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

站内搜索
人形机器人产业梳理:爆发元年,空间无限

人形机器人产业梳理:爆发元年,空间无限

潜在兆亿赛道,人形机器人行业发展的确定性高:人形机器人是有望超过新能源汽车/智能手机市场规模的兆亿级赛道,有极大解放生产力和改善人类生活的应用潜力。短期来看,海外的特斯拉Optimus过去三年进展迅速且即将量产,国内宇树科技、智元机器人、优必选等创新企业人形机器人产品快速迭代、蓬勃发展,人形机器人已经成为未来最确定的方向之一。
产业洞察专题:DeepSeek助推AI产业变革,科技创新引领中国资产重估

产业洞察专题:DeepSeek助推AI产业变革,科技创新引领中国资产重估

2025 年伊始,中国初创公司 DeepSeek 引发全球新一轮 AI 热潮。公司旗下 R1模型跻身全球顶尖大模型行列,用户数量快速增长。资本市场关于 AI 产业竞争格局重塑的讨论增加。本报告以 DeepSeek 为切入点,回顾过往大国 AI 产业政策和竞争格局,讨论 DeepSeek 代表的算法创新对产业链上下游发展前景的影响,主要聚焦 AI 算力和 AI 应用两个环节,展望资本市场的投资机会。
电子行业2025年年度策略报告:AI从云侧走向端侧,半导体由进口走向国产

电子行业2025年年度策略报告:AI从云侧走向端侧,半导体由进口走向国产

AI 赋能传统 IoT 领域,AI 硬件百花齐放。以 AI 耳机、AI 眼镜为代表的 IoT 硬件,将在 AI 大模型推动下提升产品力,实现行业渗透率的快速提升。其中 AI 眼镜产业链包括上游传统眼镜零部件、芯片系统、摄像头等关键元器件,和整机组装、系统优化等环节,可实现高度国产化,传统消费电子产业链公司有望通过 AI 眼镜实现新一轮跨越式增长。
乘用车行业2025年度策略:自主向上加速,关注出海、智驾估值重构

乘用车行业2025年度策略:自主向上加速,关注出海、智驾估值重构

长期来看:①目前中高端市场自主市占率仍处于较低水平,但中高端车型盈利能力远优于低端产品,伴随着智能化加速渗透,自主有望在中高端市场加速国产替代进程。②2025年各家车企陆续开启端到端大模型上车,智驾体验呈现代际化差异,类似于电动化渗透率快速提升带来的格局重塑和整车估值重构有望复刻。③出海进入2.0节点,由产品出海到产能出海有望提升盈利水平。
DeepSeek与AI幻觉

DeepSeek与AI幻觉

国信证券在“金太阳APP”中部署DeepSeek-R1- Distill-32B端侧模型,客户本地输入风险测评数据后,模型生成个性化投资组合建议,仅将匿名化策略权重同步至云端风控系统,数据泄露风险降低90%。
AI应用专题报告:AI陪伴,下一个启元

AI应用专题报告:AI陪伴,下一个启元

根据机器之心微信公众号,上线之前,内部团队已经围绕拟人度、有用性、情商、通话稳定性、对话流畅度等多个维度,对这项功能背后的豆包实时语音大模型和 GPT-4o 进行了考评。整体满意度(以 5 分为满分)方面,豆包实时语音大模型评分为 4.36,GPT-4o 为 3.18。其中,50% 的测试者对豆包实时语音大模型表现打出满分。在模型优点评测中,豆包实时语音大模型在情绪理解和情感表达方面优势明显。尤其是「一听就是 AI 与否」评测中,超过 30% 的反馈表示GPT-4o 「过于 AI 」,而豆包实时语音大模型相应比例仅为 2% 以内。
AI眼镜专题报告:AI眼镜发展势如破竹,光学显示系统成决胜关键

AI眼镜专题报告:AI眼镜发展势如破竹,光学显示系统成决胜关键

AI眼镜是大模型智能体应用得以落地的最佳消费电子形态。自2023年大模型落地以来,AI眼镜领域发展不断提速,各大厂商纷纷入局,产品推陈出新。2023年9月,Meta与雷朋合作推出第二代智能眼镜Ray-Ban Meta,内置多种组件;2024年4月,该产品新搭载Meta Llama3大模型,实现语音交互等功能。2024年9月,Meta发布首款AR眼镜Orion,采用分体式设计与波导方案,虽未面向消费者,但展示了技术突破。2024年11月,百度发布小度AI眼镜,全球首款搭载中文大模型,预计2025年上半年上市。同期,Rokid发布新一代AI+AR眼镜Rokid Glasses,整合通义千问大模型。2025年1月,雷鸟创新发布雷鸟V3 AI拍摄眼镜。小米AI眼镜计划2025年2月发布,对标Meta Ray-Ban。我们认为AI智能眼镜的硬件发展正经历三个阶段:无摄像头智能眼镜(AI眼镜)、带摄像头智能眼镜(AI眼镜)、带显示屏智能眼镜(AR眼镜),2025年有望迎来AI眼镜与AR眼镜市场群雄逐鹿。
有色金属行业人形机器人材料需求专题:人形机器人轻量化迈向“镁”好

有色金属行业人形机器人材料需求专题:人形机器人轻量化迈向“镁”好

人形机器人快速迭代,轻量化大势所趋。人形机器人早期发展可追溯至1960-90 年代,技术进步提升了机器人的认知能力,使其能够独立、稳定地执行复杂动作,加之 AI 的快速发展,机器人大脑智能化程度大幅提升。人形机器人由感知、决策、控制、执行四大模块构成,其中执行模块在控制器的指挥下驱动机器人的肢体运动,类似于人的肌肉。人形机器人以能够像人类一样执行大部分动作为目标,因此对其灵活性要求较高。轻量化设计可以减少机器人各部件的重量,从而降低驱动系统所需的力矩和功率,能够发挥出更大的承载力,轻量化将有助于机器人降低功耗、延长寿命等,对机器人性能及商业化落地至关重要。
寻找人形机器人的确定性:旋转关节投资机遇拆解

寻找人形机器人的确定性:旋转关节投资机遇拆解

人形机器人零部件供应商有望深度受益于行业发展。在人形机器人的产业链中,主机厂具备了关节的“定义权”,具体表现为掌握了 3 点:1)人 形机器人自由度设计;2)人形机器人关节方案设计;3)关节布局位置设计。但基于规模效应和专业化分工,我们认为主机厂进行完全垂直整合的概率不大 ,“自主设计、外包生产”将是一种更可能的合作模式。将会有一批人形机器 人的零部件供应商深度受益于行业发展,与主机厂共同成长。
投研范式的革新:当大模型遇到大资管

投研范式的革新:当大模型遇到大资管

AI技术日新月异,逐步发力应用端,其中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将成为AI赋能的“超级场景”。尤其资产管理领域天然生成海量数据,同时去中心化的投研模式有利于AI赋能相关场景。未来AI将全面赋能大资管,不仅提升了业务效率,未来有望为客户提供了更加精准与个性化的服务体验,包括营销获客与转化、客户运营及陪伴、产品组合与推介、投研及投资、风险管理、交易以及后台系统支持等方面。
丝杠行业专题报告:兵马已动,磨床先行

丝杠行业专题报告:兵马已动,磨床先行

Optimus量产进度提前,最快2027年可生产百万台。马斯克CES采访中表示,Optimus将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产品。如果一切进展顺利,特斯拉的目标是今年制造数千台Optimus人形机器人,2026年的产量将增加10倍,然后在下一年再次扩产10倍,2027年机器人产量有望达到100w台。2024年10月,北特科技投资18.5亿元建设行星滚柱丝杠研发生产基地,12月,新剑传动总部暨年产100万台人形机器人及汽车行星滚柱丝杠产业化项目建设用地正式过审,标志着丝杠赛道领先企业正式进入产能建设阶段。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