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朵管理员 第32页

兆易创新研究报告:乘AI端侧时代东风,国产存储龙头多条线蓄势待发

兆易创新研究报告:乘AI端侧时代东风,国产存储龙头多条线蓄势待发

深耕存储与 MCU 领域,兆易创新产品品类加速拓宽。兆易创新成立于2005 年,2008 年公司成功推出国内第一颗 SPI NOR Flash,2013 年公司推出中国首颗 Arm Cortex-M 内核 32 位通用 MCU,同年推出第一款SPI NAND Flash,2015 年公司自主设计国内首颗 NAND Flash 且成功量产,2020 年公司实现 24nm SLC NAND Flash 量产,同年推出全国产化 24nm SPI NAND Flash,2021 年公司推出 GD32L233 系列全新低功耗 MCU,同年成立汽车产品部,2022 年公司发布首款基于 Cortex-M33内核的 GD32A503 系列车规级微控制器,同年 GD5F SPI NAND Flash全系列已通过 AEC-Q100 车规级认证,全面进入汽车应用领域,2023 年公司已成为全球排名前三的 NOR Flash 供应商,累计出货超 212 亿颗。据 Web-Feet Research 报告显示,2024 年公司的 Serial NOR Flash 市占率排名达到全球第二位,同年公司完成了对模拟芯片公司苏州赛芯的收购。
无人车行业深度分析:物流无人车浪潮起,产业变革新机遇

无人车行业深度分析:物流无人车浪潮起,产业变革新机遇

产品降价+路权开放+应用场景,物流无人车迎来规模化商用期。物流无人车是具备自动驾驶功能的运载货物工具,在智能技术进步和零部件价格下降的带动下,2024年下半年九识、新石器等企业发布旗舰产品,主流车型 X3/Z5/X6 单车售价降至 5 万元以内,加上 FSD 费用,较传统物流车使用成本已具备经济性。此外,近几年多地陆续出台了支持无人车发展政策,路权获批数量快速增长,为商业化应用打下基础。2025 年部分头部制造企业订单量快速突破万台,下游快递企业表态积极采购,规模化商用进入快速增长期。
理想汽车研究报告:全新产品周期扬帆,AI征程启航

理想汽车研究报告:全新产品周期扬帆,AI征程启航

目前真正跟理想一起在同一价格带拿份额的仅问界,以及潜在的竞争对手小米。而问界、小米和理想目前均锚定不同的客户群,问界产品定义更偏商务,小米产品定义更偏个人,而理想产品定义更偏家庭。随着 M8 正式发布开始交付,问界M 系列车型已全面对标理想 L 系列。而根据车 Fans 的数据,理想 L 系列的销量在 M8 热销的过程中销量相对稳定,且在过去几周随着自身车型焕新后销量回升,印证了我们上面的观点。
华丰科技研究报告:AI算力时代的高速线模组领军者

华丰科技研究报告:AI算力时代的高速线模组领军者

公司从早期专注传统连接器生产逐步拓展业务领域,发展成为电连接器领军企业,产品战略聚焦“高速互连”和“系统互连”领域,覆盖防务、通讯、工业三大应用领域,其中,通讯产品及防务产品的占比较高,且防务产品毛利率最高。公司高管具备多年行业工作经验,对连接器行业的发展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公司持续加大前沿技术预研及产品研发投入,并具备技术、制程和客户资源优势,在行业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公司营业收入持续向好,2024 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20.83%,2025 年 Q1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79.82%。
国富氢能研究报告:全球布局的氢能一体化龙头,期待液氢业务爆发

国富氢能研究报告:全球布局的氢能一体化龙头,期待液氢业务爆发

稳坐“头把交椅”,车载和加氢站用储氢瓶市占率国内第一。2023 年,公司在车载高压供氢系统和加氢站设备市场份额全国第一,市占率均达到 25%,领先优势显著。此外,公司上市募集资金3.9 亿港元,将扩大 III 型、IV 型储氢瓶产能至 6 万个和 5 万个,以及 500 套水电解制氢设备,以维持行业领先地位。中国将成为全球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最大市场,2028 年预计车载储氢瓶新增 68万个,新建加氢站增量达到 638 座。
电子行业分析报告:智驾步入平价放量时代,智驾产业链迎业绩高增期

电子行业分析报告:智驾步入平价放量时代,智驾产业链迎业绩高增期

比亚迪开启“智驾平权”时代,高阶智驾车迎放量拐点:2025年2月,比亚迪召开智能化发布会, 发布会上提出“智驾平权”理念,强调将高阶智能驾驶成为所有车型标准配置。带动国内以长城、长安、吉利、奇瑞等为代表的自主品牌车企纷纷宣布于2025年开始推进高阶智驾在全系列车型的渗透搭载;同时,合资车企也陆续宣布与国内智驾产业链厂商合作补齐智驾短板,降本加速追赶智驾渗透进程。2024年国内高速NOA及城市NOA搭载率为13.5%,其中10-20万车型高速NOA及城市NOA搭载率仅1%,高阶智驾仍存渗透率提升空间,且10-20万车型为国内乘用车销量主力,2024年销量占比为49%,比亚迪带动自主品牌向更低价格带车型装载高阶智驾,打开高阶智驾国内高速成长空间。
电新行业分析:可控核聚变新阶段,迈向终极能源第一步

电新行业分析:可控核聚变新阶段,迈向终极能源第一步

控核聚变是终极能源解决方案,但实现难度高,当前技术路径多样。可控核聚变因能量密度高、燃料储量丰富、安全性优越,被视为终极能源解决方案。当前主流技术路径包括磁约束(托卡马克装置)、惯性约束(NIF装置)及磁惯性约束(直线型装置),国内外多个装置在建,处于劳森判据Q>1的验证阶段。
2025自动驾驶公交“车路云一体化”系统联调导则白皮书

2025自动驾驶公交“车路云一体化”系统联调导则白皮书

成都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系统谋划改革转型,激发公交发展活力,助推成都这座超大公园城市的公共交通出行服务创新提质。近年来,集团聚焦“一主两培三战新”,构建“运业+产业”结构布局,运业板块创新实施“八连”服务打造“全龄友好、幸福出行”综合服务体系,产业板块前瞻布局“车路能云、源网荷储、智能网联”公交战略性新兴产业,做优园区、通学、定制公交等特色服务,培育“赛汇天府”“公交车服”“公交新能”“锦安居”等产业品牌,加快实现“建设一流公交出行综合服务商”、“打造一流现代化公交产业集团”的战略目标。集团总体生产经营和服务质效指标稳居全国公交行业第一方阵,助力成都市荣获“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称号,“金沙公交枢纽综合体”TOD创新项目荣膺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围绕“1+1+5+N”公交数治体系建成的“智慧公交大脑”系统获得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创新应用奖金奖、中国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多个奖项,针对新能源汽车研发的动力电池维修翻转平台、制动总阀检测仪及公交车顶置式电池模组等创新成果获得专利 15 项。
智能眼镜行业分析:AI形态领航,探索AR新视界

智能眼镜行业分析:AI形态领航,探索AR新视界

智能眼镜:最具智能化改造潜力的 AI 大模型载体之一。AI 大模型能力的逐步提升,推动人机交互方式变革,为新型 AI 终端载体的诞生创造了条件。由于 AI 大模型的独特能力,新一代智能终端设备具备不同于以往互联网时代以网站和 APP 为载体的颠覆性创新与生态重构。其中,智能眼镜的 AI 赋能潜力尤为突出。眼镜形态靠近人的耳、眼、嘴这三个最重要的感官器官,且 AR 显示能力为 AI 提供文本和图像输出能力,让用户能接收到更多的图文信息,为充分挖掘 AI 大模型的落地应用的潜能提供了有效途径。
通信行业深度报告:高阶智驾+机器人双轮驱动,激光雷达有望开启放量时代

通信行业深度报告:高阶智驾+机器人双轮驱动,激光雷达有望开启放量时代

“机器之眼”激光雷达,实现精准感知。激光雷达(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DAR)是一种基于激光束进行探测和测距的技术。该技术向目标发射激光脉冲并接收其回波信号,通过处理信号、测量光脉冲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以及确定光束方向,能够精确获取目标物体的距离、速度、方位和形状等信息。激光雷达按照测距方法主要分为飞行时间(ToF,Time of Flight)和调频连续波(FMCW,Frequency Modula ted Continuous Wave)两种方式。ToF 与 FMCW 方法在室外阳光下均可实现 100~250 米的探测距离,被视为车载激光雷达的优选方案。当前,ToF 是中长距车载应用的主流选择。FMCW方案在测距、测速、抗干扰性、功率(人眼安全)及信噪比等性能上也具备优势。但由于系统复杂度高、开发难度大,导致 FMCW 成本居高。随着该技术逐步成熟,未来市场可能出现 ToF 与 FMCW 方案并存格局。
人工智能行业深度报告:海外应用厂商,AI加速商业化,静待百花盛开时

人工智能行业深度报告:海外应用厂商,AI加速商业化,静待百花盛开时

根据 Statista 数据,预计 2025 年全球企业软件和 IT 服务支出规模将达到1.25/1.73 万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 14.2%/9.0%,AI Agent 浪潮下行业需求增长有望带动 SaaS 软件及 IT 服务供应商的加速成长。在个股层面,我们跟踪了Salesforce、Adobe、ServiceNow 等厂商的基本面情况以及 AI 业务布局,目前Salesforce、HubSpot 企业级 AI 应用已积累数千家客户,而 Adobe、Servicenow等厂商对于 AI 业务的商业空间也给出了积极指引,未来 AI Agent 商业化进程有望加速推进。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