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

站内搜索
激光雷达专题报告:从智驾之眼到机器人之眼

激光雷达专题报告:从智驾之眼到机器人之眼

系列第三篇集中回应车载市场的“量价疑虑”以及对机器人市场进行前瞻性分析展望。24Q3 以来,激光雷达板块关注度显著提升,主要落地场景车载市场出现拐点级变化——A 面是数量端加速放量推动的 15 万以上新能源车前装激光雷达渗透率“跨越鸿沟”(22/23/24 年分别为 3.3%/8.7%/21.6%),B 面是价格端 4 年间连续打 6 折降数量级的“科技平权”。上述观点我们已分别在 20240720《激光雷达系列一:迅速腾飞的激光雷达巨头-聚智驾之势,创感知先河》以及 20241009《激光雷达系列二:透视智驾之眼-三重拐点验证 ADAS 激光雷达放量盈利在即》的公司及行业深度报告中前瞻阐明。本篇报告试图集中回应一下近期市场关注的重要问题,分为车载和机器人两个板块,结构上都从“价值-空间-格局”,分别去解决“必要性-蛋糕有多大-蛋糕如何切”的问题。
DeepSeek专题报告:AI编程或为B端最先崛起的AI应用

DeepSeek专题报告:AI编程或为B端最先崛起的AI应用

AI 编程:重构代码编写的范式。AI 编程已经成为 AI 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细分领域,正在逐步赋能编程工作的各个方面,包括代码自动补全、代码生成、测试验收等。根据《2024 年中国 AI 代码生成市场观测报告》,2023 年中国 AI 代码生成市场规模达到 65 亿元,随着规范化开发需求和中小型企业用户对辅助开发工具的需求增加,预计到 2028 年,中国 AI 代码生成市场规模预计将增长至 33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 38%。
DeepSeek十大关键问题解读

DeepSeek十大关键问题解读

DeepSeek探索出一条“算法创新+有限算力”的新路径,开源AI时代或已至,国产AI估值或将重塑。 Q1:DeepSeek对于算力的影响?——Jevons悖论:短期训练侧算力需求或受影响,但DeepSeek推理价格下降吸引更多用户调用模型,带来英伟达H100 GPU的租赁价格提升,故表明算力需求量短期仍呈提升趋势,中长期推理算力需求有望持续增长。 Q2:文本与多模态对算力的需求差别?——多模态模型大规模应用,或将升级算力需求。Sora将大模型训练数据从大规模的文本/图像,发展到视频数据,提升了新的维度,这或将数倍提升算力需求。
DeepSeek将如何改变AI应用?

DeepSeek将如何改变AI应用?

从kimi(月之暗面)到智谱,从豆包(字节)到DeepSeek,中国基础大模型一直处于快速演进之中,演进的主旋律则体现为性能提升和成本降低,与计算机历史上PC、互联网的发展逻辑类似。我们总结了以下三个关键词: 关键词1:低成本。与暴力美学的大模型相对应的就是高成本,动则数百上千万元的成本投入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下游需求的释放,在中国当前的宏观环境下这种挑战更为明显。DeepSeek带来的成本指数级下降,将会大大加速AI应用的落地进程。 关键词2:开源。伴随闭源基础大模型能力不断提升之后,是否会向上侵蚀应用市场成为了市场的一种担忧。而开源体系大大降低这种可能:1)开源体系需要生态繁荣,基模厂商与应用厂商是合作关系;2)对于应用厂商而言,开源大模型的可获得性、可把握性更强,更容易基于此构建自己的垂直模型和能力。
汽车行业专题报告:AI时代,车企的升维之战

汽车行业专题报告:AI时代,车企的升维之战

AI 技术发展加速,形成云侧 AI 与端侧 AI 两条路线。自 2022 年 Open AI 推出建立在 GPT-3.5 和 GPT-4.0 大语言模型上的聊天机器人 ChatGPT 后,AI 技术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及应用,春节期间 DeepSeek 模型引爆全球关注。目前 AI技术部署形成了云侧 AI 和端侧 AI 两条路线,端侧 AI 凭借本地即时响应、数据隐私保护及个性化体验的优势,适用场景更为广泛。
汽车行业专题研究:DeepSeek对智能驾驶影响几何?

汽车行业专题研究:DeepSeek对智能驾驶影响几何?

DeepSeek 开源大模型推出后,成为智能驾驶研发端关注的主要方向。DeepSeek 在数据生成、数据处理、模型蒸馏等方面具备较强能力。未来,DeepSeek 有望成为智能驾驶加速的关键,保证高效训练的同时,打通车云模型关系,并持续降低训练成本。未来功能实现层面来看,尚未实现智能驾驶功能完整性部署前,DeepSeek 的使用或加速缩小各家车企之间的时间差距。实现功能突破后,智能驾驶领先企业有望保持用户粘性和高阶功能性能的领先。
海外人形机器人行业专题报告:人形机器人的GhatGPT时刻已至

海外人形机器人行业专题报告:人形机器人的GhatGPT时刻已至

美国科技公司具备算力和大模型优势,引领人形机器人发展,进度看特斯拉﹥英伟达﹥Google ﹥OpenAI:从进展看,特斯拉居首,且从芯片、数据训练、大模型到本体制造、运控模型均自研自产,25年已制定千台量产目标。其次为英伟达,其具备强大的算力能力+数据训练平台优势,利用微软芯片、数据、大模型、开发平台,为人形机器人公司打造底层开发生态,已与14家人形公司合作。其次为Google,从放弃本体聚焦机器人大模型,到再次牵手机器人公司合作下一代人形机器人,具备大模型能力。OpenAI目前通过投资和自己小规模研发机器人本体,尚未All in。苹果和Meta目前专注机器人细分感知领域,平台推出机器人感知系统ARMOR可用于机械臂,Meta此前收购Digit触觉传感器团队。
智能驾驶芯片行业专题报告:智能驾驶进入快车道,地平线机器人和黑芝麻智能的投资价值分析

智能驾驶芯片行业专题报告:智能驾驶进入快车道,地平线机器人和黑芝麻智能的投资价值分析

智能驾驶芯片行业:千亿市场空间大赛道,国产芯片厂商崭露头角。技术进步+成本下降+消费者接受度高,智能驾驶行业渗透率加速提升,在 ADAS 功能进一步普及的推动下,全球 ADAS SoC 市场预计从 2023 年的 275 亿元增至2028 年的 925 亿元,CAGR 为 27.5%。自动驾驶 SoC 供应商方面,中国的主要自动驾驶 SoC 市场参与者包括地平线、黑芝麻智能等;其他国家的主要自动驾驶 SoC 市场参与者包括英伟达、Mobileye、高通、Texas Instruments(TI)及瑞萨。目前英伟达、高通、地平线、华为、黑芝麻等均推出了适配 L3 级及以上高阶智能驾驶的芯片方案。
智能电动汽车行业专题:智能电动车,智驾平权,L3元年

智能电动汽车行业专题:智能电动车,智驾平权,L3元年

2024 年 L2 级别自动驾驶渗透率已达 55.7%,2025 年即将迎来普及,特别是比亚迪代表的平价整车厂入局有望继续推升行业渗透率,智驾平权时代有望到来。此外,我们看到了 DeepSeek 等国产 AI 大模型技术的崛起,国内智驾技术也有望迎来突破。江淮汽车联合华为研发的尊界 S800 是国内第一款 L3 架构的车型,《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提出 L3 以上级别自动驾驶的个人乘用车可以附条件上路,此条例将于 2025 年 4 月 1 日起实施,L3 级自动驾驶在中国即将落地。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