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 第3页

通信行业2024年中期投资策略:聚焦云边算力,兼顾运营商及卫星互联网

聚焦算力基础设施、端侧 AI 发展:今年以来全球 AI 投资景气度持续上行,英伟达、博通等核心芯片供应商业绩表现亮眼。AI 芯片不断迭代升级驱动智算中心网络中各层(芯片间互联、交换机能力、光模块速率)设备数据传输速率提升;而随着设备功耗变大,铜连接、硅光等新技术进展加速,性价比显现;配套液冷温控方案渗透率也逐步提升。

通信行业分析:AI算力激涌,光通信乘风而上,通信+踏浪前行

随着22年11月OpenAI公司发布ChatGPT,海内外AI模型军备竞赛打响,全球对算力的需求激增,需要通信互联产业快速发展与之相匹配。持续重视AI核心标的的投资机会:海外线AI核心方向如光模块&光器件、液冷等领域值得重视,持续核心推荐;此外国产算力线如国产服务器,交换机,AIDC等方向核心标的建议积极关注。 风险提示:1. AI应用发展不及预期风险:AI应用持续迭代,存在技术发展不及预期的可能性,导致整体行业发展进度放缓。2. 海外大厂投资不及预期风险:海外厂商资本开支不及预期,影响下游供应链需求。3. 中美摩擦升级风险:中美科技、金融、贸易等领域摩擦加剧。4. 行业竞争加剧,价格和盈利能力下降风险:进入行业的厂商增加,价格竞争使得盈利能力下降。5. 公司业绩不及预期:相关公司产品研发、推广以及市场拓展不及预期。

通信行业中期策略:踏浪而行,AI引领产业新篇

回顾 2024 年上半年,新一轮科技革命深入发展,数字经济正加速驱动产业变革。全球数字经济规模持续扩张,数字经济成为全球产业发展与变革的重要引擎。大模型和生成式 AI 备受瞩目,AI 应用百花齐放。2024 年 2 月以来,AI 大模型陆续迭代升级,OpenAI发布旗下首个 AI 视频生成模型 Sora,谷歌发布新一代 AI 大模型Gemini 1.5,AI 与算力发展相辅相成,市场需求持续增长的预期带动通信行业估值回升。

通信行业中期策略报告:AI为基算力为石,科技变革浩瀚星辰

随业绩提升通信指数有所回暖,人工智能仍是重点关注方向通信行业指数及估值水平自2024年2月起有所提升,走势同上证指数及深证成指趋同。标的方面,一年期涨跌幅前十的标的与年初至今涨跌幅前十的标的约有60%的重合度,AI相关赛道表现较为亮眼。由于人工智能超预期发展通信行业相关个股的成交额及估值水平持续回暖,或反映了投资者对于相关公司未来业绩预期的乐观预测。业绩方面,通信行业相关样本公司营收水平逐季提升,1024归母净利润有所提升。综合考虑在相关公司业务拓展中,人工智能对通信行业的推动作用在业绩方面的正向影响或将逐步显现。

中兴通讯研究报告:坚持自主创新,积极布局“算力+连接”

中兴通讯发展稳健,布局“算力+连接”,经营业绩持续创新高。公司是全球稀缺的 5G 端到端设备解决方案提供商,产品覆盖无线、有线、云计算、终端产品和专业通信服务,业务覆盖 160 多个国家和地区。2023 年全年实现营收 1242.5 亿元(同比+1.1%),归母净利润 93.3 亿元(同比+15.4%)。

通信行业分析报告:AI景气赛道,国产全链受益

大模型趋于分化,通用和垂直两条道路。美国模型聚焦通用,国内模型聚焦垂直行业。 通用大模型:参数普遍达上千亿甚至万亿,需要高算力进行模型训练,适用性广,如谷歌“ BERT”、OpenAI“GPT” 等。 垂直大模型:参数普遍几十到上百亿,所需算力小于通用模型,但对数据的专有性要求高,行业客户更易接受,能够看到明显受益。如华为“盘古”大模型。

5G~A无源物联应用场景与市场研究

本研究报告主要探讨了 5G-A(5G Advanced)无源物联网(IoT)的技术特性、应用场景和市场前景。首先,提出了无源物联各类关键技术的发展背景及标准化进展;其次,针对现有无源物联技术特性及能力进行了分析,并从终端设备类型、连接拓扑、部署场景、技术指标和能力愿景等角度对 5G-A 无源物联技术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重点提出了 5G-A 无源物联的应用领域,并分析了重点应用场景及其市场前景;最后,对 5G-A 无源物联网技术及应用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2024年5G~A通感一体应用场景研究

本研究报告主要探讨了 5G-A(5G Advanced)通感一体化技术在不同应用场景中的研究与发展情况。首先,介绍了感知技术的发展历程,提出了 5G-A 通感一体的发展背景;其次,分析了传统感知技术的原理、优势和限制,并提出了未来感知技术的四大趋势,包括通信感知融合、感知系统网格化、雷达向毫米波发展、人工智能的紧密结合;此外,重点解析了 5G-A 通感一体技术的特性及优势,并于传统感知技术进行了对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 5G-A 通感一体 8 大潜在应用场景及需求,并对重点应用场景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最后,对 5G-A 通感一体技术及应用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