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G

6G协作通感一体化体系架构与关键技术白皮书

随着 5G 移动通信网络的大规模商用,学术界以及产业界均已开始对第六代移动通信技术(6G)进行研究探索。移动通信网络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新型基础设施,随着通信与社会、生产、生活的进一步融合,移动通信所承载的业务将更加丰富,可以预见,6G 网络将是通信、感知、AI、安全、大数据一体融合的新一代移动信息网络,多维能力的一体融合将成为 6G 发展的重要趋势。通感一体化作为 6G 核心愿景,突破传统通信网络的局限,将网络能力从信息传递扩展至环境感知,极大拓展通信网络的能力边界,助力实现“万物智联、数字孪生”的宏伟愿景。该技术在智慧物流、城市治理、应急救援、数字农业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有望推动社会经济效率的显著提升与智能化服务的全面升级。

天地一体化技术探索与实践2.0

随着地面蜂窝通信技术蓬勃发展,从 4G 改变生活,到 5G 改变社会,地面移动通信取得丰硕成果。但受限于建设难度和建设成本,仍有 80%的陆地面积和 95%以上的海洋面积,未实现地面移动通信网络覆盖。卫星通信具有覆盖范围广、不受地形环境限制等优点,可为边远地区提供通信服务,有效弥补地面蜂窝网络覆盖的不足。研究卫星与地面融合通信技术,形成天地一体化通信体制,是卫星通信和地面蜂窝通信的共同需求。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3GPP 在 R17 正式引入非地面网络 NTN 作为地面网络的补充,并对 5G NTN 展开了更进一步的研究及标准化工作。5G NTN R17 标准的冻结引发了全球产业界的高度关注,各研究院所、运营商、设备、终端和芯片等公司针对 5G NTN 技术积极开展研发与验证工作。此外,天地一体化作为 6G 支柱性技术之一以及基本网络形态,其目标是满足十年后的广域智慧连接和全球泛在无缝接入需求,为广域对象建立智能连接,提供智慧服务,为人类提供全球无间断且一致性的信息服务。

ICDT融合的6G网络白皮书5.0

信息技术的革新浪潮伴随着前沿技术的迭代突破与交叉融合。随着信息与通信技术(ICT)向 6G 演进,其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深度融合正催生新一代 ICDT(Information,Communication,Big Data Technology)融合范式。这种融合驱动的 6G 系统将突破传统通信网络边界,演进为集通信、感知与算力于一体的端到端智能信息服务体系,构筑起支撑万物智联的移动信息网络。当前,众多面向 6G 的候选技术已在理论创新、仿真验证及原型开发等维度取得突破性进展。

6G沉浸式通信场景需求与关键技术研究白皮书

沉浸式通信作为 6G 的重要应用场景之一,正逐渐成为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发展机遇。它集成了扩展现实(XR)、全息技术和感官互联技术,将彻底改变人们的工作、娱乐和交流方式。随着 5G-A 技术的成熟,通信业务正向着高沉浸、强交互、多维多模态的方向演进,进一步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的三维动态感知与交互。沉浸式包括沉浸式 XR、全息通信、感官互联三大应用场景,具有强交互、高沉浸、智能化的特点。

通信行业2025年年度投资策略:科赋新成长,聚焦智算、6G、运营商三大主线

24年通信板块表现活跃,中信通信指数涨跌幅为28.84%,在中信30个一级行业排第4位,相较于大盘指数具有显著超额收益。我们预计25年通信板块有望继续受益于宏观面转暖叠加流动性充裕等多方面利好,建议布局三大重要方向:算力建设,6G投资(卫星通信&IoT物联网)、运营商&设备商红利板块。

6G网络内生AI技术白皮书

伴随着当下 AI 技术突飞猛进、日新月异,各种 AI 应用已在众多领域中全面深入开花,未来 6G 网络和 AI 的深入融合应用已是必然趋势。6G 网络/终端和AI 在不同的技术层面相互赋能和促进,能够助推 6G 和 AI 双边生态产业的互惠共进共赢。本白皮书旨在提出业界对于 6G 网络与 AI 融合的产业分析和技术研究,促进 6G 与 AI 深度融合,实现 6G 网络内生 AI,希望能够为未来 6G 网络的规划与建设解决方案提供参考和指引。 6G 网络与 AI 融合实现内生 AI 是复杂且多样的,涉及网络架构的重新设计及 AI 技术的融入等,涵盖了终端、基站、云、接入网、核心网等多方面,全球各组织机构都在积极探索和研究。全面分析现在全球对于网络与 AI 融合技术策略及态势、在诸多内生 AI 技术方向中探寻更具价值的未来关键技术,并倡导产学研深度合作是我们撰写此白皮书的初衷。在此白皮书中,我们首先阐述了 5G的发展和 6G 的研究现状,并研究了网络与 AI 融合的驱动力,然后在此基础上分别介绍了网络与 AI 融合愿景、产业现状以及发展路径和指导原则,归纳总结内生 AI 中 AI for Net 和 Net for AI 两方面的技术难点、目标和技术方案,包括Agent 和大模型前沿技术研判,最后呼吁全球产业合作,加速 6G 网络与 AI 融合技术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低轨卫星产业研究:技术革新与市场展望

低轨卫星通信已经成为 6G 网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根据《6G 总体愿景与潜在关键技术白皮书》,3GPP 国际标准组织预计将在 2025 年后启动 6G 国际技术标准研制,并大约在 2030 年实现 6G 商用。传统的地基网络虽然覆盖范围广,但在极偏远地区、海洋、天空等地理位置存在盲区。低轨卫星能够提供全球无死角覆盖,其轨道高度通常在 500~2000 公里之间,传播时延短,终端能耗低,且具备轻型化优势,显著降低发射成本。此外,随着全球对频段和轨道资源的争夺加剧,低轨卫星的先发优势尤为重要。

6G与卫星互联网行业专题报告:手机直连卫星的当下与未来,实例和技术角度

手机直连卫星(DS)商用潜力巨大,北方天空研究所将其视为卫星通信史上最大机会。短期可满足应急通信需求,远期是 6G 实现泛在连接的重要方式。当前应用重要性凸显,一是规模化商用在即,二是贴近消费者。 一、实例角度:有定制手机直连、存量手机直连和 NTN 手机直连三种方式。未来几年共存,长期或走向 NTN 标准路线。定制手机直连需多方合作,我国华为等厂商领先;存量手机直连由国外低轨卫星公司主导,如 SpaceX;NTN 终端标准处于测试验证阶段。 二、技术角度:天线增益影响卫星信号传输,华为评估结果显示频率和天线尺寸对容量密度有影响。提升手机直连能力方向包括增加卫星组网数量等,但实际业务存在诸多问题需考虑。

6G核心网系统架构及关键技术展望白皮书

《中国联通 6G 核心网系统架构及关键技术展望白皮书》主要探讨了 6G 核心网架构与关键技术。一方面,其系统架构通过连接、数据、计算三功能平面划分,实现网络功能解耦与管控能力提升,以提供灵活泛在信息服务。另一方面,关键技术包括内生智能、可编程网络、意图驱动网络和网络共享等,为未来 6G 核心网技术研究和标准化提供参考,同时中国联通将积极参与 6G 标准化工作并与各界合作。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