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朵智库

揭秘市场潜力与挑战,精准导航未来之路!

报告速递

紧跟时代脉搏的即时更新

汽车智能驾驶专题报告:Robotaxi商业化加速,高阶智驾未来已来

Robotaxi 指的是由自动驾驶技术来驱动的车辆,它无需驾驶员操作,主要通过传感器、人工智能等技术来完成行驶、导航以及决策等操作。从 L4 级别自动驾驶的技术实现难度来考量,Robotaxi 是难度最高的适用于复杂环境的乘用车。Robotaxi 有着显著的优势,比如能够大幅提高交通安全性、价格稳定且更低、能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等。 为什么 Robotaxi 在当下发展呢?原因如下:(1)L2 + 高阶智能驾驶在消费者决策过程中的重要性正在逐步提高,这为 Robotaxi 的用户培养奠定了基础。(2)智能驾驶相关政策不断出台,国内外 Robotaxi 的发展也在持续推进。(3)“车路云” 一体化建设会加快 Robotaxi 的商业化进程,从而共同实现更安全、更高阶的智能驾驶。

汽车零部件行业专题报告:汽车零部件行业研究框架

在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的形势下,自主品牌主机厂日益崛起,这使得上游汽车零部件产业链呈现向上发展的趋势。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壮大,本土汽车零部件一级供应商(Tier1)积极拓展产品品类并进军海外市场,中国有希望诞生世界级的零部件巨头。 智能化方面:智能化正逐渐成为整车形成差异化竞争的关键卖点,软件定义汽车也逐渐成为行业的普遍共识。智能驾驶中 L2 级以及 L2 + 级的前装渗透率不断提高,感知、决策和执行层面的相应供应商拥有广阔的增量市场空间。虽然国内厂商在这方面相对较弱,但近年来获得了较多项目,预计国产替代的进程会不断加快;智能座舱能提升驾驶和乘坐体验,其配置增长迅速,同时产业链融合让更多参与者加入共建生态,国内厂商已经在市场中占据较大份额,有望通过进军海外市场获得更大的发展机遇。

零跑汽车研究报告:深耕高性价比市场,合作Stellantis打开海外空间

零跑汽车于 2015 年由朱江明和傅利泉先生发起创立,是一家拥有全域自研能力的智能电动车企业,其产品矩阵竞争力强劲,盈利能力也在持续改善。目前零跑汽车有 5 款车型在售,包括 C 级六座 SUV C16、B 级 SUV C11 和 C10、C 级轿车 C01 以及微型车 T03,这些车型主要集中在 10 - 20 万元的高性价比市场,且在 2024 年 6 月单月销量已突破 2 万辆。 零跑汽车研发实力非常雄厚,掌握了电子电气架构以及智能化的核心技术。2023 年,零跑汽车发布了四叶草中央集成式电子电气架构,将座舱域、智驾域、动力域和车身域四域合一。多系统软件的深度融合,为用户带来了更强的交互体验。零跑智能座舱 3.0 所打造的全新交互系统 Leapmotor OS 具备沉浸式交互、智能化桌面以及操作更简单这三大优势。零跑智能驾驶 3.0 时代配备了 11 个摄像头、5 个毫米波雷达和 1 个激光雷达,同时使用高精地图,能够实现 NAC 和 NAP 等高阶智驾功能。

科博达研究报告:灯控主业立足全球,域控、Efuse新产品布局下一代EEA

公司是灯控细分赛道的龙头,其全球平台项目不断落地,市场份额提升的趋势十分明确。公司与核心客户大众有着多年的合作,紧跟车灯的光源迭代趋势,产品历经电子镇流器、LED 主光源控制器、矩阵式 LED 主光源控制器等多代升级,同时还拓展了辅助光源控制器、尾灯控制器、氛围灯控制等产品类型,从而确立了在细分赛道的龙头地位。公司的灯控业务主要面向全球客户,如大众、宝马、雷诺日产、福特、丰田、铃木等,近年来,那些生命周期长且配套车型众多的全球平台项目持续落地,这有望使其配套份额不断提升。随着车灯智能化不断升级,ADB、AFS 等自适应功能日益普及,Micro LED、DLP 等高清照明技术进入从无到有的发展阶段,而信息交互、辅助驾驶等功能的实现需要更复杂的控制逻辑和软件算法,公司作为拥有深厚技术积累的专业供应商可能会持续从中受益。

杭叉集团研究报告:电动化与国际化交互促进,叉车龙头增添新动能

五十年深耕叉车行业,铸就行业领军企业。公司前身为 1956 年成立的杭州机械修配厂,1974 年正式成为叉车专业生产商,经历近 50 年行业深耕,国内叉车领军企业,目前集团公司下属 80 余家控股子公司、10 余家参股公司。据美国《MMH 现代物料搬运杂志》对全球叉车按销售额排名,杭叉集团位列世界第 8 位。

比亚迪研究报告:DMI5.0技术进一步强化品牌优势,高端+出海打开成长新空间

1)多品牌多层级产品矩阵雏形已现,垂直产业链打造成本领先优势。公司持续完善品牌矩阵,形成由【比亚迪】、【腾势】、【仰望】及【方程豹】所构建的多品牌梯度布局,多品牌策略初见成效。公司全方位布局垂直产业链,兼具成本与技术转型灵活优势,随销量规模不断提升,规模优势不断强化。 2)超级混动技术不断迭代升级,DMI5.0再次强化领先优势。公司是新能源混动技术先行者,技术历经多次迭代升级,2024年发布DMI5.混动技术,百公里亏电油耗做到2.9L/100km。DMI强化了在插混市场的领先地位,2023年在20万以下的插混市场占有率66%。

爱柯迪研究报告:铝合金精密压铸件优质企业,成长性可期

一是汽车电动化、轻量化是趋势,国内车用铝合金市场规模到 2026 年预计达 3020 亿元,2024 - 2026 年复合增长率可观;二是公司紧跟电动化趋势转型新能源中大件开启第二增长曲线,2024 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用产品销售收入占比超 30% 且较 2022 年提升约 10 个百分点,以中小件为主且目标到 2025 年和 2030 年新能源中大件产品占比分别超 30% 和达到 70%,目前在手订单金额约 268.9 亿元;三是公司全球化产能布局,在北美、东南亚和欧洲分别布局生产基地,北美市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品在手订单约 37.4 亿元,未来业绩有上升空间。

2024新车盘点:混合动力占比提升,SUV红海竞争加剧

天风数据研究院梳理市场公开信息得出 2024 年 25 家新能源品牌新车趋势:20 - 30 万车型占比提升,低端车型占比下降,10 万以下车型占比下降可能是该价格带市场集中度高(2023 年其 CR5 达 83% 且后来者难进入),20 - 30 万价格带新车推出多源于部分 30 - 40 万车型降价和国产新能源车赶超国外某车厂趋势,该价格带 CR5 集中度从 2023 年 76% 降至 2024 年 5 月 69%,新能源车厂定价压力使此价格带竞争加剧。

2024年中国低空经济行业发展指数报告:万亿级新赛道卡位竞争激烈,低空经济未来已来

2024 年中国低空经济行业发展迅猛,自 “低空经济” 概念 2021 年入国家规划后,27 个省(市、自治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北京和深圳强势领跑,长三角、珠三角、西三角核心城市各具特色。低空经济相关产品广泛应用,市场规模 2023 年达 5060 亿元,预计 2026 年超万亿元,众多资本抢滩相关领域。但也面临产业布局不足、适航标准不统一、技术瓶颈、空域管理复杂等挑战,需完善政策监管、产业生态等以促进其健康发展,低空经济万亿级新赛道虽竞争激烈,但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智微智能研究报告:AI时代下,JDM赛道的“瞪羚”企业

智微智能:全球领先的高端智能制造商和科技服务整合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成立于 2011 年 9 月,同年 10 月成立消费类事业部。2012 年 4 月,智微智能成为英特尔的核心战略合作伙伴,并于 7 月与英特尔共同发布 OPS 标准,开始布局行业终端板块,为日后智微智能 OPS 产品的迅速推广奠定基础。据 2023 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内智微智能 OPS 产品市场占有率已位居行业前三。2012 年 6月,智微智能成立物联网事业部。 云计算:服务器龙头企业,AI 服务器需求快速增长。AI 技术发展凸显云计算基础设备的重要性,预计 2024 年 AI 服务器出货量持续高速增长。根据台积电在 24Q1 业绩说明会的观点,对 AI 需求将以 50%的复合增率持续至 2028 年后。与此同时,海外云业务的拐点已经出现,收入情况回暖。作为联合研发生产模式的龙头企业,公司 AI 超算服务器矩阵继续扩大,与 AIGC 深度融合。智微智能致力于应用最新的技术,并推出了一系列 AI 超算服务器,包括 4U10 卡、5U8 卡、4U4 卡、2U7 卡等丰富的产品线。除 2024 年 3 月推出的高性能 SYS-60415WG 服务器外,与腾云智算共同开发的 AI 超算系列 SYS-8043 是最新一代 5U 两路的 AI 超算服务器系列产品,可支持多种类型人工智能加速卡,满足人工智能不同场景下的算力需求。其 CPU 和 GPU 挂载比支持 1:4,采用直通拓扑配置。该产品具有卓越性能、重塑架构、扩展性强和可靠性高等特点。

中国汽车行业全球化增长分析系列报告(3):亚洲,中系车企纷纷入局,“新能源+性价比”为有利抓手

亚洲地区市场概述: 总量:2023年亚洲除中国外地区销量达1858万辆。 中系进展:考虑到印、日、韩有自己本国的强势品牌,进入有一定难度,我们静态预计短期中国车企可出海触达市场空间约700万辆,其中乘用车约600万辆。若剔除日韩印分析,中系车企销量/市占率由2018年的7万辆/1.1%,提升至2023年的47万辆/7.0%。 具体市场划分:按照地区分为中西亚和东南亚,各占据340万辆左右。 中西亚地区: 总量:2023年中西亚地区总量为338万辆,2023年中系品牌市占率已经达到9%,销量31.1万辆。

中国卫星研究报告:卫星制造核心央企,受益商业航天快速发展

公司是航天科技集团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五院)下属核心上市公司,主营宇航制造(包含卫星制造及宇航部组件制造,预计 2024-2026 同比增长7%/12%/10%),卫星应用(包含卫星应用设备制造及服务,预计 2024-2026 同比增长 4%/8%/10%);2024H1 受用户需求计划调整延迟、部分产品升级换代等因素影响,公司业绩有所下滑,实现营收 10 亿元,同比下降 57%;归母净利润 850万元,同比下降 94%。后期有望随行业及订单恢复,公司有序安排产能,逐步兑现业绩。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