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热点

站内搜索

光刻机产业链深度报告:国产路漫其修远,中国芯上下求索

光源、数值孔径、工艺系数、机台四轮驱动,共促光刻产业升级。分辨率由光源波长、数值孔径、光刻工艺因子决定.(1)光源波长(λ)——光源:其他条件不变下,光源波长越短,光刻机分辨率越高。在EUV光源方面:LLP光源较为稳定,且碎屑量较低,适用于大规模量产。高功率、转换效率为EUV光刻必要条件。液滴Sn靶易于操控,转换效率较高。加入预脉冲可以极大提高CE,双脉冲成为主流。Cymer与Gigphoton几乎垄断全球激光光刻机光源产业,科益虹源弥补技术空白。稳态微聚束(SSMB)为极紫外光的产生提供新方法,有望实现弯道超车;(2)数值孔径(NA)——物镜:其他条件不变下,数值孔径越大,光刻机分辨率越高。从“双腰”到“单腰”,引入非球面镜片改变物镜结构。折反式使用较少光学元件实现更大数值孔径并实现场曲矫正。浸没式光刻提供更大焦深并支持高NA成像。高端光学元件超精密制造技术及装备成为制约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重大短板;(3)工艺系数——计算光刻技术:OPC对掩膜图形进行预畸变处理,补偿光学邻近效应误差。SMO结合SO与OPC技术,提高设计自由度,扩大工艺窗口。多重图形技术(MPT)中,LELE主要原理为化繁为简,SADP,一次光刻后相继使用非光刻工艺实现图形密度加倍。ILT已知光刻结果,反推出光源、光掩膜等调整参数。国内市场被国际巨头垄断,东方晶源、宇微光学填补国内空白。(4)双工作台系统:精确对准+光刻机产能的关键。

半导体行业专题报告:多板块营收复苏,AI浪潮引领行业开启景气新周期

上游制造:消费电子复苏,AI 拉动先进制程及 CoWoS 需求提升 晶圆代工环节,2024M6 台积电营收同比维持增长,公司 2024Q2 实际累计营收6735.1 亿新台币,同比+40.07%,环比+13.64%,超越预测区间上限。据工商时报,法人预估公司 2024Q2 营收超指引预期主要来自于 HPC 需求强劲;并且在智能手机与 HPC 需求强劲下,2024Q3 保持维持增长态势。封测环节,日月光、力成 2024M6 营收同比持续改善,日月光投控表示 2024 年为复苏年份,预计上半年去化库存,下半年有望加速成长。此外,日月光、力成加速布局先进封装CoWoS 产能,2024 年资本开支创历史新高。

半导体硅片行业专题报告:半导体硅片景气度向好,国产厂商前景可期

半导体硅片是最重要的半导体材料,2023 年市场规模达 123 亿美元。半导体硅片,又称硅晶圆片,是指以多晶硅为原材料,利用单晶硅制备方法形 成硅棒,再经过切割而成的薄片。硅片在半导体产业链中是芯片制造的重要 核心材料,2022 年半导体硅片在全球半导体材料中占比达到 33%,是占比 最大的半导体材料,2023 年全球半导体硅片市场规模为 123 亿美元(不含 SOI 硅片)。 行业去库存化进入尾声,终端市场驱动半导体硅片需求长期增长。半导体硅片市场具有一定的周期性,由于受到 2020 年全球“缺芯潮”的影响,以及人工智能(AI)、高性能计算(HPC)、5G、新能源汽车和工业应用的 需求增加使得全球对芯片的需求不断提升,对半导体硅片的需求也随之增长,2022年后受全球整体产能释放与市场需求疲软的影响,下游芯片行业出现库 存过剩的情况,2023 年半导体硅片行业处于周期底部,但随着行业库存逐 渐恢复到正常水平,我们预计 2024 年会结束全球库存过剩的现状,需求逐渐 恢复增长,2024-2026 年将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中国汽车行业全球化增长分析系列报告(1):南美洲,强势突破,呈现三足鼎立

我们认为海外车企在南美洲市场布局的车型已经老化,并且多年没有进行更迭;只有Stellantis、大众、丰田等近几年针对南美洲上市了几款重要新车,因而承接了相应的消费升级需求,维持或者提高了市占率。所以对于中国车企,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并未完全成熟以及激烈的竞争市场,有足够的本土化发展空间。 三足鼎立,奇瑞、比亚迪、长城加速南美洲布局。整体看,三家企业当前在南美均有产能布局,随着本土产能的落地,有望进一步提升产品性价比与竞争力,预计2026年三者有望在南美市场销量超过40万辆,相较2023年9.49万辆翻3倍增长。分品牌看,三家企业突破的途径各有不同

电子行业HBM专题分析:逐鹿顶尖工艺,HBM4的三国时代

算力需求澎湃催化 HBM 技术快速迭代。目前 HBM 已然成为 AI 服务器、数据中心、汽车驾驶等高性能计算领域的标配,未来其适用市场仍在不断拓宽。2024 年的 HBM 需求位元年成长率近 200%,2025 年可望再翻倍。受市场需求催化,当前 HBM 的开发周期已缩短至一年。针对 HBM4,各买方也开始启动定制化要求,未来 HBM 或不再排列在 SoC 主芯片旁边,亦有可能堆叠在 SoC 主芯片之上。垂直堆叠技术在散热,成本,分工等方面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受先进制程技术和资金投入规模的限制,目前,只有 SK 海力士、美光和三星有能力生产兼容 H100 等高性能 AI 计算系统的HBM 芯片。23 年海力士市场份额为 53%,三星市场份额为 38%,美光市场份额为 9%。海力士具有先发优势,但三星有望通过其一站式策略抢占市场份额。

汽车行业分析报告:中国自主出海远航,海外销量向千万进阶

全球汽车市场展望与自主车企出海机遇分析 在自主品牌的稳健发展背景下,我们对海外汽车市场空间进行了中性预估,预计总容量约为994万辆,分布于四大区域:欧洲316万辆,美洲231万辆,亚洲及大洋洲合计271.5万辆,中东与非洲175万辆。基于当前市场态势,我们认为中东欧、拉美及美洲其他地区、中东非洲、澳大利亚新西兰及东盟等地为自主车企提供了较大的市场进入机会。 欧洲市场:恢复增长,多元并存 市场概况:欧洲乘用车市场持续回暖,2023年总量达1491万辆,其中西欧与中东欧分别为1156万辆和335万辆。市场展现多元发展趋势,欧系品牌保持市占率领先。

低空经济行业专题报告:政策助力产业腾飞,低空经济迎来新纪元

低空经济,这一依托低空空域、以通用航空为核心的新兴经济形态,正逐步展现出其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它不仅涵盖了低空飞行、航空旅游、支线客运、通航服务等多个领域,还深刻影响着科研教育等多个行业,其核心驱动力则聚焦于无人机与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这两大创新产品。 eVTOL作为未来城市空中交通(UAM)的明星,以其卓越的安全性、智能化、经济性和环保性,正逐步重塑城市通勤方式,为超大城市、都市圈及城市群带来前所未有的便捷与高效。据Precedence Research预测,到2025年,eVTOL市场规模将激增至158.2亿美元,彰显出该领域的蓬勃生机与无限可能。

2024全球E-Bike市场洞察报告

电动自行车(E-Bike),作为传统自行车与现代新能源技术的融合体,是一种创新的两轮短途代步工具,它集成了电机、智能控制台及高效蓄电池等核心组件,实现了机电一体化的设计,赋予骑行者远超普通自行车的速度体验,速度上可达到后者的两倍之多。E-Bike不仅满足了人们日常短途出行的便捷需求,还以其轻量级运动与娱乐的特性,成为了众多消费者的新宠。近年来,在全球绿色出行理念日益普及的背景下,E-Bike在国内外市场均赢得了广泛的认可与青睐。 本报告依托丰富的数据资源和详尽的案例研究,针对E-Bike市场的最新动态、消费者偏好以及行业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剖析。我们的目标在于,为企业提供前瞻性的市场洞察,助力其精准把握市场脉搏,捕捉增长机遇,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汽车行业中期策略:龙头出海谋长远,估值低位逢良机

展望2024年下半年:聚焦自主品牌车型周期与国际化拓展的两大趋势 在即将步入的2024年下半年,我们尤为看好那些正处于强劲车型周期中的乘用车企业,特别是比亚迪,其步入DM5.0时代的新车型周期,通过高端化和全球化战略显著拓宽了盈利边界。此外,小鹏汽车与长城汽车同样值得关注。在商用车领域,中国重汽展现出强劲势头,宇通客车亦不容忽视,我们持续看好这两大板块因海外出口而带来的长期高增长潜力。 对于零部件板块,我们推荐那些处于强产品周期中的产业链企业,特别是那些能够充分利用全球化机遇的优秀公司。这包括具备Tier0.5能力,提供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的科博达与德赛西威,以及那些在欧洲、墨西哥等地建有生产基地或海外市场占比较高的中鼎股份、新泉股份、拓普股份、双环传动等,它们有望进一步拓宽盈利空间。同时,我们也关注H2智能车密集投放所带动的“华为链”以及出海领军企业奇瑞的产业链。

轮胎行业深度报告:高端化迈上征程,国际化空间广阔

展望未来,中国轮胎企业在国际舞台上的布局正加速推进,其海外基地的建设预示着更为广阔的国际化空间即将开启。预计到2025年底,这些海外基地的半钢轮胎年产能将飙升至1.77亿条,直指美国、欧洲及东南亚等关键市场。在高效运营(假设90%开工率)和强劲出口导向(假设70%产品出口美国)的推动下,其半钢轮胎出口量有望达到1.12亿条,即便面对美国2023年3.05亿条的市场规模,也展现出巨大的增长潜力。同样,全钢轮胎领域亦不甘落后,预计海外基地年产能将达到3552万条,出口量约为2238万条,在美国市场同样具备显著的竞争力。

力传感器行业分析:高价值量零部件,人形拉动广阔需求空间

力传感器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应用前景极为广阔,特别是在特斯拉Optimus等先进机型的推动下,其作为实现触觉反馈、精细操作、平衡控制及安全防护的关键组件,作用愈发凸显。在人形机器人的设计中,多种类型的力传感器被精心布局于不同部位,尤其是六维力传感器的引入,极大地增强了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的适应性和操作精度。 从力传感器的构造来看,它集成了力敏元件、转换元件及信号处理单元,能够精准测量并转换力或力矩信息。根据测量维度,这些传感器可分为一维至六维不等,其中六维力传感器因能同时感知三维空间中的力和力矩而备受青睐。按技术原理划分,力传感器又可分为光电式、应变式、电容式、压电式等多种类型,目前以应变式为主流技术路径。

如何评价车企端到端能力?

引言:为何关注智能驾驶端到端大模型进展?  端到端大模型是实现高阶智能驾驶功能的主要路径。端到端神经网络可以充分简化运算步骤,减少人工特征工程的需要,并识别出数据中关联性,充分提升计算效率。受益于有效行为轨迹数据规模提升,智能驾驶端到端大模型有望成为高阶智能驾驶解决方案。2023 年开始,模块化的端到端规划模式加速,逐步成为代表智能驾驶实现高阶功能迭代的主要方向。 ➢ 如何评价车企智能驾驶端到端大模型能力?  参考大模型的发展,端到端智能驾驶大模型具备涌现效应。我们认为,评价模型主要参数指标为车端轨迹数据规模、训练数据能力、软件开发能力。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