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热点

站内搜索
汽车行业深度报告:海阔凭鱼跃,汽车出海空间几何

汽车行业深度报告:海阔凭鱼跃,汽车出海空间几何

理解全球汽车竞争格局,对研究自主车企出海发展潜力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认为,出海研究核心关注点应聚焦于可触达市场总量、当地竞争格局和产品销售特征,以及对汽车工业依赖度和与此相关的政策。本篇报告详细梳理自主车企出口现状和规划,全球各个区域的乘用车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和政策影响等。
汽车行业出口专题报告:不畏风险与挑战,只缘出海正当时

汽车行业出口专题报告:不畏风险与挑战,只缘出海正当时

中国汽车出海表现优异,中国品牌海外市场销量有望超过250万辆。1)中国汽车产业优势突出,基本实现全产业链覆盖,产业链具有一定韧性,受外界冲击影响可控且能实现快速修复;规模化以及快速响应等特点也使得中国汽车成本可控、性价比优势明显。2)2023年中国首次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24年以来出口依然保持较快增长,24H1累计出口293万辆,同比+25.3%,根据测算,24年中国品牌在海外市场实际销量有望达257.7万辆,同比+12.1%。3)2023年以来国家各部委、地方多次提到“汽车出口”,政策端培育汽车出口的意图未变,中国汽车出海有望在政策扶持下持续快速发展。
男性车市洞察报告(2024版):警惕比亚迪的“老男孩攻势”

男性车市洞察报告(2024版):警惕比亚迪的“老男孩攻势”

21世纪前二十年,中国乘用车销量高歌猛进的推动力主要来自男性,尤其是青年男性,但2020-2023年,无论是奥迪、奔驰、宝马所在的传统优质车市之高端车市,还是广大车企孤注一掷的新兴车市之电动车市场, 消费主力都快速转变为女性用户,大众、本田、丰田、日产、别克、哈弗等一大堆过去都以男性用户为主的品牌,如今纷纷陷入步履艰难的窘境;
重卡研究框架2024版:内销总量探讨,可以乐观起来

重卡研究框架2024版:内销总量探讨,可以乐观起来

复盘重卡行业龙头的股价,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历史上的大行情均是由销量或销量预期所驱动的,如2009-2010年的行情、2016-2021年初的行情、2022年底至2024年的行情。行业销量之所以驱动股价,本质上是因为重卡格局非常稳定 ,行业龙头收入与行业销量变动趋势一致且盈利能力也几乎与销量同向变动。
中国豪华车市场分析:市场持续扩容,自主品牌拾级而上

中国豪华车市场分析:市场持续扩容,自主品牌拾级而上

国内乘用车市场消费升级趋势明显,自主品牌借助电动化及智能化契机快速抢占高端市场份额: 2018年至2023年,国内5-10万价位段乘用车市场快速萎缩,由2018年的772.9万辆下降至2023年的372.3万辆。10-20万元价位段市场空间相对稳定。20万元以上价位段市场空间扩容,位于20-30万价位段表现尤为突出,由2018年的198.2万辆增长至2023年的352.9万辆,增长78.1%。高端市场方面,自主品牌抓住电动化及智能化转型窗口期,推出的理想L9、问界M9、仰望U8成功切入40万-60万以及百万豪车市场,自主品牌份额由2022年的6.5%迅速提升至2024年1-5月的21.0%。
汽车行业专题:自主品牌乘用车扬帆出海,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

汽车行业专题:自主品牌乘用车扬帆出海,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

全球汽车销量波动增长,市场整体格局未发生重大变化,中国和美国在全球汽车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而印度和日本也保持较大的市场份额。乘用车市场中轿车和 SUV 是主力车型,SUV 为增长变量。新能源车型稳步渗透,2023 年占比达 16%。汽车主力市场中,日系车全球化布局规模凸显;印度、日本前五大品牌集中度较高,德国、美国次之,本土品牌均占有相当份额。中国由于汽车市场容量大,而汽车工业发展较晚,品牌集中度低,自主品牌销量日渐增长。
轮胎行业专题报告:国内轮胎企业追赶全球头部进程几何

轮胎行业专题报告:国内轮胎企业追赶全球头部进程几何

随着技术进步和海内外市场同步拓展,国产轮胎企业展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我们对国内外龙头胎企的规模、盈利能力、品牌影响力以及全球化战略等多方面将进行对比,探究国产胎企与海外龙头当前的差距,以及我国胎企升级全球头部的发展路径。行业格局方面,全球轮胎市场由米其林、普利司通和固特异等头部主导,三家市占率合计39%,二梯队企业市占率在2%-9%之间,合计占比25%,我国头部企业中策橡胶、赛轮轮胎、玲珑轮胎等市占率在1%-2%之间,此外部分市占率小于1%的国内胎企通用轮胎、森麒麟、贵州轮胎等也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人脸识别产业法律治理研究报告

人脸识别产业法律治理研究报告

人脸识别技术是对静态或视频中的人脸图像进行特征提取与分类,从而用于个人身份鉴别、验证与分析的当代信息技术。作为最广泛使用的生物识别技术之一,人脸识别技术以数据为体、以人工智能算法为用、以人类自身为对象,具有不可复制性、非接触性、可扩展性、快速性、多维性等优势,目前已与安防、金融、医疗、支付、教育、文娱等行业深度融合,不但推动链接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新型产业悄然成型,而且为我国数字经济与社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在人脸识别产业突飞猛进的同时,人脸识别技术滥用的风险也在不断加剧,给个人、组织的合法权益保护以及国家安全带来巨大挑战。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人脸信息被广泛采集、分析,进而合成、生成人脸信息的崭新业态开始涌现。如何保护个人人脸信息、防范虚假信息、维护公共利益,成为人脸识别产业必须面对的重大议题。
汽车行业专题报告:汽车以旧换新加力开启新一轮板块行情

汽车行业专题报告:汽车以旧换新加力开启新一轮板块行情

汽车以旧换新全面加力补贴。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相较于4 月出台的《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实施细则》,此次乘用车翻倍,报废更新补贴标准由购买新能源乘用车补 1 万元、燃油乘用车补 7000 元,分别提高至 2 万元和 1.5 万元。商用车新增,报废并更新购置符合条件的货车/无报废只更新,平均每辆车分别补贴 8 万元/3.5 万元;更新车龄 8 年及以上的新能源公交车及动力电池,平均每辆车补贴 6 万元。中央财政加力,支持资金央地分担比例总体从原来的 6:4 调整为 9:1。据中汽中心,目前我国国三及以下乘用车保有量 1600 万辆,车龄 15 年以上的达 750 万辆,国四及以下商用车保有量接近 1200 万辆,车龄 10 年以上的达 350 万辆,按照平均 15 年的报废周期测算,预计 2024 年符合报废条件的车辆约为750 万辆。另外,直接向地方安排 1500 亿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用于落实汽车及消费品以旧换新支持政策。2024 年 6 月底,我国汽车保有量约3.45 亿辆,其中新能源汽车 2472 万辆,2023 年乘用车换购需求占比已上升至 45%,直接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用于支持地方开展乘用车置换更新。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加力有望推动汽车报废、置换更新需求加速释放,有效拉动内需、扩大消费,促进产业向新质生产力转型升级。
电子行业专题报告:看好国产存储供应链机遇,材料篇

电子行业专题报告:看好国产存储供应链机遇,材料篇

我们看好国产内存及供应链机遇:1)本轮半导体周期低点已过,全球及国产存储厂商产品价格、稼动率已逐步修复。2024 年 DRAM 厂商资本开支同比重返增长,同时我们看到 ASML 等海外设备龙头来自存储下游的订单占比提升。2)HBM供不应求,先进封装带动封测供应链升级。3)中国大陆 DRAM 投片量占全球比重仅约 10%,显著低于中国大陆半导体销售额全球占比约 30%的水平,大基金三期落地,DRAM 自主化需求空间广阔。4)坚定不移推进集成电路产业链自主可控,半导体设备、材料国产化加速渗透。
温控行业研究报告:AI算力需求高增,液冷技术加速发展

温控行业研究报告:AI算力需求高增,液冷技术加速发展

液冷技术是助力数据中心、储能电站、5G 基站等控制温度、降低能耗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实现我国碳达峰与碳中和“双碳”目标,随着 AI 算力需求高速增长,液冷产品厂商有望充分受益。推荐标的为英维克、高澜股份,受益标的为曙光数创、申菱环境、同飞股份。 算力需求爆发增长,液冷技术加速发展。IDC 数据显示 2022-2027 年期间,预计我国通用算力规模 CAGR 将达到 16.6%,同期智能算力规模 CAGR 将达到 33.9%,同时 CCID 预计 2025 年全球数据中心单机柜平均功率有望达到 25kW,数据中心未来的功耗仍将处于持续上升趋势。液冷技术可满足数据中心对于散热与节能需求,有望在数据中心加速普及。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