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联化

站内搜索
6G与卫星互联网行业专题报告:手机直连卫星的当下与未来,实例和技术角度

6G与卫星互联网行业专题报告:手机直连卫星的当下与未来,实例和技术角度

手机直连卫星(DS)商用潜力巨大,北方天空研究所将其视为卫星通信史上最大机会。短期可满足应急通信需求,远期是 6G 实现泛在连接的重要方式。当前应用重要性凸显,一是规模化商用在即,二是贴近消费者。 一、实例角度:有定制手机直连、存量手机直连和 NTN 手机直连三种方式。未来几年共存,长期或走向 NTN 标准路线。定制手机直连需多方合作,我国华为等厂商领先;存量手机直连由国外低轨卫星公司主导,如 SpaceX;NTN 终端标准处于测试验证阶段。 二、技术角度:天线增益影响卫星信号传输,华为评估结果显示频率和天线尺寸对容量密度有影响。提升手机直连能力方向包括增加卫星组网数量等,但实际业务存在诸多问题需考虑。
卫星互联网行业研究报告:卫星互联网建设加速,天地一体化通信可期

卫星互联网行业研究报告:卫星互联网建设加速,天地一体化通信可期

卫星互联网发展意义重大,致力于建设天地一体泛在连接。 首先,卫星互联网是卫星通信的高级阶段,历经早期专线、专网时代,如今处于以个人宽带接入为主的时代。同时,卫星频轨资源竞争激烈,国际遵循 “先登先占” 原则,低轨通信频段资源使用和申报趋于饱和,更高频段成为各国申报储备目标。此外,卫星互联网属于我国 “新基建” 中的信息基础设施,“十四五” 规划重视推动高、中、低轨卫星协调发展,加强产业发展指引。
云计算行业2024半年报回顾:云模式具备增长韧性,AI商业化持续推进

云计算行业2024半年报回顾:云模式具备增长韧性,AI商业化持续推进

业绩回顾:云软件收入增长较为平淡,云硬件利润率出现下滑。 2024 年上半年,观测到的云软件行业整体收入增速为 5%,利润处于缩亏状态;云硬件行业整体收入增速达 17%,利润增速为 7%,后续需关注人工智能为行业带来的拉动作用。2024 年上半年,计算机行业的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 7% 和下降 21%,云软件的收入增速基本与行业相近,纯软件模式下季度性利润差异明显;硬件方面收入端增速较高,但由于下游阶段性集中度较高,导致毛利率承压。 盈利拐点:云计算转型的 “阵痛” 进入后期,云收入增速普遍快于整体收入增速。主要公司的云业务收入均保持同比高增速,已步入盈利拐点。各公司云收入的同比增速普遍高于整体业务增速,多家公司云收入占比超过 80%,云转型已进入收效阶段,后续在景气度回升后,有望开始释放利润。
2024网络安全十大创新方向报告

2024网络安全十大创新方向报告

《2024 网络安全十大创新方向报告》指出,网络安全领域在 2024 年呈现出多方向的创新趋势。其中包括 AIGC 技术与数据安全的结合,如在数据分类分级、敏感信息识别等方面提升效率与准确性;安全运营智能化,借助人工智能算法分析数据、实时检测异常;开发安全深化,将安全融入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网络安全度量精确化,为企业提供更全面深入的防护策略;还有零信任架构持续受关注,人工智能驱动的威胁检测进一步发展,抗量子密码学应对量子计算挑战,云安全创新保障云计算安全,物联网安全增强以应对设备互联带来的新挑战,自动化和编排提高威胁检测与响应速度,以隐私为中心的安全解决方案顺应法规要求,高级身份和访问管理更全面且适应性强,供应链安全受重视以防止网络攻击。这些创新方向反映了网络安全行业为应对不断变化的威胁和挑战,在技术、理念、应用等方面的积极探索和变革,推动行业迈向全新的智能化时代,也为各领域的网络安全防护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2024年通信行业中报总结及下半年展望

2024年通信行业中报总结及下半年展望

2024 年上半年通信行业业绩良好增长,电信运营商经营稳健,光模块、IDC 等因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算力需求提升而显著受益。三大运营商营收约 1.01 万亿元,同比增长 2.94%,归母净利润 1080.52 亿元,同比增长 6.17%。光模块和 IDC 板块上半年营业收入增速分别为 69% 和 79%,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 123% 和 35%。同时,我国 5G 网络建设广覆盖基本完成,运营商资本开支下行,5G 基站总数达 391.7 万个。展望下半年,行业预计仍将维持良好增长趋势,电信运营商经营稳健,人工智能行业发展带动算力基础设施建设需求进一步提升。
通信行业2024年中期策略:万象归一,业绩为君

通信行业2024年中期策略:万象归一,业绩为君

通信行业2024年中期策略可以总结为“万象归一,业绩为君”。这一策略强调了业绩在整个行业中的重要地位,指出不管是人工智能还是其他红利板块,业绩的兑现将是贯穿全年的主线。同时,产业和政策两方面都将对行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从产业端来看,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光模块、铜链接等AI上游硬件板块有望在2024年实现业绩的率先兑现。大型科技企业对计算基础架构的挑战,以及对计算网络性能和稳定性的高要求,推动了光通信、铜连接等通信方式的革新与提升。
2024年中国车联网行业产业报告及十大基地

2024年中国车联网行业产业报告及十大基地

中国车联网行业在2024年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产业规模预计将在2025年突破5000亿元大关。随着国家发改委、工信部、交通部等部门的政策引导和技术研发的持续投入,车联网产业链不断完善,包括芯片研制、终端设备、通信运营、整车制造等多个环节均取得显著进展。全国多地加速布局车联网产业,通过建设测试基地和示范区,推动车联网技术在高速、城市及特定区域道路的应用,服务体系日益丰富。 在《2024年中国车联网产业报告及十大基地》中,评选出了综合竞争力最强的十大车联网基地,这些基地在产业发展、示范应用、配套支持、科技创新及能级提升等方面均表现出色。其中,广州作为一线城市,以其“车城协同+产城融合”的发展策略脱颖而出,位列十大基地第三名。广州在汽车电子产业化、5G应用、整车制造及智慧交通等领域具有显著优势,为车联网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报告还指出,车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将对城市经济、社会、能源、环境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未来需进一步完善跨部门协同机制、加快技术融合研究并探索成熟商业模式,以推动车联网产业迈向更高水平。
卫星互联网行业专题报告:硬科技获刚性支持,三条投资线共振

卫星互联网行业专题报告:硬科技获刚性支持,三条投资线共振

卫星互联网行业专题报告指出,该领域正迎来硬科技的刚性支持,技术创新与基础设施建设双轮驱动,为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报告强调,在政策支持、技术突破及市场需求激增的多重利好下,卫星互联网行业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潜力。同时,报告提出了三条投资主线:一是卫星制造与发射技术的领先企业;二是地面设备及服务提供商,受益于卫星网络建设的加速;三是卫星应用服务,特别是通信、导航及遥感领域的创新应用,三者共振将引领行业快速发展。 总结而言,卫星互联网行业因硬科技获得政府与市场双重认可,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投资者可关注卫星制造、地面设备服务及卫星应用服务三大板块,把握行业成长带来的投资机遇。
中国版ecall系列标准AECS

中国版ecall系列标准AECS

1. 道路车辆 免提通话和语音交互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 征求意见稿 该标准征求意见稿规定了装配有车载扬声器免提通话终端、车载紧急呼叫终端、车载语音交互终端的整车的性能要求和测试方法。它主要适用于M1类和N1类车辆,并详细列出了相关的测试信号、测量设备、评估方法等,以确保车辆在这些通信和交互功能上的性能和质量。此外,该标准还引用了多个国际标准和国内规范,以确保其科学性和严谨性。 2. 车载事故紧急呼叫系统 工作组讨论稿 虽然我没有直接获取到“车载事故紧急呼叫系统 工作组讨论稿”的具体内容,但基于一般理解,这类讨论稿很可能是针对车载事故紧急呼叫系统的功能、性能、设计要求、测试方法等进行初步探讨和讨论的文档。其目的在于为未来的标准制定提供基础,确保车载事故紧急呼叫系统能够在车辆发生事故时迅速、准确地启动,并向相关部门发送求救信号,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计算机行业专题报告:政策东风至,车路云发展正当时

计算机行业专题报告:政策东风至,车路云发展正当时

车路云一体化是在单车智能自动驾驶基础上,借助C-V2X和4G/5G通信技术,将“人-车-路-云”交通要素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车与路、 云、人等全方位协同配合,满足不同等级自动驾驶车辆应用需求,实现自动驾驶单车最优化和交通全局最优化发展目标。车路云具有单车成本和边际成本低、感知能力强、智能化程度高等优势,能够弥补单车智能在感知、数据、算力等方面的短板,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助力自动驾驶。我国在通信技术、基础设施等方面具备优势,有望通过车路云实现弯道超车,形成自动驾驶的中国方案。
低空经济专题报告:加速发展阶段,低空腾飞指日可待

低空经济专题报告:加速发展阶段,低空腾飞指日可待

低空经济被认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涉及领域多、产业链条长,不仅为传统产业提供了新的增长点,也为创新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对我国经济新动能的培育至关重要。7月30日,总书记强调优化边海防领导管理体制、发展低空经济及构建现代人民防空体系,未来,低空经济发展有望与边海防场景融合,战略地位进一步升高。 今年以来国家大力推行低空经济发展,中共中央、发改委、工信部、民航局等顶层机构多次发声,推动相关体系不断完善。从地方来看,截止目前,已有30+项地方政策提及低空基础设施建设,10余个省/市/地区推出补贴政策,10多支低空产业基金正式成立,低空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在各地区正式规模化启动。
全维度供应链数字化:软件定义未来的网络安全

全维度供应链数字化:软件定义未来的网络安全

过去,供应链主要是指物理供应链。而如今,随着数字技术在供应链中的核心作用日益增强,不仅大幅提升了效率,也引入了新的、经常被低估的风险。尽管企业纷纷开始着力增强供应链韧性,但仍有许多企业的供应链网络暴露在网络风险中。 随着暗网网络犯罪市场日趋成熟,网络攻击者在蓬勃发展的“网络犯罪即服务”生态系统中共享资源,这使得恶意人员更容易针对供应链中的薄弱环节发起攻击。1 他们通常会针对资源较少、漏洞较多的细分供应商进行攻击。2 换句话说,大型供应链网络中的大多数公司都可能成为攻击目标。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