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号公司研究报告:智慧移动无界,电动驭享未来九号公司电动平台化能力赋能,智能化基因奠基。公司定位智能短交通+服务机器人,以平衡/滑板车起家,蛇吞象收购 Segway(全球平衡车鼻祖),从为小米代工成功转变为以自主品牌电动车为基本盘,割草机器人加速扩张,新兴业务持续拓展的发展阶段。公司目前收入/利润重回高增轨道,23/24/25H1 公司收入分别为 102/142/117 亿元,同比+1%/39%/76%。核心价值在于其平台化能力,能够快速瞄准细分赛道解决用户痛点,利用深厚智能化基因拓展新兴业务。
大行科工研究报告:高景气细分赛道龙头,产品渠道共振潜能深厚大行科工公司概况:公司为国内最大折叠自行车公司。公司专注于各类折叠自行车产品,包括五大系列覆盖各类消费群体。产品定位方面,24年公司产品中定价在2500-3000元的中端产品占比近七成,中端产品占比逐步提升。渠道方面以经销渠道为主,占比接近70%。制造端来看,随着销量增长产能瓶颈显现,2024年OEM代工比例超过50%。2023-2025M1-4月,公司营收同比增长18.1%、50.2%、46.9%;净利润同比增长10.9%、50.1%、69.1%,保持快速增长。
中国汽研研究报告:全领域资质筑壁垒,多赛道布局拓增长中国汽研汽车汽车技术服务:新能源与智能网联驱动,核心业务稳健增长。作为公司的基本盘,汽车技术服务业务凭借在新能源与智能网联领域的领先布局,实现收入 17.2亿元,同比增长 2.9%,成为业绩的压舱石。1)业务结构持续向高景气领域倾斜,其中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开发和测评业务表现亮眼,实现收入 3.1亿元,同比+22.9%;测试装备业务同样+22.9%。旗下子公司中汽院智能网联公司业绩爆发,上半年实现净利润 0.7亿元,同比激增 172.5%,彰显公司在智能网联测试领域的龙头地位和高成长性。2)全国化产能布局加速落地,公司华东总部基地正式开园,将构建覆盖长三角“材料-芯片-零部件-整车”全链条一站式服务能力;联合收购的南方试验场完成交割,填补了华南大型综合场地资源的短板,为承接未来智能网联汽车强检增量需求奠定坚实基础。3)国际化进程稳步推进,新成立海外事业部,并与乌兹别克斯坦、尼日利亚、匈牙利等国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打造汽车出海一站式认证服务平台,打开海外市场增长空间。
长城汽车研究报告:坦克扩圈,魏牌向上长城汽车坦克魏牌公司具备覆盖全场景的混合动力解决方案。公司的 Hi4 混动技术体系包含智能四驱电混架构 Hi4、越野超级混动架构 Hi4-T、泛越野超级混动架构Hi4-Z、智能混动重卡 Hi4-G 四大技术分支,涵盖乘用车及长途干线物流商用车、覆盖从城市到越野等各类用车场景。
亚普股份研究报告:燃油龙头新能源转型提速,布局旋变卡位龙头亚普股份燃油新能源全球化布局深化,出海带来新增量:公司业务遍及 51 个国家,在全球11 个国家布局 25 个生产基地及 7 个工程中心,形成贴近客户集群的生产网络,配套大众、通用等跨国车企海外工厂。近年海外业务增速显著高于国内,虽 2024 年受全球汽车市场波动略有下滑,但长期受益于燃油车出口红利及新能源业务出海,全球化布局持续优化盈利结构。
小马智行研究报告:全球无人驾驶领先企业,Robotaxi进入量产阶段,Robotruck进入跨省货运时代小马智行无人驾驶RobotaxiRobotruck公司为自动驾驶大规模量产和商业化落地的全球领导者,聚焦乘用车及商用车领域。Robotaxi 方面,公司已拿到北上广深商业化运营牌照,已实现无人化,同时,公司第七代汽车成本较上一代下降 70%,截至 2025 年 8 月,公司已持有 200 辆第七代新车,2025 年进入规模化量产阶段;Robotruck 方面,公司已进入跨省货运时代,“1+N”编队已进入后车主驾无人测试阶段。
卡莱特研究报告:业绩恢复增长,积极转型AI卡莱特AI公司为 LED 显控行业领军企业。卡莱特成立于 2012 年 1 月,是一家以视频处理算法为核心、硬件设备为载体,为客户提供视频图像领域综合化解决方案的公司。公司产品主要分为 LED 显示控制系统、视频处理设备、云联网播放器三大类,被广泛应用于大型庆典活动、竞技赛事、会议和电视台演播室、指挥调度中心等各类视频图像显示场景。
江淮汽车研究报告:商用车和乘用车双轮驱动,华为赋能开启新腾飞江淮汽车商用车乘用车华为国资车企转型高端化和智能化新能源汽车制造。公司自 1964 年成立以来,逐步实现由传统整车制造商向高端智能出行科技企业的转型升级。公司早期商用车为主,2008 年后为乘用车导入期。2015 年后公司先后与蔚来、百度、大众等合作,推动新能源化建设。2024年与华为合作推出超高端车型尊界 S800,探索智能化和高端化路线。公司商用车构筑基本盘,新能源智能化加速转型,2024 年实现总收入 422 亿元,归母净利润-17.84 亿元,2025H1 实现总收入 194 亿元,归母净利润-7.7 亿元,预计随尊界品牌推出后利润有望显著改善。
奥比中光研究报告:3D视觉行业翘楚,具身智能助力成长奥比中光3D视觉具身智能国内 3D 视觉领军者,具身智能有望打开增长新通道。公司是国内 3D 视觉领先企业,成立于 2013 年,总部位于深圳,2022 年7 月在科创板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是 3D 视觉感知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和销售,拥有包括结构光、iToF、dToF、双目、Lidar、工业三维测量在内的完整技术体系,具备极强的行业 know-how,产品性能对标国际巨头。公司致力于构建机器人与 AI 视觉产业中台,打造机器人的“眼睛”,根据公司官网信息,公司机器人视觉业务在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占有率超过 70%。多年来,由于公司高研发 投入且下 游落地场景 有限,公 司长期处 于亏损状 态,2025Q1,受益于 AIOT 场景落地发力以及降本增效措施,公司成功实现扭亏为盈,当季归母净利润 0.24 亿元,且该盈利状态在 2025Q2 得以延续,公司逐渐迎来业绩释放期。未来,随着具身智能蓬勃发展,公司业绩有望持续向好。
极智嘉研究报告:全球仓储履约AMR解决方案龙头,AI+机器人技术驱动成长极智嘉AI机器人极智嘉:仓储履约 AMR 解决方案龙一,市场地位稳、成长性突出:极智嘉成立于2015 年,总部位于北京。公司应用 AI+机器人技术,为企业提供智慧物流解决方案,提高其在仓储、制造场景的运营效率,目前已成长为全球最大、产品应用最广泛的仓储履约 AMR 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把握仓储自动化和 AMR 解决方案市场需求增长机遇,收入、订单快速增长,2021-2024 年营业总收入由 8 亿元提升至 24 亿元,CAGR 达 45%,其中海外市场为主要驱动力,2021-2024 年 CAGR 约为 57%,营收占比稳定于 70%以上。2025 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10 亿元,同比增长32%,新签订单 17.6 亿元,同比增长 30%。2022-2024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7/-11.3/-8.3 亿元,经调整亏损净额分别为-8.2/-4.6/-0.9 亿元,前期产品研发、业务和渠道拓展投入较大,且公司扩大融资导致赎回负债面值增长,利润端亏损。2025上半年公司归母净利润-0.5 亿元,经调整亏损净额-0.1 亿元,大幅减亏,经调整EBITDA 为 0.1 亿元,同比转正,受益于 AMR 解决方案毛利率提升、汇兑收益确认,前期投入兑现业绩、规模效应释放,公司盈利拐点已现,盈亏平衡点渐近。
比亚迪电子研究报告:智驾产品等持续增长,1H25利润略超预期比亚迪智驾深耕消费电子,持续拓宽业务边界。公司 2002 年进入消费电子业务,2007年由比亚迪分拆于中国香港上市。2013 年进入汽车业务领域,2014 年进入新型智能产品业务领域,2019 年自主研发智能座舱系统并量产,2022 年智驾域控开始量产出货,2023 年新能源汽车业务规模首次突破百亿,同年收购捷普集团位于成都和无锡的移动电子制造业务,并开启 AI 服务器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