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联化

站内搜索

通信行业策略之AI基础设施篇:AI的新视角,从算力之战到能源之争

站在当前时点,我们重新评估 AGI 的发展趋势和投资者预期。市场以算力为起点,延伸出 GPU、光模块、交换机、存储等赛道,并借力海外映射,对 AI 应用翘首以盼,但忽略了当算力放量时对上游基础设施的拉动。如果说应用是爆发力最强的方向,那基础设施便需久久为功,不仅是液冷散热,对能源的需求才是根本,这也是本文的出发点。

2025年通信行业投资策略:算网传导分化、卫星产业强化、景气周期优化

AI产业趋势由训练主导演进至推理主导,算力方案选择趋于多元化。对于光通信产业链而言,下游需求持续爆发,倒逼以硅光为代表的新技术份额迅速提升,上游国产芯片、器件、模块等产业链开始导入;国产化算力、网络芯片的商业化预计将实质推进,液冷为代表的配套技术加速渗透,数据中心供需拐点已现;智能算力模组。

2024年低空智联网发展研究报告

2024 年是低空经济发展的元年,作为全新的经济发展空间,低空经济的崛起推动了传统交通网和地面互联网向立体空间拓展,实现了数字经济布局从“平面”向“立体”的转变,形成了新的数字经济形态,催生了万亿产业新空间。

通信行业年度策略:向新求质,AI驱动产业变革

回顾 2024 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大模型呈爆发式增长态势,算力服务、云业务成为主要发展方向,数据要素价值加速释放。北美云厂商资本开支持续增长,并展现出由 AI 带来的收入增量,推动 AI 加速发展。国外厂商发布 AI 视频生成模型 Sora、Gemini 1.5 pro、多模态模型GPT-4o,国内厂商发布豆包大模型、海螺 AI 等。AI 与算力发展相辅相成,市场需求持续增长预期叠加政策刺激带动行业估值回升。 展望 2025 年,国内外 AI 行业催化不断,云厂商加大 AI 相关投入,AI 创新引发的算力竞赛推动硬件基础设施继续升级扩容。随着 AI赋能以及创新产品的发布,AI 大模型在手机上的使用有望打破终端市场创新不足的局面,对硬件更高的性能需求有助于推动消费电子产品需求的回暖。我们看好行业景气度高、成长性强的光模块及光芯片,AI 手机带来产品量价齐升的消费电子零部件,以及高分红、经营稳健叠加数据资源入表的电信运营商。

反无人机行业专题报告:大国“神盾”

反无人机行业:对低空经济以及军事发展具有关键意义。我国国防建设正处于转型关键期,装备体系不断调整。传统地面作战和近岸防御装备数量逐渐优化,远海防卫、远程打击等新型装备成为发展重点。低空经济保持快速发展态势:根据赛迪顾问数据,2023 年中国低空经济高速发展,市场规模达到 5059.5 亿元,增速达到 33.8%,到 2026 年低空经济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达到 10644.6 亿元。低空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空域管理等挑战,特别是以无人机为代表的低空飞行器非法飞行等风险持续影响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时,在军事领域,以无人机为代表的低空飞行器也对安全带来了潜在风险。

360漏洞研究院-大模型安全实践报告:真实漏洞视角下的全面探讨

近年来,人工智能(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在各行各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大模型作为 AI 中的重要一环,其能力随着平台算力的提升、训练数据量的积累、深度学习算法的突破,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并逐渐在部分专业领域上崭露头角。与此同时,以大模型为核心涌现的大量技术应用,也在计算机安全领域带来了诸多新的风险和挑战。 本文对大模型在软件设施和具体应用场景落地中的安全问题进行多方面探讨和研究,涵盖了模型层安全、框架层安全、应用层安全。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借助 360 安全大模型代码分析能力,对多个开源项目进行代码梳理和风险评估,结合分析报告,快速审计并发现了近 40 个大模型相关安全漏洞,影响范围覆盖llama.cpp、Dify 等知名模型服务框架,以及 Intel 等国际厂商开发的多款开源产品。这些漏洞中,既存在二进制内存安全、Web 安全等经典漏洞类型,又包含由大模型自身特性引入的综合性问题。本文对不同场景下的攻击路径和可行性进行分析,并在文中结合了部分漏洞案例和具体说明,旨在从真实漏洞的视角下探索当前大模型的安全实践情况,为构建更加安全、健康的 AI 数字环境贡献力量。

卫星通信专题报告:地面段,卫星通信的核心中枢

地面段是航天系统的地面组成部分,用于管理航天器,接收、存储、处理和分发卫星有效载荷数据。卫星地面网络系统是空间网络和地面网络的中枢,虽然空间网络和地面网络在各自领域都得到了长足发展,但仍未改变各自独立发展、应用场景受限的局面。随着业务逐渐融合和部署场景不断扩展,二者具有极强的互补性。卫星地面段市场近年来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未来预计将继续扩张。 国内卫星通信地面系统以军用为主,随着天通一号、中星 16号陆续投入运营,我国民用卫星通信产业也开始起步。民用系统主要厂商包括中国卫星子公司航天恒星、电科 54 所、华力创通等。电科 54 所是我国卫星地面系统领域核心力量,承担了我国第一个数字制卫星通信地面站、首个民用大型卫星通信地面站、北三地面运控系统注入站。54 所也是国内最大天线的生产商,是我国天线伺服系统研制的核心骨干单位。

商业航天行业专题报告:千帆星座组网加速部署,出海需求逐步涌现

卫星互联网建设势在必行,中国星链厚积薄发。卫星互联网作为地面通信网络的补充和延伸,正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各大国政府高度重视卫星互联网的战略意义和应用价值,将其纳入国家战略发展规划。目前我国有三个“万星星座”计划:“GW 星座”由中国星网牵头,计划打造一个由 1.3 万颗卫星组成的星座;“千帆星座”由上海等长三角 9 大城市共同打造卫星互联网产业集群,预计到 2030 年底实现 1.5 万颗卫星提供多业务融合服务; “鸿鹄-3”星座计划在 160 个轨道平面上发射共 1 万颗卫星。

雷达行业专题报告:低空新基建,哪个环节或放量?雷达行业初探

低空新基建,我们预计雷达环节或具备放量潜力。1)三大用途:我们认为雷达在低空新基建领域中会扮演重要角色,即:气象雷达、空管雷达以及低空监视/反无雷达。2)气象雷达:保障飞行的第一步。如何看待低空气象雷达市场空间?我们提供一种思路:根据适飞区域面积/雷达工作辐射范围从而推测雷达需求空间。(根据绍兴市越城区规划对气象感知的布局规划,假设覆盖全域,相当于 13.5 平方公里布置一套)。3)空管雷达:国产化率提升的潜力。空管雷达是空中交通管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看待低空空管雷达市场空间?我们提供一种思路:机场数量+国产化率的提升。2023 年末我国境内运输机场 259个,通用机场数量达 449 个,我们预计到 2027 年通用机场有望较 23 年增加约200 个;而我国民航空管雷达应用领域,国外厂商占据主要份额。4)低空监视/反无雷达:在低空监视领域,我们预计未来是多种技术、设备的融合应用,但雷达全天候主动探测识别和跟踪定位的特征具备优势,低空监视+反无雷达可以组成系统。我们认为需求方更为多元,包括机场、起降点(场)、适飞区域以及重要设施重要区域等。因此在理论上,其市场空间或不低于气象雷达。

卫星互联网行业专题报告:星座组网提速,开启天地融合蓝海

卫星互联网平急两用彰显综合国力,已成大国博弈战略高地 • 应用场景广泛:卫星互联网在商业民生、国土安全方面均有独特应用场景,未来也将是低空经济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 • 抢频占轨加速:主要大国对卫星互联网发展给予体系化政策支持,星座化组网抢轨占频,美国在轨通信卫星数量全球份额超80%。  发射/卫星/终端/应用全产业链密集进展,星座组网明显提速 • 发射环节:海外,“猎鹰”高频发射,星舰完成第五次试验性发射、实现一级回收“筷子夹”、飞船再入降落,重型火箭迈向成熟。国内,一箭多星、海基发射、可回收试验密集开展、取得突破,千帆星座进入常态化发射阶段,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已具备执行发射能力,有望补齐商业航天最大短板。

新通话安全技术研究报告(2024年)

近年来,伴随着电信网网络算力与运力的不断增强,电信业务创新基础不断夯实,电信业务向智能、交互、个性化发展的趋势日渐清晰。新通话作为传统通话业务的创新载体,将媒体、数据交互和应用程序功能无缝集成进音视频通话中,提供了趣味化、智能化、多样化的新型实时通信服务,成为运营商转型升级和赋能行业提质增效的重要着力点。 交互式数据通道的引入、基于小程序的业务提供模式,增加了新通话网络、运营及业务管理方面安全风险防范的复杂性。同时,随着用户、设备、业务、平台的多元化发展,新通话网络将面向未来丰富的交互场景提供更灵活的网络开放能力,为话音基础网的复杂性、可靠性、稳定性带来了挑战。另外,新通话业务与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深度融合正在推动新通话应用场景、业务模式持续拓新,加快了音视频通信到多模态通信的演进,网络安全边界也逐渐趋于模糊化。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