车零部件企业,二是工业机械企业;我们更为强调人形机器人与汽车供应链企业融合发展,原因主要在于汽车零部件企业更为精密严苛的制造技术底层、以及特斯拉擎天柱带来的融合示范效应。

汽车智驾行业的梳理与思考(三):平价智能化推进路径探讨

10-20万元价格带或为国内城市智驾突破放量的关键:我们预计2025E国内L2+城市智驾渗透率有望近10%,预计2026E及之后有望迎来高速增长;其中,10-20万元平价智能化的推进或为国内城市智驾突破放量的关键。对于10-20万元细分市场:1)供给端:比亚迪占据绝对主导、零跑/广汽丰田全新激光雷达城市智驾车型价格已下探至15万元以下,供给端变革已逐步显现。2)需求端:用户对价格更敏感、以城市代步为主(vs.城市智驾尚未成为行业标配),预计技术/降本为解决供需错配的核心。

环旭电子研究报告:SiP技术引领,云端、汽车业务贡献成长新动能

环旭电子是全球电子设计制造领导厂商,在 SiP 模组领域居行业领先地位。1976 年公司前身“环隆电气”成立于中国台湾省,2012 年环旭电子正式于上海 A 股主板上市。公司与旗下子公司法国飞旭在亚洲、欧洲、美洲、非洲等四大洲拥有 30 个生产服务据点,在全球为品牌客户提供电子设备/模块的设计、微型化、材料采购、制造、物流和售后服务,产品覆盖通讯类、云端及存储类、消费电子类、工业类与医疗及车用电子为主等多样化电子产品。2023-2024 年,公司分别实现营收608 亿元/607 亿元,yoy-11.3%/-0.2%;归母净利润稳定在 19 亿元水平左右,yoy-36.3%/-3.9%。公司业绩增速放缓,主要归因于通信及消费电子终端市场景气度下滑、云端及存储类产品因产品需求结构性调整。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