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阶智驾技术进步曲线愈发陡峭:21年特斯拉通过BEV扩展感知野→22年占用网络解决通用障碍物识别→23年端到端框架解决从规则驱动到数据驱动的迭代效率&场景泛化问题→24年行业开始把LLM框架融合到智驾算法框架(同时解决corner-case认知、可视化AI决策过程、增强人机交互信任感&增强决策结果可解释性);虽然终端产品体验/商业化进程尚未突破阈值(乘用车ADAS距离解放驾驶员双手还有距离、Robotaxi/港口无人驾驶等商业化应用渗透率有限),但技术进步的进程是明显提速的,高阶智驾有望加速朝L4演进;
厘清Robotaxi/单车智能/车路协同的关联:1)Robotaxi的to-B属性决定了其与单车智能在技术路线&BOM成本&泛化能力方面会有阶段性差异:Robotaxi不存在乘客主动接管车辆的可能,且需要对监管负责,刚需更多规控代码&硬件冗余(跨城市泛化更困难&整车BOM成本更高);乘用车L3/L4追求以量产车的成本实现全场景智驾,当前在接管率指标上落后于Robotaxi,但算法迭代速度更快(得益于端到端&数据积累),看好未来依托算法能力抹平硬件BOM投入差距;2)车路协同有助于拔高单车智能的系统能力上限,但不影响乘用车高阶智驾渗透:乘用车OEM规划的高阶智驾车型长远目标都是在全国范围内实现L3/L4,某几个城市/某些路段的路侧智能化程度并不会影响车企规划;
盘点主要自主品牌&新势力的智驾配置情况,我们得到以下结论:1)以比亚迪、长安、吉利、长城为代表的传统自主品牌高阶智驾加速上车,是25年行业渗透率提升的主力;蔚小理等头部新势力高阶智驾逐步成为主要配置;2)高阶智驾价格带下沉加速:24年开始,高阶智驾已经下沉至15-20w的价格带,行业天花板持续打开;3)主要芯片方案为OrinX与华为MDC,后续随地平线J6P量产,格局或更加多元;引望智能朋友圈进一步外拓,并开始下沉到车型销量更大的中低算力市场(ADS SE);4)激光雷达仍是偏刚需配置;5)OEM自研芯片规划陆续启动,传统自主品牌更倾向于中低算力芯片研发,蔚小理为代表的新势力侧重高阶芯片自研;6)高阶智驾渗透率展望乐观:我们预计24/25年200Tops以上高算力平台车型出货量分别为129/194万,仍旧维持高增。
特斯拉仍是产业核心Beta,重点关注FSD的take-rate & MPI(Miles Per Intervention)的变化:FSD 24年大幅降价且技术架构全面升级端到端,但偏黑盒的AI框架也意味着FSD的Scaling law何时迎来GPT-3时刻是存在不确定性的;FSD V12.4/12.5的升级侧重于用户体验改善/Robotaxi支持侧面印证了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