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 第2页

2024大模型十大趋势

继ChatGPT开启大语言模型引领的新一轮人工智能革命以来,我们持续见证了人工智能领域技术的加速迭代,在过去的一年里众多公司如Google、Midjourney、Adobe以及Inflection等,都推出了创新的模型和产品,标志着大模型技术的成熟和大规模应用的开始。今年2月,Sora的出现再次震撼了技术界,预示着我们可能很快就会见证更多令人兴奋的技术突破。过去半年,我们以日为单位更新“AI每日动态”,这可以充分反映出来,AI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以日来统计的话也是毫不过分的。
SVIP免费

浅析AI大模型训练数据来源与版权挑战

AI 大模型训练数据来源广泛。在算力可获得性提升以及算法同质化趋势下,训练数据成为影响大模型性能的重要因素。区别于传统 AI 模型,大语言模型通常使用公共文本数据集的混合体作为预训练语料库,而多模态大模型则需要大规模的图片和音视频等多模态数据。这些训练数据的来源广泛,包含公开渠道、企业自研、直接购买与合作交换等。 内容持有者对 AI厂商态度各异。部分内容持有者针对 AI 平台提出了各种维权诉求,已有数十起版权诉讼正在进行中。同时,另一部分内容持有者则选择了授权合作道路。版权纠纷实质上是商业利益之争,内容持有者具体选择诉讼还是合作取决于其商业模式、内容独特性和行业结构等因素。作家和艺术家们普遍倾向于抵制 AI 公司并控诉其侵权行为,而新闻媒体在版权斗争中则难以形成统一阵线。

大模型基准测试体系研究报告(2024年)

大模型基准测试:驱动AI技术进步的基石与未来展望 近年来,大模型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璀璨明星,以其强大的计算能力和广泛的学习范围,极大地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的飞跃,预示着通用人工智能时代的曙光初现。在此背景下,如何科学、精准地评估大模型的能力,成为学术界、产业界、研究机构及用户群体共同关注的焦点。构建一套全面、客观、可量化的基准测试体系,不仅是对当前技术成就的检验,更是对未来研究方向的指引,对产品研发的驱动,对行业应用的支撑,以及对监管治理的辅助,同时也是增进公众对AI技术理解的重要途径。

2024大模型典型示范应用案例集

2024年将见证大模型技术的全面渗透,深刻赋能各行各业,无缝融入实体经济脉络,成为驱动科技创新的关键力量。截至今年五月份,我国自主研发的大模型数量已突破300大关,这一里程碑式成就预示着大模型技术在多元行业场景中的创新实践与深度应用正蓬勃展开,对激发新生产力、高效赋能新型工业化进程、以及加速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均展现出了不可估量的重要价值。 自今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明确提出“人工智能+”行动计划以来,全国各地积极响应,迅速行动,进一步加速了大模型前沿技术与实际产业需求的深度融合进程,为构建智能经济新生态、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注入了强劲动力。这一战略部署不仅拓宽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边界,更预示着一个由大模型技术引领的产业升级与变革新时代正加速到来。

中文大模型基准测评2024年上半年报告:2024年度中文大模型阶段性进展评估

自2023年5月以来,全球范围内的大模型技术展现出了蓬勃的发展态势,特别是以GPT系列为代表的海外顶尖模型,经历了从GPT3.5到GPT4,再到GPT4-Turbo及GPT4o的多次迭代升级,持续推动着技术边界的拓展。与此同时,国内的大模型领域也经历了为期14个月的激烈竞逐与快速迭代,期间顶尖模型的位置更是八度易手,彰显了国内技术实力的飞速提升与竞争的白热化。 从总体趋势观察,国内外大模型在中文处理这一关键领域的通用能力差距正显著缩小。具体而言,从2023年5月时的较大差距(约30.12%)开始,经过一年的技术革新与追赶,至2024年6月时,这一差距已大幅缩减至仅4.94%,标志着国内外大模型在中文处理上的实力日益接近,共同推动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全球化发展与普及。

国产AI大模型应用报告

继2022年11月,OpenAI发布旗下AI聊天机器人应用ChatGPT后,大模型逐渐走入公众视野。2023年被视为中国大模型的发展元年。这一年里,中国本土厂商、各大科技巨头、科研院所、初创公司都纷纷下场,部署自己的大模型。从优化算法全面追赶头部大模型水平到创新应用落地全面开花,国产AI正待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独特节奏的发展之路。 本报告将回顾国产AI大模型的发展历程,分析当前国产大模型落地应用的数据表现,结合赛道头部和特色产品案例,帮助用户读者更好地把握国产AI大模型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2024大模型十大趋势:走进“机器外脑”时代

继ChatGPT开启大语言模型引领的新一轮人工智能革命以来,我们持续见证了人工智能领域技术的加速迭代,在过去的一年里众多公司如Google、Midjourney、Adobe以及Inflection等,都推出了创新的模型和产品,标志着大模型技术的成熟和大规模应用的开始。今年2月,Sora的出现再次震撼了技术界,预示着我们可能很快就会见证更多令人兴奋的技术突破。过去半年,我们以日为单位更新“AI每日动态”,这可以充分反映出来,AI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以日来统计的话也是毫不过分的。

人工智能行业大语言模型技术发展研究报告(2024年)

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的战略性技术和新质生产力重要驱动力,正在引发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变革和重塑,2023 年以来,以 ChatGPT、GPT-4 为代表的大模型技术的出台,因其强大的内容生成及多轮对话能力,引发全球新一轮人工智能创新热潮,随着大模型技术演进、产品迭代日新月异,成为科技产业发展强劲动能。本报告总结梳理大语言模型技术能力进展和应用情况,并对未来发展方向予以展望,以期为产业界提供参考。

寒武纪专题报告:乘大模型之风,AI芯片元老寒武纪再度起航

以 Transformer 结构为主的生成式带动了加速计算的需求突破式增长,随着Scaling law 的进一步拓展,Nvidia 数据中心的收入从 2024 财年 Q1 的 4 3 亿美金增加至 2025 财年一季度的 226 亿美金,同期超威电脑和 DELL 的 AI 服务器收入也大幅增加。我们预计未来针对训练和推理的 AI 算力需求有 望长时间高景气,据 IDC 及 TheNextPlatform 统计,2023 年全球 AI 服务器 市场规模预计将超 500 亿美元,2027 年预计将超 946 亿美元。在这一场科 技盛宴中,Nvidia 凭借前瞻的布局、CUDA 生态的壁垒、从 P100 到未来 R100 芯片的快速迭代以及完善的集群产品占据了主要的市场地位。

消费电子行业专题报告:AI大模型赋能手机终端,拥抱AI手机新机遇

算力持续强化为手机 AI 使用体验提升提供底层支撑,高通、联发科均在产品迭代上进行重点布局。NPU是实现手机AI功能的核心硬件,此外大模型的嵌入对手机内存容量、带宽、传输速率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16GB可能成为手机内存的基本配置。对于目前AI手机主要的AI功能拍照、语音交互等,ISP、麦克风均会有所改进。由于AI手机的日常发热时长将长于此前的智能手机,散热也是AI手机需要重点关注的领域,目前主流AI手机均增加了均热板的面积,石墨烯散热材料有望在未来几年导入AI手机,进一步为端侧模型正常运行保驾护航。

大模型专题报告:从技术路径,纵观国产大模型逆袭之路

海外大模型龙头轮番抢占性能第一宝座,比拼整体性能和多模态交互。 大模型的宝座三次更迭:初代GPT-4o自我革命,持续刷新综合性能;二代谷歌Gemini更极限的上下文理解、更低延时;翘楚Claude3.5聚焦视觉和交互体验。 大模型高地争夺:多模态的理解和响应,原生多模态技术比拼。大模型的效果取决于多模态理解与生成,毫秒级响应,更先进的视觉与音频理解能力,智能感知语气与语态。端到端原生多模态技术、统一神经网络,是竞争的主要角力点。 大模型的比较维度升级:从模型到叠加终端,跨设备的使用效果体验。如谷歌推出AI Agent项目Astra模型,可以手机、眼睛镜头对准身边的物品,并向Project Astra提出一些疑问,它几乎能做到零延时地准确回答。

电子行业专题报告:AI大模型需要什么样的硬件?

具备记忆、推理、规划、执行能力的 AI Agent 可能是大模型的最终形态 大模型的应用能力最初功能仅限于文字问答,此后逐渐引入图像理解、文生图功能,并通过 GPT Store 拓展功能,形成了 AI Agent 雏形,近期 GPT-4o则实现了具备情感的互动。用户数方面,根据 Similarweb,24 年 5 月ChatGPT 的 PC+移动端独立访客数达到 3 亿,在全球所有网站中排名第 22。我们认为大模型的演进方向是智能化和自动化程度逐渐提升,最终形态是AI Agent,具有自主记忆、推理、规划和执行的全自动能力。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