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

站内搜索
人形机器人专题报告:人形机器人有望迎来量产元年,北交所零部件企业发展前景广阔

人形机器人专题报告:人形机器人有望迎来量产元年,北交所零部件企业发展前景广阔

人形机器人从“0”到“1”导入期加速,政策+科技驱动有望迎来量产元年。2024 年开始人形机器人逐步实现产业落地,全球范围内的多家企业开始加码人形机器人,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进程将进一步加速。政策方面:2023 年以来,中央和地方纷纷出台政策鼓励机器人行业发展,涉及算法、场景、产业等维度,推动机器人在医疗、协作、特种、 物流等行业的应用,2023 年 10 月更是发布《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科技方面:人形机器人是“自动”与“自主”高度耦合的产物,其发展路径将经历多个阶段,由“机构层”向“决策层”演进,大模型+AI 快速发展加快了机器人向任务级交互进化,具有实体的智能体通过与环境的交互来取得认知能力,学习并掌握新技能新知识,大幅提升了机器人的环境感知、人机交互、上层规划的能力,其在感知、决策、运控方面的智能、自主进一步提高。根据觅途咨询数据,保守预计 2030 年全球人形机器人销售量 7.6万台,市场规模达 49.60 亿美元。
人形机器人专题报告:从电动车复盘看机器人行情演绎,奇点已至,万亿空间

人形机器人专题报告:从电动车复盘看机器人行情演绎,奇点已至,万亿空间

当前人形机器人相当于2012-2014年电动车,处于0-1放量前夕。从特斯拉电动化看,1)2004-2008年Roadster的时代:对标2022-2024年人形机器人测试阶段;2)2012-2015年的Model SX时代:对标2025-2026年人形机器人tob端放量阶段,实现品牌积累及规模化量产;3)2017-至今的Model 3Y时代:对标2027年人形toc端放量阶段。从销量端看,2012-2014年中国和美国电动车均突破万台销售,初步起量,而机器人在2025年也将实现1.5-2万辆(中国人形机器人1万+、特斯拉0.5万台),实现0-1。
人形机器人行业深度报告:国内机器人行业深度,量产元年,百家争鸣

人形机器人行业深度报告:国内机器人行业深度,量产元年,百家争鸣

产业明显提速,差异化渐显,短期工业场景有望率先落地,长期空间广阔。1)产业在加速:产业政策密集出台,产业联盟&基金纷纷成立,融资数量大幅增长,推动产业形成“资金—技术—产品”闭环。2)差异化渐显:国内机器人在上下肢、视觉等硬件方案及模型路线等软件层面存在差异化且仍未收敛。3)短期爆发在即,长期空间广阔:应用环节较为明确为汽车、3C行业,有望率先起量,逐步延伸至其他制造业及搬运、零售等服务业,有望于2030年走进家庭。据测算,预计2030/2035年机器人新增需求达136/1163万台。随大脑逐步完善及场景拓宽,关节数增加,线性关节逐步渗透,灵巧手收敛至五指方案,我们测算2035年大批量生产后,单体执行器价值量约4万元,旋转/线性执行器市场空间达2154/2735亿元。
汽车电子行业深度报告:智驾平权浪潮将至,智能汽车产业链迎加速拐点

汽车电子行业深度报告:智驾平权浪潮将至,智能汽车产业链迎加速拐点

智能化正逐渐成为汽车产业竞争关键,类比 2010 年智能手机高速发展起点,我们认为 2025 年高阶智能驾驶有望进入高速发展期。伴随软硬件算法成熟、硬件方案降本、消费者认知度提升、车企竞争加剧等,预计未来两年高阶智驾将在国内 10-20 万车型中快速普及。建议关注国内整车厂新车智驾落地进度以及相关智能驾驶产业链环节发展机遇,如智驾/座舱芯片,域控制器,线束、连接器及车载通讯芯片,感知传感器,智能底盘相关产品和解决方案,以及 HUD、声学、智能车灯等其他智能座舱核心增量部件。
计算机行业专题研究报告:DeepSeek推动“算力平权”,关注端侧AI和Agent投资机会

计算机行业专题研究报告:DeepSeek推动“算力平权”,关注端侧AI和Agent投资机会

DeepSeek 近期推出 V3/R1/Janus-Pro 等多款大模型,凭借卓越性能和创新技术,在行业内引发强烈反响,效果显著“出圈”。其中 V3 正式训练成本仅为 557.6 万美元,约为 GPT-4 预算的 1/20;R1 性能比肩 OpenAI o1,但API 服务定价为每百万输入 tokens 1 元(缓存命中)/ 4 元(缓存未命中),每百万输出 tokens 16 元,远低于 OpenAI o1。我们认为 DeepSeek 的突破标志着国产大模型技术迈入全球领先行列,其低成本特性将带动 AI应用加速落地。
技术革新引领未来——生成式AI塑造核心发展引擎

技术革新引领未来——生成式AI塑造核心发展引擎

在当今快速演变的技术生态系统中,多技术协同升级已成为推动新兴技术发展的核心动力。这一过程涉及人工智能(AI)、大数据、云计算等关键技术的深度融合,也关系到各个行业之间的相互渗透,技术和行业互相交织形成了一个创新生态。例如,金融场景已可以将产品与大模型进行结合、生成交易数据,从而弥补真实数据的不足,并优化欺诈识别模型的训练。时至今日,行业融合多种新技术的成功案例层出不穷,显示出协同效应对技术创新周期的加速作用。
机器人行业2025年度策略:算力提效、全球共振、产品迭代

机器人行业2025年度策略:算力提效、全球共振、产品迭代

我们在23年6月发布报告《人形机器人:AI赋能下空间可期,看好特斯拉供应链》,当前时间点我们对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的观点是:全球共振,多点开花。投资思路上,分为两大类:1)选客户:不仅仅是特斯拉,还有英伟达、以及国内以华为为代表车企入局;2)选产品:看好产品迭代方向的六维力和灵巧手。从人形机器人本体和软件出发,我们将市场上的终端公司分为三类:1)特斯拉;2)英伟达;3)以华为为代表的国内具身智能。
国内机器人行业梳理:量产元年,百家争鸣

国内机器人行业梳理:量产元年,百家争鸣

产业明显提速,差异化渐显,短期工业场景有望率先落地,长期空间广阔。1)产业在加速:产业政策密集出台,产业联盟&基金纷纷成立,融资数量大幅增长,推动产业形成“资金—技术—产品”闭环。2)差异化渐显:国内机器人在上下肢、视觉等硬件方案及模型路线等软件层面存在差异化且仍未收敛。3)短期爆发在即,长期空间广阔:应用环节较为明确为汽车、3C行业,有望率先起量,逐步延伸至其他制造业及搬运、零售等服务业,有望于2030年走进家庭。据测算,预计2030/2035年机器人新增需求达178/994万台。随大脑逐步完善及场景拓宽,关节数增加,线性关节逐步渗透,灵巧手收敛至五指方案,我们测算2035年大批量生产后,单体执行器价值量约6万元,旋转/线性执行器市场空间达2130/4031亿元。
AI行业专题报告:Agent如何重构软件生态?

AI行业专题报告:Agent如何重构软件生态?

Agent是LLM的进阶。大语言模型适用于完成相对孤立、直接的任务,而AI Agents更适合完成连续的、复杂的场景和任务。未来有望过渡到Agent模式,由人类设定目标并提供资源,AI完成绝大部分工作。 Agent能力目前处于类似GPT3到ChatGPT阶段。以OSWorld为基准,人类专家水平benchmark为72.4%。2025年1月,Open AI Operator得分38.1%。 2025年后Agent能力上限提升明显,预计迎来爆发。目前底层agent角度,海外领先为GPT的Operator,国内字节开源UI-TARS、智谱AutoGLM等均有提升,预计2025年是agent爆发的一年。
2024年全球AI行业应用趋势年度报告

2024年全球AI行业应用趋势年度报告

过去一年,AI的快速发展在各个层面上都带来了深刻变化。无论是行业从业人员还是普通用户,都深刻感受到人工智能的影响与变革。从产业链角度来看,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全面爆发;在垂直行业应用方面,AI技术已经广泛渗透到医疗、金融、制造、自动驾驶等关键行业领域;在具体应用场景上,从助手类产品、图片生成、音乐创作到视频生成、陪伴类产品、搜索类产品等,均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用户数量迅速攀升。全年AI领域的投资规模突破了4000亿元人民币,全球首部AI监管法案今年在欧盟也已生效。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