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传感器行业深度报告:感知能力决定机器人落地场景,各类传感器多方面赋能 机器人 传感器 人工智能 机器人外部感知能力需求提升,传感器为发展重点。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速度快,特斯拉 Optimus、Figure、优必选等国内外机器人性能持续提升,有望步入量产阶段。对于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而言,机器人内部与性能相关的力感知能力和与外部交互相关的触觉、视觉、听觉能力都极为关键,直接影响机器人可使用的范围。机器人各精密加工零部件国内产业链逐步走向成熟,传感器有望成为下一国产替代重点。
安培龙研究报告:国产温压传感器“小巨人”,布局力矩传感器打开成长空间 安培龙 国产 传感器 机器人 公司深耕智能传感器 20 余年,布局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及氧传感器等核心业务,已成为国内领军企业。温度/压力传感器为公司主要业务,2023 年收入占比分别为 49%/47%,近年来公司凭借卓越的产品力已成功跻身主流整车厂及零部件企业的供应商之列。同时,公司前瞻布局力矩传感器,有望乘人形机器人产业东风实现强劲增长,助力打开成长空间。
2024年中期机器人行业投资策略报告:群雄逐鹿,曙光将至 机器人 人工智能 人形机器人:24 年步入发展加速之年,未来星辰大海。2023 年以来围绕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国家及地方层面陆续颁布了一系列重要政策。其中,《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作为人形机器人行业顶层设计文件,指出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将深刻变革人类生产生活方式,重塑全球产业发展格局。
机器人传感器专题报告:汽车电子国产替代,机器人再添增长空间 机器人 汽车电子 国产 人工智能 传感器是指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信号的器件或装置,一般包含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和转换电路。传感器有多种分类方式,按照被测对象可分为位移、力、力矩、转速、振动、加速度、温度、压力、流量、流速等传感器,按照工作原理可分为电阻式、电感式、电容式、压电式、光电式、热电式、波式和辐射式等传感器。传感器产业链包括上游原材料(半导体、陶瓷、高分子、金属)、中游制造,下游应用,下游应用主要有工业自动化、汽车电子、医疗设备、智能家居等。 传感器市场空间大但品类多(分下游分品种),海外占比较高(欧美合计占7成左右),汽车电子是最大的下游(占比3成+)。从全口径看,全球/国内传感器市场空间达千亿美元/千亿人民币。1)从下游看:汽车电子占比32%,消费类占比18%、工业类占比16%;2)从区域看:北美占比43%,其次是欧洲、日本,国内占比较低,故存在较大国产替代空间。3)从品种看:压力传感器占比最大,在汽车电子占比30%,在消费类占比14%。
机器人谐波减速器行业专题报告:细数谐波减速器行业核心玩家 机器人 谐波减速器 人工智能 本篇报告简要梳理了机器人关节核心零部件之一——谐波减速器的主要型号体系、行业竞争格局,系统性梳理了我国谐波减速器制造企业目前的谐波减速器产品序列,并和行业龙头哈默纳科在产品序列完整度、产品部分性能指标上进行了对比。随着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进程加快,国产谐波减速器企业有望迎来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