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通信

震有科技研究报告:卫星核心网领先企业,有望受益出海业务增长

政策支撑通信基建超前迭代,公司产品技术布局领先。1、政策端:①2024 年两会期间,工信部提出要强化 5G 演进,支持 5G-A 发展,加大 6G 技术研发力度。②2024 年底,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指出 2025 年要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探索建立工业数据流通和交易机制。用三年时间建设 200 个高标准数字园区。推进工业 5G 独立专网建设,壮大多层次系统化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实施“人工智能+制造”行动,加强通用大模型和行业大模型研发布局和重点场景应用。2、需求端:三大运营商中,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均已经正式发布 5GA 行动计划。3、技术端:公司是为数不多能提供 IMS 核心网、全系列 10G-PON产品的厂家之一。

2025年广域物联:中国蜂窝&卫星物联产业研究白皮书

若考虑设备通信距离的远近,物联网连接技术方案可分为短距物联和广域物联。短距物联技术包括了 Wi-Fi、蓝牙、2.4G私有协议及新推出的星闪;广域物联技术则以蜂窝物联网连接量最集中,卫星物联是新兴的广域连接方式。 其中 2025 年及以后,中国及全球范围内采用蜂窝物联网连接方案的设备量仍将持续增多,这得益于 4G 网络充分被应用、5G 及 5G RedCap 在物联网领域规模上量。 另外,产业界仍然对以蜂窝物联、卫星物联为代表的广域物联技术存在很多好奇与思考,比如:4G LTE 还有多长生命周期? 5G RedCap 是不是将先通过穿戴设备实现大规模应用? NB-IoT 会迎来退网结局吗?蜂窝物联网持续价格战可能性有多大?端侧 AI 的机遇如何?卫星物联应用市场的机会在哪里、实际有多大……这些问题大家都希望找到解答的方向。
SVIP免费

海格通信研究报告:卫星新机遇+北斗新周期,无线通信龙头有望驶入成长快车道

无线通信前景广阔。1)军事通信:2024 年全国财政安排国防支出预算 16655.4亿元,增长 7.2%,增幅与 2023 年持平。这是中国国防预算连续 9 年维持个位数增长。短波、超短波通信、数据链技术企业或将受益于军事通信领域的快速发展。2)卫星互联网加速布局:2024 年 8 月“千帆星座”的首批组网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GW 星座有望批量发射,标志着我国向全球卫星互联网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手机/汽车直连卫星逐步推广。手机直连卫星已成为终端标配趋势;汽车直连卫星在技术落地及需求侧较手机直连卫星更具天然优势,2024 年预计采用 NTN 技术的汽车直连卫星的高端车型渗透率预计达 5 万台,到 2026年约为 52.3 万台。3)公司核心竞争力:全频段覆盖的传统优势企业,是无线通信装备种类最全的单位之一。公司在信关站、终端、射频芯片等领域抢先布局,多个项目进入推广阶段,有望带来增量。

卫星通信专题报告:地面段,卫星通信的核心中枢

地面段是航天系统的地面组成部分,用于管理航天器,接收、存储、处理和分发卫星有效载荷数据。卫星地面网络系统是空间网络和地面网络的中枢,虽然空间网络和地面网络在各自领域都得到了长足发展,但仍未改变各自独立发展、应用场景受限的局面。随着业务逐渐融合和部署场景不断扩展,二者具有极强的互补性。卫星地面段市场近年来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未来预计将继续扩张。 国内卫星通信地面系统以军用为主,随着天通一号、中星 16号陆续投入运营,我国民用卫星通信产业也开始起步。民用系统主要厂商包括中国卫星子公司航天恒星、电科 54 所、华力创通等。电科 54 所是我国卫星地面系统领域核心力量,承担了我国第一个数字制卫星通信地面站、首个民用大型卫星通信地面站、北三地面运控系统注入站。54 所也是国内最大天线的生产商,是我国天线伺服系统研制的核心骨干单位。

商业航天行业专题报告:千帆星座组网加速部署,出海需求逐步涌现

卫星互联网建设势在必行,中国星链厚积薄发。卫星互联网作为地面通信网络的补充和延伸,正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各大国政府高度重视卫星互联网的战略意义和应用价值,将其纳入国家战略发展规划。目前我国有三个“万星星座”计划:“GW 星座”由中国星网牵头,计划打造一个由 1.3 万颗卫星组成的星座;“千帆星座”由上海等长三角 9 大城市共同打造卫星互联网产业集群,预计到 2030 年底实现 1.5 万颗卫星提供多业务融合服务; “鸿鹄-3”星座计划在 160 个轨道平面上发射共 1 万颗卫星。
SVIP免费

通信行业2024年三季报综述:行业业绩稳步增长,建议关注光模块、卫星通信及运营商等投资主线

1、运营商:运营商收入及利润预计稳步提升,同时主要运营商承诺未来分红率将持续提升,股息率将保持较高水平。此外,经营性现金流有望企稳。 2、设备商:由于运营商 5G 网络建设高峰期已过,而 5.5G/6G 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尚未完全释放。受制于运营商资本开支收缩,设备商业绩增速有所放缓。 3、光模块光器件光芯片:展望 2024Q4,北美市场方面,由 AI 训练需求拉动的 1.6T 等新产品有望开始批量出货,800G 产品受益 AI 推理需求放量及以太网生态成熟持续保持高增长;国内市场方面,400G 需求显现,各家光模块公司积极扩产,部分国内产业链光模块公司如光迅科技及华工科技 Q3 在收入及业绩端表现强劲。此外,以硅光及 CPO 为代表的下一代技术路线获市场关注,相关新产品落地商用预期得到提速,光模块板块高景气度有望延续至 2025 年。

卫星互联网行业研究报告:卫星互联网建设加速,天地一体化通信可期

卫星互联网发展意义重大,致力于建设天地一体泛在连接。 首先,卫星互联网是卫星通信的高级阶段,历经早期专线、专网时代,如今处于以个人宽带接入为主的时代。同时,卫星频轨资源竞争激烈,国际遵循 “先登先占” 原则,低轨通信频段资源使用和申报趋于饱和,更高频段成为各国申报储备目标。此外,卫星互联网属于我国 “新基建” 中的信息基础设施,“十四五” 规划重视推动高、中、低轨卫星协调发展,加强产业发展指引。

中国卫星研究报告:卫星制造核心央企,受益商业航天快速发展

公司是航天科技集团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五院)下属核心上市公司,主营宇航制造(包含卫星制造及宇航部组件制造,预计 2024-2026 同比增长7%/12%/10%),卫星应用(包含卫星应用设备制造及服务,预计 2024-2026 同比增长 4%/8%/10%);2024H1 受用户需求计划调整延迟、部分产品升级换代等因素影响,公司业绩有所下滑,实现营收 10 亿元,同比下降 57%;归母净利润 850万元,同比下降 94%。后期有望随行业及订单恢复,公司有序安排产能,逐步兑现业绩。

海格通信研究报告:中国移动注资开启全面合作,北斗、卫星、低空三线齐进

023 年 11 月中国移动定增入股海格通信,2024 年二季度末成为公司第四大股东。双方在 “北斗 +” 等领域开展业务协同,2024H1 公司北斗导航领域营收增长 275%,毛利率提升,北斗三代产品获新增订单拉开二代换装三代序幕。公司深度参与卫星互联网重大工程,成立卫星公司布局西南地区业务,有望完成从芯片到终端的全产业链布局。系统布局低空经济领域,在民航通导基础上开展多项业务,推进低空项目方案及基础设施建设。公司盈利稳健,上市以来平均分红率达 53%,重视投资者回报,增强投资者信心。
SVIP免费

运载火箭行业专题报告:航天发射次数再创新高,技术革新促进降本增效

运载火箭作为航天运输的核心工具,其性能与成本对于航天任务的执行具有重要影响。总结而言,运载火箭的发展趋势和技术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固/液火箭的差异化应用:固体火箭与液体火箭各有优劣,适用于不同的使用场景。固体火箭发射周期短、维护简便,适合商业航天初创企业和快速响应任务;而液体火箭则以其高比冲和运力优势,适用于非紧急发射场景下的卫星大规模组网任务。 液氧甲烷推进剂的潜力:在液体火箭中,液氧甲烷因其无毒、环境友好、比冲高、复用性好及成本相对较低等优势,被认为具有较大潜在价值,可能成为民营火箭公司的长期选择。

卫星互联网行业专题报告:硬科技获刚性支持,三条投资线共振

卫星互联网行业专题报告指出,该领域正迎来硬科技的刚性支持,技术创新与基础设施建设双轮驱动,为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报告强调,在政策支持、技术突破及市场需求激增的多重利好下,卫星互联网行业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潜力。同时,报告提出了三条投资主线:一是卫星制造与发射技术的领先企业;二是地面设备及服务提供商,受益于卫星网络建设的加速;三是卫星应用服务,特别是通信、导航及遥感领域的创新应用,三者共振将引领行业快速发展。 总结而言,卫星互联网行业因硬科技获得政府与市场双重认可,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投资者可关注卫星制造、地面设备服务及卫星应用服务三大板块,把握行业成长带来的投资机遇。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