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在欧发展报告新能源汽车报告调研显示,82%的受访企业表示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导致对欧投资信心下降,73%的受访企业表示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对其欧洲市场销量产生负面影响,业界呼吁尽快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关切与分歧。 当日报告由欧盟中国商会与中国经济信息社上海总部联袂发布。报告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实地走访等方式,力求展现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在欧发展情况,对促进中欧新能源汽车发展与合作提出意见建议。
隆盛科技研究报告:纯电混动多业务协同,步入业绩释放期隆盛科技纯电混动新能源汽车隆盛科技长期从事 EGR 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2023 年开启非道路工程机械 T4 阶段、乘用车混合动力 EGR 市场、天然气重卡喷射气轨总成市场新空间。业务拓展至新能源汽车电机铁芯、新能源汽车精密零部件以及航空航天产品的研发与制造。受益于新能源汽车高速增长,公司铁芯业务随之高增,目前已经成为公司第一大业务板块。
乘用车行业专题报告:论爆款车的重要性,历史复盘乘用车爆款车新能源汽车电动化时代,特斯拉、比亚迪、理想汽车等车企较早布局,推出了一系列覆盖多个价格段的爆款车,快速抢占新能源市场,同时爆款车在车企的销量贡献中显著提升。特斯拉凭借其颠覆性的技术领先优势引领了电动智能化潮流,其每款车都实现销量与热度的领先。比亚迪则凭借其全产业链布局的成本和技术优势在主流价格带推出了众多热销车型。理想亦是依靠精准的产品定位能力在家庭市场推出了一系列的爆款。新一轮汽车的变革已经进入智能化的下半场,消费者更加关注产品的消费&科技属性。华为问界新 M7 和 M9 以高热度、高性价比、高智能化突破重围,带动了问界品牌的破茧重生。小米 SU7 则凭借自带流量和人车家产品生态以及超高性价比成功破圈,成为新晋爆款。智能化时代技术迭代升级加速,新平台、新车型、新技术、新软件都将带来新的产品力。
汽车新势力成本分析专题报告:成本投入与产出效率篇汽车造车新势力车企核心商业模式是“对复杂体系的管理”,为探究各车企在这一商业模式内核下以及六大能力对应的经营条线有哪些特征,我们从利润表角度构建了相关指标进行衡量,主要人员、管、销、研四个层面。
锂电池行业中期策略:材料价格见底,盈利有望回升锂电池新能源碳酸锂价格阶段性反弹,锂矿减产成本端有支撑:每轮锂矿扩产周期约 3 年,目前正值 2021 年碳酸锂高价时的新增产能投放期,在本轮碳酸锂扩产周期结束后,根据上一轮碳酸锂价格走势,碳酸锂仍将在底部横盘 1-2 年左右的时间,直到新的产业需求再次出现,碳酸锂价格有望实现反转上行。今年 3 月受到澳矿减产预期、江西锂矿环保监察等影响,叠加锂电行业春节后开始补库存,碳酸锂价格出现反弹。近期,由于部分矿商挺价意图浓厚,且新增低品位锂矿对应的碳酸锂成本在 10 万元以上,预计接下来碳酸锂价格将在 9.5-10.5 万元/吨波动。
锂电池行业2024中期策略报告:行业盈利有望触底,供求平衡或将改善锂电池新能源新能源车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锂电池需求持续扩容。1)新能源车渗透率持续攀升,国内新能源车销量持续突破新高。海外方面,欧洲和美国 2023 年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分别为 294.8 万辆和 146.8 万辆,同比增速分别为 18.3%和 48.0%。2)随着车型供给进一步丰富、智能化+快充+长续航体验提升、成本压缩带动价格下降,新能源车下沉进入更具竞争力的价格区间,新能源车有望迎来渗透率二次提升的拐点。3)电化学储能市场高增长,2023 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达到 224.2GWh,同比增长 40.7%。我们认为在动力+储能市场双轮驱动下,锂电池需求有望维持较高增长,2025 年锂电池需求量有望接近2000Gwh。
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等重点产品国际认证指南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汽车安全、节能、防盗方面的管理主要由美国运输部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DOT/NHTSA)负责,美国汽车安全认证也就常被称之为 DOT 认证,它是完全的企业自我认证模式,政府不对产品认证做出批准或任何认可;汽车环保方面的管理主要由美国环境保护署(EPA)负责,汽车环保常被称之为 EPA 认证,美国 EPA 认证目前已成为形式上仍政府批准(车辆须获得 EPA 的 COC 证书才能进入市场),实际操作中融入大量自我认证要素的认证模式。
重卡行业专题报告:置换拉动内需、出口高景气、清洁能源化趋势明确重卡新能源汽车1)内需企稳:据重卡保有量与GDP回归模型,未来三年经济温和增长有望带来每年10-15万辆重卡新增需求。 2)置换有望加速:根据重卡残存曲线测算, 2023-2025,临近置换车辆比例从31%升至45.9%。国六渗透率预计从30.9%升至48.3%。叠加低碳政策有望促进更新需求快速增长,预计2024-2026年重卡更新需求逐步上升至59.9、72.9、88.1万辆。 3)海外份额提升:国产重卡产品对海外品牌具备显著性价比优势。2023年重卡出口约27万辆,占总销量的29%,出口已成为重要增长动力。海外可触达市场规模超80万辆,渗透率仍有提升空间,叠加主要出口国经济预期景气,重卡出口有望持续增长。
新能源汽车行业2024年中期策略:出清挑战犹在,边际改善已现新能源汽车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稳步增长。2024年1-5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389.4万辆,同比增长32.5%,累计渗透率达到33.9%。 免征购置税延期,减轻补贴退坡冲击。财政部等三部门决定,延续2024-2027年购置税补贴,其中购置日期在2024-2025年的新能源 汽车免征购置税,新能源乘用车免税额不超过3万元;2026-2027年的减半征收购置税,新能源乘用车免税额不超过1.5万元。政策 的充分托底为电动车行业提供了更好的平滑过渡,有利于新能源汽车销量需求上修。
欧洲氢能源行业专题报告:制储运用政策完善,碳税落地加速绿氢平价氢能源新能源欧洲氢能政策支撑行业发展,绿氢产业化发展加速。欧盟针对氢能全产业链制定明确的发展规划并细化配套政策,如补贴规则、可再生氢定义、碳关税等,加速氢能产业化进程。
低空经济行业专题:载具决定生态,拥抱电动飞机新时代低空经济电动飞机①电动化:以电力为主要动力来源,具备绿色环保、低噪音等优势;国内电动化产业基础深厚,降本空间大;eVTOL再无航发擎肘,中国有望复刻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弯道超车”的成功模式,争夺产业话语权。 ②垂直起降:无需长跑道,起降场占地小,投资成本低;便捷性突出,可在城市部署。 ③可载人:进一步拓展传统无人飞行器应用场景,可应用于城市通勤等客运场景。
2024年上半年氢能产业跟踪报告:氢能首次纳入政府工作报告+节能降碳方案实施,2024年氢能景气度提升氢能源新能源2024 年 1-5 月氢车销量小幅增长,预计 2024 年将成为燃料电池汽车冲刺之年。2024 年 1-5 月,氢燃料电池汽车产销量分别为 1592 辆和 1526 辆,产量同比下降 7.23%,但销量同比上涨8.46%。2024 年 1-5 月受宏观经济波动影响而导致产销量略显疲弱(销量分别为 380 辆、188 辆、228 辆、285 辆、445 辆),但受汽车产业在四季度集中排单因素影响,我们认为从近年下半年三季度开始,氢车销量将大幅增加。随着 2023 年国家出台多项宏观经济刺激政策而带来政策托底的出现,叠加 2024 年作为燃料电池示范城市群最后一个完整年份,其产能和销售有望会在最后一个阶段为了完成目标任务而冲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