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库

站内搜索
莱斯信息研究报告:电科系空中轨交系统提供商,低空经济建设优质企业

莱斯信息研究报告:电科系空中轨交系统提供商,低空经济建设优质企业

背靠中国电科,产品实力强劲:莱斯信息成立于 1988 年,由中电莱斯信息系统有限公司控股。中电莱斯信息系统亦称“电科莱斯”,是在中国电科二十八所基础上组建,主要面向军用和市场,而莱斯信息主要面向民品市场,是电科莱斯接触民品市场的窗口和平台。公司作为民用整体信息系统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要面向民航空中交通管理、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城市治理等领域的信息化需求。同时,公司积极助力民航局“1+7+N”体系建设,公司产品在市场覆盖率及项目中标中也处于行业前列,展现出强劲的产品实力。
华测检测研究报告:20年发展复盘,从跑马圈地到精耕细作

华测检测研究报告:20年发展复盘,从跑马圈地到精耕细作

检测赛道长坡厚雪,下游分散具备 GDP+属性。2023 年我国检测行业 4670 亿市场规模,市场空间广阔,其中第三方检测机构由于具备专业性、独立性等特征占比不断提升。检测行业下游广泛分布于消费、工业等多个领域,受益于不同行业周期的差异以及研发端的投入,检测行业具备 GDP+属性且顺周期及抗周期属性并存。
湖南裕能研究报告:大宗化与创新优势,迎接全球磷酸铁锂成长周期

湖南裕能研究报告:大宗化与创新优势,迎接全球磷酸铁锂成长周期

创新与精细化管理跻身磷酸铁锂材料龙头。公司为混合所有制企业,截至 24Q1 电化集团、湘潭电化和振湘国投合计持股约 17%,宁德时代与比亚迪持股约 8%/4%。公司凭借优质客户结构 2021 年起成为铁锂材料行业新晋龙头。公司 ROE 领先行业,精细化管理引领公司费用率持续维持行业低位,卓越产品力使其在行业竞争加剧过程中保持较高开工率,叠加优秀存货周转率使其总资产周转率领先行业。公司自研CN-5、YN-9 等高压密系列产品应用在动力和储能领域,助力快充体系加速全球深度电动化。公司发布 2024 年股权激励方案,设置 24-26 年铁锂材料销量增长率分别不低于 25%/35%/50%,且 25-26 年净利润分别不低于 15/20 亿元的业绩考核目标,彰显管理层高增长信心。
立讯精密研究报告:AI赋能催化果链成长,通讯、汽车业务持续拓展

立讯精密研究报告:AI赋能催化果链成长,通讯、汽车业务持续拓展

AI 服务器东风正盛,立讯产品扶摇而起。1)全球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通信行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而服务器作为算力的核心载体,其市场需求也随着 AI 应用的迭代快速增长,同时,散热、高速线缆等上游产品需求也持续升温。2)公司相关产品涵盖铜连接、光连接、散热模块、通讯射频、服务器组装及电源模块等领域,有望在未来保持增长态势,成为业绩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汽车业务蓬勃发展,全方位打造一流 Tier1。1)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增长,未来方向趋于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有望促进线束、连接器、域控制器等需求持续释放,公司相关产品技术积累深厚,有望充分受益;2)公司同广汽、奇瑞等汽车大厂深度合作,Tier 1 业务有望持续迅猛扩张。
高通公司研究:端侧AI的“真正王者”

高通公司研究:端侧AI的“真正王者”

1、高通业务情况及发展历程 • 高通以CDMA技术为基础研发了大量专利,并通过销售集成公司CDMA相关专利技术的芯片以及直接专利技术授权进行变现。公司业务中芯片业务QCT和授权业务QTL为公司贡献了99%以上的营收。QCT芯片业务中,手机芯片业务占比超过70%,是公司最主要的细分市场。• 高通发展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CDMA技术积累(1985-1999)、3G时代崛起(2000-2012)、立足移动芯片优势进行多场景拓展(2013-至今)。
奥迪威研究报告:超声波传感器先锋,下游应用多点开花

奥迪威研究报告:超声波传感器先锋,下游应用多点开花

1)公司深耕超声波传感器 20 余年,产品力国内领先。传感器为公司主要收入来源,2023 年收入 3.6 亿元,占比 76%,主要应用于汽车电子、智能仪表、工业控制和消费电子等领域,客户包括同致电子、豪恩汽电、肯斯塔、发利达、易爱电子、得宝电子、海尔智家及 Kidde、BRK、Ei 等国内外知名企业。 2)经营底色良好,盈利能力较强。2012-2023 年公司营收及归母净利润 CAGR分别为 11%和 14%,2024Q1 业绩延续增长;毛利率/净利率常年维持在 30%+/10%+的较高水平;经营净现金流表现优秀,展现良好经营质地。
爱玛科技研究报告:国内市场稳健发展份额有望提升,海外市场成长潜力大前瞻布局新曲线

爱玛科技研究报告:国内市场稳健发展份额有望提升,海外市场成长潜力大前瞻布局新曲线

爱玛科技深耕电动车行业 20 载,产量突破 1000 万辆,终端门店数量突破 3 万家。公司成立于 1999 年,并于 2021 年 6 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首发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为电动两轮车等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公司发布股权激励计划,若假设按照最低业绩考核要求,收入或净利润 24/25/26年同比增长将达到 20%/20%/20%。 国内市场方兴未艾,龙头有望受益于行业集中趋势。①量:2024-2026 年我国电动两轮车需求量有望保持相对稳定,重视新国标修订后监管加强+“以旧换新”政策刺激带来的换新需求,主因超标车替换、存量自然更新以及新消费者渗透,市场担忧新国标车与消费者需求错配,叠加疫情后销量带来的高基数,2025 年及后续市场总需求偏弱,但我们认为需重视电动两轮车在点对点个性化短途出行上的高效用目前暂无替代品,需求刚性,叠加上一轮国标换新及疫情刺激下的新增需求逐步步入换新周期;②价:行业逐步从“量增”向“质增”转变,市场格局趋于稳固,新国标后厂家生产、合规等成本进一步提升,价格竞争强度预计趋弱,叠加龙头品牌积极进行产品迭代升级以及产业链垂直延申,均价及盈利能力有望呈向上态势。电动两轮车具有类白电属性,横向对比空调行业,龙头份额及盈利能力仍有提升空间。爱玛上市后加快产能布局,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强化渠道建设,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2023 年全面升级为 IPD,从企划阶段、决策阶段、开发阶段以及后续各阶段深度协作,有利于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快速开发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小米集团研究报告:“人车家全生态”构建者

小米集团研究报告:“人车家全生态”构建者

智能手机业务:稳扎稳打,迈向高端新纪元 在智能手机市场这片红海中,小米凭借卓越的市场洞察力和产品创新力,稳固了全球出货量前三的领先地位,2024年第一季度市场份额高达13.8%。面对未来,小米紧握两大增长引擎:一是新兴市场对5G技术的渴求与更新换代潮,二是全球高端智能手机市场的持续升温。通过精细化品牌布局、产品线多元化以及用户体验的深度优化,小米正加速在高端市场开辟新天地,重塑品牌形象,驱动出货量与利润率的双重飞跃。 IoT与生活消费品业务:全球布局,AIoT生态领跑
盛科通信研究报告:国内商用以太网芯片领队,AI驱动高端产品加速迭代

盛科通信研究报告:国内商用以太网芯片领队,AI驱动高端产品加速迭代

国内商用以太网交换芯片及设备领队。盛科通信自 2005 年在苏州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以太网交换芯片的研发与生产,专注于企业网络、运营商网络、数据中心网络和工业网络的核心芯片。公司从最初的小规模生产,逐步扩展到拥有全球市场影响力的生产能力,推出了 CTC7132、CTC8096、CTC5160等多款主要产品。盛科通信的产品不仅满足了各类网络环境的高标准需求,还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质量提升,赢得了行业的广泛认可,其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在全球市场上取得了一致口碑。盛科通信的产品获得了中国电子学会“国际先进、部分国际领先”的科技成果鉴定。
雅迪控股研究报告:领跑国内剑指海外,深度产业链布局构筑竞争壁垒

雅迪控股研究报告:领跑国内剑指海外,深度产业链布局构筑竞争壁垒

雅迪控股作为电动两轮车行业的领军企业,其优秀企业本色体现在战略布局的前瞻性和战术执行的到位性两大层面。在国内行业快速扩容期,公司紧抓机遇,积极扩张产能及渠道网络,实现了市场份额的显著提升。在需求降速、政策过渡的关键时期,雅迪则不断修炼内功,深化产业链布局,细挖消费者结构性需求,以应对市场变化。同时,公司在海外市场的前瞻性布局已持续多年,静待行业放量,迎接收获期。 面对政策驱动下的需求稳健供给出清,以及价格竞争有望趋缓的趋势,雅迪展现出坚定的信心。针对市场对新国标车与消费者需求错配的担忧,以及执法力度不足可能导致的“劣币驱逐良币”竞争格局,雅迪认为:电动两轮车在点对点个性化短途出行上的高效用目前暂无替代品,需求具有刚性。同时,新国标电动自行车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叠加上一轮国标换新及疫情刺激下的新增需求逐步步入换新周期,刚需属性与政策引导有望保障市场总需求稳健增长。此外,随着行业从量增向质增过渡,监管要求的提高将使小品牌迫于盈利压力进一步出清,头部品牌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消费者对智能化产品的需求提升以及新国标产品的成本提升,也将有助于提升产品均价,降低价格战发生的概率。
兆易创新研究报告:存储+MCU国内龙头,自研DRAM打开成长空间

兆易创新研究报告:存储+MCU国内龙头,自研DRAM打开成长空间

存储+MCU 业务贡献稳定增量,自研 DRAM 业务打开公司成长空间 公司是大陆存储+MCU 双领域龙头企业,产品生态完善,不同品类间能够相互协同。主营业务方面,NOR Flash 和 MCU 是公司目前的核心产品,市场地位稳固,截至 2023H1,公司在全球 NOR Flash 市场排名第二,在中国 Arm 通用型MCU 市场排名第一。未来随着利基存储和 MCU 等行业景气度逐步复苏以及车规级产品的加速放量,公司业绩有望重返成长快车道,我们预计公司 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 11.52/17.28/23.12 亿元,对应 EPS 为 1.73/2.59/3.47 元,对应业绩增速为 614.8%/50.1%/33.8%,2024 年 7 月 23 日股价对应 PE 分别为51.4/34.3/25.6 倍,维持“买入”评级。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