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

站内搜索
电子行业2025年中报总结:创新百舸争流,AI勇立潮头

电子行业2025年中报总结:创新百舸争流,AI勇立潮头

AI催化行业景气向上,自主可控持续推进。2025年1-6月,全球及中国半导体销售额月度数据均保持同比增长,25M6全球半导体销售额达到599亿美元,同比+20%。从稼动率水来看。2025年初至今,各大晶圆厂稼动率快速攀升,部分已满载甚至超百,同时正稳步推进扩产。需求与稼动率共振向上的趋势有望延续至2025年下半年。与此同时,25H1电子行业面临外部制裁不断升级的挑战,美国加征对华关税、扩大半导体全产业链的限制广度与深度、加大高端芯片对华出口的限制力度,掀起了新一轮对华全面制裁的浪潮,也将半导体产业链自主化进程推入新阶。
2025年智能汽车产业研究:颠覆式革新,供给创造需求

2025年智能汽车产业研究:颠覆式革新,供给创造需求

预计当前至明年是汽车高阶智驾技术成熟度、政策法规、用户接受度与商业模式共同突破的窗口,我们建议重视汽车智能化。智能化对汽车行业的改造贯穿产业全链条,核心变革体现在:1)产业逻辑重构:从电动化单一驱动转向智能化核心权重,智能化之于车企将从加分项转变为生存项,城市NOA等智驾体验成为车企突破用户心智获得认可主要途径;2)商业模式颠覆:从一次性硬件销售转变为硬件+软件+服务的持续变现,车企突破高阶智驾后将有机会形成硬件引流+软件订阅+Robotaxi运营的多元业务结构;3)竞争格局分化:从分散混战或转变为头部集中、强者恒强的淘汰赛,具有智能化战略定力和系统性降本能力的头部车企与竞争对手的智能化差距将拉大;4)产品定义革新:从“交通工具”到“AI移动终端”,电动化是半成品,智能化才完成对传统百年燃油车的终极颠覆。
激光雷达行业深度分析:驱动因素、竞争格局、发展趋势及相关公司深度梳理

激光雷达行业深度分析:驱动因素、竞争格局、发展趋势及相关公司深度梳理

激光雷达是自动驾驶的核心传感器之一,在性能、防干扰和信息量方面优势明显。2024 年激光雷达装机量暴涨,离不开以 NOA 为代表的中高阶智驾需求爆发。激光雷达已从“贵族传感器”变成“10 万级标配”,中国厂商在规模、成本和量产节奏上已领先全球,行业正迎来“量价齐升”的黄金时期。随着成本下行,预计搭载量和渗透率将继续提升。此外,NOA 渗透率逐步提升,Robotaxi 渗透率提升,AEB 强制上车以及自动驾驶政策、商业配套逐步完善都有利于激光雷达未来需求继续爆发,出货量有望进一步提升。
AI+HI系列专题报告:DecompGRNv1,基于线性RNN的端到端模型初探

AI+HI系列专题报告:DecompGRNv1,基于线性RNN的端到端模型初探

随着 LLM 模型对处理序列长度的要求日益严苛,RNN/SSM 模型因其线性推理效率的优势而重返学术前沿。受此启发,我们重新审视了在端到端量价因子挖掘任务中经典 GRU 网络内部改造的可能性。 我们首先从一个高度简化的线性 RNN 出发,发现在参数量锐减的前提下,其表现足以媲美 GRU 基线,在此基础上,我们延续并拓展了先前“时序-截面”交互的研究思路,设计了全新的 DecompGRN 模型。该模型的核心创新在于将股票间的截面信息直接整合进 RNN 的门控单元,不仅实现了模型逻辑与参数量的双重简化,在综合性能上也超越了基线模型。
智能交互行业分析:AI眼镜的消费升级逻辑与投资机会

智能交互行业分析:AI眼镜的消费升级逻辑与投资机会

AI眼镜行业真正迎来行业发展的关键转折点,始于Meta与Ray-Ban联合推出的第二代智能眼镜。该产品通过在外观设计、功能集成与品牌溢价层面的全面革新,成功实现了主流市场关注度的突破性提升。回溯双方2021年9月发布的首款定价299美元机型,至2023年2月累计出货量仅30万台,月均活跃设备数低至2.7万台,活跃度不足10%。尽管这一初期尝试被视为商业化探索的阶段性挫折,但其为后续产品的迭代优化与渠道拓展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人工智能行业专题报告:探究模型能力与应用的进展和边界

人工智能行业专题报告:探究模型能力与应用的进展和边界

本篇报告主要针对海内外模型发展、探究模型能力与应用的进展和边界。我们认为当前海外模型呈现差异化发展,企业调用考虑性价比。当前OpenAI在技术路径上相对领先,聚焦强化推理与专业领域能力,而谷歌在端到端原生多模态领先,Anthropic则强调实用性、编程场景领先。从模型API份额跟踪分析,谷歌与Anthropic系列模型份额优势较高,主要由于比较相似上下文输入的模型调用价格,二者相比OpenAI有明显优势。国内模型方向,我们认为当前各家模型尚未拉开明显技术差距,需要观察模型在特定场景的差异化能力。
电子行业机器人系列深度报告:具身智能大时代,算力芯片筑底座

电子行业机器人系列深度报告:具身智能大时代,算力芯片筑底座

物理智能是AI大模型架构发展的关键方向、算力是具身智能实现之载体:英伟达在CES 2025重磅发布Cosmos世界基础模型平台。据英伟达官网介绍,物理AI体系包含以Omniverse、Cosmos、Isaac Sim等关键组成部分。其中Cosmos平台利用了超过2000万小时的视频训练数据,旨在“教会AI理解物理世界”。黄仁勋在CES大会上表示,物理AI将彻底改变价值50万亿美元的制造业和物流业,从汽车、卡车到工厂、仓库,所有移动的事物都将实现机器人化,并由AI驱动。在2025年8月8日开幕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2025具身智能机器人十大发展趋势发布,这十大趋势中提到了“物理实践、物理模拟器与世界模型协同驱动的具身感认知”、“从控制角度来看,可以融合模型预测,强化学习和生命科学的具身智能控制”等。感知、决策、执行是具身智能机器人系统核心,本轮具身智能机器人快速发展离不开AI大模型的兴起,我们认为,算力作为大模型发展的底座,将成为具身智能机器人发展的核心关键支撑点。
2025无人环卫商业化前景、市场空间及行业竞争格局分析报告

2025无人环卫商业化前景、市场空间及行业竞争格局分析报告

低速无人驾驶市场空间广阔,24年无人清扫领域在低速无人车辆中出货规模最大:1)根据《2024-2025中国低速无人驾驶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各类低速无人驾驶车辆销售数量总计3.3万台。销售规模约123亿元。2)其中无人环卫车和商用清扫机器人累计出货超12980台(不含小型家用/墙面清洁/泳池机器人),销售规模约27.6亿元。在低速无人驾驶行业总体占比最高。3)其中用于市政道路、园区、景区、户外广场等环卫保洁户外场所的无人清扫车出货约3420台,无人清洁船、无人洒水车等其他无人环卫产品出货量占比3%。24年政府招标中明确提出应用无人环卫车的清洁环卫项目总中标金额达61亿元。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