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联化

站内搜索
6G协作通感一体化体系架构与关键技术白皮书

6G协作通感一体化体系架构与关键技术白皮书

随着 5G 移动通信网络的大规模商用,学术界以及产业界均已开始对第六代移动通信技术(6G)进行研究探索。移动通信网络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新型基础设施,随着通信与社会、生产、生活的进一步融合,移动通信所承载的业务将更加丰富,可以预见,6G 网络将是通信、感知、AI、安全、大数据一体融合的新一代移动信息网络,多维能力的一体融合将成为 6G 发展的重要趋势。通感一体化作为 6G 核心愿景,突破传统通信网络的局限,将网络能力从信息传递扩展至环境感知,极大拓展通信网络的能力边界,助力实现“万物智联、数字孪生”的宏伟愿景。该技术在智慧物流、城市治理、应急救援、数字农业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有望推动社会经济效率的显著提升与智能化服务的全面升级。
天地一体化技术探索与实践2.0

天地一体化技术探索与实践2.0

随着地面蜂窝通信技术蓬勃发展,从 4G 改变生活,到 5G 改变社会,地面移动通信取得丰硕成果。但受限于建设难度和建设成本,仍有 80%的陆地面积和 95%以上的海洋面积,未实现地面移动通信网络覆盖。卫星通信具有覆盖范围广、不受地形环境限制等优点,可为边远地区提供通信服务,有效弥补地面蜂窝网络覆盖的不足。研究卫星与地面融合通信技术,形成天地一体化通信体制,是卫星通信和地面蜂窝通信的共同需求。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3GPP 在 R17 正式引入非地面网络 NTN 作为地面网络的补充,并对 5G NTN 展开了更进一步的研究及标准化工作。5G NTN R17 标准的冻结引发了全球产业界的高度关注,各研究院所、运营商、设备、终端和芯片等公司针对 5G NTN 技术积极开展研发与验证工作。此外,天地一体化作为 6G 支柱性技术之一以及基本网络形态,其目标是满足十年后的广域智慧连接和全球泛在无缝接入需求,为广域对象建立智能连接,提供智慧服务,为人类提供全球无间断且一致性的信息服务。
基于LTE-V2X预警类应用的功能安全分析

基于LTE-V2X预警类应用的功能安全分析

本研究基于 LTE-V2X 直连通信技术,对预警类应用的功能安全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背景指出,传统的功能安全分析方法主要针对单车系统,近年来 V2X 技术逐渐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应用不断增加,但缺乏系统性的功能安全分析方法。本研究选取前向碰撞预警(FCW)、交叉路口碰撞预警(ICW)和闯红灯预警(RLVW)三个典型应用场景,对基于 LTE-V2X 预警类应用的功能安全分析进行了技术探索。
ICDT融合的6G网络白皮书5.0

ICDT融合的6G网络白皮书5.0

信息技术的革新浪潮伴随着前沿技术的迭代突破与交叉融合。随着信息与通信技术(ICT)向 6G 演进,其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深度融合正催生新一代 ICDT(Information,Communication,Big Data Technology)融合范式。这种融合驱动的 6G 系统将突破传统通信网络边界,演进为集通信、感知与算力于一体的端到端智能信息服务体系,构筑起支撑万物智联的移动信息网络。当前,众多面向 6G 的候选技术已在理论创新、仿真验证及原型开发等维度取得突破性进展。
6G沉浸式通信场景需求与关键技术研究白皮书

6G沉浸式通信场景需求与关键技术研究白皮书

沉浸式通信作为 6G 的重要应用场景之一,正逐渐成为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发展机遇。它集成了扩展现实(XR)、全息技术和感官互联技术,将彻底改变人们的工作、娱乐和交流方式。随着 5G-A 技术的成熟,通信业务正向着高沉浸、强交互、多维多模态的方向演进,进一步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的三维动态感知与交互。沉浸式包括沉浸式 XR、全息通信、感官互联三大应用场景,具有强交互、高沉浸、智能化的特点。
通信行业专题报告:光铜共进,AEC等或受益于AI高速短距连接需求

通信行业专题报告:光铜共进,AEC等或受益于AI高速短距连接需求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技术的逐步成熟,基于“大数据+大计算量”模型的新兴应用不断涌现,显著推动了算力需求的持续攀升。作为计算能力的核心载体,数据中心在算力高需求的驱动下,其相关的服务器领域及上下游产业预计将在未来几年内迅速扩展。铜连接方案因其低成本和低功耗的优势,预计将在数据中心短距离连接中的市场份额有所提升。
通信行业2025年投资策略:云上铜光星辰大海,AI物联网企绘未来

通信行业2025年投资策略:云上铜光星辰大海,AI物联网企绘未来

AI 预训练、后训练、推理思维链共同组成了 AI 算力高增的三重曲线,2025海外资本开支仍将保持可观增长。铜连接当下仍是 Scaleup 最优解,英伟达是 2025 年铜连接最大客户,ASIC 部署加速催化,而 AEC 受益于速率升级、TOR 架构以及 ASIC HBD 互联需求也将爆发。光模块仍有望成为 2025 AI 链业绩贡献最大的板块,CPO&OIO 产业趋势愈加明朗,我们认为 2025 年 CPO更多呈现主题投资风格,但背后隐藏的产业链变化、AI 光学格局变化值得注意。同时,电源、液冷单位价值量提升趋势显著,优秀企业出海有望突破。
2025车路云供应链安全研究报告

2025车路云供应链安全研究报告

随着智慧交通系统的快速发展,车路云供应链体系作为其核心基础设施,承担了实现车辆、道路和云平台协同运行的重要职责。智能网联汽车通过车载通信系统与道路交通设施和云端平台进行交互,以实现自动驾驶、智能调度、实时监控等功能。然而,这一系统的构建并非易事,它涉及多领域技术融合、多方协作以及复杂的供应链管理。
低空经济行业2025年年度策略:看好低空商业化落地及无人机板块爆发

低空经济行业2025年年度策略:看好低空商业化落地及无人机板块爆发

2024年“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伴随政策持续发布及完善,eVTOL技术进步及城市空中交通需求逐步提升,eVTOL航空器行业持续发展。当前低空经济板块已从炒题材过渡为板块性机会。短期热度褪去,更应该回归理性,从产业端角度看低空持续性发展机会,重点关注订单兑现和业绩弹性。
AI云计算新范式:规模效应+AIInfra+ASIC芯片

AI云计算新范式:规模效应+AIInfra+ASIC芯片

AI云计算新范式:规模效应+AI Infra能力+算力自主化。云计算在AI收入拉动下营收增速回暖、Capex增长加速已成为市场共识。(详见此前相关报告总结。)但对于AI云时代竞争格局以及云厂利润率还有分歧,也是本报告的重点。1)更强的规模效应;2)AI infra能力;3)算力自主化为云厂中长期降本方向。
低空运营:必须回答的命题作文

低空运营:必须回答的命题作文

低空经济发展四要素:空域、航空器、基础设施、市场需求。其中,应用场景是根本,为低空经济发展和闭环的最关键环节。今年两会对于低空经济产业属性从“未来产业”调整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我们预计产业的落地节奏将会更快,同时提到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叠加亿航oc有望取证,低空文旅迎来落地元年,今年产业重点之一或是要去推动低空应用场景的落地。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