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 第7页

电动两轮车行业研究:行业整合引发马太效应,强者恒强创造Alpha机会

中国市场:行业迎来新发展、新机遇,三大驱动力推动销量稳中向上。1)新国标置换需求仍未完全释放:目前市场普遍预期新国标置换的红利已接近尾声,但是从政策的实际执行情况来看,全国多地因地制宜延长了过渡期。另外,今年工信部开启了新国标的修订工作,我们认为新国标的修改将推动各地有效落实政策规范,加快对不合规车辆的淘汰置换。2)以旧换新政策利好,巨大保有量夯实置换需求:随着汽车、家电行业的以旧换新政策纷纷落地,我们认为电动两轮车行业作为关系民生经济的重要消费品,也将迎来政策支持。中国电动两轮车保有量巨大,截至 2023 年市场保有量接近 4 亿辆,以旧换新的政策利好有望刺激常态置换率提高 2-3 个百分点。3)新增需求: ToC 和 ToB 端均贡献销售增量:电动两轮车应用场景广泛,在城市拥堵加剧的情况下,可以很好地作为四轮车的补充,解决家庭的出行需求。同时,商用需求持续增长,包括共享单车、外卖骑手、快递配送等。随着今年下半年行业规范逐步完善、以旧换新政策支持或将推出,整体消费情绪将回暖,我们预测 2024-27 年中国电动两轮车销量为 5,360/5,520/5,800/6,150 万台。

汽车行业2024中期策略报告:电动车从春秋到战国,智驾&出海加速自主崛起

电动车从春秋到战国,自主崛起&格局出清拐点已至。近年来中国自主品牌借助电动智能化逐步实现对合资品牌的产品力优势,市场份额不断提升(已由 19 年的 45%提升至 23 年 53%)。2023 年汽车行业开启大规模价格战,2024 年价格战仍在延续,但合资品牌在产品、渠道、营销等方面已加速式微,市场份额或进一步向龙头自主/新势力集中。展望 2024-2026 年,我们预计汽车行业淘汰赛将加速,车企将在规模、成本和技术间进行决战,合资品牌份额或将从目前的 40%以下降低至 20%以下,其释放出的 20%份额对应将是自主品牌的成长空间。

汽车行业2024年度中期策略:出海多点开花,车路云迎规模化

回顾:销量稳中有升,盈利改善:销量:出口带动汽车销量实现平稳增长,1-5月汽车销量同比增长8.3%。出口市场乘用车同比增长34%,新能源中PHEV贡献今年超75%的增量;盈利能力:自主品牌销量高景气带动营收增长,01汽车行业上市公司合计营收同比+8.40%,利润端商用车盈利反弹、碳酸锂价格下行、国产零部件配套量提升,共同推动01扣非归母净利润在低基数效应下实现40%的增长;行情回顾:上半年汽车板块涨跌幅排名中上游,受益于出口、业绩反弹,乘用车、商用车、摩托车均大幅跑赢市场指数,仅零部件表现较差。

通用股份研究报告:海外双基地同步扩张,实现国内外双循环

公司打造海外双基地,实现国内外双循环。公司 2002 年创立,从全钢起家发展到半钢,而后公司开启全球化布局,2018 年规划投资 3 亿美元在泰国建设产能,2019 年 12 月 28 日首胎下线,2021 年公司泰国基地快速爬坡,2023 年泰国一期实现满产;柬埔寨基地 2021 年公布,于 2022 年 1 月 27 日正式奠基,2023 年 3 月 18 日首胎下线,标志着公司海外双基地的全面起航。2023 年公司泰国二期、柬埔寨二期相继规划,公司进入快速发展期。截至 2023 年,公司具备半钢、全钢产能分别约 1200、424 万条,其中主要产能分布于两个海外基地。

2024下半年汽车行业投资策略:全球化加速推进,新能车核心成长壁垒再发现

整车:新能源全球扩张通道打开。 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印发,加快旧车型淘汰。下沉市场积累了众多“旧车”,而“换新”需求多集中在“中端”市场。测算撬动增量对各品牌的销量弹性:大众>比亚迪>吉利;而中国企业视角:比亚迪>吉利>零跑/长安,且置换需求释放有望加速。 5月以来行业整体折扣率有所回收,自主品牌整体格局改善的趋势明显。5月豪华及进口、合资品牌库存预警指数环比小幅下降,自主品牌环比微升。

长城汽车研究报告:反思纠偏落实“长期主义”,海外出口成为增长新势能

当前整体认知:善于反思纠偏是公司长期优质基因,22 年承压后在战略、产品、渠道层面转型,逐步走出困境  2022 年因供给端物流及需求端华东疫情影响,全年月销中枢 8.9 万辆(同比-17%),年末公司迅速纠偏:战略层面架构调整,WEY+坦克、欧拉+沙龙合并回归“ONE GWM”;产品层面由专注小众细分回归主航道大单品(新能源 SUV);渠道层面新能源独立成网且构建经销+直营模式。我们认为善反思纠偏是公司长期优质基因,结果看 23Q2 起公司销量及利润均迎来改善拐点。

新能源汽车行业深度报告:中国新能源汽车开拓海外市场,主流车型占比提升

全球新能源汽车高增长,中国新能源车主要销往亚洲和欧洲。发展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全球共识,传统车企、造车新势力、互联网大厂等纷纷加入造车队伍。2024年1-4月新能源车合计销量持续增长,中国、美国和欧洲销量分别为294万辆、47万辆和92万辆,纯电仍为主流。中国新能源车出口销量高速提升,2024年1-4月中国出口新能源车66.3万辆,出口均价2.3万美元,其中纯电动车占比85.8%,插混动力汽车占比大幅提升至14.2%。从中国新能源车出口地区看,亚洲和欧洲为最大市场,2024年1-4月分别出口亚洲、欧洲26.7万辆、22.7万辆,占比40%、34%。

汽车行业长期投资逻辑专题研究:出海、分红及拓成长空间的公司,具备长线长投机会

寻找行业长线长投机会。国务院于 4 月 12 日印发《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建立培育长期投资的市场生态,完善适配长期投资的基础制度”,鼓励和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培育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的市场生态。汽车工业是中国的支柱产业之一,随着全球及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近年来汽车行业涌现出一批在全球范围内具备核心竞争力的整车及零部件公司,具备较高的长期投资价值。另外,具备长期稳定分红及长期成长空间的公司也具备中长期投资价值。

汽车行业乘用车出海专题:本地化建厂夯实基础(上)

自上而下角度,我们认为判断各市场出口潜力需要考虑的核心因素包括—总量增长潜力(GDP/人口/汽车保有量)、双边政治关系(包括对美关系)、当地汽车工业诉求(是否有本土品牌/是否要培养本土品牌)、当地目前市场格局(现有强势品牌/集中度)。其中新能源出口潜力需要考虑的核心因素包括—油电经济性、支持政策(购车补贴/配套设施补贴/纯电还是混动)。在此框架下,我们将全球大区分为四大类:

乘用车行业出海专题报告:本地化建厂夯实基础(下)

自上而下角度,我们认为判断各市场出口潜力需要考虑的核心因素包括—总量增长潜力(GDP/人口/汽车保有量)、双边政治关系(包括对美关系)、当地汽车工业诉求(是否有本土品牌/是否要培养本土品牌)、当地目前市场格局(现有强势品牌/集中度)。其中新能源出口潜力需要考虑的核心因素包括—油电经济性、支持政策(购车补贴/配套设施补贴/纯电还是混动)。在此框架下,我们将全球大区分为四大类: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