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 第4页

麦迪科技研究报告:智慧医疗为本,低空+人形机器人领航

公司是以临床医疗管理信息系统(CIS)系列应用软件产品和临床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为核心业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受光伏业务影响,公司近年增收不增利,2024Q1-3实现收入3.60亿元,同比+2.93%,归母净利润亏损1.67亿元,同比-81.67%,随着剥离光伏业务,公司未来业绩有望复苏。

海外人形机器人行业专题报告:人形机器人的GhatGPT时刻已至

美国科技公司具备算力和大模型优势,引领人形机器人发展,进度看特斯拉﹥英伟达﹥Google ﹥OpenAI:从进展看,特斯拉居首,且从芯片、数据训练、大模型到本体制造、运控模型均自研自产,25年已制定千台量产目标。其次为英伟达,其具备强大的算力能力+数据训练平台优势,利用微软芯片、数据、大模型、开发平台,为人形机器人公司打造底层开发生态,已与14家人形公司合作。其次为Google,从放弃本体聚焦机器人大模型,到再次牵手机器人公司合作下一代人形机器人,具备大模型能力。OpenAI目前通过投资和自己小规模研发机器人本体,尚未All in。苹果和Meta目前专注机器人细分感知领域,平台推出机器人感知系统ARMOR可用于机械臂,Meta此前收购Digit触觉传感器团队。

人形机器人专题报告:人形机器人有望迎来量产元年,北交所零部件企业发展前景广阔

人形机器人从“0”到“1”导入期加速,政策+科技驱动有望迎来量产元年。2024 年开始人形机器人逐步实现产业落地,全球范围内的多家企业开始加码人形机器人,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进程将进一步加速。政策方面:2023 年以来,中央和地方纷纷出台政策鼓励机器人行业发展,涉及算法、场景、产业等维度,推动机器人在医疗、协作、特种、 物流等行业的应用,2023 年 10 月更是发布《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科技方面:人形机器人是“自动”与“自主”高度耦合的产物,其发展路径将经历多个阶段,由“机构层”向“决策层”演进,大模型+AI 快速发展加快了机器人向任务级交互进化,具有实体的智能体通过与环境的交互来取得认知能力,学习并掌握新技能新知识,大幅提升了机器人的环境感知、人机交互、上层规划的能力,其在感知、决策、运控方面的智能、自主进一步提高。根据觅途咨询数据,保守预计 2030 年全球人形机器人销售量 7.6万台,市场规模达 49.60 亿美元。

人形机器人专题报告:从电动车复盘看机器人行情演绎,奇点已至,万亿空间

当前人形机器人相当于2012-2014年电动车,处于0-1放量前夕。从特斯拉电动化看,1)2004-2008年Roadster的时代:对标2022-2024年人形机器人测试阶段;2)2012-2015年的Model SX时代:对标2025-2026年人形机器人tob端放量阶段,实现品牌积累及规模化量产;3)2017-至今的Model 3Y时代:对标2027年人形toc端放量阶段。从销量端看,2012-2014年中国和美国电动车均突破万台销售,初步起量,而机器人在2025年也将实现1.5-2万辆(中国人形机器人1万+、特斯拉0.5万台),实现0-1。

人形机器人行业深度报告:国内机器人行业深度,量产元年,百家争鸣

产业明显提速,差异化渐显,短期工业场景有望率先落地,长期空间广阔。1)产业在加速:产业政策密集出台,产业联盟&基金纷纷成立,融资数量大幅增长,推动产业形成“资金—技术—产品”闭环。2)差异化渐显:国内机器人在上下肢、视觉等硬件方案及模型路线等软件层面存在差异化且仍未收敛。3)短期爆发在即,长期空间广阔:应用环节较为明确为汽车、3C行业,有望率先起量,逐步延伸至其他制造业及搬运、零售等服务业,有望于2030年走进家庭。据测算,预计2030/2035年机器人新增需求达136/1163万台。随大脑逐步完善及场景拓宽,关节数增加,线性关节逐步渗透,灵巧手收敛至五指方案,我们测算2035年大批量生产后,单体执行器价值量约4万元,旋转/线性执行器市场空间达2154/2735亿元。

人形机器人2025年度投资策略:华章日新,竞启元年

人形机器人供给侧繁荣,入局玩家多元、掀起投融资热潮,应高度重视跨界入局的头部厂商引发的正向效应。海内外本体厂商积极推进产品迭代、开展多场景实训,性能显著提升,国内部分厂商已率先开启量产及销售。同时产业发展掀起投融资热潮、入局者多元,包括比亚迪、宁德时代、赛力斯等新能源制造头部企业,以及ICT大厂华为和头部互联网厂商等,或将持续带动产业繁荣。需求侧,我们认为未来人形机器人或将实现三大主要场景的有节奏导入,高阶智能化水平下市场规模超万亿。
VIP免费

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4年)

本报告从人形机器人内涵出发,深入分析人形机器人核心技术及重点产品的发展现状和演进路径、产业布局的重点方向、应用需求和市场预期等。同时,聚焦生产制造、社会服务、特种作业等方向,梳理典型应用场景,明确不同场景对人形机器人的共性需求和差异化需求。最后,研究提出了对未来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的路径考虑,助力推动我国人形机器人高质量发展。
SVIP免费

2025年人形机器人行业投资策略报告:量产元年,曙光将现

2024 年是人形机器人发展的加速之年,2025 年人形机器人产业将迈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有望迎来商业化量产元年。目前,国际人形机器人巨头量产渐进,国内重量级玩家不断增多,群雄逐鹿之势已现。随着特斯拉、Open AI、华为等科技巨头在人形机器人行业的持续投入及 AI 大模型的更新迭代,人形机器人量产并实现大规模应用迎来曙光,商业化落地可期。在社会老龄化趋势加剧、人力成本提升的背景下,人形机器人性价比将逐步凸显,市场对人形机器人的需求与日俱增,人形机器人有望形成一个新兴产业,逐渐从 B 端走向 C 端,未来星辰大海,国内零部件产商大有可为,建议关注受益于行业未来大规模应用及具备竞争优势的优质企业。

宁波韵升研究报告:拨云见日,卡位人形机器人

紧抓下游风口,卡位人形机器人赛道:公司以消费电子和 VCM 的钕铁硼业务起家,在 2019-2020 年顺利突破并快速放量新能源汽车业务,同时在工业机器人、家电、风电等领域均有布局,下游业务多点开花。2024 年三季度,公司针对国内某人形机器人客户已达到量产供货状态,持续打造新的业绩增长曲线。

汽车与人形机器人协同深度报告:从制造到科技,从车到机器人

1)人形机器人空间巨大。从需求侧看劳动力供给将面临短缺,用机器人代替人成为不可逆趋势;从供给端看,以ChatGPT为代表的AI大模型不断迭代,使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进一步拓宽。人形机器人在短期内有望首先突破工业制造、商用服务等B端场景, 中长期可能逐步突破极端作业、家用服务等更为复杂的场景。只有当人形机器人突破C端家用等应用场景后,市场空间才会真正全面打开。环境感知模块、运动控制模块和人机交互模块是人形机器人的发展核心,从发展路径看,人形机器人发展趋势将遵循从硬件驱动到软件驱动的发展规律。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