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宇光学科技研究报告:加载智驾、XR与机器视觉,光学舰队再启航舜宇光学智驾XR机器视觉舜宇光学 1984 年创立,专注光电 50 年,已成为全球领先的综合光学零件及产品制造商,是“从乡镇企业向现代化生产迈进的典范”。近 20 年来,坚持“名配角“战略,深耕 8大应用。“财散人聚,共同创造”,舜宇光学与员工共享成长收益,高管持股低于 10%。
汽车行业分析:从苹果复盘再谈理想,是智能机,而非家电汽车类似于苹果首次定义了智能手机,理想one重新定义了家用SUV。从理想ONE到热销的L系列,公司通过产品定义的能力,牢牢抓住了家用SUV品牌的标签。并通过极致的平台化来实现降本和加深品牌形象,并成为首个实现盈利的新势力车企。纯电赛道,公司通过加速纯电网络的布局和产品谱系的布局,通过持续投入改善了中大型SUV不能放量的两个核心问题:续航和补能焦虑。依靠产品定义能力&补能体验,理想开启了纯电护城河的二次搭建。
汽车行业2025年中期投资策略报告:成长主线看智驾及机器人,顺周期看结构性增量汽车智驾机器人汽车行业具备顺周期、成长及出海三条投资方向,细分板块乘用车、零部件、重卡、客车及两轮车在内需/外需关联度、成长空间、竞争格局及股息率等投资要素具备显著差异。汽车作为稳增长扩内需的核心产业,24 年 9 月底宏观政策转向有望确立行业中期景气预期拐点,25 年 1 月汽车“以旧换新”稳增长政策落地,内需复苏及成长成为市场关注主线。
美芯晟研究报告:光传感器引领消费市场,汽车电子产品布局前沿美芯晟光传感器汽车电子汽车电子:CAN SBC 新品放量在即,车载 LED 持续取得积极进展。目前公司在车端产品主要包括:1)CAN SBC 与 CAN PHY:CAN SBC 是汽车控制系统的关键部件,单芯片即可完成电源稳压、通信收发和安全监控三大职能。据 PMR 数据,2023 年全球系统基础 SBC 芯片市场规模 284 亿美元,而该市场由英飞凌和 NXP 所垄断。公司 CAN SBC 和 CAN PHY 等接口芯片的研发进展顺利,相关车规认证与客户送样工作亦同步进行,量产在即;2)汽车照明:目前单路和多路 LED 恒流驱动已出货开关型恒流、恒压驱动持续验证中;3)其他:雨量检测及雾气检测光学传感器、车规级 100W 无线充电发射端芯片即将进入验证阶段。
锂电池行业下半年度投资策略:业绩恢复增长,关注三条主线锂电池新能源汽车销售将持续增长,海外贸易保护加剧。2025 年 1-4 月,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 556.41 万辆,同比增长 25.49%;2025 年 1-5 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 560.60 万辆,同比增长 43.97%,占比43.99%。我国宏观政策持续鼓励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海外关注美国关税政策不确定,对我国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出口产生影响。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过渡至强产品驱动,新能源汽车出口高增长,细分领域电动化渗透率提升,龙头及造车新势力销售持续增长。预计 2025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 1600 万辆,同比增长 14.43%。
华达科技研究报告:冲压龙头新能源战略升级,压铸产品与新势力客户双突破华达科技公司通过并购江苏恒义,实现传统与新能源业务并行的双轮驱动增长:公司成立于2002 年,目前已成为知名合资汽车整车厂、发动机厂的零部件一级供应商。2017 年前,公司一直致力于传统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务。同上汽、广汽、东风日产、海斯坦普等客户保持持续合作,深度开发乘用车传统零部件业务,随后顺利上市。2018 年后收购江苏恒义 51%股权,又新设华汽新能源子公司,实现新能源压铸件与燃油车冲压件共同发展,深度布局新能源业务。目前客户已拓展至特斯拉、一汽大众、宁德时代、欣旺达等整车厂及动力电池企业,实现了“合资+自主+新势力”的客户矩阵。2025年 3 月通过定增完成对江苏恒义 100%股权控制。
长安汽车研究报告:自主优势逐步显现,智驾出海持续推进长安汽车智驾出海预计 2025-2027 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 1870 亿元、2096 亿元、2297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17%、12%、10%;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90亿元、108 亿元、123 亿元,当前股价对应 PE 估值分别为 14.0/11.6/10.2倍。预计长安汽车未来销量将持续走高,首先,其围绕 “香格里拉” 计划,形成了长安启源、深蓝汽车、阿维塔三大智能电动品牌布局,未来汽车产品矩阵将更加丰富;其次,长安汽车在智能化领域转型完成,掌握了远程智能泊车等多项智能驾驶核心技术,并构建了基于软件定义汽车的 SDA 平台架构,出海市场也在不断拓展。
虹软科技研究报告:AI视觉算法头部厂商,新场景打开营收新增量虹软科技AI视觉算法战略定位:视觉算法创新应用,人工智能驱动增长。虹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 1994 年,2019 年登陆科创板。公司专注于计算机视觉算法领域,核心业务覆盖智能手机、智能驾驶、AIoT 三大方向。公司总部位于中国杭州,为三星、小米、OPPO 等企业提供智能手机影像增强算法,为长安、吉利等车企提供车载视觉系统 VisDrive,并通过 PhotoStudio AI平台为电商提供智能商拍解决方案。在 AR 眼镜、机器人视觉等新兴领域,其多模态交互技术与雷鸟等合作伙伴共同推动行业创新。
工程机械行业2025年度中期投资策略:设备更新政策落地&新兴地区放量促需求释放工程机械2025 年工程机械行业主要产品销售延续增长态势,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总体经营质量良好。国内市场方面,下游需求回暖明显,叠加同期基数较低,内需实现高速增长。海外市场方面,沙特阿拉伯、印度尼西亚、越南、马来西亚以及其他“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等新兴国家基础设施发展指数持续回升,相关地区基建市场升温带来需求释放。我们认为国内龙头有望凭借海外布局的深化以及电动化需求在海外实现弯道超车,我们看好拥有高附加值产品与持续完善海外布局的相关企业。
低空经济研究报告之制造篇:低空制造重点环节价值量、技术趋势及国产替代进度分析低空经济低空制造环节占总体产值规模一半以上,动力、航电等高价值量稀缺环节估值更高。低空制造环节约占目前总体规模的 50-80%。对无人机、eVTOL等成本进行测算,动力、航电、能源系统合计占低空航空器总价值量的 1/2-2/3;机身、内部结构占比约 1/5-1/3,其中碳纤维材料用量最高。动力、航电系统一方面是高价值量环节,一方面是国产替代尚在起步阶段的环节,优质企业较为稀缺,2024 年行情中给予了较高估值。动力系统环节龙头企业的平均 PE(不计算负值)为 214,航电飞控系统环节平均 PE 为 69,而能源系统如电池企业大部分是新能源车电池企业,估值仍主要考虑新能源车业务,平均 PE 为 30。
乘用车整车行业2025年中期投资策略:政策促需,高端加速,智能升维乘用车竞争格局:合资加速退坡 自主中高端替代加速。我们认为:1)2025 年市场格局更为明晰,15 万元以下的自主车企龙头地位显现,多数合资车企已难有价格大幅下探的空间,预计 2025 年自主车企份额有望超过 70%;2)15 万元内:头部品牌和车型长期保持稳定的领先优势,看好吉利通过 5-15 万元的新品矩阵进一步冲击燃油车市场,争夺龙二的地位;小鹏和零跑同样有望在此价格带中凭借智能化及性价比优势获得较高的销量增速;2)20-25 万元:看好小米挑战竞争格局,持续观察比亚迪、吉利极氪的产品竞争力;3)高端市场:BBA 享有定价权但品牌力持续受损,华为和小米有望凭借其需求把握、营销能力、生态优势抢占份额,小米凭借 SU7 ultra 树立高端品牌力,看好华为系、小米和理想通过品牌力和科技能力迎来销量的提升。
北汽蓝谷研究报告:极狐矩阵重构增长新势,华为智驾赋能高端转型北汽蓝谷极狐华为智驾老牌新能源车企,高端化转型再发力。公司背靠北汽集团(实控人北京市国资委),旗下北汽新能源是中国首家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企业,早期以B端市场为主,2018年重组上市,2020年开启高端化转型,逐步形成极狐、享界、BEIJING三大品牌矩阵,覆盖经济至高端市场。公司销量持续复苏,2024年至11.39万辆,同比+23.53%,其中极狐占比71.15%,2025Q1至2.77万辆,同比+17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