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化

站内搜索
中国新能源行业洞察报告:风光无限,中国新能源行业的崛起与挑战

中国新能源行业洞察报告:风光无限,中国新能源行业的崛起与挑战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和绿色低碳经济的兴起,新能源行业已成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力量。从薪柴到煤炭,再到油气,人类社会的发展一直伴随着能源的更替转型。面对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的严峻挑战,新能源以其资源丰富、可再生、环境影响小等优势,成为全球能源消费的新趋势。我国政府提出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更是为新能源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基础。一系列促进新能源发展的政策和举措,旨在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市场机制改革,推动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实现能源结构的优化和绿色低碳转型。
储能行业专题报告:掘金海外市场,聚焦优质龙头

储能行业专题报告:掘金海外市场,聚焦优质龙头

可再生能源的消纳以及光储平价的实现,催生了海外大型储能(大储)的需求;再加上大储收益率较高,商业模式具备可行性,使得 24 - 26 年海外大储需求将出现井喷式增长。在欧洲等地,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已经达到 40%,迫切需要储能来平抑电网波动;并且欧美电力市场化水平较高,还给予容量电价以及初始投资税收补贴,内部收益率(IRR)可达 10% 以上。从度电成本来看,到 2024 年 9 月,光储价格相较于最高点下降了 50% 以上,按照 30% / 2h 的储能配比计算,光储度电成本在 0.25 - 0.35 元 /kwh 之间,已经接近平价水平。因此,欧洲和新兴市场的需求从 2024 年开始爆发式增长,预计 2024 - 2026 年将保持翻番增长,美国的并网审批速度加快,也将重新回到翻番增长的态势。我们预测,海外大储在 2024 - 2026 年的装机量分别为 53GWh、87GWh、130GWh,同比增长率分别为 108%、65%、50%,到 2030 年,其市场空间将超过 400GWh。从出货量方面来看,2024 - 2025 年欧洲和新兴市场爆发铺货需求显著,再加上美国在加征关税前抢货,导致需求前置,预计 2024 - 2025 - 2026 年海外大储需求分别为 150GWh、215GWh、284GWh,增长率分别为 103%、43%、32%。
匠心家居研究报告:智能家居“专精”领军,打造消费品出海α成长
SVIP免费

匠心家居研究报告:智能家居“专精”领军,打造消费品出海α成长

智能家居领域的头部 OEM&ODM 供应商匠心家居,深度耕耘北美市场并加速出海步伐。匠心家居主要经营智能电动沙发和电动床,是一家具备自主研发能力和成长潜力的 “专精” 出口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在国际市场深耕多年,与 Ashley Furniture、Pride Mobility 等核心大客户紧密合作。2024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 12.07 亿元,同比增长 27.67%;归母净利润 2.85 亿元,同比增长 41.81%。我们认为,匠心家居有望实现消费品出海从 0 到 1 的成长路径,这主要基于其管理团队凝聚力强、产品研发创新以及自主品牌及店中店模式的持续拓展。截至 2024 年上半年,公司已在美国零售商客户的门店内建成了 100 多个店中店,持续推进海外自主品牌建设。
叉车行业国内外龙头对比及2024年中报综述:国际化+电动化持续,期待内需复苏

叉车行业国内外龙头对比及2024年中报综述:国际化+电动化持续,期待内需复苏

1、行业:整体处于稳健成长态势,国际化与电动化相互持续共振。凭借国内锂电产业的优势,其全球竞争力正在不断增强。 2023 年借助锂电化趋势,欧美市场需求旺盛,再加上汇率、原材料等因素的影响,行业龙头企业业绩实现了快速增长。对于行业未来发展,持续看好其出海以及锂电化趋势,同时也期待内需的复苏。预计 2023 - 2026 年行业规模的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 12.8%,到 2026 年有望达到 689 亿元。 国际化:2023 年行业出口销量占比达到 35%,但龙头企业在海外市场的占有率偏低。龙头企业正在持续强化海外销售和服务体系,与国际巨头展开全面竞争。
2024新车盘点:混合动力占比提升,SUV红海竞争加剧

2024新车盘点:混合动力占比提升,SUV红海竞争加剧

天风数据研究院梳理市场公开信息得出 2024 年 25 家新能源品牌新车趋势:20 - 30 万车型占比提升,低端车型占比下降,10 万以下车型占比下降可能是该价格带市场集中度高(2023 年其 CR5 达 83% 且后来者难进入),20 - 30 万价格带新车推出多源于部分 30 - 40 万车型降价和国产新能源车赶超国外某车厂趋势,该价格带 CR5 集中度从 2023 年 76% 降至 2024 年 5 月 69%,新能源车厂定价压力使此价格带竞争加剧。
氢能源行业专题报告:政策驱动氢能参与下游行业脱碳,经济性决定其渗透率的拐点

氢能源行业专题报告:政策驱动氢能参与下游行业脱碳,经济性决定其渗透率的拐点

当前氢能行业处于产业化导入初期,盈利能力较差,处于估值驱动非 EPS 驱动的投资阶段。制氢端,制氢行业短期有增速长期有空间,绿醇产业和出海是短期装机核心驱动力及量的第二增长曲线,关注电解槽、气化炉及设备中的电解槽、双极板、电极、电力设备等价值量高的环节。储运端是解决氢气地域性供需错配的核心且为氢能板块投资后周期品种,关注管道、储罐、压缩机及仪表等价值分配占优的环节。燃料电池车快速增长未启动但长期空间可期,氢气枪口价格是关键指标,地域资源决定需求弹性,选择在具备资源优势地区深耕的企业以及关注价值分配占优的燃料电池(系统)、极板、MEA 和具备国产化替代逻辑的 PEM、催化剂、GDL。
氢能&燃料电池行业研究:海内外绿氢产业发展共振,消纳和经济性是关键

氢能&燃料电池行业研究:海内外绿氢产业发展共振,消纳和经济性是关键

全球能源转型自主化和清洁化发展,氢能是能源变革不可或缺一环。能源向自主化和清洁化发展是全球趋势,发展零碳电力+氢能成为能源体系变革的方向。发电侧的可再生能源、用电侧的电气化均为降碳的重要抓手,氢能作为具备能源燃料、工业原料和储能介质等多重属性的零碳二次能源,适用于与电能一起作为能源枢纽,共同建立互联互通的现代能源网络。而在国家层面重要性被中央层面多次提及,今年两会,加快前沿新兴氢能产业发展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各省市也积极跟进出台各类氢能发展政策,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容置疑。随着新能源消纳问题的突出以及下游领域脱碳到达“深水区”,发展氢能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逐渐提升。
美国光储市场专题报告:政策波动难阻装机增长,优势企业恒强,预期修复临近

美国光储市场专题报告:政策波动难阻装机增长,优势企业恒强,预期修复临近

能源政策:尽管政策存在波动,但从历史来看,成本优势使得能源及贸易政策的变动难以改变光伏装机增长的趋势。美国约有 26 万太阳能行业工人,光伏就业岗位超过传统化石能源之和,其中一半以上与光伏装机的安装施工环节相关,新增装机对就业拉动弹性较大,所以后续能源政策仍可能将新增光伏装机增长作为重要考量因素 。 贸易政策:美国制定贸易政策的核心诉求是激励本土产能提升。例如 2024 年 5 月针对东南亚四国开展的新一轮双反调查,可能使供美成本曲线的目标分布形态发生变化(考虑关税及 IRA 补贴),从低到高分别为美国本土组件 + 电池(含中国企业投资)、美国本土组件 + 其余地区电池、其余地区组件 + 电池,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美国本土产能的优势。不过,美国贸易政策的初衷是在平衡光伏需求的背景下发展本土制造业,所以预计后续发布的东南亚 “双反” 关税也可能会对电池片给予一定免税额度或税率优惠;同时,由于美国本土规划组件产能中有较大比例为海外企业投资,实际建设及爬产周期具有不确定性,预计 2024 - 2025 年美国仍将对非美电池组件有一定需求,“供美能力” 将成为后续海外产能获得溢价的关键 。
新能源汽车行业中资出海专题系列研究:乘新能源之势,塑海外产业集群

新能源汽车行业中资出海专题系列研究:乘新能源之势,塑海外产业集群

乘新能源之势: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凭借国内市场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积累,正积极出海拓展国际市场。借助新能源汽车的全球普及趋势,中资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优化,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抢占海外市场先机。 塑海外产业集群:中资新能源汽车企业在海外市场的布局不仅限于单一产品销售,更致力于构建海外产业集群。通过建设生产基地、研发中心和销售网络,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加强与当地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推动海外市场的本地化进程,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份额。
汽车出海专题:梦启暹罗,观中国整车厂如何越日系之界、塑电动未来(下)

汽车出海专题:梦启暹罗,观中国整车厂如何越日系之界、塑电动未来(下)

“产业链本地化+泰国为基辐射全球”是中国车企共识,产能建设、产品投放策略各展所长。中国车企在泰国的布局策略共性显著,主要体现:1)强化本地化战略,逐步从“产品本地化调整+生产本地化”过渡到“全产业链本地化”以进一步实现降本增效及用户服务升级;2)利用泰国独特的地理位置与政策优势,将泰国作为进军东盟乃至全球市场的战略支点。而布局策略的差异化主要体现在:1)在产能建设上,新势力车企多以轻资产模式灵活进入泰国市场,而盈利稳定的传统车企则倾向于重资快速建厂以抢占规模化降本先机;2)在产品投放上,各车企根据市场进入时机、品牌定位及自身优势灵活调整策略,比如,比亚迪、长城汽车注重通过多样化产品矩阵与高性价比策略快速占领市场;长安汽车则强调品牌形象与品质先行,先以中高端车型建认知,后拓展亲民市场;而进入泰国较晚的吉利汽车,则集中资源,推出符合泰国特色的皮卡车型以实现差异化竞争。
汽车出海专题:梦启暹罗,观中国整车厂如何越日系之界、塑电动未来(上)

汽车出海专题:梦启暹罗,观中国整车厂如何越日系之界、塑电动未来(上)

泰国为中国自主车企低风险、高潜力的出海优选地。自上而下分析,我们判断泰国的出海潜力主要体现在:1)中泰双边关系稳固、贸易粘性强,且政策环境友好,为中国车企创造了低风险的出海环境;2)泰国人口、经济增速、汽车保有量增速放缓,汽车市场或步入存量时代,亟待转型升级,而泰国具备油电切换的经济性,新能源车渗透率预期空间大;3)泰国虽有坚实的汽车工业基础,但新能源车产业链及充电桩等配套设施尚待完善,这为中国车企深度参与泰国新能源车产业链搭建和技术升级提供了机遇;4)泰国汽车行业出口导向显著,缺乏本土品牌,整车市场及一级汽零供应商仍由日资主导,泰国政府“以市场换技术”的策略实施效果未达预期,因此鼓励新竞争者进入市场,这为中国车企在泰投资建厂、产品辐射全球提供了窗口;5)泰国新能源车市场尚处蓝海,日系车企侧重混动与氢能领域的研发,电动车发展相对滞后,这为中国车企以电动车“换道超车”提供了契机。
汽车行业专题报告:谁将引领下阶段全球汽车电气化进程?

汽车行业专题报告:谁将引领下阶段全球汽车电气化进程?

新品类 PHEV 有望复刻国内成功,引领海外电气化变革。政策推动、产品力跨越式进步、具备吸引力的初始购置+使用成本是 PHEV 在国内超预期崛起的核心原因,“电为主,油为辅”的 PHEV 在工况复杂、需求多元的市场中提供了全新选择,新品类供给不断推出驱动新消费需求(具备纯电驾驶体验+无续航里程焦虑+实现更低能耗)的涌现。放眼全球,节能减排强约束下电气化方向明确,叠加中国品牌 PHEV在海外多数国家和地区依然具备初始购置成本+使用成本优势,PHEV在海外有望复刻国内路径,再次引领电气化变革。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