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库

站内搜索
南芯科技研究报告:全球快充芯片领先企业,产品与应用场景持续拓展

南芯科技研究报告:全球快充芯片领先企业,产品与应用场景持续拓展

电荷泵出货量全球第一,充电链路理解深厚。南芯科技专注电源及电池管理领域,以 USB PD 为切入点,产品线从初期通用充电管理芯片和 DC-DC 芯片逐步拓宽至包括充电协议芯片、无线充电管理芯片、AC-DC 芯片、电荷泵充电管理芯片、锂电管理芯片及汽车电子 8 大产品线,其中电荷泵产品全球领先,据 Frost & Sullivan 数据,2021 年公司电荷泵充电管理芯片出货量全球第一。公司产品可广泛应用于手机等消费电子,以及工业、车载领域,覆盖荣耀、OPPO、小米、vivo、大疆、海康威视、沃尔沃、现代等知名客户。
精智达研究报告:面板+存储测试双轮驱动,前瞻布局HBM设备

精智达研究报告:面板+存储测试双轮驱动,前瞻布局HBM设备

本土显示检测设备厂商,拓展半导体存储器件测试设备领域。精智达创立于 2011 年 5月,主要从事新型显示器件检测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业务,产品广泛应用于以 AMOLED 为代表的新型显示器件制造中光学特性、显示缺陷、电学特性等功能检测及校准修复。同时,公司基于自身在新型显示器件检测领域的技术积累,面向半导体存储器件行业布局了晶圆测试系统、老化修复系统、封装测试系统等产品线。目前,在新型显示器件行业,公司主要客户包括京东方、TCL 科技、维信诺股份、深天马等;在半导体测试设备领域,公司探针卡产品、老化修复设备、老化修复治具板均已通过国内主要半导体存储器件厂商验证并取得了批量销售业绩,并已成为其第二供应商。此外,公司还在积极布局存储 CP 试机、FT 测试机等产品,并配合客户开发针对 HBM 的存储测试设备,以扩产自身产品矩阵。
寒武纪研究报告:中国AI芯片巨头加速成长

寒武纪研究报告:中国AI芯片巨头加速成长

专注人工智能芯片领域,注重研发构筑护城河。寒武纪全面系统掌握了通用型智 能芯片及其基础系统软件研发和产品化核心技术。2023 年公司凭借人工智能芯片产品的核心优势,拓展算力基础设施项目,深耕行业客户,实现营收 7.09 亿元,同比下滑 2.70%;实现归母净利润-8.48 亿元,同比亏损收窄。2024Q1 实现营收 0.26 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2.27 亿元。公司聚焦云端大算力 AI 芯片核心赛道,持续推动产品迭代,技术壁垒不断巩固。公司发布股权激励计划,考核目标值 24 年营业收入值不低于 11 亿元,24-25 年累计营业收入值不低于 26 亿元,24-26 年累计营业收入值不低于 46 亿元。
百融云研究报告:AI+垂类科技领航者,AI行业应用落地开花

百融云研究报告:AI+垂类科技领航者,AI行业应用落地开花

百融云作为国内领先的 AI 科技服务提供商,凭借其在决策式 AI 和生成式AI 领域的深厚技术积累,通过云+本地化部署和 MaaS+BaaS 服务模式,为百行千业提供全流程数智化服务,显著提升了自动化审批率和风险管理效率,助力互联网信贷业务实现快速增长。根据公司披露数据,百融云创AI 模型平均每天调用 3 亿次以上,云平台稳定性高达 99.998%,以实际场景业务为痛点的产品研发深受市场欢迎。公司扎根垂类领域累积数据优势,目前已累计服务机构客户超 7000 家,覆盖 6 大国有银行、12 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上千家城农商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及各类垂直企业客户。2023 年,公司客户留存率 99%,客户满意度 97%,已具备客户粘性和可持续盈利能力。
中联重科研究报告:多元化产品及海外差异化布局构筑核心竞争力

中联重科研究报告:多元化产品及海外差异化布局构筑核心竞争力

公司为国内工程机械龙头企业,混凝土机械、起重机械等传统优势产业的市场地位稳中有升;土方机械、高空作业机械、矿山机械等新兴潜力业务加速发展。公司加大海外市场销售力度,积极发挥智能制造规模化优势。 ➢ 传统工程机械行业需求有望回暖,高空作业车需求仍具有空间  起重机、混凝土机械、土方机械等传统工程机械产品主要受到基建投资、国标切换后的置换等因素影响,2021 年 5 月至今国内需求持续下滑,中央财政在 2023Q4 增发国债 1 万亿元,2024 年有望拉动设备需求逐步提升。中国高空作业平台市场起步较晚,近年高速发展,2019-2022 年中国高空作业平台保有量增速分别为 65.4%/62.8%/57.0%/36.0%,预计未来随着人工成本提升,行业有望维持较高增速。
云意电气研究报告:汽车智能电源控制器龙头,掌握核心技术业务多点开花

云意电气研究报告:汽车智能电源控制器龙头,掌握核心技术业务多点开花

公司是集汽车核心电子产品研发、制造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已形成车用智能电源控制器、智能雨刮系统产品、车用精密注塑类产品、传感器类产品等多业务板块。19-23 年公司营收 CAGR 为 23.68%,扣非归母净利润 CAGR 为 38.60%,24Q1 收入同比+41.08%,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121.28%。公司为智能电源控制器龙头,产业链垂直整合能力强成本优势明显,全球市场占有率有望持续提升。公司历时多年研发掌握了胶条橡胶材料配方、无骨算法设计等雨刮产品核心技术,不断突破新客户,产品由刮刷刮臂拓展至雨刮系统,业务有望保持高增。公司控股子公司芯源诚达掌握了陶瓷芯高温共烧、控制系统算法等核心技术,在主机配套与售后服务两路出击,进入快速放量期。
昆仑万维研究报告:布局大模型,All in AI开辟新增长曲线

昆仑万维研究报告:布局大模型,All in AI开辟新增长曲线

确立“All in AGI 与 AIGC”战略,以 AI 赋能业务条线。模型端:公司于 2023 年 4 月发布“天工 1.0”大模型,2024 年 2 月发布“天工 2.0”、4 月发布“天工 3.0”,“天工 3.0”采用 4000 亿参数的 MoE 架构,是当前全球模型参数最大、性能最强的开源 MoE 模型之一。应用端:公司基于 AI 搜索推出了 AI 写作、AI 绘画、AI 数据分析、AI 伴侣等官方智能体,并基于 AI 技术在 AI 音乐、AI 视频、AI 游戏、AI 社交等方向积极布局。
中国汽研研究报告:向在用车检测、后市场进军,汽车技术服务龙头再出发

中国汽研研究报告:向在用车检测、后市场进军,汽车技术服务龙头再出发

公司是汽车技术服务领域领军型企业,其以法规标准为抓手,构筑ToG/ToB /ToC 三位一体稀缺影响力。19-23 年公司技术服务业务收入 CAGR超 22%,营收占比超 80%。公司定位“政府助手”(To G)、“车企帮手”(To B)、“消费者顾问”(To C),牵头制定行业标准、提供车辆检测服务、深入了解消费者需求,通过咨询、检测、认证等技术服务方式进行变现。服务产生数据,数据积累推动服务能力提升,这种螺旋成长模式构筑了企业护城河。
特斯拉Robotaxi日发布会前瞻:厉兵秣马,蓄势待发

特斯拉Robotaxi日发布会前瞻:厉兵秣马,蓄势待发

美国与中国均已处于Robotaxi推进的0-1突破阶段,国内有望后来者居上:美国与中国均处于全球Robotaxi推进的领先位置。与美国相比,中国Robotax商业化推进,1)起步相对较晚,但步入商业化运营速度相对较快;2)政策从中央至地方双重驱动,地域覆盖范围更广;3)预计合作/合资或为国内Robotaxi运营主流;4)麦肯锡预计2030年国内基于自动驾驶的出行服务创收将达2,600亿美元(渗透率达10+% vs. 我们预计当前仅约0.2%-0.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