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追求长续航和充电效率一直是行业发展的焦点。相比传统石墨负极,硅碳负极凭借超高理论比容量(约4200 mAh/g)、较高的能量密度以及快速充放电能力,成为产业重点的发展趋势。近年来,产业通过CVD法制备新型硅碳在纳米结构调控、碳包覆优化、粘结剂体系改进及制备工艺升级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随着成本下降及产业链协同发展,硅碳负极正迈向规模化量产阶段。
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追求长续航和充电效率一直是行业发展的焦点。相比传统石墨负极,硅碳负极凭借超高理论比容量(约4200 mAh/g)、较高的能量密度以及快速充放电能力,成为产业重点的发展趋势。近年来,产业通过CVD法制备新型硅碳在纳米结构调控、碳包覆优化、粘结剂体系改进及制备工艺升级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随着成本下降及产业链协同发展,硅碳负极正迈向规模化量产阶段。